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汉顺帝:刘保太子之位被废为什么还能做皇帝

时间:2024-01-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东汉的皇帝列表中,除了汉光武帝、汉明帝还有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之外,其他的皇帝都是皇太后和太监手中的傀儡,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混到这份上也算凄凉了,他们中也有人去反抗,希望断掉太监和太后的联盟,重新启用文臣集团,其中第一个尝试的,就是东汉的第七任皇帝:汉顺帝刘保。

他,靠太监取得了皇帝宝座,给了太监前所未有的赏赐,甚至明文规定,太监可以收养义子,最后却将这些太监杀的杀、剩下的都发配到了边疆;他,希望找到一代名臣,带领国家走出泥沼,却发现最合适的是自己的老丈人,依旧逃不出外戚的怪圈;在他统治的年代里,农民吃不饱饭,饿殍遍野,各地起义不断,为了平息战乱,国家的兵权落入了老丈人的儿子手里,最后亲手毒杀了东汉的第十位皇帝。

刘保太子被废为什么还能做皇帝

汉顺帝刘保,出生于元初二年(115年),是汉安帝刘祜唯一的儿子,母亲是宫女李氏,5岁时,被封为太子。东汉的政治一直是太后和太监带着皇帝玩,皇帝没什么实际的话语权,一切都听太后的,而每一个皇后想要升级作为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必须确保两件事:第一、在外有足够的家族势力;第二、有一个够听话年龄够小的王子。

对于第一个条件很容易满足,当时能送进宫,被封为贵妃、皇后的女人,都是大臣之后,名门望族,而且只要太后掌权,家族分分钟成为第一势力;至于第二个条件,看似更容易满足了,皇族这么多人,年龄合适的小孩一抓一大把。

从汉和帝时期的窦太后、到汉安帝的邓太后,只要顺利成为皇后,垂帘听政将唾手可得。或许就是因为,得到的太容易,阎皇后对于汉安帝死后的安排根本就没有在意,她只做了三件事:封阎皇后的兄弟阎显、阎景、阎耀、阎晏担任军中校尉,主管皇帝的亲兵;毒死了刘保的亲生母亲李氏,将刘保赶下了太子之位。

太子被废,发生在延光三年(也就是公元124年),延光四年(公元125年),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汉安帝刘祜突然暴病死了

公元125年三月,汉安帝带着阎皇后春游,皇帝出门旅游,排场就是不一样,一路风花雪月,赏花赏月赏美女,阎皇后刚刚把太子废掉,路上一直喝着太医给配的药,就希望自己能怀个龙种。可惜,事与愿违,汉安帝本来身体就不是很好,人很胖,估计有点高血压什么的,这一路折腾,等到了河南宛城,突然就生病了,而且病的很严重,随行的太医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汉安帝得的是什么病,没办法,赶紧回京城吧。

从宛城回京城洛阳,就几天的路程,可是汉安帝一刻也等不了,公元125年4月30日,皇帝的车驾刚到河南省叶县南,就死了。汉安帝这个死,太突然了,阎皇后连年龄合适的小王子还没物色好,咋办呢?

每当这种时候,就必须要感谢中国的历史足够长,无数伟大的前辈们已经为处理这种突发状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年秦始皇也是在半路去世,赵高利用这次危机,还顺利地让胡亥成为了秦二世。后来赵高自己总结,核心是:隐秘、行动快。

阎皇后和兄弟阎显跟太监们假装,汉安帝只是身染重病,然后一路小跑,3天后回到皇宫,立即宣布汉安帝病逝,阎皇后成为阎太后,垂帘听政,拥立汉章帝孙子济北惠王刘寿之子刘懿(读 yi)为皇帝。

第二件事、新皇帝刘懿又死了

这个刘懿的命运和东汉的婴儿皇帝刘隆很像,皇帝位置上才坐了200多天,就死了。

小皇帝刘懿的死,本来对于阎太后和太监江京(江京是一个人名,是汉安帝,同时也是阎太后的亲信)们来说,没什么大事,之前汉殇帝刘隆事件清楚的告诉阎太后,再找个合适的小王子继续做皇帝就是了。当晚,阎太后关闭宫门,秘不发丧,然后联系济北王和河间王的儿子,赶紧到京城来竞争皇位。

