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唐太宗,为本相关的知识】
一、唐太宗以仁为本
唐代贞观元年,青州因发生谋反的事件,监狱里抓满了人。皇帝下诏派薛仁师去复查。
薛仁师到监狱后,就给囚犯们打开枷锁,供给饮食,送水洗澡。最后,只查办了为首的几个人。
朝中的官员孙伏伽,怀疑他平反过多。薛仁师说:「遵照皇上(唐太宗)的意见,大凡处理罪案,应当以仁恕(仁爱宽恕)为本。难道只为自己不被上面责难,就明知有冤,也不救吗?如果我执法公正,即使触怒了皇亲国戚,以身殉职,也在所不惜。」
后来,皇上为了尊重孙伏伽的意思,下诏派人调查薛仁师办案的情况,事实证实了他所平反的人,果然原来是受到冤枉的。
唐太宗对薛仁师,更加信任。
二、施仁政重教化,出现贞观盛世
中国文化以儒、释、道为主干,这在唐朝达到鼎盛时期。这三家文化的核心,都含着非暴力主义精神,它以端正人心,来谋求永恒的和平。这是法律的作用所远远达不到的。
唐太宗从谋求永恒的和平这一建国目的出发,施行仁政,虚心纳谏,刑罚宽简,吏治严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盛世。贞观四年,一年只判有死刑犯29人,而且当时的社会现状,还是乱世刚刚过去,国困民穷,年成也不好的时候。其所以能够达到如此的治安良况,是因为唐初重视了教化的作用,强化了道德伦理。人心自我约束力,大大加强。故遇上天灾,全国上下齐力抗灾,也并无怨气。后来遇上丰年,社会便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现象。这也就是很自然的情景。接着,又出现了行旅不带粮,路上有人款待与送给。这就更非一般社会风貌所可比拟了。
所以史家,将这一时期,誉为「贞观之治」!
三、唐太宗改革极刑
唐太宗从一开始,就注重改革极刑。《资治通鉴》记载:「皇上(此指唐太宗)命令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共同议定改换刑律,放宽绞刑五十条,使死刑其改为断右脚趾。皇上还嫌它太惨,说:『肉刑废除已久,应以另外的办法代替。』法曹参军裴弘献,请改为加重劳役,流放三千里,时限为三年。皇上批准,下诏实行。
皇上认为:兵部郎中戴胄,忠公正直,就提拔为大理少卿。
皇上发现:在选拔人才中,经常出现假冒资望或祖荫的人,就下诏命令他们自首,不自首者,判以死罪。没有多久,却又出现有假冒事件,发现后,皇上很生气,当即下令:要杀掉他!
戴胄上奏说:「按照新法律,应当流放。」皇上生气地说:「您要守法,就使我失信(己下令杀他)吗!」戴胄说:「您刚才的命令,是出于您个人一时的激愤;而法律,则是国家取信于民的根本。陛下痛恨选拔人才作假,因此就想杀了他。但现在已经知道了这样不对,订出了新法律,就应当依法办事。这就叫做:忍小忿而存大信。」皇上说:「您能如此执法,我还有什么担忧呢?」
戴胄经常不顾情面,犯颜护法,言如泉涌,唐太宗都听从他,所以国家没有冤案。
唐太宗以仁为本,不因个人的喜怒,而违背法律的严肃性。从这一点看来,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位仁君。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