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宋哲宗赵煦亲政之后,为何会贬斥旧党成员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宋哲宗赵煦是宋神宗赵顼第六子,元丰八年即帝王位。今天趣古代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宋哲宗赵煦是宋朝的第七位帝王,在位十五年,他做帝王的时候是北宋时期党争最激烈的时期,赵煦刚继位时因为年幼,由祖母高滔滔 宋英宗之妻,宋神宗之母垂帘听政,高滔滔支持的是旧党 保守派的主张,所以赵煦亲政以前是旧党拼命的打压新党 变法派,高滔滔死后,赵煦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执政,他是支持变法的,因此又开始大力提拔新党,拼命打压旧党。

  赵煦初登基时只有九岁,被祖母高滔滔和旧党士大夫们看管的很严,即便他所崇拜的父亲宋神宗实施的一系列政策被几乎全部推翻,他也不敢表现出有反对的意思,所以他做帝王的前八年过得很憋屈,为了能保存自己,赵煦一直隐忍不发,直到祖母高滔滔去世。

image.png

  高滔滔死了,压迫得赵煦几乎喘不过气来的大山没有了,赵煦开始意气风发,他召回以章淳为代表的所有新党成员,贬斥几乎所有的旧党成员,除了新党的政治主张被他认同外,久被压制后而产生的报复性快感大概也占据了重要因素。在旧党代表中,赵煦最厌恶的有三个人。

  被旧党强制安排的老师程颐

  程颐和其兄程颢并称“二程”,是当时的儒家学派“洛学” 因其长期在洛阳讲学而得名的创始人。他们主张的学说在后世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程颐是支持旧党一派的政治主张的,又有名气,因此被旧党选中为赵煦的老师 擢崇政殿说书,程颐的学说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本来是很有利的,程颐也试图以此来影响赵煦接受他的主张。

  但程颐忽略了赵煦才十岁,年轻人是有叛逆心的,如果仅仅是灌输旧党的保守主张还很正常,那仅仅是政见不同而已,可程颐和其背后的旧党成员为了塑造他们心中的完美君王,不停的干涉赵煦的私生活,强制性的要求帝王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做人。札记《古今谭概》中记载:

  程颐为讲官。一日讲罢,未退,上偶起凭栏,戏折柳枝。颐进曰:“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拆。”上掷枝于地,不乐而罢。

  小孩子刚下了课,一时高兴,折根树枝来玩,也被程颐干涉批评,如何能不让赵煦反感?程颐做为旧党选定的主讲老师,担负着监视、警告、改造赵煦这个帝王的重要职责,他的教学方法不是循循善导。《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中记载:

  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

  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而且是一个帝王来说,在胸襟还没有养成的时候,程颐的这种教学方式是很让赵煦厌恶的。程颐后来因为得罪了太皇太后高滔滔和旧党大臣,被政敌 以苏轼为首的蜀派大臣攻击而辞官。《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中记载:

  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

  但赵煦并未领情,在亲政后任由新党打击程颐,将已辞官在家讲学的他贬斥到四川涪州看管,直到赵煦病死,也没有一丝宽宥这个老师的心思。赵煦的兄弟宋徽宗赵佶继位后,为了给兄长出气,还曾下旨剥夺程颐所有的功名,销毁其所有著作。程颐并非无才,可他把帝王当成普通学生一样的说教,终于招致赵煦的厌恶,是很可惜的。

  呼吁“以母改子”,以此推翻宋神宗在世时所有政策的司马光

  司马光是《资政通鉴》的作者,仅此就值得他流芳百世了,但这位古代名人在宋神宗、宋哲宗两朝的新党和旧党之争中也干过不少龌龊事。

image.png

  司马光是旧党这个群体的头号扛旗大佬,好不容易熬到宋神宗这个变法的最大老版驾崩,他当然要出面代表旧党来废弃新法,但人死为大,何况是先帝王制定的政策,要变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强行更改,那岂不是逼迫新帝王不孝?结果司马光鼓捣出一个新方法,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废除新法,恢复旧制度。《宋史·列传第九十五》中记载:

