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潘金莲出轨之谜?为什么有了西门庆还不满足?原因竟是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明朝发展到《金瓶梅》成书的那个历史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流通性加大,有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缝隙,可以容纳许许多多以前难以存活的“社会填充物”,形成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往约束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的观念与规则,都被侵蚀、解构,从皇帝、权贵到富人乃至平民,都看重“房中术”,对于性享受,越来越放纵,皇帝公开征集春药,妓院娼寮遍布各地,暗门子更不计其数。

还衍生了帮嫖的地痞流氓,以及种种难以确定身份的闲杂人物,带色表演,带色小说,《花营锦阵》那种yín秽图画,西门庆所带的yín器包里的那些东西,都非常流行。《金瓶梅》后十回里写到属于清河范畴的临清,“是个热闹繁华大码头去处,商贾往来之所,车辆辐辏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可见对传统农耕社会的解构,已经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潘金莲出轨之谜?为什么有了西门庆还不满足?原因竟是

这是《金瓶梅》故事的大背景,当然也是潘金莲进入西门庆大宅院的具体人文环境。这究竟是社会的整体堕落,还是历史发展中具有某些进步意义的杂驳景观?是否可以从混浊的泥沙中,淘澄出闪光的金屑?

我认为,明朝发展到那个阶段,性意识的觉醒和弘扬,以及X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的脱敏、去耻,是一种带有污点的进步。

词话本前面,有欣欣子序,里面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寓于时俗,益有谓也。……传凡一百回,其中语句新奇,脍炙人口,无非明人伦、戒淫奔、分淑匿、化善恶,知盛衰消长之机,取报应轮回之事,如在目前始终,如脉络贯通,如万系迎风而不乱也,使观者庶几可以一哂而忘忧也。其中未免语涉俚俗,气含脂粉,余则曰不然,《关雎》之作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富与贵,人之所慕也,鲜有不至于淫者;哀与怨,人之所恶也,鲜有不至于伤者……故天有春夏秋冬,人有悲欢离合,莫怪其然也。”

此序在崇祯本和张竹坡评点本中均被删去。这肯定是崇祯本整理者和张竹坡都不认同欣欣子的观点。特别是欣欣子那“富与贵,人之所慕也,鲜有不至于yín者”的明快宣示,这种对普遍存在于人性深处的恶的揭示,到了今天,恐怕也还是会令许多人摇头。与《金瓶梅》作者笑笑生和写序的欣欣子同时代的李贽(1527—1602),是一位值得特别重视的思想家,他的观点,与欣欣子相通,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品交易合乎天理。

“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豼糠。”针对正统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他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李贽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李贽和欣欣子承认人的七情六欲具有合理性。人应该本着自然天性生活。

潘金莲出轨之谜?为什么有了西门庆还不满足?原因竟是

比如潘金莲,她知道自己美丽,她希望能自主支配自己美丽的身体,她有旺盛的性yu,对与吸引她的异性jiao欢乐此不疲。原来她被迫让张大户、武大郎那样根本不与她匹配的男子占有她的身体,她追求了雄性感十足的武松却遭到冷拒,但是她终于被十分中意的胖壮男子西门庆娶进门,他们之间的双向性享受是其乐无穷的。潘金莲是自觉释放纵欲这一自然天性的女子。按李贽和欣欣子的理论,她应该算是一派“童心”的“真人”。

《金瓶梅》里写了很多次潘金莲与西门庆的交欢。第二十七回,潘金莲醉闹葡萄架,是全书大尺度描写最酣畅淋漓的文字,西门庆对潘金莲的玩弄有SM(sadomasochism,即虐恋)的成分,使用了几种yín器。在中国大陆发行的各种版本的《金瓶梅》书里,除1989年齐鲁书社印行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会校本外,其他都有删节,最多的删去1300多字。

吉林大学教授、金学家王汝梅认为:“第二十七回是人类xing爱小说的上乘篇章,是xing爱小说的经典回目。此回着力写潘金莲的xing行为性心理……表现了兰陵笑笑生通过xing爱,塑造人物,探索人性奥秘的非凡艺术才华。”(见《王汝梅解读〈金瓶梅〉》,时代文艺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此说可供参考。

