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马童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吕马童,听这个名字,比弼马温好懂多了,天生就是个养马的料。他还是个官迷,小时候就常说:"这辈子不锦衣玉食,就白活了"。

喂马得宠
当年,楚霸王项羽起义时,他为了梦想参加了起义队伍,在一次战斗中,吕马童一个人砍了敌人12颗脑袋,楚霸王项羽非常惊讶,又发现他有养马的本事,就把自己最宠爱的乌骓马交给他喂养。吕马童喂马很有一套,加之特别热爱养马事业,把楚霸王项羽的乌骓马当母亲一样照顾,皮毛如缎子,膘肥体壮,跑起来如游龙一般。每次征战,楚霸王项羽都感到如虎添翼,非常高兴,打了胜仗就拍着吕马童的肩膀说,你就像我的一条胳膊。
没封爵位很失落
在巨鹿大战时,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一举消灭了秦军主力,诸侯们都非常敬畏楚霸王项羽,称他为诸侯上将军,吕马童非常高兴,他觉得楚霸王项羽马上就要当皇帝了,当作主子身边的红人,自己也快升迁了。
后来楚霸王项羽,一口气封了18个诸侯,却没有他的份儿,他很失落,觉得这几年努力白费了。本来他忘记了项王封的全是前线将军,他只是后方基地工作人员。

跳槽求发展
汉高祖刘邦离间了楚霸王项羽和范增,赶走范增后,楚霸王项羽生性多疑,对手下将军们产生怀疑,很多将军心灰意冷,产生厌战情绪。吕马童天天在楚霸王项羽身边,看出楚军士气低落,很可能要失败,自己的锦衣玉食梦也就破灭了,连夜逃离了楚营。汉高祖刘邦看到楚霸王项羽身边人来投降,很高兴,封他为骑司马。
一块尸块得五代侯爵
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大败,决定以死捍卫西楚霸王名声。他放走了心爱的乌骓马,一条枪一把剑,万马军中杀死几百名汉军,身上受了十几处伤,被汉军团团围住。这时他竟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吕马童,楚霸王项羽用剑柱地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这不是老熟人吗,听说我的人头很值钱,谁要得到汉高祖刘邦会奖赏一千斤黄金,还要封为万户侯。你为我养了这么多年马,这份大礼送给你吧。"

吕马童想起过去主人对他的好,感觉很羞愧,扭过头不敢看楚霸王项羽,假装对将军王翳说"这就是西楚霸王楚霸王项羽。"话还没说完,楚霸王项羽便用短剑引颈自刎了。王翳一个箭步冲上去,割下了楚霸王项羽的人头,这时吕马童和其他人才反应过来,一起冲上去抢楚霸王项羽的尸体,结果混战在一起,砍倒几十个人才控制住混乱场面,最终楚霸王项羽的尸体被砍成五块儿,吕马童分到了一块血淋淋的尸块。
汉高祖刘邦没有食言,抢到尸块的每个人都封了侯。吕马童受封中水侯。
内心不安折磨而死
吕马童终于实现了他的锦衣玉食梦。朋友们都来祝贺他,他却高兴不起来;夜里总是睡不踏实,楚霸王项羽的影子时时在他周围转。一天深夜,大家已进入香甜的梦乡,吕马童从床上扑棱一下站起来大喊:"我背叛了主人,我猪狗呀不如啊!"说完一口所没上来,就死掉了。死时才三十五岁。
他的侯位一直沿袭了五代,因后人犯罪,用爵位顶替了死刑。
西汉海昏侯刘贺在位27天坏事做尽
随着墓挖掘的深入,人们都在期待更多的科学成果。专家们根据信息判断,墓主有可能是第一代海昏侯。在谜底揭破之前,我们不妨探究一下这位身世奇异的海昏侯的真实面目。刘贺?谁啊?历史上,他既被封过列侯,又做过诸侯王,甚至还当过,经历之精彩丰富秒杀一众网络小说。不过,虽然很多人对他都感觉很陌生,但说到他的几个“小伙伴们”——、西汉权臣、刘洵,大概多数读者都不陌生了。下面我们以这几位人物为线索,简单说说刘贺的传奇经历。网络配图 爷爷汉武帝“惹祸” 我们首先来看汉武帝和刘贺的关系。 汉武帝是刘贺的祖父,刘贺的父亲刘髆,正是有“”之貌,深受汉武帝宠幸的所生(对对对,就是那个“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的李夫人啦)。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刘贺被封为(约在今山东巨野县境)。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继文景之后,开创了西汉王朝前所未有的强盛局面。然而在他晚年也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的对外扩张、个人的奢侈、用法的严苛,使得国库空虚,社会矛盾尖锐。 另一方面,汉武帝与太子之间因个性及治国理念的差异潜伏着矛盾,加之武帝晚年身体不好,于是奸臣从中挑拨,认为是有人利用巫蛊作祟,酿成了“”。 最终,及卫皇后自杀,均被诛杀,唯一的幸存者仅有太子之孙,汉武帝的曾孙,即后来的汉宣帝。