一切就绪后,阎太后靠在龙椅上,开始畅想漫长的垂帘听政,当年,窦太后那风花雪月的故事,隐隐刺激着阎太后,可惜,本来万无一失的事情,坏在了一群太监手里。

第三件事、太监造反,刘保登基

对于太监这个职位,想升官只有两种途径:要么帮助皇帝继位或者亲政,比如东汉第一太监郑众;要么跟对了主子,从太子小时候就跟着,等继位成皇帝,亲政后,立马高官厚禄,比如汉安帝的奶妈王圣、太监李闰、江京。

作为废太子刘保的贴身太监长兴渠,过的很郁闷,同样是太监,同样跟着太子混,李闰、江京现在是要风得风,平时出个门,一群大臣跟着,而自从刘保从太子变成了王侯,就失去了问鼎的资格,皇帝轮流做,再也不会轮到刘保家,这个时候刘保还是个孩子,但是长兴渠却不甘心。

刘懿的死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整个皇宫因为阎太后的禁严,一个士兵也没有,长兴渠联合中常侍孙程等十九名太监,直接杀到了皇宫里,斩杀了跟着阎太后的那群太监,包括李闰和江京,然后迎接刘保继位成为东汉的第七位皇帝(史书上,没有承认刘懿的皇帝地位)。

阎太后都被人扔进冷宫了,他的哥哥阎显呢,当时阎显的官职是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就是京城的军区司令。可惜,这个时候,阎显在京城外面呢,他防备的是有实力的王侯叛变,没想到最后却被几个太监坏了事,等到阎显得到消息,返回皇宫的时候,发现刘保已经继位成为汉顺帝,而且皇帝的贴身卫队,京城最精锐的部队,虎贲军、羽林军都宣誓效忠。

一切都晚了,阎显、阎景、阎晏兄弟兵败被杀。

汉顺帝刘保做过的那些努力

公元125年,曾经的废太子刘保正式成为了东汉的皇帝,东汉王朝传到刘保这一代,已经有100多年了,2个世纪的时间,千疮百孔,但是在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汉顺帝刘保还是希望为国家做点什么,至少让自己的孩子不用再陪太后和太监唱二人转。

汉顺帝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权威,他将叛乱的阎皇后一家全都杀了,其余家族成员流放到了南越国,就是现在的越南。同时,自己的皇位毕竟是太监们用命打回来的,为了彰显皇帝对大臣的奖励,汉顺帝赏赐给孙程等19位太监所能赏赐的一切,封侯拜将,但是爵位作为一种长期饭票,只给太监一个人太浪费,于是从汉顺帝刘保开始,正式有明文规定,就是写在皇帝的诏书里,太监可以领养义子,养老送终。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千万不要相信皇帝,他对你越好,就越应该小心,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得到赏赐的孙程,开始自大起来了,他不再满足只是一个小太监,刘保能做上皇帝,他的功劳最大,所以孙程渐渐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最后的结果就是那立功的19个太监,杀的杀,其余的都被赶出了京城,流放边疆。

同时,汉顺帝希望找到一代名臣,类似古代的姜子牙,但是汉顺帝看遍了满朝文武,最看上眼的却是自己的老丈人梁商。梁商是东汉九江太守梁统的曾孙,他有个女儿,叫梁妠。梁妠出生于公元116年,12岁进宫,第一年就被封为贵妃,4年后,也就是公元132年,被封为皇后(东汉,成为垂帘听政的几位太后,仕途都很顺利,从进宫到贵妃,再到皇后,用的不超过五年,一切就想安排好的一样)。

自己的女儿飞上枝头,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本人也被封为执金吾,就是京城的警察局长,梁商有高傲的资本,但是梁商却很有自知之明,他认为自己的荣华富贵都是因为女儿得来的,不是自己的真本事,所以每次上朝和聚会,都很谦卑,更加努力的工作。

享高位而不傲,古代圣贤不也就如此吗,刘顺帝对梁商越来越欣赏,同时,梁商向汉顺帝推荐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包括汉阳人巨览、上党人陈龟、李固和周举,这些都是当时有名的俊杰。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汉顺帝封梁商为大将军。

大将军是古代带兵的最高统帅,此后,梁氏家族开始掌握全国兵马(后来,梁商的儿子梁冀继承了大将军,不仅抢了梁皇后的风头,多少年来,都能成为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只因为汉质帝刘缵(读 zuan)说梁冀是跋扈将军,就亲自将皇帝给毒死了。关于梁冀的故事,中国历史名人将在下期继续讲述,敬请期待...)。