我注意到王汝梅先生使用了“人类xing爱小说”这一概念,他的意思,这不但不是一个需要贬抑的概念,而且是一个需要肯定的正面概念。我个人认为,“xing爱小说”起码应该被视为一个中性的概念。虽然我们这边对于《金瓶梅》的出版发行仍有所限制,但是我注意到,对于西方的一些xing爱小说,比如劳伦斯(1885—1930)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纳博科夫(1899—1977)的《洛丽塔》,在翻译出版发行评论推介上已经都很开放,“小萝莉”已经成为年青一代中非常流行的用语,是“小可爱”的代称。

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常有年轻姑娘称自己为“小萝莉”,而这个符码的来源,就是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小萝莉”就是洛丽塔,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她和可以说是老头儿的男子亨伯特发生了不伦之恋。

潘金莲出轨之谜?为什么有了西门庆还不满足?原因竟是

再有“屌丝”一词的流行,也值得研究。什么是“屌丝”?“屌”这个字在《金瓶梅》里当然会有,“屌”就是男性的生殖器,“屌丝”就是男性的阴毛。可是现在的电视节目里,甚至是征婚节目,会有年轻的女子笑嘻嘻地说:“我就是一个屌丝!”录制时她这样说了倒也无所谓,问题是主持人及其他嘉宾竟也满口“屌丝”,编导及审查者可能并不是因为思想开放,而是由于没有去查资料推敲,就没有将这些话语剪掉,照播不误。

当然,现在称自己或别人为“屌丝”的人,大概只是把这个词汇理解成“很微不足道的人”“很二的人”“很随便的人”“很邋遢的人”一类的意思,并不是真按那字的原意来加以使用。我讲到这些,是为了说明自己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对于涉及se情的文字,在学术范围内不能禁绝,但在面对全社会的通俗传播载体上,考虑到青少年不宜,有所删节,有所避免,还是必要的,可以理解的。

而且我相信,一定会有那样一天,我们对待《金瓶梅》,也能有对待《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洛丽塔》那样的包容雅量,毕竟,《金瓶梅》是我们本土的文学经典,理应获得比外来xing爱小说更多的尊重。

潘金莲被西门庆娶进门做了五房,满足了她与最佳性伴侣纵欲的需求。但是,西门庆并不是只跟她交欢。西门庆不仅可以随便在妻妾中挑选交欢的对象,还会和仆妇丫头奶妈伙计老婆等众多的女性发生关系,甚至还有男宠供他玩弄,更经常跟妓女泡在一起。

因此,潘金莲要想独享西门庆的情欲,那是万不可能的。但是潘金莲被作者写成一个情欲超常旺盛的女子,本来,脱离了被张大户欺辱,被武大郎恶心占有的处境,她应该没有性苦闷了,没想到被西门庆娶进门不久,跟她热络几天之后,竟然一头扎进了丽春院,被一群帮嫖的人围随,“乐不思蜀”,多日不着家。

吴月娘等其他妻妾对此虽然不满,也只能是无可奈何,潘金莲却绝对不能忍受寂寞,她在大苦闷中,给西门庆递去情书,西门庆仍在妓院不归,她便饥不择食,把三房孟玉楼带过来在花园看门的小厮琴童儿,拿来泄欲。这说明潘金莲并不是一个追求爱情的女子,她的生命存在,就是性yu存在。对比于那个社会中被封建礼教禁锢压抑的许多女性,她自己解放自己,蔑“天理”,纵人欲,以行动呼应着李贽那样的思想家对礼教的解构,有其勇敢的一面。

潘金莲出轨之谜?为什么有了西门庆还不满足?原因竟是

但是,我认为,对她作评价,“个性解放”是并不恰当的,要去掉“个”字,说她是“性解放”的先锋,恐怕更适宜一些。我想起了鲁迅先生写的《祝福》《我之节烈观》,离开《金瓶梅》所描写的明代生活已经很久远,到了20世纪了,像祥林嫂那样的妇女,仍然没有对自己身体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支配意愿,而布满中国各个地方的节烈牌坊,扼杀过多少年轻寡妇的正当性yu,“碧海青天夜夜心”,多少女性在礼教约束的煎熬中失却了做爱的享受,那本是生而为人的天赋权利。

