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周文王姬昌的弟弟:虢叔的生平简介

时间:2025-03-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虢叔,,名不详,周文王的弟弟,的第三子,和哥哥虢仲开始都是周文王的卿士。

周灭后,封两个叔叔为虢国国君。

其中虢叔被封在雍地,称作西虢,虢仲被封在制地(今河南荥阳),被称作东虢。

东、西虢国在王畿的左右,作为周王室藩屏,西周初年由周武王封于西虢,授爵公爵、号虢公。

因 虢 、 郭 音同,又称 郭公 。

其后代就以郭为姓,虢叔为的受姓始祖。

四年(前767年),东虢为所灭。

平王乃复封其后裔虢序于夏阳(今山西平陆),是为北虢,逐步衰落后依附于南虢。

公元前658年,北虢亡于。

虢叔封于西虢,虢仲封于东虢。

贾逵《左传》僖公五年疏: 虢仲封东虢,制是也。

虢叔封西虢,虢公是也。

韦昭《国语·郑语》注曰: 东虢也,虢仲之后,姬姓也。

《·渭水注》卷十八曰: 《太康地记》曰:虢叔之国矣,有虢宫,,叔自雍(雍县)之上阳为南虢矣。

《括地志》曰: 虢故城在岐州陈仓县东四十里,次西十余里又有城,亦名虢城。

《·秦本纪》正义曰: 《舆地志》云:此虢,文王母弟虢叔所封,是曰西虢。

《史记·周本纪》集解引韦昭曰: 文公,虢叔之后,西虢也。

《太平寰宇记》卷三十曰: 凤翔府虢县,古虢国之地也,即周文王弟虢叔所封,是曰西虢。

另外,《元和郡县志》等文献也都有相似的记载。

《国语·周语上》贾逵注曰:文公,文王母弟虢仲之后,为王卿士。

《史记·周本纪》集解引贾逵曰: 文公,文王母弟虢仲之后。

虢姓(郭姓):源自姬姓,周武王叔父虢叔,封于东虢,虢仲封于西虢,子孙以虢为氏。

按,虢,周时的国名;分东虢、西虢、北虢,在今日的河南、陕西、山西境内。

周武王封三叔姬叔在西虢(在陕西宝鸡,后东迁陕县),二叔姬仲在东虢(在河南荥阳县东北)。

周平王四年(前767年),东虢为郑国所灭。

平王乃复封其后裔虢序于夏阳(今陕西平陆),是为北虢,逐步衰落后依附于南虢。

公元前658年,北虢亡于晋国。

虢序后裔改虢为郭,捻转来到山西晋阳及以北的忻州、定襄、阳曲,汉以来成为太原望族。

虢国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

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一个为雍地的西虢,一个为制地(今河南荥阳)的东虢,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

东虢于公元前767年被郑国所灭(据《竹书记年》)。

周平王四年(前767年),东虢为郑国所灭。

平王乃复封其后裔虢序于夏阳(今陕西平陆),是为北虢,逐步衰落后依附于南虢。

公元前658年,北虢亡于晋国。

虢序后裔改虢为郭,捻转来到山西晋阳及以北的忻州、定襄、阳曲,汉以来成为太原望族。

西虢东迁三门峡后,在原地留有一小虢,于公元前687年被秦国所灭(据《史记·秦本纪》);东迁后的三门峡虢国建都上阳,地跨黄河两岸,史称南虢。

南虢于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

虢公丑带领一部分贵族逃往洛阳,后到其岳父家所在的苏国(即河南焦作温县一带),现有东虢村、西虢村。

南虢被俘的一部分贵族、平民被晋军带到山西汾阳一带定居。

周初封文王之弟虢仲、虢叔于东、西二虢。

东虢在今河南荥阳,春秋初年为郑所灭;西虢在今陕西宝鸡,西周末年迁至河南三门峡及山西平陆一带。

公元前658年,依附于南虢的北虢亡于晋国;前655年,晋国假虞灭虢,南虢灭亡,留下了 的的千古遗训。

三门峡虢国墓地经两次发掘,发现了包括两座国君墓、一座国君夫人墓、二座太子墓在内的250余座贵族墓葬,出土各类珍贵文物2万多件。

1999年又在三门峡市西南李家窑发现虢国都城上阳城遗址。

虢国墓地与上阳城的发现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百项大发现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与东王杨秀清有什么仇?

