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萨尔贡一世的身世是怎么样的?真的是被神养大的吗

时间:2025-03-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许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萨尔贡”仅仅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语言中用以表示“合法国王”的一个称号,但是近年的发现证实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曾起过很大的影响。

通过对美索布达米亚出土的大量早期楔形文字的研究,我们对这个远古的传奇人物了解得越来越多。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在继续,与此同时争论却从未间断过,即使是最近的出版物中也对很多基本的情况存在着非常极端的分歧,在这篇短文中将尽可能采用最近和最权威的资料,同时也把几个主要的、尚未达成共识的不同见解展示给读者,然而就在此文写作的时候有了新的发现从而推翻某些内容的可能性始终是存在的。

在人类历史中,萨尔贡是第一位闪米特人英雄。

尽管他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十分久远,但是仍可以得知十分确切的年代,他活跃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4世纪中叶,死于那个世纪的最后几年。

对于他掌权的时间,·汤因比给出了B.C.2371-B.C.2316的精确数字,一般认为这个数字即使有误差,也不会超过前后20年左右的范围。

但至今仍有一些人坚持早前的理论,认为这个日期应该向前推移4个世纪,其来源是公元前6世纪的一位巴比伦国王,迦勒底帝国(第二巴比伦帝国)的末代君主那波尼德,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毫无建树,却是一位出色的学者,经他考证,萨尔贡大帝统一两河流域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750年,研究的结果被记载在当时的碑文上。

远古的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并不像现在的伊拉克那样干旱、炎热和贫瘠,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地方,人类最早耕种的地区和文明发源地。

但从战略上看,广阔平原的四周几乎没有可供防守的天然屏障,这种地形使原住人口无法抵御入侵。

事实上史前时代开始直到中世纪,周围各种族就像雨水汇集到低洼地一样不断流入这块谷地,并迅速的混杂在一起。

最早在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的冲击平原上定居下来的是苏美尔人,他们早在萨尔贡之前许多个世纪就掌握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苏美尔人并不是这一地区常见的闪米特族,也许他们是在文明出现以前从北方的山区中冲出来,占据了这片土地,他们分散在沿岸开荒耕种,逐渐建立起众多以庙宇城市为中心的独立社区,发展出了最早的农业文明。

就是他们发明了最早的楔形文字,以后来到这一地区的古代民族,无一不全盘接收这种用小棍刻画在泥板上的苏美尔文字,只是偶尔做些修改。

我们所知的萨尔贡的故事全都是以这种或那种苏美尔文字的变体记述的。

以现在的标准看来,苏美尔人的社会结构相当的松散,尽管他们在很大范围上保持了统一的语言文字、宗教习惯和文化,但并没有因此形成政治上的统一体,而是分成数十个个小国家,每个小国都以一座城市为中心,有些城邦拥有数万人口。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庙宇、主神、僧侣体系和神王。

这些城邦国家之间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争吵,有时是因为宗教原因——苏美尔人十分虔诚,但似乎并不狂热;更多的时候却是为了争夺有限的水资源控制权——这直接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

纷乱的战争持续了几百年之久,直到以两个城邦国家乌玛和乌鲁克为根据地的苏美尔人国王卢伽尔扎吉西在公元前2371年左右终于吞并了所有的苏美尔城邦建立起两河流域的第一个大帝国。

尽管有关这些较早年代的资料不足使人们曾以为萨尔贡是第一位统一两河流域的君主,但现在我们已经能够证实在他之前苏美尔文明已经有过了一个统一的阶段,而且卢伽尔扎吉西所建立帝国的疆域已经远远扩展到两条大河的上游,但是这个帝国持续的时间很短,不久就被萨尔贡所取代,在这一过程中两个王朝曾经短暂的并存过一个时期。

从我们得到的记载看来,萨尔贡的出生纪录充满了神话色彩:萨尔贡的母亲是处女,生下他以后,母亲就把他放在罐里,用沥青封口,然后放在河里漂走。

他被河神阿齐救起养大,成为园丁,后来女神伊施塔使他成为国王。

这段故事令人想起很多后来的英雄传说,如果否定这些传说之间存在传承或抄袭的联系,那么难免会使人得到某种不可靠的推论,涉及许多古代文明都有相当数量的新生婴儿被漂到河水里遗弃。