《金瓶梅》写潘金莲,作者就是写出一个活泼泼的生命,令我们相信在那个时段,那个地方,有那样一个女子那样活过。她恨不得天天包占西门庆,但是西门庆虽然极其喜欢她,却绝不会只跟她交欢,于是她跟西门庆的女婿——按说也是她的女婿,晚一辈的陈经济——放肆地偷情乱伦。

有的读者和论家会把潘金莲评价为一个荡妇,我想那也并不冤枉她。从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冲击、解构来说,潘金莲这样的荡妇也确实构成一种力量。所以我说,性意识的觉醒和弘扬,以及X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的脱敏、去耻,是一种带有污点的进步。

我不同意把潘金莲评价为个性解放的艺术形象。《金瓶梅》虽然是部了不起的长篇小说,但是作者没有塑造个性解放人物的动机,也没有那样的客观效果。潘金莲只是对肉有自觉性,灵这方面还是蒙昧的。到了清代乾隆朝中期,曹雪芹写出了《红楼梦》,《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才是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的艺术形象,他们在灵肉两方面都具有了自觉性。

个性解放是必须有灵,即有精神上的东西的,潘金莲始终处于形而下的状态,精神是贫穷的,林黛玉可大不一样,她精神上极其富有,“我是为我的心”,这一句宣言就标志着她对自己生命独立性的深刻认知,以及她反主流意识形态的义无反顾的勇敢坚韧。

不过就人物的鲜活生猛而言,潘金莲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实在是非常成功的。也许我们一开始就不应该陷入给予潘金莲社会学评价的误区,更不应该尝试为她选择标签。她就是她,独特而真实。

解析:秦始皇嬴政地宫之谜,至今未找到秦始皇嬴政遗体

要说最为神秘的陵墓,那么绝对就是陵了。而是陵墓之中,还包含这一个巨大的秦始皇地宫,这座什么的秦始皇地宫有整整78个地宫之大。并且其中充满与机关,至今也未能完全探索得到。而且连秦始皇遗体,像个2000多年的现在,也还未找到。 最早关于秦始皇地宫的记载,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从描述中可知,秦始皇地宫满是珍宝,当然也有数不尽的危险机关。直到1962年对于的完全考察,才知道的秦始皇地宫,究竟有多么的巨大。整整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近78个,引起界轰动。而最神秘的,莫过于其中的未解谜团了。 秦始皇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而它的深度却至今猜不透。曾用高科技推测出秦始皇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但这却与整个陵墓的设计相矛盾,真实的地宫深度,至今也存在这争议,有待继续考察才能揭开真相。 而秦始皇地宫中的水银也让人不解,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而后来才解开谜团,秦始皇地宫中的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所以看似江河大海。 地宫中究竟有没有空间,也是个谜题。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 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按文献记载推理地宫是空的,且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宫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宫内部究竟是虚是实当前还是个谜。 而且秦始皇地宫中,居然有神秘的自动发射器存在。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但是安放在地宫的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弩。当外界物体碰到弓便会自动发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是一大谜。 至于最大的谜团,就是秦始皇的遗体了。但至今,却还没有找到秦始皇遗体,所以人们无法得见真容,自然不知道遗体的保存如何了。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按照当时的技术,应该是没法完整的保存的,以上谜团只是秦陵地宫众多谜团之冰山一角,更多的,则只能等更深的探究,知道发现全部真相。 随机文章uso是什么意思,美国和苏联曾耗费巨资寻找USO不明潜水物真的有人拍到了小精灵,英国妈妈在现实中看到花仙子天王星是什么颜色​,天王星为什么是蓝色(反射太阳光呈现蓝色)天煞孤星是几月几号生,不同生肖命犯天煞孤星/一生被迫孤独一人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机器人始终为人类服务(不可能取代人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西施如何死的?千古美人西施为什么被沉江底之谜

