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李贤是什么人?他真的是被武则天逼死的是真的吗?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2

  李贤是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唐朝宗室、大臣。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这首黄台瓜词,是由唐朝一位名叫李贤的太子所作,后世被人广为引用,而且延伸出‘黄台之瓜,何堪再摘’这样一句话。

  对于这首诗和这句话,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对这首诗当时所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李贤的人生经历,很多人可能就不太清楚了。

  实际上,这个叫李贤的唐朝太子,他的故事,远比这首诗要传奇得多。

image.png

  公元655年,李贤生于长安。

李贤的父亲,就是唐朝的唐高宗李治;而他的母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则天。

  李贤是李治和武则天所生的第二个儿子。

李贤出生的时候,武则天还没有被立为皇后,所以李贤当时本来是以一个庶子的身份出生的。

不过,就在李贤出生几个月后,他的父亲李治,就废掉了自己的原皇后王氏,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李贤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嫡子。

  不过,虽然是嫡子,但既然李贤只是老二,前面还有一个哥哥,自然也就轮不到他来做太子。

在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李治立武则天的长子李弘为太子。

至于身为老二的李贤,则是被封为璐王,后来又被先后改封为沛王和雍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贤都没有想过自己能够做太子。

因为他大哥李弘做太子做得极为优秀,不但得到了李治和武则天夫妇的认可,甚至还得到了满朝文武的认可。

几乎所有人都坚定认为,李弘将来一定能够顺利接班,成为下一任唐朝帝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二李贤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也就过得十分平静,基本上没什么值得说的。

  在李贤的少年时代,只有一件事值得一提:李贤十二岁的时候,曾公开招募王府修撰,也就是他自己的伴读。

最终,著名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同志,光荣地拿到了这份工作。

王勃就是那位曾写下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猛人,在当时就很出名。

进入王府之后,今后的仕途自然也就一帆风顺了。

  然而万万没料到的是,后来有一次,李贤和自己的亲三弟唐中宗李显斗鸡。

在斗鸡的过程当中,王勃竟然大笔一挥,帮李贤写了一篇《檄英王鸡》,写得那叫一个文采飞扬,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但问题是,这篇文章的笔锋实在是太过犀利,已经不像是一对亲兄弟斗鸡时应该用的文字了,更像是两军交战的时候,才会用到的正式檄文。

  李治在读到这篇文章之后,则是勃然大怒,直接下令,将王勃驱逐赶走。

此后的王勃,人生开始逐渐走向低谷,最终英年早逝了。

  王勃的遭遇,无疑让后世为之扼腕叹息。

如果王薄没有被赶出王府的话,多半可以活得更长,也就能写下更多流传千古的名句。

不过,对于当时的李贤来说,这只是他少年时代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当时的李贤,也只是觉得自己府内,少了一个优秀的伴读,仅此而已。

  然而到了公元675年的时候,这一年,李贤终于迎来了自己人生当中最大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李贤的大哥,太子李弘,忽然因病暴毙。

李弘死后,身为老二的李贤,自然就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了。

  虽然是仓促之下成为太子,但李贤成为太子之后,却很快适应了这个身份,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储君。

李贤做太子的时候,同样是有口皆碑,行事公允,颇受朝野赞誉。

此后的几年里,李贤更是曾三次监国,帮助父亲李治处理朝政,期间也从未出过任何问题。

  这样的李贤,显然是一名合格的储君。

然而谁都没料到的是,几年之后,李贤却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和自己的母亲武则天走上了陌路,最终甚至成为了政敌。

  据说在某一天,李贤闲来无事在宫内闲逛,偶然听下人们议论,说他本来根本不是武则天的儿子,而是武则天姐姐的儿子!

  这本来是当年的一桩秘闻,据说当年武则天入宫之后,她的姐姐也经常入宫看望她。

在这期间,便和李治有了私情,最终有了身孕。

照理来说,历史的时候,姐妹二人同时嫁给一个男人,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然而问题在于,武则天的姐姐当时已经结婚了,而且丈夫还在世。

这样一来的话,这件事就成了一桩丑闻。

image.png

  所以最终,武则天的姐姐怀孕之后,对外只能假称是武则天怀孕了。

等到分娩之后,这个孩子直接过继到武则天膝下,算作武则天和李治的孩子。

至于武则天的姐姐,后来被武则天给毒杀了。

  李贤在听说这件事之后,自然不愿相信,但很多证据表明,这件事极有可能是真的。

不光李贤是这个态度,后世很多史学家本来同样对此也无法下定论。

因为按照时间推论,武则天在两年之内,先后生下了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以及一个夭折的安定公主。

两年生三个孩子,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不过除此之外,史学家们也找不到其他的证据来证明此事了。

  这件事的原因,估计只有李治和武则天等少数几个当事人才知道了。

就算是李贤本人,本来也未必知道原因。

  不过,在知道这件事之后,李贤便开始越发相信这件事了。

但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李贤真的是武则天的姐姐所生,而武则天的姐姐,最终被武则天毒杀了。

那么也就是说,武则天等于是李贤的杀母仇人!