撇开神话不谈,萨尔贡显然是出身于居住在定居的苏美尔人疆域邻近的众多闪米特游牧部落中的一支。

这些边境外的闪米特人最初都是些没有什么文化的野蛮人,但是作为苏美尔人的邻居已经很多年了,有不少部落跟苏美尔人打过交道:实物贸易、纳贡、抢劫、战斗,必然对这些平原城市中的财富和文化印象深刻,而且逐步接受了苏美尔文明的影响。

萨尔贡早年似乎曾作为某种形式的官员统治过基什,此后他设法把苏美尔人西边的一些游牧部落置于自己的领导下,组成了一个闪米特人的联盟。

就在卢伽尔扎吉西统一苏美尔全境的时候,萨尔贡在阿卡德建立了自己的城邦,然后带领被称为“阿卡德人”的这群闪米特人从冲积平原上游的有利战略位置出发,逐步占领了卢伽尔扎吉西苏美尔帝国全境,并继续向西北方向扩张到地中海,建立起一个辽阔的苏美尔-阿卡德帝国。

遗憾的是我们对他这些军事活动的历程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没有任何关于战役的资料,甚至战争中使用的兵种和武器也必须依靠推测。

有理由猜测萨尔贡本人就是这些军事行动的指挥官,因为几乎所有的游牧部落首领,不管是哪个种族、什么语系,都是直接统帅军队的将领。

游牧民简单的生活方式和尚武精神意味着每个成年男是战士,家族就构成了基层军事单位,因此军队统帅和部族的领导之间没有职责上的差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晋间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道安的成就与贡献