三年,公元1854年3月,进入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以此地作为的国都。 但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间嫌隙日生,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东王杨秀清掌握大部分军政实权,其骄傲专横的作风扩大了他和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的矛盾。1856年,八九月间江南大营被打垮之后,杨秀清更逼洪秀全到东王府封其万岁。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回部对付杨秀清。 石达开是对杨秀清称万岁不服,而对韦昌辉来说。诛杀杨秀清不仅是辅助天王,而且是报仇。 这韦昌辉为何对杨秀清如此仇恨呢? 韦昌辉和杨秀清不一样。他不是出身在贫农家庭,他的父亲韦元玠是个小地主,在金田村有二百多亩田。韦家也算暴发户。有钱却没势力,常常受当地豪绅强宗的欺负。 韦元玠一心想让儿子韦昌辉考取个功名,光有钱不行,咱得有文化,才能光宗耀祖,抬高韦家地位,不再受气受欺负。可韦昌辉哪是做学问的料啊,打小就华而不实,嘴巴油滑,好抖机灵。好在村里人面前出风头。村里人就送了他一外号,叫“花头鸭”。如今谁要有这外号,估计就得被人当成男妓。韦昌辉没这嗜好,他只喜欢赌博。有一次他去桂平县应试,考试前把长衫输掉,光着膀子进考场。至此。屡试屡败,连个秀才也没考取。韦元玠只得咬牙掏钱,给儿子捐了一个监生。 这个“花头鸭”本不会有什么出息,可被萧朝贵和冯云山瞧上了,他们知道韦家是富户,又常受强族欺压,要起义要打天下就要经费。于是萧、冯二人动员韦昌辉加入了拜上帝会,韦昌辉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当即人了会。儿子前脚加入,父亲韦元玠也跟着加入了。 金田起义时,韦家父子捐钱捐粮又提供掩护,立下大功。太平天国起义后。在永州天王封五王。韦昌辉被封为北王。后来,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这么着韦昌辉成为仅次于东王杨秀清的太平天国领袖。 公正地说,攻克南京建都初期,韦昌辉是有功的。那时他主管军事,在北王府搭建高高瞭望楼,一旦敌军攻城,韦昌辉就亲自登上高楼指挥,白天以吹角摇旗为号,夜里则以悬灯为令,将士们就以号令出击,力战清军。 可是,一见韦昌辉能干有功,东王杨秀清便处处压制、羞辱他。接着就发生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剥夺兵权。 杨秀清先是在北王府发号施令调兵遣将。而后,下令将韦昌辉的军权转交给翼王石达开。将保卫国都天京的指挥部由北王府改设于翼王府。不久,杨秀清又将他调离天京,派到湖北去任督师,刚出京城,又被调回,改派石达开前去。 第二件事:追查失职。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二月发生了“激辩水营”事件——“韦昌辉派部下张子朋乘船上犯湖北,张子朋性情凶狠,因为争船只,责打水营多贼,众心齐叛。” 杨秀清以此追究韦昌辉的失职责任,将韦昌辉打了数百杖。几天都不能起床。 第三件事:杀其兄长。 韦昌辉的哥哥与杨秀清的妻兄为争夺房屋发生争执,大舅子杨秀清很生气,要杀了韦昌辉的哥哥。而且还不亲自动手。要求韦昌辉亲自治罪。韦昌辉被逼无奈,给自己哥哥定了个的死罪。 从这几件事可以知道,韦昌辉对杨秀清充满刻骨的怨恨。那么,表面上韦昌辉是什么反应呢?一般情况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韦昌辉却大不一样,他越是受到东王的压制和羞辱,越是对东王毕恭毕敬百依百顺。他能忍。 忍能成大事。无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逞匹夫之勇的无一不是惨败收场。韦昌辉就忍了下来,他越恨东王,面上就越做出一副畏惧的样子。让杨秀清以为,自己的权威完全把韦昌辉震慑住了,他被自己压服了。 相形之下,韦昌辉就奸猾多了。他有两副嘴脸,一副迷惑杨秀清,一副给了天王洪秀全。