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明代嘉靖帝王简介 明世宗嘉靖帝王的一生简述

时间:2025-03-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嘉靖简介:明世宗朱厚骢(公元1507-1566年),孙,堂弟,武宗病死无子,由他继位。

在位45年,因服丹药而病故,终年60岁,葬于永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世宗朱厚骢,兴献王朱佑杬长子。

明武宗于公元1521年3月病死后,由于武宗没有留下子嗣,又是单传,因此皇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骢弟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嘉靖。

是为明世宗皇帝。

明嘉靖帝继位之初,下诏废除了武宗时的弊政,诛杀了佞臣钱宁、江彬等,使朝政为之一新,不过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大议礼之争”,也是最著名的政治事件。

早在由藩邸进京的时候,未即位的嘉靖皇帝与朝臣们就迎接的礼仪发生了争执,结果以朝臣的妥协告终,紧接着,嘉靖皇帝的生母进京,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最后朝臣又做了让步。

这两件事可是说是议礼之争的导火索,从嘉靖皇帝主观来讲,他从外藩即皇帝位,对朝廷的旧臣并不十分任,而且他不希望以过继给孝宗皇帝当养子的身份来入继大统,因此他要求追封自己的亲生父亲为皇帝,这一点标榜尊崇先师礼教的大臣们是无法同意的,众大臣表现的空前团结,反对的奏章压的明世宗喘不过气来,就在世宗准备让步的时候,一个叫张璁的人站了出来,帮了嘉靖皇帝一个忙,他写了一篇文章,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许多理论依据,而且引经据典批驳了群臣的观点,嘉靖皇帝看后深受鼓舞,张璁也得以加官进爵,成为议礼派的首领(当时的反对大臣们称为护礼派)。

朝中出现了议礼派与护礼派的对立,由于嘉靖皇帝的支持,议礼派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双方的斗争也日趋激烈,经过几回合的你来我往,终于爆发了“血溅左顺门”事件。

由于议礼派逐渐占据上风,护礼派群臣决定集体向皇帝进谏,于是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给事中二十一人,御使三十人等共二百余人的庞大队伍,集体跪在左顺门外,哭声,喊声震天,嘉靖皇帝派人将为首的几为大臣押入监狱,群臣情绪更加激愤,左顺门前出现骚动,世宗皇帝杀心顿起,将一百三十四人逮捕,八十六人待罪,一时间从四面八方围来,左顺门前血迹斑斑。

左顺门事件以皇帝的胜利,护礼诸臣的失败告终,嘉靖皇帝终于如愿地将父亲追尊为明睿宗,并将神主入太庙,跻在武宗朱厚照之上。

这次事件致使许多正直的大臣或死或引退,而佞臣却乘机窃取了朝政大权,使弊政重兴。

通过这件事,嘉靖皇帝不仅实现了追封自己父亲为皇帝的愿望,而且树立了新皇的威信,开始了他的专制统治。

嘉靖皇帝非常崇信道教,好神仙老道之术,一心求长生不老,他到处搜罗方士,秘方,许多人因此而一步登天,一些文人也因为给嘉靖皇帝撰写青词(道教仪式中向上天祷告的词文)而入阁成为宰相,当时民间就有“青词宰相”的说法。

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善于写青词,善于揣测皇帝的心思,因此尽管嘉靖皇帝对严嵩的贪赃枉法了然于心,可就是不舍得处理他,由严嵩主持朝政,自己则深居皇宫专心于成仙修道。

在他在位的45年间,由严嵩擅权达17年之久。

严嵩立朋党,除异己,造成兵备废弛,财政拮据。

倭寇扰掠东南沿海,蒙古鞑靼贵族大举入掠京畿,农民起义频繁,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明中叶,蒙古鞑靼部兴起,统一了蒙古各部。

至俺答汗时势力强盛。

屡次率军骚扰内地,当时明朝边将为保官升职,将诸边军粮大半贿赂了当朝严嵩。

以致军士饥疲,无力抵抗蒙古鞑靼部的骚扰。

同时驻在边关的兵卒一方面忍受不了将领们克扣军粮,另一方面厌恶了频繁的战斗,因此经常爆发边卒的叛乱。

搅的明朝的北边几乎没有安宁过。

特别是大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鞑靼部俺答汗率军长驱直入北京郊区,烧杀抢掠数日,吏称“庚戌之乱”。