西施怎么死的?公元前473年的冬天,吴国首都苏州城被奔袭而来的越国雄师攻破。吴国灭亡。年龄时期的大、百度博客吴王夫差的宠妃西施的人生轨迹戛然而止,似乎随着灰飞烟灭的吴国没进了黑暗的历史之中。. 吴国灭亡了,西施到什么地方往了呢?她的后半生又是怎么度过的? 后代评价历史人物的眼光经常是苛刻、不公正的,往往只留意他们最为辉煌的时刻,忽视了他们落寞或者平静的岁月。西施就受到了这样的“忽视”。西施留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光似乎只有昙花般的几年,更多的人生轨迹被人为忽略了。当我们想努力还原一个完整的西施时,会发现异常艰难,更会发现太多的谜团和思考。 西施给后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她的美貌。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美丽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扑腾”一声沉进了水底。于是乎,后代用“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施也因此与、、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成为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为先;所以四大美女,西施居首。如今,深究历史,我们遗憾地发现在四大美女之中,其他三位都可以在当时的正史中找到存在的证据,唯独西施缺乏任何载。她只存在于后人的记载和咏叹之中。不要说西施的着落,就是她的籍贯、生平事迹等重要信息我们都只能从错综复杂的故纸堆中一点点地艰难筛选回纳。 西施的基本情况大致如下:西施原名,世居诸暨苎萝山① 。苎萝山有东西两个村子,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被叫做西施。意思是住在西村的施家女儿。西施父亲卖柴,母亲浣纱。她家境贫冷,但天生丽质,倾国倾城,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都被东村的邻家女子仿效,还发生过“东施效颦”的笑话。 年轻的西施经常在溪边浣纱。秀丽的美女,柔柔的细纱,纯净的溪水,三者在江南的背景下消息一致,被后代那些缺乏创造力的文人骚客树为描绘尽世美女的“御用场景”。等到唐代诗人来诸暨寻找西施浣纱遗迹的时候,乡人已经为西施建立了纪念祠堂。祠具有相当规模,此后屡兴屡废。现在的浙江省诸暨政府干脆将苎萝山麓、浣纱江畔尚存浣纱石、浣纱亭、西施滩、西施坊等古迹整合成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西施殿景区。假如西施终生都在溪边浣纱,跨越千年做家乡的旅游名片,成为江南美女的代名词,倒不失为完美的一生。遗憾的是,西施的美貌,很快就让她牵涉到了残酷的政治之中。 越王三年,夫差大败越军,几乎灭亡了越国。勾践退守今天绍兴境内的会稽山,被吴军包围,向吴国求和。勾践作为人质往吴国当奴隶。他针对“吴王***而好色”的弱点,出国前与大夫“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加以教导练习,献给了吴王夫差。西施毅然由越进吴。 客观地说,西施在吴国首都苏州的生活可能是她一生中最优逸、最受宠、最高贵的时光。吴王夫差非常宠爱西施,想方想法地为她提供奢华的生活,在苏州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船,长时间与西施嬉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据说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就专门为她筑“响屐廊”,排列数以百计的大缸,上展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舞蹈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夫差很自然地沉湎女色,专宠西施。苏州就是现在的苏州,温秀清丽,完全配得上西施这位尽世美女。现在又回到了开头的题目,风光过往,西施的着落如何? 后人给西施编排的后半生故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浪迹江湖之说,一类是沉身江底之说。流传最广的是前者。话说西施世事已了,与越国的大夫范蠡泛船江湖,不知所终。最早的记载来自于袁康的《越尽书》,说吴亡后“西施复回范蠡,同泛五湖而往”。明代的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对这个说法进行了“丰富加工”,演绎出西施原是范蠡的恋人,吴亡后范蠡带着西施隐居的情节。现在流传下来最完整的此事版本是梁辰鱼写的剧本《浣纱记》。