道安,是东晋时代杰出的学者,生于东永嘉六年(312),卒于孝武太元十年(385),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州境)的一个读书人家里。由于世乱,早丧父母,从小就受外兄的抚养,七岁开始读书,到十五岁的时候,对于五经文义已经相当通达,就转而学习佛法。十八岁出家(此据《名僧传抄》之说,《高僧传》等作"年十二出家")。 制定规范 在当时见到很好的效果,如习凿齿致书中有云:来此见释道安,故是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无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高僧传》卷五)。 这是习凿齿亲自所见的事实。道安的风范对当时佛教界的影响很大,所以"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东晋的封疆大吏如桓朗子、朱序、杨弘忠、郄超等都非常敬重他,有的请他去开示,有的供养食米千斛,有的送铜万斤。他创立檀溪寺,"建塔五层,起房四百",可见工程之大。的是东晋的敌人,也遣使送来外国的金箔倚像、金坐像、结珠弥勒像、金箔绣像、织成像各一尊,可能也是为了庄严檀溪寺。东晋孝武帝曾经下诏书表扬道安,并且要当地政府给他像王公一样的俸禄。这都说明道安在襄阳十五年,各方面都很成功。 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379),苻坚遣攻占襄阳,道安和习凿齿皆被延致。苻坚并认为襄阳之役只得到一个半人,一人指道安,半人为习凿齿。苻坚既得道安,就请他住在长安五重寺,时年六十七。 翻译事业 道安在长安的七、八年当中,除了领导几千人的大道场,经常讲说之外,最主要的是组织翻译事业。如昙摩难提翻译《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三法度论》,僧伽提婆翻译《阿毗昙八犍度论》,鸠摩罗跋提翻译《毗昙心论》、《四阿鋡暮抄》,昙摩鞞翻译《摩诃钵罗蜜经抄》,耶舍翻译《鼻奈耶》,他都亲自和竺佛念、道整、法和等参加了翻译工作,有时对于不正确的译文还加以考正或劝令重译。他在《摩诃钵罗蜜经抄序》上所说的翻译有五失本、三不易,都是他的经验之谈,为后来的译经工作指出了正确的道路。 据《高僧传》卷五说,魏晋沙门依师为姓,姓各不同;道安认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才改姓释氏。又他广博的学问和文学的素养,成为长安一般衣冠子弟请教的目标,当时有"学不师安,义不中难"的谚语,可以想见他为社会所推重的情形。因此当苻坚要想进攻东晋,朝臣劝谏无效的时候,大家又请安乘机"为苍生致一言"。道安在一次和苻坚同车的机会中进言规劝,而苻坚不听,终至败亡。 苻坚建元二十一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二月,道安圆寂于长安五重寺。 代表著作 现存的除了收于各大藏内的《人本欲生经注》一卷外,有《出三藏记集》所收录的经论序十四篇,又同《集》标名未详作者而可肯定为道安所作的经论序七篇,和同《集》的《综理众经目录》原文两段;此外还有《鼻那耶经》卷首的《序》一篇。佚失的著作还很多。 道安的著作现存的不多,对他的治学方法和学说只能知其梗概。例如:上面所引的"起尽之义",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科判。吉藏《法华义疏》讲到注疏的体例时,有"预科起尽"的说法;良贲《仁王经疏》说:"昔有道安法师,科判诸经以为三分:序分、正宗、流通分。"道安法师用科判的方法把佛经的内容分章分节标列清楚,研究起来就容易抓住它的中心环节;同时再用"析疑"、"甄解"的方法,对于每一个名词或每一种句义加以分析推详,自然就"文理会通,经义克明"了。此外道安在搜求经本,考校异同方面也尽了最大的努力,如《渐备经十住胡名并书叙》说:……《渐备经》恨不得上一卷,冀因缘冥中之助,忽复得之。……《大品》上两卷,若有可寻之阶,亦勤以为意。……《首楞严》、《须赖》,并皆与《渐备》俱至。凉州道人释慧常,岁在壬申,于内苑寺中写此经,以酉年因寄,至子年四月二十三日达襄阳。《首楞严经》事事多于先者,非第一第二第九,此章最多,近三四百言许,于文句极有所益。《须赖经》亦复小多,能有佳处,云有五百戒,不知何以不至,此乃最急。……常以为深恨,若有缘便尽访求之。 