在东南沿海,由于权臣的误国,使得海防十分空虚,一些重要地段的士兵仅有原额的三分之一,战船十存一、二。

致使日本海盗大举进犯。

仅大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以后的三四年间,江浙军民被倭寇杀害的就有数十万人。

这是东南沿海倭患最为严重的时期。

虽然最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涌现了像、于大猷等著名抗倭将领,也不能抵消嘉靖帝的过失。

而在北京深宫之内,却暴发了“”。

原因是嘉靖皇帝一心求长生不老,方士们告诉嘉靖皇帝用每天早上的露水炼丹效果很好,可以长生,于是,嘉靖皇帝组织了许多宫女清早为他去采露,采露工作非常辛苦,宫女们实在忍受不了,决定杀死嘉靖皇帝。

公元1542年12月21日深夜,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趁嘉靖皇帝熟睡之时,潜入他的寝室,众人按住嘉靖皇帝,用绳子勒住他的脖子,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由于紧张宫女将绳子系成了死扣,怎么也收不紧,这时被一个婢女发现,跑出去报告皇后,皇后马上领人来救架,嘉靖皇帝大难不死,宫女们全部被捕,几天后被凌迟处死。

由于嘉靖皇帝一心求长不老术,国家兴衰得失,他全不管。

有个淳安知县,刚被升任户部主事,他见嘉靖帝如此行径,就买好了自己的棺木,诀别妻儿,遣散家僮,写了《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上疏死谏,嘉靖执迷不悟,仍将海端逮捕入狱。

由于长期服用丹药,嘉靖皇帝不光身体越来越差,而且脾气越来越坏,许多大臣动辄被杀头或廷杖,人人自危。

大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这位醮斋皇帝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将皇位传给了他的第三个儿子裕王。

大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卒,谥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庙号世宗。

葬北京昌平永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文盲帝王登基一字不识 亲政后恶补到吐血

是很注重教育的,怎么会有文盲皇帝呢?按常理来说应该是没有的,但在非常理的情况下就有了。清朝确实有一个文盲皇帝,这个皇帝不是别人,正是皇帝福临。 在之前,已经有了两个皇帝,一个是,一个是,但这两个皇帝都是在关外,努尔哈赤当皇帝时还是后金,到了皇太极当皇帝时改为“清”。但皇太极还没等满清入关就死了,顺治皇帝是进北京统治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网络配图 顺治登基继位时年纪不大,才6岁,当时他一个字都不认识,是个不折不扣的文盲,根本批阅不了奏折。按理说,顺治6岁时,宫中就应该为他请学识渊博的满汉师傅,学习文化知识才对,为什么顺治登基时不认识字呢?这就要托的福了! 想当初,皇太极死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遗嘱,这就引起了皇位之争。为了争当皇帝,王室内部打得不可开交。在剑拔弩张的争斗之后,睿亲王多尔衮提出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这样一来,既合了意,也使矛盾得以缓和,而多尔衮也得到了实惠——摄政。 多尔衮摄政,实际上就是当假皇帝,他不但肃清大臣,还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顺治。目的就是把顺治架空,自己永远把持朝政。可顺治会一天天长大,长大了要亲政,多尔衮不交权又不合适,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到了顺治皇帝该读书识字的年龄不给他请老师,让顺治成为文盲,不认识字,自然无法批阅奏章,顺治也就永远只能当傀儡皇帝了。 而对于顺治来说,他也不敢违背多尔衮的意思。因为多尔衮大权在握,说废他就废他,说不定还会要他的小命,所以他只能惟命是从。网络配图 太后也是个聪明人,她见多尔衮不想让顺治学习,也顺着多尔衮,任由顺治整天玩耍。这个女人知道,他们孤儿寡母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等待时机,而这一等,就是七年。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终于出事了。这大概是天意,抑或是孝庄太后天天给多尔衮念丧经,最终导致多尔衮出事儿。呵呵,这是笑谈,不过自古以来,女人要是恨谁,大多是天天给他念丧经的。 多尔衮出的这事儿还不小,他到古北口外狩猎,也不知咋整的,一下子就从马上掉了下来,摔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后来医治无效,于十二月初九日归天,死的时候才39岁。多尔衮就摔一下,真就治不了了?真就能死人?这个问题谁也说不清,说不定还是孝庄太后和顺治故意让太医搞鬼呢! 不管怎么说,多尔衮死了,对顺治来说是件好事。放没放鞭炮庆贺一下咱不知道,反正多尔衮死了之后他可以扬眉吐气了,可以亲政了。 顺治亲政之后,没有急于政务,而是抓紧办一件事,什么事儿?扫盲!不认识字怎么当皇上啊?这事儿必须恶补!据《北游集》记载,顺治十六年的一天,顺治帝和大和尚木陈忞相对而坐,内侍抱来一摞书,大概有十多本。顺治帝对木陈忞说:“这是朕读过的书,请你看看。”网络配图 木陈忞一看,发现顺治读过的书太多了,有《左传》、《》、《庄子》、《》,还有唐宋散文八大家和元明文集,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把木先生佩服得不得了不得了的。 在《北游集》中,顺治还详细描述了自己刻苦攻读的情景:“发奋读书,每晨牌至午,理军国大事外,即读至晚。然顽心尚在,多不能记,逮五更起读,天宇空明,始能背诵。计前后诸书,读了九年,曾经呕血。”读书读到吐血的份上,中大概也只有顺治一人。 先是文盲,后刻苦读书到吐血,足见顺治做皇帝之用功。这种精神后来成为几代皇帝的典范,使大清延续了三百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时候权臣连杀三位帝王 改朝换代废立如同儿戏

