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历史第一奇书《推背图》到底写的是什么?

时间:2023-08-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要论中国古往今来的第一奇书,非《推背图》莫属了,这本书成书于大唐贞观年间,相传是著名玄学风水学大师李淳风和袁天罡二人合著,推延了中国自大唐之后两千年的命运,其推演规律可谓玄之又玄,让人不得不心生敬畏。

被称为预言奇书的《推背图》,因其预言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胆战心惊,曾一度被列为禁书。如此奇怪的《推背图》究竟讲的是什么呢?

千古奇书《推背图》据传是唐太宗时期着名的天象学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着,推算出大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国运盛衰,自唐代以来,历代皇帝都将此书一刻不离地放在枕边。

古代第一奇书《推背图》到底写的是什么?

《推背图》是中国古代上一部很有名气、同时也颇具争议的一部预言书,它预测的时间之长,准确性之高,堪称世界之首。相传此书是唐太宗年间着名的天象学家李淳风所着,以推算大唐国运为主。因李淳风某日夜观天象,得知武后将夺权之事,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推算起来,竟然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国运盛衰,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推背图》由此得名。

但是此时的李淳风已经推算出60个卦象了,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可以预言千年兴衰的千古奇书《推背图》。但是由于此书的神奇玄奥,所以收藏者众多,自然版本也众多。一些学者也开始研究它的预测方面的价值。

大多数人只是听说过《推背图》是一本预言方面的书籍,但此书究竟是什么绝大多数人还是不知其所言。说起《推背图》还是颇有一些神奇性的,全书由文字、图画、卦象、解说组成,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一部标准的预言书,也是现在能见到的最完整的预言书,全书共有60象,每象设有一图,还有箴言诗一首,颂一首,区别当作注解。

古代第一奇书《推背图》到底写的是什么?

每幅图像的时间相距都不一样,有的相距数百年,有的间距几十年,而且都没有固定的顺序。但一般认为,太平盛世是没有图像的,兵戎相见的衰世倒是图像连连。在第60幅上,绘有两人一前一后,后者用手推前者的后背,颂曰:“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或许这才是《推背图》得名的缘由吧。

虽说《推背图》的版本众多,但是现在流传最广的应是清代金圣叹批注的60图像本。全书按天干地支排列出60花甲,在《推背图》的第3幅,也称为第3象,这幅图有“丙寅”的字样,接着便是八卦中的卦象。箴言诗表达的较为含蓄,但是结合“颂”的内容就可以很明了地表达出意思了。图中的女子手握一把刀,意是从武,然而头上的装饰更可看出是皇帝的打扮,隐含之意便是一女子称帝。在箴言诗中提到“日月当空”、“不文亦武”,很显然是在指武则天了。武则天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在14岁那年被选入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才人。

太宗死后,李治继位,把身处感业寺的她接回宫中封为昭仪,后又册立为皇后。由于李治体弱多病,所以常把朝中之事交予皇后处理。在高宗死后,武则天也曾立过两个儿子当皇上,但仍然是大权在握,亲临政权。不久,她便自己当上了皇上,并改国号为“周”,诛杀了大批宗室大臣。这段真实的古代在《推背图》的预言中是有据可循的。“参透空王”,“重入皇帝宫”,说的就是武则天削发为尼并两次进宫的经历,“遗枝拨尽”说的就是诛杀宗室大臣,还有“喔喔晨鸡孰是雄”还巧妙地讽刺了她当皇帝的举动。

古代第一奇书《推背图》到底写的是什么?

而且在第5幅中也预言到了唐玄宗时期爆发的安史之乱和杨玉环葬于马嵬坡的事件。图上画的是一个马鞍,系指安禄山;还有一本史书,系指史思明;横躺在地上的妇人显然是杨玉环了。箴言诗中用“杨花”、“木易”、“金环”来带指杨玉环。唐玄宗李隆基待到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时才醒悟过来,但是中央军已经无法抵御叛军,只能节节败退。在退到陕西的马嵬驿时,众将士不肯移步,要杀死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才可继续前进,后又缢死杨玉环才肯罢休。

这些事情在《推背图》中一一展示了出来。可见这是一本极其精确地预言书。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人们在近些年来对其进行了潜心的研究,发现有许多预言仍在继续准确地预测着古代的进展。