梁辰鱼是昆隐士,《浣纱记》是昆腔早期奠基作之一,该剧开头是范蠡游春在溪边遇浣纱女西施,一见钟情,结尾则说两人躲祸远遁。范蠡与西施的姻缘,最后通过范蠡之口说的是:“我实宵殿金童,卿乃天宫玉女,双遭微谴,两谪人间。故鄙人为奴石试冬本是夙缘:芳卿作妾吴宫,实由尘劫。今续百世已断之契,要结三生未了之姻,始豁迷途,方回正道。”敢情范蠡和西施都是下凡的神仙,早在天上的时候就已经相恋,这次是“下放锻炼”的啊? 那么这个俘获西施芳心的范蠡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范蠡是楚国人,出生于平民之荚冬却有匡世奇才。一般这样的人都不太合群。楚国人都把范蠡视为疯子,因此范蠡在楚国混得很不好。他就琢磨楚国不能用自己,自己不如往报效越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范蠡邀请好友文种一起离开楚国,东往越国,成为越国称霸的最大元勋。但是范蠡发现勾践的为人,薄情寡恩,自私自利,又相约文种离往。文种不愿离开成功的事业。范蠡就更名改姓,带着西施泛船齐国。据说范蠡到了陶地,做起了生意,成为巨富,自号。由于经商有道,民间尊陶朱公为财神。西施跟定了范蠡这个求名求利的大人物,想必后半辈子的日子不会差。 有关西施与范蠡双宿双栖的说法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最多。就说西施“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苏东坡则写得更明白:“五湖问道,扁船回往,仍携西子。”两位大文豪都以为范蠡、西施这对爱侣驾一叶扁船,优游五湖而逝。但是记叙范蠡退隐一事的《国语。越语》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都只字未提西施。所以西施和范蠡的爱情故事固然浪漫,却是没有丝毫历史依据的。 比西施稍晚的记载的西施命运则没有和范蠡恩爱终老那么幸运,而是魂回西天。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他对西施的记载可能是关于西施最早的记录。《墨子。亲士》篇记有:“西施之沈,其美也。”“沈”和“沉”在先秦古文中是互通的。有人据此以为,这里的“沈”字说的是西施的死因。后人引后汉赵晔的《吴越年龄》的逸篇对应,有“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鸱夷”是装尸体的皮囊。这些历史资料证实,西施极有可能在吴亡后被沉进了水底,死了。那么,是谁溺死了西施呢? 《东周列国志》说西施是被越王勾践的夫人杀死的。由于勾践从苏州凯旋,把西施带回了越国。越以为西施是“亡国之物,留之作甚”——八成是这位越王夫人害怕西施威胁自己的地位,就让手下把西施诱出,绑上大石沉进江中。在这里,西施被以为红颜祸水,是政权的不祥之物,只能得到沉江被杀的命运。“红颜祸国”一说在古代很有市场。很多称赞、垂涎西施美貌的“君子”“大夫”们往往正色斥责西施祸国,该杀。还有民间传说以为西施是被愤怒的吴国百姓杀死的。吴国灭亡后,百姓们迁怒于西施,以为是这个越国来的狐狸精勾引吴王,导致吴国灭亡的。于是,吴国百姓们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这实在是“红颜祸国”说的另一个翻版。《东坡异物志》记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可见西施沉江一说传播之广,也从反面证实后人对西施美貌的肯定。西施沉江一说在文学作品中也出现很多。比如李商隐曾作《景阳井》尽句一首,云: 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 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稍晚的诗人皮日休也有《馆娃宫怀古》五首。其中第五首是: 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 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除了这两大类说法外,有关西施着落的版本还有很多。试举一二如下: 一说越王勾践丧尽天良,竟在西施回国当晚就要她“伴寝”,也就是7 要把西施占为己有。这里要插叙一句,历史上的越王勾践是一个很低劣的人,是那种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小人。假如让西施委身夫差还有为国复仇的精神激励,现在让西施伴寝就完全是为了满足勾践了。西施自然不愿意陪勾践睡觉,最后以“不能伴寝”的“抗君之罪”被勾践正法。 一说西施在夫差自杀后返回诸暨故里,重过平民百姓生活。