汉顺帝这些安排,开始使东汉重新焕发生机,但是一场严重的天灾人祸,将汉顺帝的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

每个朝代,到了中后期,由于腐败越来越严重,加上自然灾害,就会引发老百姓的反抗,吃不饱,老百姓饿死的很多很多,但是官府却一直不放粮,咋办?抢!刚开始都是小规模的抢,等到点连成片,这个朝代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自然灾害包括哪些,地震、洪水、干旱、蝗灾等等。

说到地震,这里必须提一下,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老崔一直没明白,张衡不是发明地动仪的么,难道地震的研究范畴属于天文?),张衡发明地动仪的年份很好记,就是汉顺帝的老婆,梁妠成为皇后的日子,也就是阳嘉元年,公元132年。

张衡是那个时代的天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还是汉赋四大家之一,简单点理解,就是东西汉合起来,最牛逼的四个作家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

话分两头,张衡的地动仪再厉害,在天灾面前,还是没有一点办法,不仅如此,曾经闹了10多年的羌族又开始暴动了,打仗最花钱,本来因为全国各地都在闹灾,需要救急,四处需要钱,现在又要打仗,这是最烧钱的活动,所以孙子才说,最牛逼的战术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能不打仗,最好别轻易打。

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有些人却很高兴,人民没饭吃,国家就需要发放救济金,发粮食肯定是通过每个地方的大小官吏,这么大的国家,一层层下来,真正能到老百姓手里的,能有多少,老百姓没饭吃,就要闹。这些事汉顺帝知道吗,应该是知道的,但是皇帝再牛,具体的工作还是要靠底下的这批官吏。

东汉积弱已经很久了,这么多年下来,这些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汉顺帝能够解决的。

汉顺帝是怎么死的

建康元年八月初六日(144年9月20日),辛苦了一辈子的汉顺帝在玉堂前殿死了,只有三十岁,汉顺帝死后,2岁的儿子刘炳,继位成为汉冲帝,梁皇后成为东汉第四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

年幼的皇帝,加上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又是一个轮回。

闯王李自成提出了什么内容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崇祯皇帝死都不同意他的要求呢

末年,由于天灾人祸的不断发生,统治阶级与民间百姓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几股起义军中,声名最响的便是闯王。公元1644年,李自成带着他手下的农民起义军,一路的打到了北京城下。正当大家以为他要一鼓作气的拿下北京城时,他却给递上了一封书信。 信里什么内容呢?大致就是“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这几句话。其实从中不难看出,李自成当时是没有做的野心的,甚至可以说是没那个胆量。因为从李自成内心深处来讲,他还是承认明朝的正统地位的,知道自己现在是造反的行为。但自己带着人大老远的跑了一趟,总不能徒劳无功吧?所以他就想让崇祯答应三个条件:第一,把西北割让给我。第二,昭告天下,封我为“西北王”。第三,给我一百万两银子,我要。 崇祯在接到这封信后,气得青筋凸起,断然拒绝了李自成的无耻请求。在他看来,李自成只是一个小小的匪首,竟然敢和自己谈条件。如果自己答应了,那自己的面子往哪放?而且之后这种事肯定会层出不穷。最关键的是,自己先祖曾留下祖训:大明朝从今往后,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除此之外,李自成的第三个条件崇祯也是万万做不到的。他虽然贵为天子,但是手中却没有多少银两。如果让朝中那些大臣往出掏,那比杀了他们还难。所以君臣一心,与李自成死战到底。最终的结果就是:北京城被攻破,李自成登基称帝。崇祯煤山自缢,朝臣被李自成一个个给搜刮干净。 在小编看来,崇祯实在是太耿直了。当时李自成为了当那个“西北王”,都主动提出可以去关外攻打清军。崇祯完全可以转嫁危机,先口头允诺他“西北王”的地位。等李自成跟清军斗的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出面收拾残局,岂不是更省力气?而那100万军银也不需全给他,让大臣勒紧裤腰带凑个二十万,等李自成的兵马出关后再分批给他。让他和清军打消耗战,坐收渔翁之利,岂不更好? 随机文章发生在06年真龙吃人的照片真相,疑似神秘生物活吞游客揭秘贵州空中怪车之谜,大型UFO飞船失速撞上林场树木黑暗森林法则是什么,人类或早被外星文明当成猎物(传霍金认可)中国有舰载巡航导弹吗,东海10先进程度超战斧(未证实)蒙娜丽莎的背后骷髅头,纪念丽莎·盖拉尔迪尼逝去的儿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历史上风流皇帝乾隆与神厨张东官的传奇故事