  至于当时武则天和李贤这对母子,到底是如何想的,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显然,这件事发生了之后,母子二人便开始心生间隙。

而且,因为当时武则天是以皇后的身份,插手朝政,而李贤则是以太子的身份处理朝政,母子二人就难免产生权力冲突。

  就这样,母子二人,最终成为了政敌。

  再之后的事情,就更加扑朔迷离了。

公元680年,武则天忽然向李治举报,说太子李贤要谋反。

结果搜查之后,竟然真的在太子府内搜出了数百具盔甲。

在历史,私藏盔甲是大罪,就算是太子也不可以。

而且,查出了数百具盔甲,几乎就可以坐实了李贤谋反的事情了。

  这件事虽然在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但是这件事背后的很多详情,却始终困扰着后世的史学家。

比如说,李贤当时是否真的有谋反的打算?亦或者说这是武则天布的一个局,目的就是为了陷害李贤,然后从李贤手里夺权?原因到底怎么,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只知道,在这次搜查之后,最后,李贤被废去了太子之位,被囚禁了起来。

三年之后,流放巴州。

据说离开京城的时候,李贤一家人极为凄惨,连过冬的衣服都没有。

最后还是昔日那个和李贤一起斗鸡的老三唐中宗李显,替他求情,李贤才得到了一些衣物。

image.png

  而被废黜太子之位后,李贤便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黄台瓜辞》。

至于其中的深意,大家可以自己品。

  就在李贤被流放到巴州一年之后,李治驾崩,老三唐中宗李显登基。

然而唐中宗李显刚刚即位五十多天以后,就被武则天再次废黜,然后换上老四李旦做帝王,成为武则天手里的傀儡。

武则天掌权不久之后,便派手下丘神勣前往巴州,以防备谋反隐患的名义,搜查李贤的住宅。

最终,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丘神勣直接将李贤囚禁起来,逼其自尽了。

  而在李贤去世之后,武则天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同时将丘神勣贬黜。

但不久之后,就再次启用了丘神勣,而且反倒是更加重用了。

  所有的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答案:丘神勣逼死李贤的背后,本来是武则天在指使的。

  李贤的一生,虽然只有29年,但他的一生,则一直广为后世所悼念。

不管原因到底怎么,李贤悲剧的背后,都是一家人之间,为了权力而相互争夺的你死我活的闹剧。

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千年的古代当中,实在是发生过太多次了。

马球帝王唐僖宗:唯一一生都在逃亡的唐朝帝王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田令孜因害怕军攻打长安,便制定了逃往蜀地的计划。

他推荐陈敬瑄和自己信任的三员左神策军将领杨师立、牛勖、罗元杲为蜀地三镇,即西川、东川、山南西道的节度使候选人。

四人三镇,究竟让谁去?灵机一动,想出一个“高招”,要为他们四人举办一场马球赛,并约定,按名次决定三镇节度使。

陈敬瑄在比赛中首先胜出,于是成为西川节度使,取代了当时在任的崔安潜;杨师立次之,成为东川节度使;牛勖成再次之,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由于陈敬瑄出身卑微没有名声,当得知他被任命为新节度使时,西川百姓震惊了,他们根本不知道陈敬瑄是谁。

所幸陈敬瑄初时还算谨慎小心,上任后,尚积极安抚下属,所以没有闹出更大的荒唐事来。

这就是唐僖宗惊曝天下的赌球选官的故事,然而,就是从这个赌球选官的故事开始,唐僖宗成了史上唯一一生都在逃亡的。

就在嬉戏游乐的唐僖宗赌球选官不久,即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一月,黄巢军攻陷洛阳,十二月拿下潼关,逼近长安。

唐僖宗君臣束手无策,相对哭泣,宰相卢携因畏惧自杀。

田令孜率五百神策军匆忙带领唐僖宗和少数宗室亲王逃离京城,先逃往山南(今陕西汉中),又逃往四川。

就这样,唐僖宗成为继之后,又一位避难四川的皇帝。

唐末诗人罗隐《帝幸蜀》诗曰:“马嵬烟柳正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冤。

”唐末进士的《立春日作》诗曰:“九重天子去蒙尘,御柳无情依旧春。

今日不关妃妾事,始知辜负马嵬人。

”不久,黄巢占领长安,建国号齐,年号金统。

而唐僖宗在四川躲避了整整四年。

这期间,唐僖宗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他利用川中的富庶和各地的进献,组织起对黄巢的围攻。