“巫蛊之祸”发生后,汉武帝也逐渐意识到戾太子是被人冤枉的,又大肆处置因迫害太子而上位的那些人,来为太子平反昭雪,并下罪己诏,追悔以前的过失,将国家战略由对外扩张转向与民休息,这即是著名的“轮台诏”,因此避免了西汉王朝倾覆的危险。网络配图 “巫蛊之祸”后,继承人的选择便成为问题。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贰师将军利(李夫人之兄)与亲家丞相密谋立刘髆为太子。然而刘髆并不是汉武帝中意的人选,事发后,李广利投降匈奴,刘屈氂被腰斩。 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即汉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刘髆去世,其死因不明,或许其中有隐情。最终,汉武帝选择了少子即位,是为汉昭帝,并以霍光、、上官、辅政,霍光成为了“话事人”。 霍光挑中了“软柿子”刘贺 霍光本是西汉名将同父异母之弟,他谨小慎微,加上霍去病的关系,受到汉武帝的信赖,故最终能受遗诏辅政。汉昭帝统治期间,霍光通过一系列举动排除了桑弘羊、上官桀等异己,最终总揽朝政,政由己出。 可是,汉昭帝年仅二十二岁便去世了,又无子嗣,谁来做新皇帝?这个难题自然也落到了霍光头上。 昭帝无子,新皇帝自然首选汉武帝的其他儿子,当时唯独广陵王刘胥尚在,在群臣讨论时,多数人主张立广陵王。不过,广陵王“力能扛鼎,手格猛兽”,颇为出众,霍光对他很不放心,生怕他日后成为一大威胁。恰好这时有人上书迎合霍光的想法,于是,霍光以上官(霍光外孙女)的名义下诏,派人迎接昌邑王刘贺(刘髆死后袭位为昌邑王),以奔丧的名义入长安即位。网络配图 至于为何选择刘贺,辛德勇先生推测大概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刘贺辈分比刘胥低,更便于利用上官太后来“称大辈”;第二,刘贺还不到二十岁,没准儿在政治上“图样图森破”;第三,据说刘贺还“很傻很天真”,更易为霍光掌控。就这样,刘贺传奇性地君临天下了。 不到一月废黜,大跌眼镜 然而,刘贺的传奇并未结束,才刚刚开始。按理,这么一位仁兄被霍光控制顺理成章,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让人大跌眼镜。在即位短短二十七天后,刘贺就被霍光废黜了。 史书记载,刘贺被废的主要原因是他淫乱,不守礼法。包括什么奔丧途中违反各种规定好似旅行啦;到长安城外应该哭丧,刘贺却说嗓子痛,哭不出来啦;即位之后,又行淫乱,沉湎于酒色啦……总之各种不靠谱儿,以至在废黜时,皇太后听取大臣汇报,罗列他的斑斑劣迹,都听不下去了,直说“够了”! 当然,事实果真如此吗?恐怕不完全这样,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对于被废的刘贺而言,历史的记载免不了有丑化渲染的成分。 根本上来说,刘贺被废还是权力斗争的结果。从刘贺即位后的一些举动来看,他貌似在着手恢复皇帝权力,自然引起了霍光的警惕和不满。这应该是霍光废刘贺的主要原因。从废立的过程来看,几乎也是霍光的个人权势在主导。霍光先是私下与车骑将军密谋废立之事,而后在召集群臣会议。当提出要废皇帝时,事出突然,吓得没人敢表态,这时霍光的亲信田延年拿着剑站出来说:“今天的事情得当机立断,谁不赶紧表态,我就把他给斩啰!”震慑之下,大臣们只得纷纷叩头,表示听从大将军安排。网络配图 汉宣帝多方防范废帝刘贺 刘贺被废后,武帝曾孙,“巫蛊之祸”后幸存下来,长于民间的刘洵(初名)被择立为帝。霍光之所以选择刘洵,自然还是觉得他容易控制。 然而,霍光再次看走了眼。霍光生前,汉宣帝委政于他,表面恭敬有礼,内心却非常忌惮。霍光死后不足三年,汉宣帝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腕将霍家族灭,成功剪除了的势力。 当然,汉宣帝仍然面临着废帝刘贺的遗留问题。刘贺被废后,依然回到昌邑,但并无封爵,仅仅赐予他汤沐邑二千户,而原来王家的财物都赐予了他。最初,汉宣帝对刘贺是忌讳和防范的,曾命令当地太守张敞暗中进行监视。网络配图 张敞多次跑到刘贺家中调查暗访,并将情况汇报给汉宣帝,说刘贺“年约二十六七,身体萎靡,仪态不端,妻儿成群,行为言语略显白痴呆傻。”汉宣帝这才终于放心了,并封刘贺为海昏侯(今江西南昌),以彰显自己的“仁德”。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从公布的厚重的随葬品来看,即便是在废黜之后,这位昔日天子仍然享受着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这显然与被废时仍被允许继续享用原来的王家财物有关。更多的细节,我们只有期待资料的早日公布,以揭开其神秘面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西汉萧何在汉高祖刘邦晚年为什么要自污?