  是时天下之民,引领拭目以观新政,而议者犹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但毛举细事,稍塞人言。光曰:“先帝之法,其善者虽百世不可变也。若安石、惠卿所建,为天下害者,改之当如救焚拯溺。况太皇太后以母改子,非子改父。”

  对于宋哲宗赵煦来说,司马光的这种做法是让他相当厌恶的,不单单是新法、旧法之争,最重要的是司马光做为臣子,在宋神宗尸骨未寒的情况下,就一举推翻了宋神宗生前的一切政策,翻帝王的案。且不说赵煦和父亲的深厚感情,从皇帝的角度来讲,身后事无法保障是最不能容忍的,司马光毫无疑问上了赵煦心中的黑名单,而且是最令他痛恨的人,没有之一。

  司马光死的时候,赵煦还没有亲政,被迫追赠司马光各种荣誉职位。《宋史·列传第九十五》中记载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即临其丧,明堂礼成不贺,赠太师、温国公,襚以一品礼服,赙银绢七千。诏户部侍郎赵瞻、内侍省押班冯宗道护其丧,归葬陕州。谥曰文正,赐碑曰“忠清粹德”。

  等到赵煦一亲政,马上把司马光一贬再贬,最终贬成崖州司户参军,好在赵煦还要顾及名声,没有同意章淳提出的开棺戳尸的建议。等到宋徽宗继位后,立奸臣“元祐党人”碑,把司马光的名字列在第一,刻在碑上。当然,现在普遍的说法把“元祐党人”当成是忠的,刻碑的重要经手人蔡京是奸的。

  宋哲宗执政的最大障碍:“女中尧舜”高滔滔

  高滔滔历经四朝,从皇后做到太皇太后,因其出身世家,所以成为了旧党在皇族中的最大代理人,宋神宗驾崩后,她开始垂帘摄政,在她的支持下,宋神宗搞的“熙宁变法”时的政策全被推翻,为了巩固胜利果实,高滔滔寄望于下一代,也就是赵煦能延续她和旧党执行的政策,因此对赵煦的要求极端严格。

  据说,高滔滔对于赵煦的监视几乎达到极致,连帝王睡觉都只能在她的眼皮子底下睡。对于赵煦的平常生活,更是“关心备至”,无一隐私可藏,对待赵煦的生母朱太妃也异常苛刻,曾因为朱太妃受臣子的迎接而大发脾气,指责朱太妃行事不当。大臣们上朝奏事,都是面对高滔滔,背对帝王赵煦。种种这些都让亲孙子赵煦产生反感直至厌恶。

image.png

  不过高滔滔是唯一有能力和名义废除赵煦皇位的人,所以在高滔滔生前,赵煦即使多有不满,也只能忍耐。高滔滔死后,赵煦估计也想报复,在《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里有一段记录说章淳诬陷高滔滔和她的父亲有废掉赵煦皇位的想法,然后上奏赵煦,建议废掉高滔滔的追谥。

  结中官郝随为助,欲追废宣仁后,自皇太后、太妃皆力争之。哲宗感悟,焚其奏,随觇知之,密语惇与蔡卞。明日惇、卞再言,哲宗怒曰:"卿等不欲朕入英宗庙乎?"惇、卞乃已。

  但赵煦没有同意,于是章淳又建议废掉高滔滔给赵煦找的老婆、皇后孟氏,这个意见被赵煦同意了。但在《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的记录上还有之后赵煦懊悔废掉孟皇后的语句,可直到赵煦驾崩,也没见赵煦有懊悔的行动。

  史书上记录赵煦报复高滔滔的行为都是“奸臣”章淳唆使帝王干的,跟帝王赵煦无关,可追废高滔滔也好,废掉皇后孟氏也好,都是皇家的家务事,以章淳的政治敏感性,大概不会主动的去提出相关的建议,可能是赵煦暗示章淳这么干的,也有可能是史官为避帝王的讳,把赵煦主动干的事硬按在章淳身上。赵煦被高滔滔压制了那么久,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