义武节度使王处存、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等,积极组织对黄巢的打击;出身沙陀族的河东节度使,也率兵入援,以助朝廷;尤其是被唐僖宗委以京城四面行营都统的凤翔节度使郑畋,得到了“便宜从事”的权力,更是积极组织围攻长安的黄巢;后来,宰相王铎又被任命为诸道行营都统,组织发动对黄巢的围攻;原来的藩镇,也开始为了自己的私利,主动对朝廷表达忠心。

黄巢军的内部也发生了分歧和分化,由于一些将领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形势发生了逆转。

譬如,黄巢派驻同州(今陕西渭南)的防御使,就于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九月降唐。

这让唐僖宗,认为这是“天赐我也”,并赐朱温更名为。

但让唐僖宗没想到是,就是这个“天赐我也”的“朱全忠”,最终夺走了大唐王朝的江山社稷。

黄巢军在官军的围攻下,力尽兵败,退出长安。

黄巢在山东泰安的虎狼谷自杀。

经过黄巢之乱的沉重打击,唐朝数百年基业已千创百孔,不复旧貌。

此时,李昌符据凤翔;王重荣据蒲、陕;诸葛爽据河阳、洛阳;孟方立据邢、洺;李克用据太原、上党;朱全忠据汴、滑;秦宗权据许、蔡;时溥据徐、泗;朱瑄据郓、齐、曹、濮;王敬武据淄、青;高骈据淮南八州;秦彦据宣、歙;刘汉宏据浙东;藩镇各擅兵赋,迭相吞噬,朝廷不能制,,重又复炽。

朝廷所能够控制的地区不过河西、山南、剑南、岭南西道数十州而已,大唐王朝已经了。

中和五年(公元885年)正月,唐僖宗自川中程,三月重返长安。

数年惊魂还没有来得及安定,便又遭遇了新的动荡。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田令孜因企图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手中夺得池盐之利而与之交恶,便联合邠宁节度使朱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向王重荣开战。

王重荣于中和五年三月向太原李克用求救,王、人联手大败朱玫与李昌符,进逼长安。

神策军溃散,田令孜无奈,再次带领唐僖宗于光启元年(公元885年)十二月逃亡到凤翔(今陕西宝鸡)。

黄巢占领长安时,宫城建筑已遭到焚烧,而这次诸道兵马进入长安后,烧杀抢掠,更甚于黄巢,宫室坊里,被纵火烧焚者十有六七,以至“宫阙萧条,鞠为茂草”。

此时,各地节度使对田令孜的专权十分不满,不少人把打击的矛头对准了田令孜。

朱玫本想劫持唐僖宗,但田令孜已经挟持唐僖宗从大散关逃到了兴元(今陕西汉中),于是就将因病没有跑掉的襄王李煴,挟持到长安立为傀儡皇帝,改元“建贞”。

唐僖宗被尊为“太上元皇圣帝”,实际上就是太上皇,这可是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

斯时为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十月(一说五月)。

这一政治变故导致了各节度使与朝廷关系的新变化。

唐僖宗以正统为号召,把王重荣和李克用争取过来反攻朱玫,同时密诏朱玫的爱将王行瑜,令他率众还长安对付朱玫。

光启二年十二月,王行瑜将朱玫及其党羽数百人斩杀,又纵兵大掠。

这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城里九衢积雪,一直没有融化。

王行瑜率兵入城当夜,寒冽尤剧,长安城遭受抢掠剽剥之后,僵冻而死的百姓横尸蔽地,惨不忍睹。

一些官员拥着襄王李煴逃奔河中,王重荣先假意迎奉,然后将李煴捉住,并杀死,将其首级函送皇帝所在地,即唐僖宗所在的兴元。

襄王李煴事变平息后,不少官员遭到杀戮,田令孜因与朱玫的瓜葛,遭到贬斥,唐僖宗也打算重回京师了。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三月,返京的队伍刚刚到达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就以等待长安宫室修缮完工为名,强行将皇帝返京队伍滞留。

到了六月,天威军与李昌符发生火拼,李昌符进攻唐僖宗行宫,兵败后出逃陇州,唐僖宗命扈驾都将李茂贞追击。

七月,李昌符被斩。

经过这样几番折腾,唐僖宗的身体也垮了。

光启四年(公元888年)二月,病中的唐僖宗终于又一次回到长安,在拜谒太庙以后,举行大赦,改元“文德”。

三月三日,唐僖宗得了“暴疾”,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三月六日,二十七岁的唐僖宗终于在颠沛流离之后离开了人世。