三十年(公元1765年),乾隆帝第四次巡幸江南。 这一次南下,乾隆住进了苏州织造普福家中。普福难得有亲近的机会,又深知乾隆热衷南菜,当然吩咐自家厨师拿出看家本事,将最拿手的美味佳肴献上。一日,在晚膳筵席上,有几道菜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他指着菜品说:“这个,这个,还有这个,这几个菜朕在宫里都尝过,可是爱卿家的这几个菜,远超御厨水准,朕很喜欢,是何人所作?” 普福赶忙答道:“禀万岁爷,是微臣家中小厨张东官,此人在做菜方面,确有一些可取之处。” 乾隆顿时来了兴趣,“把他叫过来,朕想见见。” 普福赶紧打发人前去传张东官,结果下人跑出去没一会儿又慌慌张张地回来了,向普福耳语几句,普福马上神色大变。 一向精明的乾隆觉察事有蹊跷,便问那下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下人赶忙叩头,地禀告:“张东官在厨房和监事公公打起来了,现正在对峙。” 原来,皇帝南巡期间,每到一处,饮食都由地方官员负责办理。为避免闪失或不周到的地方,皇帝会安排身边的心腹在厨房监事。而今,自家的厨子居然打了皇帝身边的人,难怪普福惊得。 乾隆听完后,笑道:“此人有点意思,就说朕想见见他,你去把他叫来。” 下人赶忙跑去传话,不一会儿,一个厨子打扮的中年人进来,磕头跪拜。乾隆料想,此人必是张东官,看他眉目机灵却不乏正直,神态自若又不失礼数,不像是欺人之人,便问道:“你可是张东官?为何打了监事的人?” 张东官答道:“回万岁爷的话,是这么回事,小厨为万岁爷进献精烤鲫鱼,那人却因鱼未去鳞不许进,可小厨进的就是不除磷的鲫鱼,争执许久,小厨见鱼温已退,成味大减,这还怎么进膳,心中火气上涌,一怒之下便甩了那人一记耳刮子。” 乾隆听完哈哈大笑道:“南食之事,朕也,鲫鱼制时不可除鳞,确实如此,你做得没错。” 乾隆心想,张东官这个人菜做得好,关键是他履行“菜品大于天”的专业操守,果然是个好厨子,可堪留用。于是乾隆返回北京时,将张东官带回,并安排在长芦盐政西宁家里住。 从此,乾隆帝每日膳单中,打头菜的必是署名张东官。他出行、避暑山庄,抑或巡幸各地,也须由张东官为其备膳食。 其实,皇帝宠幸一两个民间厨子本无可厚非,何况乾隆又是一位热衷美食、极富生活气息的皇帝。只是人们实在很难想象,皇帝与厨子这次偶然的邂逅居然改变了“满汉全席”的命运,而这位看似平常的小厨,后来居然成为了“满汉全席”革新发展的直接掌勺者。 二 那个享誉世界的集中华料理大成的“满汉全席”,本始于朝。 清朝入关以来,在宫廷里举办宴会按惯例会分为满席和汉席。在宫廷饮食上,一直以满食为尊,每逢宫廷宴席自然也是满席唱主角。后来,虽然也逐渐开始为官员设立汉席,但是宫廷传统认为,汉食地位卑微,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与满菜同堂出现,只得另地安排。至于皇上,饮食更加是以满菜为主。 然而康熙偏偏是一个极其钟爱汉文化的皇帝,他学汉语、写汉字、祭拜孔庙,对于汉人的诗书文章更是爱不释手,此外,他尤其喜好汉族的菜品料理。 说起康熙汉菜情结的渊源,就不得不提一个人——的爷爷曹寅。曹寅16岁入宫,做康熙的御前侍卫,时年康熙不过20,两人年岁相当,情谊颇深,名为君臣,实为发小。后来,曹寅出任江宁织造,康熙每逢南下,都会在江宁织造府住上一段时日,曹寅自然拿出江南看家料理招待皇上,如此一来,康熙对于汉菜便渐渐喜欢上了。 康熙二十三年元旦节的宴会上,康熙帝首开先河,命人将满席与汉席摆放在一起,满席以烤全猪和火锅为主菜,汉菜则以燕窝、鲍鱼、鱼翅、熊掌等珍稀食材为最重要的主打。后来每年元旦节,满汉同堂用餐也就渐渐成了惯例,这便是“满汉全席”的雏形。只是康熙一朝虽然将满菜和汉菜破天荒地放到了一起,但终究没有打破满汉菜系的门阀之别,满菜与汉菜只是并列而立,依然是泾渭分明。 