首页 > 历史

高允:直言不讳,一位情操高尚的史官!

时间:2025-03-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一位情操高尚的史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北魏的统治者是鲜卑族拓跋部人。

在东晋初年,拓跋部还是我国东北的一个游牧部落,后来吸收了中原文化,逐步建立了封建的经济制度。

公元386年,鲜卑贵族建立了北魏,就是魏道武帝,魏道武帝建立北魏王朝以后,任用了一批士人当他的谋士。

其中最有名望的要数。

崔浩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立了很大功劳,受到北魏三代的信任。

到魏太武帝即位以后,他担任司徒,掌握了朝政大权,还派了几十名汉族士人,担任各地郡守。

这样,他和鲜卑统治者之间就发生了矛盾。

魏太武帝派崔浩带几个文人编写魏国的历史。

太武帝叮嘱他们,写国史一定要根据实录。

崔浩和他的同事按照这个要求,采集了魏国上代的资料,编写了一本魏国的国史。

当时,皇帝要编国史的目的,本来只是留给皇室后代看的。

但是崔浩手下有两个文人偏偏别出心裁,劝崔浩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让百官看了,也可以提高崔浩的声望。

崔浩自以为功大官高,没有什么顾虑,真的花了大批人工和费用,把国史刻在石碑上,还把石碑竖在郊外祭天坛前的大路两旁。

国史里记载的倒是史实,但是北魏的上代文化还十分落后,有些事情在当时看来,是不体面的。

过路的人看了石碑,就纷纷议论起来。

北魏的鲜卑贵族认为这一来丢了皇族的面子,就向魏太武帝告发,说崔浩一批人写国史,是成心揭朝廷的丑事。

魏太武帝本来已经嫌崔浩太自作主张,一听这件事,就发了火,命令把写国史的人统统抓起来查办。

参加编写的著作郎高允是太子的老师。

太子得到这个消息,着急得不得了,把高允找到东宫(太子居住的宫),跟他说:“明天我陪你朝见皇上,如果皇上问你,你只能照我的意思答话,别的什么也别说。

” 高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就跟随太子一起上朝。

太子先上殿见了太武帝,说:“高允这个人向来小心谨慎,而且地位比较低。

国史案件全是崔浩的事,请陛下免了高允的罪吧。

” 太武帝召高允进去,问他说:“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 高允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崔浩管的事多,只抓个纲要。

具体内容,都是我和别的著作郎写的。

” 太武帝转过头对太子说:“你看,高允的罪比崔浩还严重,怎么能饶恕呢?” 太子又对魏太武帝说:“高允见了陛下,心里害怕,就胡言乱语。

我刚刚还问他来,他说是崔浩干的。

” 太武帝又问高允:“是这样的吗?” 高允说:“我犯了罪,怎么还敢欺骗陛下。

太子刚才这样说,不过是为了想救我的命。

其实太子并没问过我,我也没跟他说起过这些话。

” 魏太武帝看到高允这样忠厚直率,心里也有点感动,对太子说:“高允死到临头,还不说假话,这确是难能可贵的。

我赦免他的罪就是了。

” 魏太武帝又派人把崔浩抓来审问。

崔浩已经吓得面无人色,什么也答不上来。

太武帝大怒,要高允起草一道诏书,把崔浩满门抄斩。

高允回到官署,犹豫了半天,也没有写出半个字来。

太武帝派人一再催问,高允说:“我要求再向皇上面奏一次。

” 高允进宫对太武帝说:“我不知道崔浩还犯了什么罪。

如果仅仅是为了写国史,触犯朝廷,也不该判死罪。

” 图 高允画像 魏太武帝认为高允太,吆喝一声,叫武士把他捆绑起来。

后来太子再三恳求,太武帝气消了,才把他放了。

事后,太子埋怨高允说:“一个人应该见机行事。

我替你告饶,你怎么反而去触怒皇上。

我想起这件事,真有点害怕。

” 高允说:“崔浩做这件事私心重,是有错误的,但是,编写历史,记载帝王活动,朝政得失,这并没有错。

再说,国史是我和崔浩一起编写的,出了事,怎能全推给他呢。

殿下一我救心,我是十分感激的。

但是要我为了活命说违背良心的话,我是不干的。

” 魏太武帝到底没有饶过崔浩,把崔浩和他的几家亲戚满门抄斩。

但是由于高允的直谏,没有株连到更多的人。

据太武帝自己说:要不是高允,他还会杀几千个人呢。

公元452年,魏太武帝被宦官杀死;过了一年,文帝的儿子即位,这就是宋孝武帝。

进入了对峙最为激烈的一段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孟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惨遭宫刑的文人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袁术手下最强的五位猛将,最后一位横扫江东

