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是刘肥对的次子,在吕后称制期间,被册封朱虚侯。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后少帝三年,吕后设宴款待宗亲大臣,结果朱虚侯刘章当着她的面杀了吕家人。众所周知吕后心狠手辣,为了打压刘氏宗室,不惜杀了汉高祖刘邦三个儿子。那吕后为什么唯独会放过敢于和自己作对的刘章呢

一,出身宗室
汉高祖七年 前200年,刘章出生于西汉齐国临淄,为汉高祖汉高祖刘邦之孙,齐王刘肥之次子。刘章出身汉朝宗室,长大后可以封侯,衣食无忧的度过庸庸碌碌的一生还是很不错的。但由于刘章有个仁弱的叔叔汉惠帝及心狠手辣的嫡祖母吕雉,把他推上了古代的前台,让他在汉朝宗室中大放异彩。
汉惠帝二年
前193年,刘肥前往长安朝拜弟弟汉惠帝,因为兄弟情深而没有注意君臣之礼,坐在了宴席的首位。皇太后吕雉对此十分气愤,想要赐毒酒毒杀刘肥,幸好汉惠帝想一起饮酒祝寿才让刘肥逃过一劫。事后刘肥赶紧向吕后示好,尊妹妹鲁元公主为母,还把城阳郡送给她为食邑。吕后这才气消,放刘肥回了齐国。
二,少年英武
刘肥回封地后沉迷酒色,以让吕后放心,最终在汉惠帝六年 前189年庸庸碌碌而亡,由长子刘襄继承王位。十一岁的刘章因此丧父,在哥哥刘襄的照顾下长大,兄弟感情深厚。刘章对父亲刘肥浑浑噩噩而死感到惋惜,因此深恨吕后,决心为父报仇,轰轰烈烈的度过一生,由此养成了坚毅勇敢的性格。
哀王三年,其弟章入宿卫于汉,吕太后封为朱虚侯,以吕禄女妻之。 史记·卷五十二
汉惠帝七年 前188年,汉惠帝去世,吕后于是拥立孙儿前少帝,完全控制了汉朝大权。随后吕后打压汉朝宗室,大肆分封吕氏子弟。
前少帝二年 前186年,吕后为了缓和刘吕两家的矛盾,于是调刘章入京担任侍卫,还封他为朱虚侯,把侄孙女吕氏嫁给了他为妻。但刘章并没有因此减少对吕后的仇恨,依旧视她为仇人。

后少帝三年 前181年,吕后已经逼死了刘如意、刘友、刘恢三个庶子。刘章对三个叔叔的死感到痛惜,于是更加憎恨吕氏。不久,吕后设宴款待王公大臣,让刘章担任酒吏。刘章便以自己是将军的后代为由,向吕后请求用军法行酒令。吕后高兴地答应。
酒酣,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 史记·卷五十二
很快众人就喝得酩酊大醉,刘章便借机向吕后敬酒并以歌舞助兴,接着刘章向吕后请求演唱耕田歌助乐。吕后把十九岁的刘章当做孩子一样看待,笑着说:“你父亲小的时候随我耕田倒是知道如何种地,你生下来就是王子,怎会知道如何种地?”刘章回答说:“我就是知道如何种地。”
吕后说:“那你跟我说说如何种地?”刘章回答说:“深耕密种,留苗要疏;不是同类,就要除掉。”吕后听了,知道刘章是埋怨自己的所作所为,于是沉默不语。
随后吕氏族人中有一人喝醉,就迷迷糊糊地走了,刘章便借机追了上去,将其杀死,还把首级献给了吕后,对她说:“这个人逃离酒宴,臣就按军法杀了他。”吕后及与会的王公大臣都十分震惊。吕后因为事先已经答应了刘章的请求,就没有怪罪他,只是结束了宴会而默默回宫。
刘章此举可以说是十分大胆,既敢公然讽刺吕后,又敢斩杀吕氏族人。相比刘友只是因为对诸吕不满,就被妻子吕氏诬陷而遭吕后杀害,刘章能安稳 无恙可以说是个奇迹。吕后不杀刘章可能因为一方面是欣赏他有勇有谋;一方面因为他是自己最喜欢的侄子吕禄的女婿。
吕禄可以说是吕后最爱慕的侄子,不仅一个女儿嫁给了后少帝为妻,还在后来被委以托孤重任,可见吕后对这个侄子的疼爱。既然吕后把吕禄的女儿嫁给刘章,那就说明她对刘章也是很爱慕的,把他当亲孙子对待。因此吕后留着刘章也有可能是希望他当作吕家的女婿,顾念夫妻之前而善待吕家。
三,诛吕有功
刘章在宴会上一鸣惊人,因此诸吕都对他十分惧怕。百官则对刘章十分钦佩,倚仗他抗衡吕氏,使得刘氏的力量渐渐增强。后少帝四年 前180年,吕后病逝,让吕禄、吕产两个侄儿掌握大权辅佐后少帝。

吕禄、吕产知道自身威望不足,无法镇住百官,便决定以武力逼迫他们服从自己。刘章之妻吕氏得知此事,便告诉了丈夫刘章。刘章便把此事告诉了哥哥刘襄,叫他起兵声讨吕家,自己则在长安做内应,助他消灭吕氏,然后推举他为帝王。
吕禄、吕产欲作乱,朱虚侯章与太尉勃、丞相平等诛之。章首先斩吕产,太尉勃等乃尽诛诸吕。 汉书·卷三十八
不久刘襄就在临淄起兵讨吕,吕产只得派大将军灌婴前去讨伐。然后刘章就联合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人发动诛吕安刘政变,铲除诸吕,囚后少帝。随后百官商议新帝人选,刘襄立了大功,自然成为首要人选。但百官嫌刘襄母家之人不善,便立了代王刘恒,即汉文帝。刘章则被大臣许诺,会获封赵王。
四,英年早逝
汉文帝即位后,重赏刘襄、刘章两个侄儿以安抚他们。但刘襄因为不得为帝而郁郁而终,便在次年去世。汉文帝原来要封刘章为赵王,但听闻他原来支持刘襄为帝而心生怨恨,于是把齐国的城阳郡割出,封他为城阳王。刘章也和哥哥刘襄一样,因为功大赏小而不满,便于汉文帝三年 前177年抑郁而亡,年仅23岁。