从这一段文字上,可以知道道安在收集和运用资料方面是非常热心和认真的。他就以这样的治学方法进行研究和撰写著作,养成佛教界朴实谨严的学风,开创了纯正的佛学研究。因此道安的学说在当时砥柱中流的作用。元康《肇论疏》说:"安法师立义以性空为宗,作性空论;什法师立义以实相为宗,作实相论。是谓命宗也。"又僧睿《毗摩罗诘提经义疏序》说:"自慧风东扇法言流咏以来,虽日讲肄,格义迂而乖本,六家便而不即。性空之宗,以今验之,最得其实。"对于道安法师的学说都备加颂扬,也的确是函盖相称的。 创立学说 道安关于定学或禅学,道安的前期思想主要重禅学,受佛图澄影响较深,后期则转向般若学。道安讲,定有三义,即禅义、等义、空义,以此对治贪嗔痴三毒。禅定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本无,"执寂以御有,崇本以动末"(《安般注序》)。可以看出其禅学也是和本无论相联系的。 大约可以从戒定慧三个方面来谈。在戒律方面,当时虽然戒本未备,广律也只有竺佛念所译的十卷《鼻奈耶》,他认为戒是断三恶道的利剑,无论在家出家都应以戒为基础。他又以为持戒而只重形式也是片面的;也就是说,为了众生的利益,戒律是可以有"开缘"的。这与后来所传菩萨戒的精神相符,也与《般若经》的义理一致。由此可见,道安在戒律方面虽然很严正,而并不是胶柱鼓瑟、偏执不通。 道安的亲教师佛图澄以神变见称,而神变出于禅修;道安自始就注重禅定止观,不能不说是受了佛图澄的影响。他认为禅修达到高深的境界时,"雷霆不能骇其念,火燋不能伤其虑"(《人本欲生经注》),同时还能够发生种种神变(《安般注序》),但它并不是禅修的真正目的。禅修的真正目的在于契入"无本"(即本无)、"无为"而"开物成务"。开物是使天下兼忘我,成务是无事而不适(《道地经序》及《安般注序》)。也就是要从禅修所得到的境界中,使大家忘我、尽性而造成世界的安乐,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精神上的享受或所谓超自然力。《大十二门经序》说:"明乎匪禅无以统乎无方而不留,匪定无以周乎万形而不碍,禅定不愆,于神变乎何有也。"这就说得非常明白。习凿齿致谢安书,称赞道安法师"无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如果从这里去理解,就更觉意味深长了。 又佛图澄的教理以般若为宗,道安自始就重视《般若经》的研究。他认为研究般若经典不能单用"考文"、"察句"的方法,而要披开繁复的文句体会它的精神实质(《道行经序》)。有了这样的体会,才不至于把虚豁的真如或本无当作能生万有的第一因(《名僧传抄·昙济传》),也才能把第一义谛与世俗谛不一不异、不即不离的义理表现在行动上。《合放光光赞略解序》(译意)说:没有智慧则无往而不生窒碍,终日所言都不合理,所以成为尘劳门。有了智慧则无往而不发生良好的作用,终日所言无不合理,故为八万四千波罗蜜。所谓执大净而万行正,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平常所说的"举足下足皆道场",或者"头头是道",也不外乎这个道理。那么,道安虽然处在般若弘传的初期,而对于般若性空的义理的确是已经有了相当正确的了解了。戒定慧三学是成佛的梯航,而道安都有卓越的见解;因此他在中国佛教史上,不但是杰出的学者,而且也是"完人"之一。他的一言一行在当时起过典范的作用,也为后来佛法的弘传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佛教信徒永远纪念着他。道安对中华佛教还有一项突出贡献,那就是道先开始制定"僧尼轨范"。当时各地的教团纷纷遵从。道安所制定的僧尼轨范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方面为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第二方面为常日六时饮食之法。第三方面为布萨悔过之法。 随机文章请问宋朝是中国所有朝代法律最完善的吗?清朝最初国号是金 为何后来竟改成了清?真相令人跌破眼镜乾隆的一些生平事迹领导风格?满清令妃「遗体放百年不会烂」专家:看乾隆喂他吃啥盘点美国NASA近年重大发现,另一个地球/外星人/UFO粉墨登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这位隋朝公主远嫁突厥,为突厥与中原的友好关系做出来重大贡献

