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北宋靖康之耻中女人的悲惨下场:惨遭金人凌辱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靖康之耻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北宋和辽国同时衰落,使得崛起的金国趁虚而入,导致了辽国和北宋的先后灭亡。

北宋靖康之耻中女人的悲惨下场:惨遭金人凌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北宋晚期,蔡京、童贯等人专权,政治十分腐败。但是在辽国,也几乎出现了同样的状况。因此金国方面渡海来到北宋,和北宋签订了“海上之盟”,约定了从南北两线夹击辽国的军事协议。北宋方面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辽国,因此出兵燕京。不料在燕京城下,被刚刚从和金国作战前线撤退下来的辽国军队击败。最后金国从居庸关出兵,一举攻占了燕京。

根据海上之盟的约定,在击败辽国后,燕云十六州将归北宋所有。但是在灭辽的战争中,北宋方面实在乏善可陈,因此金国拒绝把燕云十六州归还。此时在金国人的眼中,北宋的羸弱和腐败,已经暴露无遗。最终金国和北宋经过协商,金国归还燕云十六州,但是北宋方面需要将原先赐给辽国的岁币转赐给金国。

1123年7月,一位名叫张觉的原辽国将领,在投降金国后,又带着金平州来投奔北宋,被北宋接纳。金国得知此事后,就遣使对北宋进行责问,为何私纳金国叛将。迫于压力,北宋不得不处斩了张觉,但金国对此依然不肯罢休。恰好此时,原先一直主张亲宋的金太祖完颜阿古打去世,他的弟弟完颜晟继位,是为金太宗。金太宗是一位军事野心家,他一直主张吞并北宋,因此他以张觉事件为借口,兵分两路,开始了对北宋的战争,并在靖康二年攻克了北宋的首都开封。

因此,靖康之耻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政策性失误和军事性失误,而张觉事件成为了金国入侵北宋的借口,也成为了靖康之耻的导火索。

  靖康之耻北宋国君被贬为庶民

北宋靖康年间,金兵再度兵围京城开封。由于金兵人数众多,且在围城前做了相关充分的准备,加之康王赵构消极驰援,勤王军队进军缓慢受阻。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开封最终被金兵攻破。造成宋徽宗、宋钦宗两位北宋国君,多名皇亲国戚,大臣及后宫妃嫔被俘。金兵烧杀抢掠,开封城如同人间炼狱,彻底沦陷。该事件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靖康之耻北宋国君被贬为庶民,北宋王朝自此覆灭。随后北宋国君被押解北上,被贬为庶民,最终客死他乡,结局落魄萧然。后世对这两位被贬为庶民的北宋国君有什么评价呢?

北宋靖康之耻中女人的悲惨下场:惨遭金人凌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先先介绍一下第一位国君,宋徽宗。据历史记载,他刚即位的时候颇有朝气,曾启用新法励精图治。他热爱诗词字画,有自创的书法字体,画花鸟更自成一体,是艺术方面的天才和全才。但做为一国之君却缺乏政治远见和政治智慧。在随后的年间启用奸佞、投机之臣蔡京,自此朝局败坏,国内也开始出现起义不断的局面。

当金兵压境后,宋徽宗匆匆禅位,由他的儿子赵桓即位,是为宋钦宗。宋钦宗即位时,北宋的局势已是相当危急,此时开封已被金兵围困过一次。接受条件议和后,金兵退兵,但却宋钦宗又反悔,差人与辽国贵族共同应对金兵。可事情败坏,已退的金兵转头再次集结围困开封,随后出现开封城被破一幕。

靖康之耻北宋国君被贬为庶民,后世对此二人的评价都相对比较一统。对宋徽宗的评价较为精要:“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对宋钦宗的评价则要稍负面一些,如:优柔寡断,反复无常,也有评价认为他是儒弱无能的昏君。北宋的悲哀或许就是选择了不该当国君的人做了国君吧。

  靖康之耻的女人下场

在靖康之耻中,无数北宋宫廷女人和平面女子被迫迁往金国,遭到了非人的蹂躏,帝姬贵妃的遭遇,甚至还不如娼妓,是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女俘。靖康之耻的女人下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在途中病死,这部分占全部女俘的半数以上。剩下的,经过九死一生,终于到达金国,但等待她们的,却是为奴为娼的生活。