康熙帝之后继位的帝是一位严肃、稍欠生活情趣的皇帝,对于饮食等享乐事宜一向不太上心,“满汉全席”在整个雍正朝几乎销声匿迹。都说隔代相像,康熙的乾隆是一位热爱美食更甚于祖父的皇帝,他不仅效仿康熙六下江南,大搞千叟宴,“满汉全席”到了乾隆朝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与发展。 三 一日,又到晚膳时分,乾隆刚一落座,就闻到一股醇香浓郁的奇妙肉香,他赶忙问旁边伺候的太监:“今儿御厨房又准备了什么新菜?” 太监答道:“回万岁爷,是张东官献了一道新研制的煮肉,请万岁爷品尝。” 乾隆命人将这道煮肉移到面前,只见汤色红亮厚重,中间码着整齐的猪五花肉,乾隆用勺子舀起了一块尝了一口,只觉肥肉香甜软糯而不油腻,瘦肉酥烂入味而不发柴,汤头鲜美、余味延长,整道菜一种难以形容的醇厚香味。 乾隆不禁啧啧赞叹,吃了好一会儿,乾隆才传张东官问询:“这肉你是怎么做的?” 张东官答道:“启禀万岁爷,小厨用老汤,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寇仁、肉桂等九味香料,调出奇香浓汤,又将上好猪五花肉置于其中,慢火煨制而成。这九味香料依照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节气,按照不同的数量配制,让万岁爷一年四季皆可食用。” 乾隆感叹道:“果然妙绝,张东官,你总是能让朕尝到出乎意料的美食。对了,这菜叫什么名字?” 张东官答道:“还未取名。” 乾隆说:“你是苏州人,这道菜就取名‘苏造肉’吧!” “苏造肉”从此声名大噪,后来流入民间。因穷人吃不起猪肉,便将原菜中的猪五花肉改成了便宜的猪内脏,煮出来的猪肚猪肠同样酥烂醇香,再加入面粉烙成的火烧同煮,便成了北京的一道名小吃“卤煮火烧”。 除“苏造肉”之外,张东官还将此法加以延伸扩展,创造出了“苏造鸡”、“苏造肘子”等系列特色菜。 除了推陈出新,张东官还特别擅长旧菜新做。他将猪里脊肉切成樱桃形状,再用江南独有的糖醋制法加以炮制,就做成了外酥里嫩、酸甜开胃的“糖醋樱桃肉”,这道菜乾隆非常钟爱。后来传入民间,由于民间厨子难以还原张东官的精妙刀工,只能改用造型简单的里脊肉条,制成流传至今的“糖醋里脊”。 张东官善于揣测迎合乾隆口味和心思,因而他总能得到乾隆的欢心。据史料记载,乾隆三十六年,皇帝出巡山东,张东官进菜四品,其中有一道“冬笋炒鸡”,很合皇帝的口味,吃过之后,乾隆赏给张东官一两重的银锞二个。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到九月,乾隆帝两次出巡盛京,传张东官随营供膳,七月二十二日,张东官做了一品“猪都缩砂陷煎馄钝”,晚膳又做了“鸡丝肉丝油煸白菜”、“燕窝肥鸡丝”、“猪肉陷煎粘团”,尤称旨意,又赏银二两。 四 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张东官正式入宫做了御厨,官居七品。乾隆帝非常器重张东官,终于给他安排了一个艰难异常却意义重大的任务:主持改进从康熙朝传下来的宫廷传统大宴“满汉全席”。 看似难以完成的工作,张东官凭借惊天的天赋和创意,不负期望,终于打通了满汉料理的隔阂,完成了真正意义上融汇满汉烹饪精华的“满汉全席”。 他调整席面,开发新菜,使之更加满汉俱全而不失各自的风骨,不仅将自己独创的苏造肉等十余种新菜品巧妙地安插进席面,还将“满汉全席”的标准菜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108道之多,更将自己擅长的南菜精工细作的烹饪方法引入满汉全席的制作过程,使之精巧绝伦。 