在天王跟前,韦昌辉时刻表现出对领袖的忠诚和爱戴,以博取信任。尤其是杨秀清假托“天父”附身要杖打洪秀全时,韦昌辉舍身要代替受罚。这一点让洪秀全很感动,又越发信任这个北王了。 因此,天王决定除掉杨秀清,是韦昌辉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与石达开密议,要斩草除根,不但要诛杀杨秀清,还要诛杀杨秀清的三位兄弟杨元清、杨润清和杨辅清。 可是,韦昌辉和石达开还没商议妥当,杨秀清就已经敏锐地嗅到了杀气。 我们知道,但凡生死关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当你确定危险步步逼近时,不应该是退缩,退缩只会让自己像狗一样逃窜,结局是像狗一样被杀死。因此,最聪明的方式就是:迎上去打,让对方措手不及! 杨秀清的方式则比迎上去打更胜一筹,他来了个。怎么干的呢?他命令韦昌辉赶赴江西任督师,命令翼王石达赶赴武昌任督师。这样,既瓦解了对方联盟的力量,又让危险远离自己身边。更关键是,北王和翼王一离开,他就可以加害洪秀全,除掉天王,再回头收拾韦、石二人,而后一统大权。 主意很不错。接到诏令的韦昌辉和石达开不得不上了路。但杨秀清万万没想到。就在他策划伺机夺位、谋害洪秀全的时候。却被他自己的心腹给出卖了。 这个心腹是谁呢? 他就是陈承容。这个人加入太平天国很早,可他放弃高官的位置,甘愿在东王府里做下人,干什么呢?专职侍候东王的两个儿子。他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因为东经杖责过他,由此他怀恨在心,表面上假装对东王恭敬奉迎。,被东王视为可信的心腹。 这说明当别人妥协的时候。千万别认为对方软弱,那是对方静待时机给你致命一击。陈承容就是如此,他暗中向天王告密,说东王杨秀清称了万岁还不满足,还要杀王。不但告了密,陈承容还自告奋勇,说自己愿意替天王杀贼。 得到通报的洪秀全,终于下了决心,他下密诏调韦昌辉、石达开,以及丹阳督师燕王秦日纲速回天京,共同诛杀东王杨秀清。 韦昌辉接到诏令,率领三千精兵,火速从江西赶回天京。与此同时,秦日纲也从江西赶回,和韦昌辉会合,密谋行动。 公元1857年7月26日夜,韦昌辉、秦日纲等人马进京。这时侯,陈承容奉天王密诏已经带来一批人马在城内接应。虽然守卫天京的是东王的直属军队,但陈承容是东王的心腹。韦、秦二人又有天王的诏旨。因此没人起疑,也无人阻拦。韦、秦的人马很快控制了城内的重要地带,并领重兵将东王府四周的街道包围。这时已是凌晨,可怜的东王杨秀清太大意了,此时他还在梦中,即便不在梦中,杀局已定,他也无法幸免一死。 韦昌辉一声令下,兵士杀人东王府,将东王府变成一片血海,然而,这场残酷的杀戮才仅仅是个开头。 杀戮行动一开始。韦昌辉就有自己的想法,他对东王仇怨太深,必斩草除根而后快;还有一点很重要,他要获得更大的权力,势必就得将天京城内东王部属和将士全部消灭。于是。他假传了一条天王诏令——由于他和秦日纲滥杀东王亲属,天王杖责他们四百,并要东王部下前来监督。 东王的部下来了五千多人,亲眼看着韦昌辉被杖打。这些前来观看的将士都是缴了武器看现场直播的。眼见杖打是真,韦昌辉和秦日纲又极为顺从,将士也就没有任何警惕。此时,早已武装到牙齿的韦昌辉军队突然开始了围攻和屠杀,把五千将士全部屠杀。紧接着,韦昌辉下令,对天京城内与东王有关的其他人员进行屠杀。不分文武、男女老幼,包括婴儿也不放过。 这场大屠杀持续了两个月。从天京城门推出来的太平天国文武官员、将士等两万多具尸骸。顺江而下,把长江染得赤红。整座天京城变成一个恐怖的死亡世界。 这场史称“”的太平天国叛乱虽然平息,巨大的损失却已无法弥补。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6月。太平天国形势一片大好,然而,东王遭屠杀,韦昌辉被剁成肉块,成为太平天国迅速衰落的转折点。 随机文章隋朝简介秦始皇陵是谁发现的,陕西临潼县农民杨志发打井时发现海恩法则是什么意思,海恩法则与墨菲定律区别(任何事故都可预防)蘑菇定律是什么意思,新人不被重用还可能背锅(每人必经阶段)斯蒂芬·威廉·霍金简介,概括霍金的一生事迹(探寻宇宙奥秘)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知无不为,为无不尽——军机大臣季芝昌