汉朝名臣窦固的生平简介,窦固的人物事迹
1人物简介 大臣。字孟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好读书,喜兵法。时袭父爵,封显亲侯。明帝时,迁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秩比二千石。后从兄窦穆获罪,受牵连,罢职家居10余年。为恢复与西域各族的联系,明帝决定出兵西击北匈奴。永平十五年(72)冬,窦固因熟悉边事,被封为奉车都尉,与骑都尉耿忠等屯兵凉州,整军备战。次年,窦固等分兵四路征伐北匈奴。窦固军出酒泉,至天山(今新疆吐鲁番西),大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留军屯伊吾庐城(今新疆哈密县)。时诸将唯窦固有功,受表彰。窦固又派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归附。永平十七年(74),窦固率军再出玉门,击败北匈奴在车师一带的势力。后历任大鸿胪、光禄勋、卫尉。久历大位,甚见尊贵,而性谦俭,爱人好施,颇得人心。逝后,赐谥号文侯。 2生平经历 中元元年(56年),袭父窦友爵位,封显亲侯。明帝即位后,迁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军,秩比二千石。后其从兄窦穆犯罪,窦固受到牵连,被罢官,在家呆了十余年。时天下安定,明帝欲效仿的事迹,恢复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出兵西击北匈奴。窦固因明习边事,于永平十五年(72年)十二月,,被拜为奉车都尉,以骑都尉耿忠为副将,谒者仆射为驸马都尉,秦彭为副将,屯凉州酒泉郡,积极部署对北匈奴的进攻。 永平十六年(73年)二月,汉军分四路出击:窦固与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士兵及卢水羌兵万二千骑出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市)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士兵及羌兵万骑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塞;太仆祭肜﹑度辽将军吴棠率河东北地﹑西河羌兵及南单于兵一万一千骑出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塞;骑都尉来苗﹑护乌桓校尉文穆率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郡兵及乌桓﹑鲜卑兵一万一千骑出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塞。 窦固、耿忠率军由酒泉出塞至天山(今新疆天山),击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留吏士屯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北四堡),并以班超为假司马出使西域,招降西域诸国。耿秉﹑秦彭入大漠六百余里,至三木楼山,来苗﹑文穆至匈奴河水上,匈奴皆败走,无所获。祭肜﹑吴棠因没到涿邪山,被贬为庶人。四路大军唯窦固有,受表彰。 永平十六年(74年),十七年十一月,窦固与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率1.4万骑再出玉门关(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进军西域,在蒲类海击败白山部后,转军进击依附北匈奴之车师(一作姑师,西域国名,都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10里雅尔湖村西之交河故城)。车师王降。东汉置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宜禾都尉屯田,逐渐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 窦固在边关数年,羌人服其恩信。 章帝即位后,给公主加号为长公主,增邑三千户;召窦固代魏应为大鸿胪。肃宗因其晓习边事,每有大事,都争求窦固的建议。 建初三年(78年),章帝追录窦固前,增邑一千三百户。建初七年(82年),窦固代马防(之子)为光禄勋。次年,又代马防为卫尉。 章和二年(88年),窦固去世,谥文侯。其子窦彪,官至射声校尉,先于窦固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士族:荥阳郑氏