满人生性豪放,这点在饮食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入关之前,生活在东北白山黑水之间,宴会时大家席地而坐,将煮熟的肉类分而食之。如果遇上隆重的节日,就将整猪、整羊等端上席面,这种习俗在他们入关之后保留了下来。 皇家宴席自然要上烤全猪,然而宫中满族老臣不少,牙口不利索,烤肉又不易嚼烂,可是皇上赏赐的宴怎敢不吃。于是,乾隆每次宴会上,看到一群老臣吃得,,也觉得很煞风景,于是张东官另辟蹊径,使出南菜中上蒸笼小火煨的功夫,做出了蒸烤结合的烤全猪,不仅保留了烤肉原本焦香粗犷的风味,还非常好嚼。 张东官大胆地打破满菜汉菜的明确界限,将满菜与鲁菜等合并为“北菜”,江南菜、粤菜并称为“南菜”,从此菜品只分南北,无谓满汉。 满汉全席108道菜品分为54道北菜(12道传统满菜、12道北京菜、30道山东菜)和54道南菜(30道江浙菜、12道福建菜、12道广东菜),宴席根据场合不同,具体选择也有所调整,流传至今的有蒙古亲藩宴、廷臣宴、万寿宴、千叟宴、九百宴、时令宴等六套席面,总的菜品数目更远在108道之上。 五 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二,北京城正是、的时节。暮色降临,紫禁城的一角炊烟袅袅,洋溢着一股奇香和温暖。 温热的菜香逐步飘逸至乾清宫,皇帝的晚膳开始了。 寝宫内,两位须发花白的老人相对而处。身穿龙袍的乾隆端坐于餐桌前,身着的服饰张东官长跪于地。传菜的太监人到声到:“张东官进燕窝烩五香鸭子热锅一品、燕窝肥鸡雏野鸡热锅一品”,话音刚落,满室生香。 乾隆帝细细品来,不觉点头默赞,过了一会儿,他对张东官说:“你这几品菜真是深得朕心,你年岁不小,别跪着了,坐着说话吧!” 一旁的太监赶忙搬来木椅,让张东官坐下。乾隆帝继续说:“张东官,后年朕要效仿圣祖皇帝摆千叟宴,朕要你亲自主理你革新后的‘满汉全席’,你有意见吗?” 张东官一听到“满汉全席”,身子略微颤抖,犹豫片刻后答道:“回禀万岁爷,臣年事已高,操办大席只恐心有余而力不足,‘满汉全席’的菜品搭配和料理手法,臣已悉数传授给御膳房的厨子们,可保,还请万岁爷赐臣告老还乡。” 乾隆没有回应,也没有抬头,只是继续品菜,偌大的寝宫内,只听得见乾隆细细的咀嚼声。 终于,乾隆轻轻地放下了筷子,掏出黄手帕擦了擦嘴,说:“张东官你这两品菜确实是天下无双,你先回去吧!”告老还乡一事却绝口不提。 张东官默然叩首,黯然丧去希望,退出了寝宫。 第二年,乾隆帝第六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南巡,70多岁的张东官照旧随营供膳。这一次,乾隆顾念他年岁已高加之有腿疼的毛病,特恩准他骑马随行,等走到苏州灵岩寺行宫时,经、福隆安向苏州织造下旨:膳房做膳,苏州厨役张东官因年迈,腰腿疼痛,不能随往应艺,万岁爷驾幸苏州之日,就让张东官家去,不用随往杭州,回銮之时,亦不必叫张随往京去。 张东官终于实现了自己老来还乡的夙愿。乾隆皇帝能对一个厨师做到善始善终,也算是对这位神厨20年来尽心伺候最好的回报。张东官回家后,乾隆帝又下旨:“苏州织造府另选精壮苏州厨役一二名,给御膳房做膳。”由此可见,乾隆帝对苏州厨师情有独钟。 乾隆之后,清王朝逐渐走向没落,“满汉全席”在宫廷中的流传趋于式微,与此同时,这种向来只能供满清贵族享用的饕餮大餐也渐渐流传民间,走向了发展更加广大的天地。而今,“满汉全席”更是成为了中华饮食文化中最博大深厚的部分,不断发扬光大。 随机文章齐齐哈尔干尸复活之谜,被埋复活极力挣扎身连胎盘传闻2017天空出现一条巨龙,专家称龙两次出现3分钟消失海底龙宫塞班岛蓝洞,美丽景色散发死亡的气息存在于幻想中的欧洲载人登月计划,意图建造月球村/NASA发声支持中国有舰载巡航导弹吗,东海10先进程度超战斧(未证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