北宋靖康之耻中女人的悲惨下场:惨遭金人凌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靖康二年四月,金国大军攻克了北宋首都汴梁,不可胜数的女子都被拿来当作战争的赔款。这段历史,成为了南宋军民最不愿被提及往事,也成为了他们拼死抵抗金军南下的动力。为了减少负面影响,因此南宋时期对这段历史都讳莫如深,但是从民间的一些史书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由于无法偿清金国的战争赔款,北宋朝廷采取用女人抵押的政策。首先被遣送到金军大营的,是蔡京等人的家眷。由于宋徽宗的女儿福金帝姬已经嫁入蔡家,因此她也在遣送之列。刚刚进了金营的时候,福金帝姬害怕得要死,但这并不能拯救她的命运,还是被金国的皇子斡离不玷污了,成为了靖康之耻中第一个被蹂躏的宋朝公主。

其中,在汴梁城中搜寻来的女子,依然无法满足金国人的要求,因此从北宋皇室的女性成员中挑选,最终选定了嫔妃83人,王妃24人,帝姬(公主)22人,另有皇室近亲女子成员不计其数。这些人被送入金军营中的那一刻开始,就被金国人逼迫着更换舞衣,为金国将领作乐所用。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人不愿被金国人侮辱,当即被斩杀。他们杀鸡儆猴,以此来告诫其他北宋女性皇族。其中宋钦宗的朱皇后不甘为金人所辱,选择了自杀。

靖康之耻的女人下场还远不至此,在迁往北方的途中,她们依然受到了非人的对待,很多人伤痛加身,死在途中。但是在途中死去的女人,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她们不用活着到达金国,被送入洗衣院,成为娼妓。