幸运的是,他虽几度逃离京师,但最终却是在长安皇宫的武德殿驾崩的,并于当年十二月葬在靖陵(位于今陕西乾县)。

唐僖宗在位的这十四年,是大唐王朝灾难深重的十四年,也是李家天下开始崩溃的十四年。

环顾唐僖宗的一生,初时可以算作是一个荒唐嬉戏小皇帝,尔后却变成了一个一生都在四处逃亡的弱皇帝;他虽然没有励精图治的理想,但也不是纣之类的暴君;他有嬉戏游乐的天赋,却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本不是当皇帝材料的他,却又不幸坐在了大唐王朝陷入绝境的火山口上。

天不假寿予他,对他也许是件幸事,因为归于地下的唐僖宗应该知道,祖宗基业没有在他手上结束,也算是他的造化。

接下来的继任者,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好运气了。

除非有奇迹出现,否则,大唐王朝的灭亡,就注定要成为历史的大趋势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薛举为什么能打败唐朝军队?最后是如何死的?

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上一位以文治武功著称的,在建立前后他为其父李渊建立了赫赫战功其一生战绩辉煌可以说是鲜有败绩。

然而在唐朝刚刚建国不久的时候李世民却吃了一次大败仗,那么击败李世民的是何方神圣?为何他会让用兵如神的李世民在唐朝建国不久就跌了一个大跟头,这个人就是当时西秦皇帝曾自称西秦霸王的薛举。

薛举出身于豪强之家,他不仅腰缠万贯而且还骁勇善战。

《旧唐书 卷五十五 薛举传》原文记载:“举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家产巨万,交结豪猾,雄于边朔。

当时正值隋末天下大乱,薛举凭借高超的武艺和着雄厚的家财广泛结交豪杰。

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以后起兵做准备。

薛举当时还有一个身份是金城府校尉,当时陇西地区盗贼四起民不聊生,金城县令郝瑗于是就招募了几千人交给薛举去平定盗贼作乱。

而薛举却在一次宴会上带着十余人将郝瑗挟持,并且派人告诉金城的官吏百姓自己是奉命收押造反的人,不久金城就被薛举占据。

此时薛举为了收买人心于是将开仓救济百姓,而他自己也以西秦霸王自居,并将两个儿子分别封为齐公和晋公。

薛举敢带着区区十余人起兵可不是说他是蛮干,在挟持郝瑗后他夺得了金城数千兵马。

但是这些人也根本不能使他在乱世中立足。

不过薛举本身就是大豪强,史书也称他:“交结豪猾,雄于边朔”,所以在他起兵之后金城附近的盗贼豪杰都纷纷前来投奔了他,所以一时之间薛举的实力骤增成了割据一方的势力。

薛举起兵之后很快便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但是隋朝的军队多次前来讨伐薛举都以失败高中,薛举的实力不仅仅没有损失还在逐渐的壮大,他的军队越大越多后来尽然“尽有陇西之地,众至十三万。

” 看到隋朝的气数将尽,薛举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就称帝了。

薛举占据陇西之后便把目光投向了关中地区,薛举先后占据了秦州,又兼并了唐弼的十万之众然后对外号称拥兵三十万准备占据长安。

当时长安被李渊占据,唐高祖李渊觉得自己背后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如果不除去薛举就不能安心争夺天下。

于是李渊便让李世民带兵去讨伐薛举,交战初李世民打的不错,史书记载“斩首数千级,追奔至陇坻而还。

”不过当时薛举拥兵数十万仅仅损失了几千人对他来说只是吃了个小败仗,很快他就整顿兵马再次前来和李世民较量,而这次李世民却没有那么走运了。

说李世民不走运不是说他打仗能力不行,而是他却在关键的时候病了,史书原文记载“未及与战,会太宗不豫”。

面临突如其来的病情李世民不得不回到后方休养,在临行前他将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长史刘文静和大将殷开山,李世民本来采取的战术是坚守壁垒以拖垮薛举,而刘文静和殷开山却在李世民走后擅自和薛举交战,结果唐军大败损失了一半多的兵马,并且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基也被薛举俘虏。

刘文静和殷开山这一战可以说让唐军损失惨重,以前被薛举挟持的金城令郝瑗便劝说薛举趁唐军元气大伤应该集结重兵去攻打长安。

薛举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是在临出征前薛举却突然病重了不久便离奇去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李贤唐朝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