荥阳,中国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士族,北魏隋唐时期,与博陵、陇西、赵郡李氏、范阳、、太原并称为五姓七家。 荥阳郑氏先祖可追溯到王分封的,其王室国灭后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末年,以一脉的郑浑、郑泰等人为开始,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历经变迁入唐之后,仍为望族,后因制的实行,影响逐渐衰落,但仍为天下郑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 。 西周、春秋的家族有象征着本家族的特殊标志,后人称其为族徽。郭沫若先生认为:族徽"也就是族名或者国名",它与家族的称号"氏"有密切关系。由于族徽使用的普遍性和早期文字本身的原始性,初期的族徽和文字并无本质的区别,族徽既是家族的形象标志,又是家族的称号"氏"。 如果这个家族领有封国,还可以作为封国的名称。但是,族徽与氏的使用场合却又不完全相同。族徽作为家族的标志,可以铸制在青铜器上,运用于青铜铭文中,或者镶缀在家族的旗帜上和家族成员的铠甲上,它所突出的是形象。 氏主要用于日常称呼,需要能读能写。于是,随着文字演进逐渐产生了便于书写、有读音、意思又和族徽原有含义一致的文字符号。由于文字演进的快,而族徽则刻意保持古老的形象,两者长期沿着不同的走向演化,相互之间的差别也就越来越大,秦汉以、氏和一。这也就是金文中姓、氏、族徽并见,氏与族徽不易直接对照的原因。 西周前期,青铜器和少数其他器物上常见族氏铭文,其族氏常写得比较象形,因而被称做"族徽"。 郑的始封祖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姬友,宣王时受封于郑(在今陕西省华县),是为桓公。郑国的、郑氏和庄重的郑字族徽,是深重的文化积淀,姬姓标志着古老的族源,郑氏和族徽象征着庄重。这种姓、氏与族徽作为一种文化已经深入到了郑文化核心部分,体现到文化的各个方面,青铜器上形象逼真的族氏铭文都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情结。 《》里说,姜嫄踩在麒麟的足迹上有感致孕(这是神话故事哈),生下一个男婴,取名后稷,后稷长大后,以他作为首领的部族便用麒作为图腾。后来,麒字的"鹿"旁改作"女"旁,成为"娸",以此为族的姓氏,姬、娸在古文中通假,所以姬字其实是麒字的变形,所以,郑姓可以说是的"麒"的象征。 郑姓是炎帝祝融支以封建地为命名的族称,本为"酉"姓。郑由"酉"和"太阳运行的阶梯"组成。"酉"是仰韶时代的尖底瓶插在地上作为"酉时"(傍晚的时候)的观测仪器,很可能就是后代滴漏的原始形态。"酉"放在宫殿议事厅中柱下火塘(灶)前。"酉"后来演化为"尊",所以"尊"又成为氏族族长的标志,在陶器时代相当于鼎,代表政权和权力。酉人居地为郑。 堂号是指由于人口不断流动,家族一支一系定居某地后,为了保持最亲近的血缘关系,便以‘堂号‘来区分和维系。现居闽、浙、粤等地郑氏后代,家家户户都有"荥阳堂、荥阳衍派"的匾额,侨居海外的郑氏子孙更以"荥阳"为荣 。 "郑氏官姓"据悉眼下就有"荥阳世家、屐声世家、明谟世家、义门世家、书带世家"这五个官姓的说法。 经查,都出自历史上有关事例: "荥阳世家"--自太始祖桓公受封立国,建都荥阳后,由于当时郑氏家族旺盛,许多郑氏族人都引以为荣,其后代子孙也光耀门庭,故有"天下郑氏出荥阳"之说,郑氏族故称"荥阳世家"。 "屐声世家"--汉朝的郑崇官居尚书之职,却穿着朴素,常着木屐。每逢早朝圣上闻木屐之声,便知郑公入朝。对其他官吏说:"我知郑卿之屐声"。一时间"郑卿屐声"被称为美谈。其后代子孙,也就沿用"屐声世家"这个官姓来自报家门。 "明谟世家"--永定始祖在时,官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等职、晋封公,嘉熙四年,赐钱十万缗为筑室、御书"辅德明谟"之阁,是故凡清之公下传后裔门第有"明谟世家"或"明谟第"之称。 "义门世家"--的郑济,官升内阁、拜官为相、身居要职。为官处事以孝义为先,其子孙一十三世同居一家,可称孝义之门。皇上御封为"义门",故此有了"义门世家|一说。 "书带世家"--宋代的郑钦任荥阳知府,为官清廉、政绩卓越、加升中书之职,且其家族人丁兴旺,自成一脉,世人也称其为"书带世家"。 随机文章请问明朝是被谁所灭?李自成还是清朝?谷歌可自由拆卸的积木手机,能添加血糖检测仪等附加功能有些陨石为什么值钱,天外陨石有什么价值(最贵陨石30000元一克)盘点冷战重型坦克有哪些,苏联IS-3超重型坦克震惊西方(生不逢时)古人结婚一定要有媒婆吗?古人是否必须有媒婆说媒?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