十恶不赦!宋朝史上最著名的食人恶魔

世人对赵宋王朝的印象非常好。在这样一个经济富裕的王朝,光明与黑暗总是相生共存。在人民的大宋王朝,也曾出现一位肆虐经年、骄横残暴的吃人恶魔——王继勋。网络配图王继勋:庆州华池人,彰德军节度使王饶之子,孝明胞弟。据《·王继勋传》记载,王继勋生性残暴,经常强行买得民间少女作奴仆,稍不如意,就把她们杀死,烹食其肉,“专以脔割(即将活人身上的肉割成一片一片的,谓之脔割)奴婢为乐”。 一天,王继勋府中围墙因大雨坍塌,大量奴婢逃出牢笼,跑到面前告御状,把王继勋骇人听闻的罪行全都捅了出来。赵匡胤“大骇”,当即作出判决:“削夺官爵,勒归私邸。仍令甲士守之。俄又配流登州。”对于一个吃人恶魔来说,这是一个明显宽松的判决。仅仅是除掉他的官职,夺取他的爵位,流放到登州。而已。而且,还没等王继勋上路前往流放地,赵匡胤早已改授其职为右监门率府副率。网络配图 开宝三年,王继勋被任命为西京河南府尹,即西京洛阳的行政长官。有了撑腰,王继勋不但能够换一个地方继续当官,官还越做越大。在洛阳,王继勋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地发泄着自己残暴的本性:“强市民家子女备给使,小不如意,即杀食之,而棺其骨弃野外。”强迫市民把子女卖给他做奴婢。这些可怜的奴婢天天胆战心惊地过日子。因为,王继勋一不顺意,就会把奴婢杀掉,然后……吃了,剩下的骨头抛到野外去。 那段时间,人贩子和棺材铺商人日夜出入王继勋府中,使得王继勋府中像赶集一样热闹。老百姓虽然对王继勋恨之入骨,可有了上次告御状的教训,他们也只能是听天由命,任其宰割。网络配图公元976年,赵光义继位。洛阳市民看到了一点希望,上京告状。977年2月,王继勋因恃势骄横,多行不义,赵光义命斩于洛阳。 据记载,仅在开宝六年到太平兴国这短短的5年时间里,食人恶魔王继勋前后亲手杀掉和吃掉的奴婢就多达100多人。有这样一个的食人恶魔,相当于经历了一场恶魔,还好,梦总是会醒来的。如果不是赵匡胤的包庇,王继勋也没这么大胆,更不会吃得这么,逍遥自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宋朝都快赢了,为什么还是签订了澶渊之盟?