从一开始,远嫁突厥的公主们就以一人抵万千铁骑的角色登场。的一句许婚承诺,公主们即成为政治离间的棋子。开皇十九年(599年)嫁给突利可汗的义成公主,本是隋朝宗室杨谐的女儿,后被封为公主,远嫁突厥。 未嫁之前的义成对隋朝与突厥联姻的重要性早已了然于心。突厥是中原王朝北面最大的邻国和威胁,隋朝建立前后,其内部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面对邻居兼劲敌的突厥,采用“、离强合弱”的计策来分化削弱,令其俯首称臣。开皇十七年,杨坚把宗室女安义公主嫁于小可汗突利,拒绝了大可汗都兰的求亲,以此来离间这两位堂兄弟。从此,都兰可汗时常骚扰隋朝边境,掳掠人口财物,而突利可汗感激隋朝许嫁公主以及“种种无少短”的赏赐与恩惠,联合隋军,与兄弟。 一个和亲公主能引起突厥民族的内讧和战乱,是因为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公主,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王朝力量。在北方少数民族眼中,能得到中原王朝的公主,也就得到了中原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的支持。 杨坚封女婿突利可汗为“意利珍豆民可汗(简称启民可汗)”,经过一系列的内讧争斗之后,启民可汗幸运地成为控制北边的东突厥大可汗。在分化突厥的形势大好之际,安义公主早逝,于是义成公主肩负着安义公主未完成的使命嫁给了启民可汗。再次与隋朝联姻的启民可汗,还得到了其他部落的纷纷归附。 胸怀大志的义成公主,为隋朝北疆的安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隋王朝的兴盛稳定,是植于她心的第一个执著信仰。 以后的年月里,启民可汗和隋朝里应外合,互相帮扶,战胜了都兰可汗,成为整个突厥的国主。在北巡到榆林时,启民可汗曾和义成公主上表隋朝,自称臣民,请求改用华夏服饰礼法。考虑到当时的边境情况,以一句“好心孝顺,何必改变衣服”婉拒了启民可汗。突厥可汗对隋朝的恭敬和对中原文化的仰慕,与义成公主的影响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只是,背后的这座大山,带给义成公主的并不全是依靠,时,她也得用生命去守护。隋炀帝杨广北巡遭到始毕可汗(义成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截击时,得知消息的义成公主及时派人报信,可迅速南归到雁门的杨广还是被突厥骑兵重重围困。杨广命悬一线之际,义成公主以“北边有急”传信始毕可汗,这才将杨广从围困中救了出来。 身为突厥王妃,她明知谎报军情去惹怒拜狼图腾的可汗,后果会很严重,但在那紧要时刻,她已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她眼里,杨广就是大隋,是她必须相救的家国亲人。 可悲的是,她不顾自己性命之忧去维护的杨广,是个醉生梦死之人,甚至连自己项上人头都不在乎,每每引镜自照,他就对皇后说:“好头颈,谁当斫之!”得过且过的日子总有玩完的一天,他最终被缢死。 皇帝死了,一个王朝的气息也没了。义成公主的所有努力,成了她孤单的独舞。 感激、使命、大义在她的脑海里日积月累,,已在心底生了根,凝固成了不可改变的信仰,用以克服远嫁在外的种种不适和遵从胡俗的辛酸。若要将心底最后的支撑连根拔起,她将彻底枯萎。然而,她不能枯萎,她要舞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那时,她心里念的中原已成为李唐的天下。复国报仇成了她赖以生存的第二个信仰,她想以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坠落的隋王朝。 杨广死后,皇后萧氏如浮萍般飘零颠沛,义成公主利用突厥的力量,从农民起义军处接回柔美的和原隋朝齐王的遗腹子道,并与她的第三任丈夫处罗可汗一起将立为隋王,建隋制,设百官,将生活在突厥的万余中原人送给杨政道,在突厥的汉人“悉隶之,行隋正朔,置百官于定襄城”。 支持义成公主的第三任丈夫,是始毕可汗的弟弟,启民可汗的儿子。她的第四任丈夫,也是启民可汗的儿子。 一个中原女子,一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一辈子只陪在一个男人的身边。但她是义成公主,自从挑着和亲的重担来到北边大漠,重如泰山的家国大爱已将她的个人情感生生压碎。 唯一可让她稍感慰藉的是,她嫁的可汗,大都念及隋朝旧日的恩典,加之她相陪左右耳提面命,所以,处罗可汗去世后,继任的颉利可汗也支持她复国报仇。 费心费力的筹谋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这也是她与权位相联后表现出的之处。义成公主育有一子奥射设,在处罗可汗去世后,本该由时年12岁的奥射设继承汗位,但她考虑到奥射设太过仁弱,难继大业,于是改立处罗可汗之弟,是为颉利可汗。 会为别人着想的人往往不会照顾自己,她出嫁突厥19年后,隋朝即被取代,此后的12年里,复国成了她生命的全部。不管隋唐的更迭是不是历史必然,在她的眼里心里,大隋才是天子王朝,让隋朝的外姓就是她的仇人。 对家国的大爱,早让她没有了小女子情怀。接来杨广的萧皇后与自己共侍一夫,共同为复国大业筹谋划策,只是萧氏没有她那般激烈的感情和信仰,在乱世中被几易其主的萧皇后,更愿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而义成公主却不愿放弃。个人的情感可以用眼泪来割舍,可对家国的大爱得以强势的姿态来支撑。于是,她坚决扶持杨政道为隋帝,并与自己的堂弟说服颉利可汗屡次攻唐。在此期间,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几度分分合合,结盟又背信,化敌为友后又反目成仇,除了双方切肤的利益关系,就是义成公主执著的力量。 唐朝建立之初,面对再次强盛的突厥,唐高祖不惜纡尊降贵与突厥交好,谋求边境的和平。然而,以钱帛换来的安宁一度被想要复兴隋朝的义成公主打破。 虽经百般努力,终究无力回天,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出兵突厥,颉利可汗被俘送到长安,东突厥灭亡。萧皇后和杨政道也被送到长安,时年48岁的萧氏被封为昭容。在专门为她举办的欢迎宴会上,唐太宗看着盛大的场面问身旁的萧昭容:“卿以为眼前场面与隋宫相比如何?”其实,眼下看似豪华的场面与隋宫的豪奢相差甚远,但萧氏只是平静地说道:“陛下乃的君王,何必与亡国之君相比!”一席得体的言语使唐太宗对其,也使她在唐宫中度过了18年平静的岁月。 相比洗尽铅华、在淡然随和中得了善终的萧皇后,凛冽的义成公主却死在了唐朝名将的刀下。出兵突厥时,唐太宗曾下令不杀俘虏。可想而知,这个手无的女子,宁死也不愿做俘虏!在大漠生活了近30年的中原公主义成,那一刻也有了突厥人的刚烈和血性。 至于她到底是死于义薄云天还是孤单信仰,是非功过难以评说。自古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因为权责相联的政治联姻使她远嫁大漠,也使她从一个默默无名的皇家宗室女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