名妓传奇

北宋时期,潭州有个名妓叫。她出生于英州,幼年丧父,随母亲流落到潭州,在贫困中挣扎。当她八岁时母亲又撒手西归,把她孤零零地扔在世上,。一个叫张文的男子见她可怜,收养了她。张文靠编制竹器为生,收入差微,他们的生活仍然十分清苦,不过这个失去双亲的孤女总算活下来了。 有一天,官妓丁婉卿路过张家,猛然发现谭意哥长得异常娇美,心里暗想如果能把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弄到手,将来必然会成一棵摇钱树。于是她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计谋。 第二天,她将谭意哥的养父张文找来,请他喝酒,对他什么要求也没有提出。过了几天,丁婉卿又叫人给张文送去一些银钱和衣物,仍然是什么要求也没有提出。以后丁婉卿给张文送钱物的次数和分量越来越多,张文感激不尽,对丁婉卿说“小人不过是一个篾匠,夫人一次两次地帮助小人,使小人十分过意不去。寒舍贫穷,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报答夫人的;夫人需要什么,请坦诚相告,小人家里如有,定当拿出来报答夫人的恩德。” 丁婉卿笑道“妾总不想开口,怕说出来会引起大哥的怨恨。今天既然大哥提起。妾只好直说了。”她顿了顿,接着说,“妾早知道意哥不是大哥亲生的女儿。她长相好,有灵气,大哥若能将她卖给妾,妾不仅今天会重重酬谢大哥,而且将来也会使大哥得到不少好处。妾说句真心话,请不要多心。妾认为大哥家庭贫寒,无力把这个可爱的女孩抚养成很有出息的人。妾心想,与其让她跟着大哥,不如让她跟着妾去。妾非常喜欢她,会像对亲生女儿一样把她抚养成人,不知大哥以为如何?”张文说“小人早已猜到了夫人的想法。既然这样,小人答应就是。” 那时谭意哥才十岁。当她知道张文和丁婉卿商议的事后,非常气愤,怒冲冲地对张文说“小女虽然不是义父亲生的女儿,可义父怎么能这样狠心地把小女扔到妓院里去呢?如果义父怕增加负担,就请把小女送给一个清白人家吧!” 张文不管谭意哥怎么说,要强行把她卖给丁婉卿。 谭意哥想到自己的悲惨遭遇,便起来。哭了多时,她诉说道“小女子,到处飘零,十岁就无依无靠,却没有人可怜小女子,小女子想找个清白人家也不能够……”听到这话的人都感慨万分,纷纷流下同情的眼泪。 丁婉卿与张文勾结,终子把谭意哥弄到手了。她地哄骗意哥,给她戴珠翠首饰,穿绫罗绸缎,吃美味佳肴,尽量迎合她,巴结她,对她非常迁就。谭意哥经不住丁婉卿的早磨晚泡,她的坚强意志被珠光宝气动摇了,她的铁硬心肠被软化了。就这样,还未成年的谭意哥便开始接客,正式沦为妓女,成了丁婉卿的摇钱树。 谭意哥身段窈窕,头发乌黑,一双眼睛又明又亮,真说得上是天上少有,人间无双的绝世佳人。一时间,丁家门前,就像赶集市一样。谭意哥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加之懂得音律,会吟诗作赋,一般王公贵族、墨客骚人,不惜花费千金来买她一笑。官府中举行宴会,也少不了派车接她去献技。 转运使周某暂时代理太守,他每次在府中宴请宾客,都要叫谭意哥前去招呼应酬。有一次,有医博士有事去拜见太守,太守正好在宴请宾客。该医生的胡子长得很长,非常引人注目。太守笑着对他说“本官出个对子,足下愿对吗?” 医生说“请出上联吧,在下愿意听听。” 太守打趣地出了上联“医生拜时须拂地”。 医生还未来得及回答,谭意哥却插嘴道“妾愿意代医博士对。” 太守也想试试谭意哥的才华,点头说“好吧。” 于是,谭意哥念出了下联“郡侯宴处幕侵天”。 太守听了,认为对得不错,点头称是。 谭意哥有段时间生了一场病,病好后少不了要去官府拜见太守等官员。去拜会时常在名帖上称自己是“酒徒”、“诗客”。太守蒋田看了后提出要与她对对子,谭意哥毫无惧色地答应了。蒋田指着谭意哥的脸面,出了上联道“冬瓜霜后频添粉”,意思是说她时常往脸上搽粉,可是那脸竟像冬瓜一样难看。谭意哥听了也不客气,她拉着蒋田的衣袖对了下联道“木枣秋来也著绯”。挖苦蒋田的面貌像木枣一样。蒋田感到又羞愧又高兴,在座的人无不击节叫好。 魏谏议当长沙太守,去游岳麓山时,把谭意哥也喊上了。魏太守听说谭意哥会做诗作对,就向谭意哥说“姑娘能对上本官的句子吗?”说罢就出了上联“朱衣吏,引登青嶂”。谭意哥略加思索,就对了下联“红袖人,扶下白云”。魏太守听了,认为谭意哥对得非常工稳,非常贴切,十分欢喜,就给谭意哥起了一个名字,叫“文婉”,表字“才姬”。谭意哥即刻起身下拜,说“妾不过是个下贱的女人,太守竟然给妾命名,这个荣耀胜过得到万两黄金。” 刘相之镇守长沙时,有一天,他带着们到碧湘门去避暑,叫谭意哥与他们同行。席间,他要谭意哥对对子。谭意哥说“妾出身低贱,怎敢同大人相对呢?”稍停,她又道“既然大人有命,妾哪敢不从!”刘相之见她很会说话,心中非常高兴。他抬头看见蜿蜒曲折的湘水那边,竹屋成排,茅屋鳞比,有个渔夫提着两条大鱼走进一条小巷子,便触景生情,随口出了上联道“双鱼入沉巷”。谭意哥想了想,即刻对了下联道“尺素寄谁家”。谭意哥话音刚落,刘太守。后来,谭意哥跟着刘太守又去游岳麓山,经过黄洞望山亭时,刘太守诗兴大发,即兴作了一首诗。随行的人纷纷作诗酬和,谭意哥也作了一首献给刘太守。