权臣,顾名思义,就是有权势的大臣,这些权臣在朝廷上下专横跋扈,,在中国历朝历代,有些权臣甚至能左右朝政和,现在要介绍的这位皇帝,他绝对是史上最的权臣,居然在三年之内连杀三位皇帝,可惜最后还是死在皇帝之手,用俗话说叫“自作孽,不可活”,这位权臣叫。 宇文护(513年—572年),字萨保,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人,文帝(追谥)之侄,邵惠公宇文颢第三子,时期西魏、北周权臣,自幼习文练武,刚直大度,在对东魏、南梁的战争中立下战功,得叔叔宇文泰、父亲宇文颢高度称赞。网络配图 公元554年(西魏恭帝元年),宇文泰已掌握西魏实权多年,掌权期间,西魏国力强盛,大有吞并东魏之势,公元556年(西魏恭帝三年),宇文泰病逝,临终前因诸子尚幼,把国家交给侄子宇文护,宇文护开始权臣之路。 同年12月,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退位,西魏灭亡,次年正月,拥立年仅14岁的宇文泰第三子,即宇文护堂弟为帝,建国号“周”,史称“北周”,是为北周孝闵帝,未建元。 北周孝闵帝继位后,宇文护封大司马,但年幼的北周孝闵帝不甘朝政为堂兄宇文护把持,秘密联合赵贵、等大臣,企图诛杀宇文泰,却被宇文泰先下手为强,公元557年(北周孝闵帝元年)2月,赵贵、独孤信被杀,只当了一个月皇帝的北周孝闵帝被废,数天后被宇文护杀害,这是第一位被宇文护杀害的皇帝。 同年夏,宇文护又随便找了个理由杀害西魏恭帝元廓,这是第二位被宇文护杀害的皇帝,宇文护在同一年杀害了两朝两位皇帝,其专横跋扈之程度,简直历朝历代无人能出其右。网络配图 公元557年(北周孝闵帝元年)9月,宇文护杀害北周孝闵帝后,拥立23岁的宇文泰庶长子为帝,是为北周明帝,但朝政仍为宇文护把持,至公元559年(武成元年),建元“武成”,北周明帝有雄心壮志,渴望亲政,宇文护权衡再三,决定给北周明帝亲政,但逐渐发展到双方出现矛盾,宇文护决定杀害北周明帝。 公元560年(武成二年),宇文护暗中命人在北周明帝的膳食中下毒,北周明帝进食后不久就一命呜呼,这是宇文护杀害的第三位皇帝,权臣能做到这样,就差自立为帝了,他的无法无天终导致杀身之祸。网络配图 同年4月,宇文护拥立年仅17岁的宇文泰第四子继位,是为北周武帝,次年改元“保定”,北周武帝目睹两位兄长被堂兄宇文护所杀,和宇文护的,决心铲除宇文护,暗中制定计划。 公元572年(天和七年)3月,宇文护在外行军回朝,北周武帝假借与他拜见,把他骗到太后的大殿,北周武帝趁宇文护放松警惕,用玉器猛击宇文护头部,宇文护倒在地上,北周武帝立即命埋伏好的同母弟卫王宇文直、何泉击杀宇文护,的权臣宇文护终于被诛杀,终年59岁。 中国历史上的权臣很多,宇文护三年之内连杀三位皇帝,绝对可以说是最无法无天的权臣,他死后,北周武帝宇文邕励精图治,北周在他统治下繁荣富强,后来还派大军一举灭亡,统一中国北方,与南陈南北对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