季芝昌是江阴中唯一的探花。他在后期、初年因整吏治、除积弊、尚清廉、持正不阿,官至军机大臣、左都御史、闽浙总督,是文武兼备、有惠政于民的重臣。 季芝昌,字仙九,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生于江阴青阳季家厍(厍:音she,指村名)的。父亲季麟拔贡出生,经朝考合格任直隶巨鹿知县,为官慈惠,在十八年(1813年)奉檄按名捕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徒,他发现大多数参加者实际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苦农民,决意网开一路,将簿册焚烧,使数千人免受株连。结果,季麟以“坐捕不力”被弹劾摘去顶戴,发配新疆伊犁充军,百姓乞留不得,一年多后死于戍边。这年季芝昌22岁,是个秀才,虽然才思敏捷,饱读经书,但因受父亲获罪的牵连,不能参加乡试,只得在巨鹿坐馆教书,忧患度日。直到嘉庆帝去世,道光帝登基,季芝昌才得以获试恩科,在道光元年(1821年)31岁时考中举人。经保荐任京师国子监学官,先当学录,再做助教。道光十二年(1832年)春,41岁的季芝昌在京参加会试,因策论精辟,文茂气畅,被道光帝定为进士一甲第三人,获得“三鼎甲”之列的“探花”殊荣,授为翰林院编修。 按清制,凡翰林出身之官,包括詹事府少詹事以下,翰林院侍讲学士以下,大致六年一次须全部在太和殿参加统考,名为大考,优奖劣罚。道光十三年,季芝昌逢上大考,得一等,名列第三,升为侍读,出任提督山东学政。道光十七年,被选入宫担任记录言行的日讲起居注官。十八年,季芝昌以侍读衔充任会试同考官,对考生试卷评分公正,录取了很多有识之士,、田雨公、钱振伦、万青黎等俱出其门下。十九年,季芝昌又参加大考获一等,复列第三,升为詹事府少詹事。他具折入谢,道光帝召见,面谕道:“汝卷本是第一,朕不知何移置第三,然第一不若第三巧合上次名数。”因而大笑。意指三次在朝中考试均得第三,也应季芝昌的字号仙九的“九”。尚书纪恩有诗称:“九重知己温言逮,三度同符盛事传。”自此道光帝对季芝昌的眷顾日深,升他为三品官的詹事,担任江西乡试主考。次年,以礼部侍郎提督浙江学政。后因母病故回乡服丧。期满,升内阁学士。二十三年,季芝昌充任阅卷大臣,并授吏部右侍郎(正二品)、提督安徽学政,次年转为吏部左侍郎,并兼武英殿副总裁及为皇帝进讲书史的经筵讲官。 道光二十九年,季昌芝奉旨和大学士耆英赴浙江阅兵并清查仓库、筹备盐务。途经山东、江苏时,沿河查询节制浮费,沿途了解官府额外费用征缴减免情况和裁减冗员事宜。耆英年老有病留在清江浦,季芝昌以钦差主官身份独赴浙江。他巡阅海关炮台,查察州县仓库,统计全省实亏空之数多至390余万两,特上奏题本,请朝廷将亏数最多的官员革职并强制退赔,不足之数则由原任上司按比例退赔或由本省各官分成提补;对任意挪用及亏缺的经办书吏尤应严加追补,所亏银额务必追回,就是用家产做抵押,也决不能让其侥幸逃避。