诗的内容是: 真仙去后已千载,此构危亭四望赊。 灵迹几迷三岛路,凭高空想五云车。 清猿啸月千岩晓。古木吟风一径斜。 鹤驾何时还古里,江城应少旧人家。 刘太守看了,拍案叫绝。幕僚、宾客们也都十分佩服。刘太守感叹地说“意哥真是诗妖啊!”接着便问起谭意哥的身世,谭意哥一一作了回答。刘太守很同情她的遭遇。 谭意哥乘机央求刘太守说“意哥当官妓侍候老爷们也有些年头了,从没有叫过一声苦。现在有幸遇到大人,要是大人能从官妓册上注销妾的名字,让妾正正经经找个男人,替他操持家务,跟他白头到老,妾就是死了也会感恩不尽。”刘太守当即答应了她的要求。第二天,谭意哥到官府递了呈文,刘太守很快就批准了。于是谭意哥开始物色心上人,可是找了好久也没找到称心如意的。 正巧汝州人张正宇在潭州当茶官,谭意哥对他一见钟情,向别人说道“妾找到丈夫了。”人们问她是谁,她说“张正宇人品才学,都中妾意。” 张正宇本来就对谭意哥有意,意哥的话传入他的耳中,他当然十分高兴。 一天,张正宇约谭意哥到江亭密会。清风徐来,江面在明亮的月光下显得非常开阔。两人悄悄说话,彼此倾诉自己的爱慕情怀。他们,就像并蒂的莲花、同泉的双鱼,其欢娱了和恩爱难以言表。 第二天,谭意哥就把行李搬到了张家同张正宇住在一起了。 过了两年,张正宇调到别处去做官,谭意哥为他整理行装,并在郊外设宴为他饯行。张正宇要动身时,谭意哥拉着他的胳膊,悲哀地说“郎君生在名门,妾出身于妓院,以贱配贵,不是好姻缘。何况郎君在家中没有正式娶妻,父母年岁已高,对郎君的婚事可能另有安排,今天分手后,要想再见也许就没有机会了。” 张正宇说“,如同日月经天!如果在下背信弃义,鬼神也不会饶恕!” 谭意哥说“妾怀着郎君的孩子已有好几个月了,这是郎君的亲骨肉,可要惦记着呀!” 两人痛哭一场后分手。 之后,谭意哥闭门不出,就是的人也很难见到她。 过了好一段时间,还没有张正宇的音讯。谭意哥非常焦急,便给张正宇写了一封信,希望他早日回来。 原来张正宇回到家后,父母要他与孙殿丞的女儿成婚。张正宇不敢违抗,便服从了父母的安排,与孙家之女正式结婚了。他收到谭意哥的信后,虽然心里思念着意哥,认为欠了她的良心债,很想对她表示歉意,但始终无法下笔回信。 一年以后,谭意哥得到了张正宇已结婚的消息,她,又给张正宇写了一封信。信中责问张正宇道“郎君为什么抛弃妾,使妾丧失了一切希望?”她还告诉张正宇,“郎君的儿子已有三岁,早会走路了。妾要好好教导他,使他将来知书达理有出息,他将是妾的希望和依靠。” 张正宇收到谭意哥的信后,一天到晚叹息不止。三年之后,张正宇的妻子死了,然而谭意哥的信息也中断了。恰巧这时有个官员从长沙卸任归来,在办公的地方遇到张正宇。张正宇向他打听谭意哥的情况。那卸任的官员听到张正宇提起谭意哥,十分气愤,拍着桌子大骂道“的那个家伙真是木头人、石头心,要是让一个侠士碰上,非杀了他不可!”张正宇问“怎么这样说呢?”那卸任的官员说“谭意哥自张的走了以后,就闭门不出,即使邻居也很少见到她的面。后来听说姓张的另外娶亲了,谭意哥的心更坚定。不久前她买了一百亩地,自己操持家务、督促下人种庄稼。她还亲自教儿子念书,费苦心,难以言表。在下要是见到张的,一定要对他吐唾沫来羞辱于他。” 张正宇想了解一些具体情况,就请那卸任的官员到酒馆喝酒,对他道“在下就是那个姓张的,贤兄责怪得很对。可是,贤兄可知道在下的父母尚在,父母之命,实在难违啊!”那卸任的官员听了他的话后觉得对他有些失札,遂抱歉地说“在下不知道仁兄就是生啊!”他们谈了很长时间,那位卸任的官员把他知道的情况全部告诉了张正宇,张正宇感到异常惭愧和内疚,就亲自到长沙去见意哥。 几天后,张正宇到了长沙,他穿着便服到街坊上打听,人们一提起谭意哥,都。张正宇来到谭意哥家门前,见门前打扫得干干净净,院门紧闭着,里面非常幽静。张正宇很负疚,一颗心似乎在隐隐作痛,他感慨万分地去敲院门。 不一会门开了,开门的正是谭意哥。她一见张正宇,“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张正宇说“在下跋山涉水,走了很长的路,就是为寻找娘子而来,娘子为什么这样狠心地把在下拒之门外呢?” 谭意哥在门内说“郎君巳经有妻子了,妾正在诚心诚意地抚养孩子,以实现自己的夙愿。郎君赶快离开吧,不要再来惹是生非了。” 张正宇说“在下的妻子已经死了。以前的事当然是在下对不起娘子,但父母之命在下无法违抗,在下是出于无奈啊!希望娘子能理解在下的苦衷。如今在下前来会娘子,就是要同娘子和好,要是娘子不同意,在下就决心死在这里了。” 谭意哥说“过去妾因为爱慕郎君,匆匆忙忙同郎君结合,这样草率的婚姻,毫无疑问是不牢固的,郎君扔掉妾,当然不足为奇。现在,郎君要是真想娶妾为妻,就去请媒人正式下聘礼向妾求婚。不然,妾这一辈子也不会再见郎君了。” 张正宇理解意哥的心情,同意了她的条件。经过三媒六聘,他们终于正式成婚。婚后,张正宇带着谭意哥回到了京城。 谭意哥治家很有办法,对待亲戚朋友也很厚道。他们的家业一天比一天兴旺。谭意哥又生了个儿子,后来考中了,她自己也得到了朝廷的封赏。夫妇两口,到老都十分融洽,他们的子孙也很昌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方腊是否真有其人? 北宋农民起义领袖方腊介绍