可好事的传说者又根据初唐诗人宋之问的《浣纱》诗“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人松梦,鱼沉畏荷花”的内容,说回到故乡的西施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 不管西施命运如何,有关她的着落的种种说法都寄托了后人对她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敬意。西施身上笼罩的谜团已经超越了个体的身世之谜,而成为一种现象。《西施咏》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回。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现象”的本质是如何评价西施的题目,如何评价西施的呢?历来多将亡吴的根由回之于女色,以为西施是祸水。唐朝罗隐曾有《西施》诗一首:“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这首小诗破除了“西施是祸水”的论调。“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家国兴亡成败是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吴国灭亡是各方面矛盾激化爆发的结果,而不应回咎于西施个人。将一国的衰亡回结为个体的美色,是为亡国君臣摆脱责任的托词。“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则用推论说,假如西施忠诚吴国,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在历史大势眼前,个人的作用究竟是有限的。西施是个爱国者,我们不能由于她的美色和她的作用,将她列为祸国魁首。 的确,西施为越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后人将西施在中的历史作用过分拔高,仿佛西施成为越国灭吴的头号元勋、王牌武器。这就严重背离了史实。西施在吴越争霸大局中仅仅是一枚极小的棋子,作用有限。 当初,文种曾经将越国的复仇计划回纳为“九策”:第一是相信天助越国,要有必胜之心。第二是赠予吴王大量财物,既让吴国信任越国,疏于防范,又让夫差习于奢侈,丧失锐气。第三是先向吴国借粮,却用蒸过的大谷回还。夫差见越谷粗大,就发给农民当谷种,结果第二年根本生不出稻谷,导致吴国大饥。第四是赠予夫差美女,让他迷恋美色,不理政事。夫差宠爱的西施和郑旦就是越国赠予的。第五是向吴国输送能工巧匠、巨石大木,引诱夫差大起宫室高台,空耗国家财力民力。第六是贿赂吴王左右的***臣,败坏吴国朝政。这个***臣主要是伯嚭。第七是离间夫差和忠臣的关系。这个忠臣主要是。第八是越国积蓄粮草,充实国力。第九是铸造武器,练习士卒,寻找机遇攻吴灭吴。 文种和范蠡在吴越争霸过程中,提出了一整套现实到惊人、坦白得不能太坦白的外交计划,可以说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千年后意大利的马基雅维利假如能够看到文种、范蠡的思想和实践,一定会以为发现了远古的知己。在宏大计划中,进献西施软弱对方和勾践违心品尝夫差的粪便一样,只是一个小战术而已。 那么西施在夫差身边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我们且不说西施不能向越国透露吴国机密,更不说西施没能操控夫差离间吴国君臣,单单在迷惑、软化夫差方面,西施的作用也很有限。夫差没有向西施透露***,更没有让西施参与朝政,而且在臣服越国后依然保持着昂扬的政治斗志和精干的政治聪明。吴国国际地位持续进步。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约晋定公、鲁哀公等中原诸侯到黄池会盟。在黄池,偏居东南的吴国在夫差的成功操纵下获得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在文种九策的作用下,吴国的国力的确下降了,但吴越两国的实力对比并没有一边倒。衰落的吴国和崛起的越国的实力对比相往无几。从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夫差北上争霸,倾巢而出,偷袭吴国开始,一直到公元前473年,越军采取了长期围困战术,攻陷苏州为止,吴越的争霸持续了十年。因此不能说卧薪尝胆的越国实力远超过吴国。越国胜得也很艰难。 西施在政治上仅仅是让夫差误信越国的忠诚,对越国疏于防范的道具之一。 美人已往,芳踪难觅。红楼中同为苦命人的曾写下《西施》一诗,以为葬身江水是西施最好的命运: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笔者以为,西施不是传说的巾帼女侠,而是喜欢在江南的溪边浣纱的邻家女孩。只是身逢浊世,美貌惹祸,小女子控制不了自己的命运,才引出了那么多的是非曲直和历史疑团来。一个弱女子能够成为一个历史现象,着实不易,也着实令人感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