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大汉帝国论功行赏——群臣因何被比作猎狗中我讲述了刘邦,建立大汉帝国后,定萧何为首功的事,那萧何在大汉帝国建立之后,有都做了些什么呢?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东,钜鹿守陈豨反叛,刘邦,亲自领兵前去征讨,到邯郸的时候,陈豨的叛乱尚未平定,这时淮阴侯又在长安密谋反叛。依靠萧何的计策诛杀了韩信三族,刘邦在听说淮阴侯韩信被杀之后。 派使者返回长安,封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食邑,并命令一个都尉带领五百名士兵做萧何的卫队。此事大臣们都前来祝贺萧何,所有人都只是看到了刘邦对萧何的恩宠。只有召平一人发现了其中的隐忧。 召平曾经是大秦帝国的东陵侯,秦国灭亡之后,就失去了爵位,成为了普通老百姓,家里很穷,依靠在长安城东面种瓜为生,他的瓜甜美可口,被当时的人称为”东陵瓜“。之所以叫东陵瓜还是因为召平以前是东陵侯的缘故,召平也因此在长安城有了些名气。 这次,召平就对萧何说:”你的在那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皇上在外面艰苦作战,而你却留在家中安享富贵,没有任何战功反而加封配备侍卫,这时因为淮阴侯刚刚在关中叛乱,皇上对你也起了疑心。 给你设置卫队保卫你,并不是恩宠,而是为了监督你,现在你应该推掉封赏不要接受,然后将家里的资财全部拿出来支援军队,这样陛下一定会很高兴的。“萧何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依照召平之计行事,刘邦果然非常高兴,也就不再怀疑萧何了。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秋天,淮南布造反,刘邦拖着病重的身体,最后一次御驾亲征,期间刘邦曾多次派人回来询问,萧何在干什么,萧何知道刘邦又怀疑自己了,所以,就像陈豨反叛时一般。 因为,刘邦在前线平乱打仗,所以就在后方抚慰勉励百姓努力耕作,并把家中的财物全部拿出来支援军队。这时候,萧何的以为门客看出了问题,便对萧何说:”你不久之后就要遭受灭族之灾了。你位居相国,功劳第一,还能增加什么赏赐呢? 然而你刚到关中,就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十几年来,人们都依附你。如今你还在努力不懈地去赢得人民的拥护。皇上之所以派人多次来慰问你,是害怕你在关中威望太高。现在你应该多买些田地,做些放债之类的卑贱之事来败坏自己的名誉,这样皇上才会安心啊?“ 其实,此时的萧何,与当初的韩信一般,都已经到了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地步了,而且,萧何在关中经营了十几年,这十几年间,虽然在相争时期,曾存在虐民现象,但是,在大汉帝国建立后,萧何也对关中百姓做出了一定的补偿。 而刘邦虽然一直是关中之主,但是,他留在关中的时间,并不是特别多,在百姓心中对他的拥戴,反而是不如萧何的,之所以萧何没有像韩信等人那样,被处理掉,是因为,他毕竟是一个文官,没有反叛的能力。 更何况如今诸王反叛,天下不稳,刘邦还是很需要萧何为其稳定后方,保障军需的,但刘邦也定然不会,就这样放任萧何继续收拢关中民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等诸王平定之后,下一个遭殃的必然是萧何。 当然,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之人,也不是没有自救的方法,想当年秦国老将的应对之策,就是很不错的。 在王翦率秦国六十万大军出征之前,曾向索要了许多的良田,房屋,池塘。在行军途中,也多次派人回去询问嬴政是否兑现。 而王翦这么做,就是为了安定秦始皇之心,毕竟举国之兵皆掌握在王翦之手,恐怕觉也睡不安生吧!事成之后,王翦又如何能活命呢?只有自污,让始皇帝觉得自己贪财以及顾念子孙,就不会认为他有谋反之心了,如此一来才能保证自己以及家人的生命安全。 所以,在听取门客建议后,萧何便开始低价购买田地,并且向百姓发放高利贷,使得关中百姓对他渐生怨恨之心,刘邦的使者将此事报于刘邦之后,刘邦心中大石便放下了,此后,也没有再派人回来询问萧何在做什么。 其实,在古代给皇帝大功,也是很难的一件事,你做得少消极怠工有罪,做得多了没办法封赏了,就只能换来诛灭九族的赏赐了,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真的挺有道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