他在查办两浙盐务中兴利除弊,拟订变通浙江盐务章程,都被道光所采纳。 季芝昌因在奉旨查办长芦、两浙盐务中,体察周祥,办事果敢,执法甚严,道光帝对此深感满意,当即提升他为山西巡抚。未满一月又被召回京,道光帝特命季芝昌以吏部右侍郎兼军机大臣,入值内廷大政所出的宰辅之区——军机处,秉承皇帝旨意参与处理军国要务、官员任免和一切重要奏章。年底,他的吏部右侍郎一职转为户部左侍郎。三十年春,69岁的道光帝病危,军机大臣季芝昌等同受顾命,辅持咸丰帝接位。他兼充实录馆总裁,修撰《宣宗成皇帝实录》,即道光朝的编年大事记。五月间,升为从一品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赐紫禁城骑马,职掌考核文武百官,整饬国家纲纪。 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季芝昌奉命以兵部尚书衔出任闽浙总督,首先,处理日益猖獗的海盗。他督师分头截击从浙东流窜福建的海盗团伙,盗匪畏罪投诚,季芝昌奏准将确有从善表现的骨干布兴有等人分配到各营戴罪立功,并妥善安置一般人员,普查当地船户、棚户。他恩威并施,使浙江沿海一度越剿越反抗,已成蔓延之势的乱象得以平息。咸丰帝认为季芝昌办事,加授他为福建将军,赏戴花领,将闽浙兵师由他相机调用。季芝昌还针对“户部请推广捐钱获举人、附生”一事,与福建巡抚王懿德联合上奏:“读书应试要按国家需要而定额,严格录取科名才能受到足够重视,无才能的人不能混入其中。而一旦扩大捐钱获科名的先例,则朝中减少良才且使学业荒疏者心存侥幸冒进,却伤了贤士上进之心,对国家官吏治理有害无利,对朝廷求贤也是损失。”季芝昌对于捐钱获科名的利害,分析得十分深刻。咸丰三年,季芝昌鉴于鸦片战争中英军多次入侵台湾,特专门任命徐宗干绥靖台湾,加固防御工事。在安抚原居民的同时,将嘉义竖旗滋事的首要头领擒获。与此同时,他密保叶绍春办理洋务,并断然拒绝英人以在乌石山下开设医馆为名指染福建沿海。还上奏革除盐政弊端,杜绝不法官员从中渔利。季芝昌作为封疆大吏,廉政勤政,凡有关国计民生的事,知无不为,为无不尽,受到闽浙士人的称颂。 咸丰三年,季芝昌因在任上操劳过度得病,咸丰帝下诏书准许他回籍调理。此年,太平军攻占南京,他在家乡训练团练。于咸丰十年(1860年)去世,享年70岁。四年葬于江阴长山高台。二年,时任闽浙总督的文煜根据民意陈奏季芝昌在闽浙的种种善政,特赐季芝昌谥号“文敏”,追赠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著有《丹魁堂全集》7卷和《诗赋合钞》、《感遇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