方腊简介:方腊(?-公元1121年)又名方十三,宋代歙州人,后迁至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堨村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 宋载,方腊是青溪县一家漆园的主人(一说漆园佣工),奉摩尼教。青溪地势险要,境内林木茂密,山谷幽险,有梓桐洞、帮源洞等天然山洞,是富饶之地。方腊家里有漆园,朝廷设立的造作局屡次强行索要,方腊心中怨恨但不敢贸然发难。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朝廷派人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的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贪官朱勔等乘机敲诈百姓,大发横财。百姓怨声载道,人人思乱。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月,方腊积极联络青溪一带的摩尼教徒,准备起义。他们的秘密活动被里正方有常发觉,并向县官告发,方腊发现事泄,就杀死告发者。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月初九,方腊集合众人在漆园誓师,宣布起义。 方腊起义军以诛贪官朱勔为名,以帮源、梓桐为据点,不断向外扩展,数日后,起义队伍的人数增加到几万人。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一月初,方腊建立自己的政权,自号“圣公”,与北宋王朝分廷抗礼。以方肥为宰相,汪公老佛为军师,杨八桶、方七佛、郑魔王等为大将,置官吏将帅,级别分为六等,以不同颜色的头巾相区别,士兵则一律扎红巾作标志。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一月底,起义军在青溪息坑(今浙江淳安西)击败两浙路常驻宋军数千人,杀将官蔡遵等人,乘胜攻占青溪县。 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二月初,起义军攻陷睦州,杀官兵千人,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二月末,方腊挥师向西,攻克歙州(今安徽歙县),宋将郭师中战死。婺源、绩溪、祁门、黟县官吏闻风而逃。起义军随后攻克富阳、新城,进逼江南重镇杭州。杭州是两浙路的首府,又是造作局所在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杭州知州赵震见起义军队伍浩浩荡荡,弃城逃走,起义军进入杭州后杀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和廉访使赵约。 积怨已久的群众见官就杀,又发掘祖父坟墓,暴露其骸骨。节节胜利的起义军获得广大民众的拥护和响应,兰溪灵山的朱言、吴邦,剡县的裘日新,仙居县的吕师囊,方岩山的陈十四,苏州的石生,归安县的陆行儿等也揭竿而起,响应方腊起义。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初,起义军又攻克婺州、衢州、旌德、处州等地。短短几个月时间,起义军就占领了六州五十二县,起义军人数已在百万以上。 起义军势如破竹,东南大震。淮南发运使陈遘上疏称情况危急,求朝廷派兵增援。大惊,急忙撤销造作局和停运“花石纲”,罢黜朱勔官职,企图安抚民心。同时任命谭稹为两浙制置使,为江淮荆浙宣抚使,调集兵马十五万,水陆并进镇压起义军。 童贯率领的十五万军队是北宋精锐部队,宋军渡江后兵分两路,由王禀、刘镇等率领,一路直趋杭州,一路杀向歙州。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正月,方腊派大将方七佛率众六万进攻秀州(今嘉兴),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不久宋军援兵赶到,大败起义军。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二月,宋军包围杭州,宋徽宗下诏“招抚方腊”,被方腊拒绝。方腊亲自指挥抵抗,由于城中缺粮,起义军被迫撤出杭州。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三月,方腊率起义军再次进攻杭州,在城外被王禀打败。杭州失守,形势急转直下,义军从节节胜利变成节节败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守帮源洞。此时起义军尚有二十万人,但战斗力大大下降,“与官兵力战而败。” 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包围帮源洞。方腊在石洞中躲藏起来,由于石洞极为隐蔽,官军不知如入。在宋军中任裨将的侦查到路径,便率骁勇进入方腊所藏洞中,格杀数十人。四月二十七日,方腊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所俘虏,藏匿在洞中的七万起义军被杀,方七佛等人逃走。方腊等人被押往汴京,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腊被杀。虽然起义军领袖方腊被俘,但剩下的起义军继续转战浙东各地,与官军一直战斗到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年三月。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至此才落下帷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