当作中国第一部预言奇书,《推背图》真的可以未卜先知吗?当然也会存在着各种争议,有人对它深信不疑,推崇备至,相信预言的真实性;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蛊惑人心的歪理邪说。关于《推背图》的是是非非,还有可能被继续争论下去吧。

秦始皇嬴政究竟是哪位的儿子?史记上是如何写的?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宰相写的两个字到底是什么字 为什么武则天看到之后会处死他呢

还不知道:为什么会因为宰相写的两个字被处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上千年的沉淀中,许多精髓得以延续,自汉字创造以来,中华民族便从汉字中衍生出多种不同形式的文化,如诗文、史书、小说、对联等等。在中国古代,拆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占卜”方式(汉字是一种),通过以汉字加减笔画,拆开偏旁,打乱字体结构来进行推断。在现代人看来,拆字或许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可在古代却属于玄学。根据周工亮的《字触》记载: “杨王沂中,闲居微行,遇一测字者,王以所执柱杖就地一画,相者惊拜曰:土上一画,乃王字也。当封王无疑。” 除此之外,拆字还经常被用于作诗、填词撰联,也有用于隐语、酒令等。若将拆字用以成密码,也是非常难懂的。在时期,有一人名叫蒋焘,他在很小时便能够做对子。一天,家中来了客人,而当时外面正下着小雨,客人便想利用此情此景来考考他,便出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他想:“冻”字拆开是“东两点”,而“洒”字拆开是“西三点”,对起来颇有难度。思考片刻,蒋焘便从家中拿出一个西瓜,用刀切好,对出下联:“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足以见得中国古人对于拆字的理解有多么透彻,老祖宗能够传下来的东西,不会差到哪去。 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宰相因拆字而被处死,遇到高人来拆他所写下的两个字,死得不冤。唐朝宰相裴炎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他早年间勤奋好学,曾以学业为由拒绝官府征辟,在封建社会时期,读书便是为了进入仕途,而裴炎却主动放弃这个好机会。是金子总会发光,公元690年,裴炎成为了黄门侍郎,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了唐朝的宰相。 裴炎能够成为宰相,离不开武则天的器重,可“成也,败也萧何”,他最终也是死于武则天之手,并且借口极为荒唐。裴炎因支持武则天废帝,而得到武则天的器重,可事后却被武则天记恨,这又是为何?在被废后,武则天另立为帝(),唐睿宗并无实权,武则天的侄子便想让武则天立七庙,并追封先祖为王。裴炎对此不满,于是进谏劝阻,武则天非常不高兴,并怀恨在心。 武则天成为了唐朝实际的掌权者,甚至想打破传统自立为帝,可谓是“司马昭之心,”。后来,再次建议武则天绝李唐宗室之望,让她诛杀李元嘉和李灵夔,裴炎再次发声反抗,甚至打算趁武则天出游龙门之际,以武力劫持,逼迫她还政给唐睿宗,可最终因武则天取消出游计划而失败,武则天对裴炎的怨恨再一次加深。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反对武则天“祸乱朝纲”,裴炎趁机进谏说:“如今已成年,却始终未能亲政,这才让小人有了造反的借口,若把朝政还给皇帝,叛军便会自行瓦解。”武则天一忍再忍,最终还是对裴炎下手了,这一次武则天没有放过裴炎,立马将其关入诏狱,当时担任凤阁侍郎的胡元范等人用身家性命力保裴炎不反,可武则天却坚称裴炎有谋反之意,并下令要将其处死。 除了胡元范,还有许多朝廷大臣为裴炎喊冤,大臣高呼冤枉,武则天便拿出一个有力的证据。原来武则天截获了裴炎写的一封“密函”,说是密函,其实只不过是两字个而已。武则天拿出裴炎亲笔写的一张纸条,并告诉朝中大臣:“你们仔细看,上面写了什么!”朝中大臣看过密函,上面写了两个大字“青鹅”,顿时大家都明白裴炎为何要被处死,也都不敢在为他求情。 “青鹅”拆字来看另有深意:十二月,我自与。当时恰逢徐敬业起兵造反,而裴炎又写出“我自与”这样的话,这是在响应地方的造反行动。武则天最终下令将裴炎处死,并抄其家产。连曾为裴炎担保的官员都没有好下场,胡元范被流放,刘齐贤也被贬,程务更是被斩于军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