以这首《澶州》款款之笔叙述了辽兵南侵,真宗亲征,将澶渊之战与宋辽之约娓娓道来,高度赞扬了丞相的远见卓识,说他是“欢盟从此至今日”的第一功臣。澶州宋、辽之间订立的合约使宋辽之间战事告一段落,维持了近120年的和平时期。 岐沟关之战兵败后,再也无意北伐,于是对辽国采取守势。淳化四年(993),太宗采纳沧州节度副使何承矩在河北屯田的建议,在河北开浚沟洫,种植水稻。这一合理措施起到了在边防积存谷粮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备御契丹,遏制契丹的纵横奔冲。 咸平二年(999)十月,与其母萧亲率大军二十万大举侵宋。当时忠武军节度使傅潜镇守镇州、定州和高阳关一线,过于怯懦,虽有步骑八万,但不敢交战。于是辽军大肆进攻,先破狼牙诸寨,后攻威虏军、宁边军、祁州、赵州、邢州、洺州。真宗忙派人督傅潜出战应敌,傅潜不得已,就让范廷召等带兵一万,到高阳关迎敌。 咸平三年正月,范廷召和康保裔合兵一处,和辽军大战于高阳关西。由于敌众,傅潜又拒发援兵,宋军将士浴血奋战,范廷召血战而退,康保裔身陷重围,兵尽矢穷,死于阵中。辽军乘胜渡河,劫掠淄、齐。宋真宗于是亲率大军到达大名。辽军见宋大军已到,便率军北撤,范延召一直追到莫州(今河北任丘)夺回大批人口与物资。这就是高阳关之战。 长城口之战与咸平四年十月,辽军再次南侵,宋真宗命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王显在威虏军(今河北徐水)布阵迎敌。初时王显不见辽军动静,就把军阵转移到中山(今河北唐县西南)。十月十六日,辽军骑兵突犯威虏军,宋前阵钤辖张斌和保州团练使杨嗣等在长城口(今河北徐水北)大破辽军。据王显向真宗奏称,此战破敌两万余,斩辽大王、统军、铁林、相公等十五人,敌军丢弃甲马甚众。 咸平六年四月,辽军数万骑兵又犯宋境,进围望都(今属河北省)。定州行营都部署王超、副使王继忠和镇州桑赞率兵救援望都,在城南康村与辽军大战,从午战至子夜。次日又战,辽军烧毁王继忠粮道,围王继忠军数十重。王超、桑赞带兵退守定州。王继忠只得孤军奋战,最后将士们不顾伤重,仍拼死力战,退至白城时,力尽被俘。望都之战因为将领驻兵不援,配合不力而使宋兵大败。宋辽高阳关之战、长城口之战和望都之战,双方各有胜负,基本上势均力敌。 宋景德元年(1004)九月,辽圣宗与萧太后率军南下,号称二十万,围攻定州,来势凶猛,十一月直逼黄河北岸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澶州离都城仅二百多里,朝廷上下闻讯大惊。奏请真宗迁都金陵,而陈尧叟则主迁至成都。只有宰相寇准,坚持由宋真宗亲征,以鼓舞士气,安定人心,击退辽军。真宗决定,并在寇准的坚持下,渡过黄河到达北城。寇准说:“陛下若不过河,则人心不稳,难以震敌。现在王超已率精兵驻扎中山,扼敌咽喉;李继隆、石保吉分兵布阵,亦抑辽军两肘;各路援兵将到,不可迟疑。”真宗登上澶渊北门、出现城楼之时,河北将士们远远望见御盖,顿时人心沸腾,欢声雷动,呼声响彻数十里,宋军士气大振。 真宗命寇准总揽大权,抗御辽军,首战告捷。双方相持十余天,契丹统军、顺国王萧挞览领兵出战,威虎军头领张环掌管床子弩,发出飞矢,当场射死萧挞览,辽军大挫士气。此时宋军几十万已达澶州附近,辽军犯兵家大忌,孤军深入,亦急于撤兵,于是辽就派人求和。寇准想让辽称臣,并献出幽州之地。但是真宗君臣皆不愿开战,一心议和。于是宋派曹利用到辽营谈判。 通过不断交涉,宋辽双方达成协议:一、维持原有疆界,相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真宗为兄,真宗称萧太后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十万两银、二十万匹绢,称为“岁币”;三、双方沿边各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逃亡越界的人,双方都要遣返,沿边城市只能依旧修治,不得增加城堡和开挖河道等。另外,在辽军撤退时,宋军不得邀击。澶州又叫澶渊,这个盟约就被称为“”。至此,宋辽战事基本结束,这一和平局面维持了一百余年,北宋北方州县人民生活得以安定,生产开始恢复与发展。 随机文章关于明朝的东林党争探寻南极血瀑布之谜,将会更加大出血的血瀑布(是卤水)阿帕奇战斗机杀伤力惊人,海湾战争中摧毁500辆坦克学心理学可以找什么工作,心理学工作盘点(企业猎头/公务员)揭秘沙尘暴多发于什么季节,沙尘暴的天气符号图标是怎么样的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赵煦宋朝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