汉末以来天下动荡不安,尤其是从乱政之后,更是引发了各路诸侯的反抗和讨伐。提起来汉末军阀头目,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和等人,往往忽视了同样强大的。按理说袁术的出身比袁绍更加正统,占据的淮南同样是富庶之地,不仅地域广大而且,完全能够在乱世称雄。然而袁术却因为率先称帝而遭到各路诸侯的围攻,结果不久之后败亡,实在是一步错步步错。袁术之所以敢称帝,因为其麾下有五大猛将,正是他们的存在才给袁术称帝提供了充足的底气,最后一人更是纵横江东无可匹敌,你知道是谁吗? 袁术出身四世三公的名门袁家,而且又是家族的嫡子,身份比起来庶出的袁绍更加高贵。长大之后的袁术得到的器重,但是没过多久何进却被所杀,袁术亲自率兵入宫诛杀宦官,他也因此获得很多威望,得到士人们的敬重。董卓入京后专权乱政,为了拉拢袁术对其加官进爵,袁术自知跟着董卓没有好果子吃,于是决定逃往南阳避祸。 不久之后董卓身死天下大乱,袁术顺理成章占据淮南割据称霸。由于袁术本就很有名望,而且又有经济富庶的淮南地区作为根据地,所以麾下兵精粮足实力强大。同时袁术麾下还有五位战力强悍的猛将,在帮助他南征北战之时立下了卓著功勋,正是由他们在袁术才有了足够多的底气,以至于后来敢率先称帝。 第一个要说的是韩浩。乱世之中战火不断百姓们水深火热,韩浩将乡里乡亲组织起来共同保卫家乡,在当地很有名气和威望。之后天下各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韩浩就跟随当地的太守起兵响应并且成为袁术的部将,随后凭借着能力出众和战功卓著当上了骑军都尉。然而袁术并没有太过看重此人的能力,最终韩浩又投靠到曹操麾下成为其心腹爱将。韩浩在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屡立功勋,因功被封为万岁亭侯,可惜袁术却错过这样一个优秀人才。 第二个人是韩暹。此人本来是黄巾起义时的叛军头目,后来被朝廷招安并且安全护送回洛阳,因此被封为大将军。不久之后汉献帝被曹操迎往许都,韩暹无奈之下投靠袁术,虽然袁术对于此人非常看重,但是他却在袁术和对战时临阵倒戈,给袁术带来巨大的打击。后来韩暹奉命攻打,不料却被刘备军队所杀。 第三个人纪灵。此人是袁术最信任和器重的大将,不仅武艺高强而且非常凶狠。建安元年,纪灵奉袁术命令带领三万精兵征讨刘备,由于其声势浩大刘备自知不敌只能向吕布求援。吕布亲自率领数千人马前来调停,他将纪灵和刘备共同拉入帐中,并且通过辕门射戟的方式化解了两人的矛盾。纪灵本身是一个非常勇猛的大将,但是在看到吕布惊才绝艳的箭术之后仍然非常震撼,最终还是同意撤军。 第四个人孙坚。相比较前面提到的几人而言,孙坚对于袁术的贡献和影响更大。早年孙坚曾经击杀南阳太守张咨,并且带领自己的部队投靠袁术,从此之后两人一直是合作的关系,孙坚在前线打仗袁术负责后勤保障以及粮草供应。在关东联军讨董之时,孙坚率部先后击败吕布擒杀华雄,将董卓打得狼狈逃窜,袁术的声望也随之水涨船高。可惜,孙坚在奉袁术命令征讨之时失利,并且误中埋伏中箭而亡。 第五个人孙策。孙坚去世之时孙策尚且年幼而且实力弱小,不得已只能暂投袁术,在为袁术效力期间东征西讨屡立奇功。然而孙策却始终认为袁术不能成大事,早晚会自取灭亡,于是用其父孙坚留下来的玉玺向袁术借兵,从而回到江东,建立了江东基业。孙策起兵之时仅有二十岁,却通过短短数年的时间就平定了江东乱局,招揽了很多有才华的文臣武将,为后来东吴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孙策也因为勇武过人而被称为,就连曹操对其也是称赞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