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在历史上周瑜死后,他的儿子跟女儿的下场怎么样?

时间:2023-08-0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周瑜出身庐江周氏 ,。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军队家与东吴名将。这是今天趣古代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赤壁之战,周瑜指挥若定,联合刘备,击败了一代奸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成为东吴的中流砥柱,是东吴首任大都督,成为一代名将,周瑜也因此被后世列入武庙六十四名将之一。

  然而,天妒英才,周瑜在三十六岁的时候病逝,英年早逝。

image.png

  周瑜死后,周瑜的儿子和女儿结局怎么呢?

  孙策打下江东地盘的时候,得了乔公两个女儿,都是绝色的美女,孙策纳了大乔,周瑜纳了小乔。

  周瑜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女儿嫁给了太子孙登,也就是孙权的长子。

  《三国志 周瑜传》记载: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

  然而,赤乌四年 241年,孙登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三岁。孙权很伤心,每次提到孙登就流泪不止。

  周瑜长子周循,娶了公主,就是孙权的女儿孙鲁班,周循颇有周瑜的风采,其实可以大展雄才,然而,周循也是命苦,年纪轻轻,就死了。

  《三国志 周瑜传》记载: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

  周循死后,其妻子孙鲁班贵为公主,也不能守寡啊,于是,便再嫁了,嫁给了卫将军全琮,此前,全综已有两个儿子,孙鲁班又生下了全琮三子全怿和四子全吴。

  全琮死后,孙鲁班与东吴权臣孙峻私通。

  《三国志 孙峻传》记载:峻素无重名,骄矜险害,多所刑杀,百姓嚣然。又奸乱宫人,与公主鲁班私通。

  太平三年 258年,孙鲁班因谋划诛杀权臣孙綝,事泄后,被流放于豫章。

image.png

  周瑜次子周胤,一开始被封为兴业都尉,娶了宗室的女儿为妻,统领一千多兵马,驻扎在公安。

  黄龙元年 229年,被封为都乡侯,后来因罪被免官,并流放庐陵郡。

  《三国志 周瑜传》记载:循弟胤,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徒庐陵郡。

  十年后,赤乌二年 239年,诸葛瑾和步骘上表,给周胤求情,朱然和全琮也出面说情,孙权答应了,然而这时,周胤却病死了。

  《三国志 周瑜传》记载:瑾、骘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权乃许之。会胤病死。

  周胤依仗父亲周瑜的功劳,沉湎酒色,居功自傲,其实他的爵位是功臣子女中最高的,可惜,他不好好珍惜,最后,什么都没有了。

三国美女甄宓为什么两嫁“豪门”却不得善终呢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自古至今,美女佳人从来都是风流才子、达官显贵争相追逐的目标。最终,或成就一段千古佳话,或留下一段凄凉传说,不一而论,较难把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显然,《演义》中的甄夫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只不过,让甄夫人不曾想到的是,自己两度嫁入“豪门”,尽享荣华富贵,却难得善终,最终成了宫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要说这甄夫人,原本是上蔡令甄逸之女,不仅生得,而且颇有才具,比同时期的也毫不逊色。按说这样一个大家闺秀,对未来应是充满希望和幻想的。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甄夫人三岁的时候,父亲甄逸因病去世,这个苦命的孩子从此失去了依靠。尽管如此,还是出落得亭亭玉立,远近闻名。后来,听说此女漂亮,就将其娶回家中给儿子做了妻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嫁入豪门,令人艳羡,甄氏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但,爆发,袁绍大军节节败退,再次把甄夫人推上了的命运结局。就在大军围住袁府、甄氏生死未卜之际,所幸被曹操之子曹丕发现。当曹丕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城之色”时,就动了恻隐之心。也是曹操眼光毒辣,见甄夫人“有贵人之相”,就命曹丕纳为妻子。初期,曹丕待之甚厚,甄氏还为曹丕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曹?。 从来君心难测,自从曹丕做了,又纳郭永之女为贵妃之后,甄夫人的噩梦就开始了。要说这郭贵妃,也是生得极美,早年其父就曾说过:“吾女乃女中之王也”,故而世人皆以“女王”称之。郭贵妃虽然漂亮,却是。自进入宫中,时时想着谋取正宫的位置,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后来,趁着曹丕有病,就与心腹之臣张韬商议要除掉甄夫人。办法倒也不高明,那就是历代宫廷斗争中管用的伎俩,先刻一个木偶人,上面写上曹丕的生辰八字,然后郭贵妃拿着木偶人,向曹丕进言:“适于甄氏位下掘得此物,系魇镇陛下也。”曹丕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将甄夫人打入了冷宫,不久就派人将其勒死,立郭贵妃为皇后。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说,如此拙劣行径,搁到现在无论如何都是让人难以相信的,但巧就巧在,郭贵妃抓住了时机:一是正好曹丕有病。古人迷信,有了病不是及时治疗,修身养性,反倒归咎于鬼神和诅咒的力量;二是甄氏失宠。这一点很重要,甄夫人虽然美貌,终究时过境迁,平常人家还好,如今的曹丕已经做了皇帝,,美女环绕,对甄夫人自然就失去了兴趣。平日里好说,眼不见心不烦,赶上有病这么个节骨眼,再加上郭贵妃的陷害挑拨,曹丕也就、不顾昔日恩情了。 如此看来,甄夫人与其说是死于宫廷斗争的郭贵妃之手,倒不如说是死于曹丕喜新厌旧和与日俱增的审美疲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第一谋士是哪位?远胜郭嘉诸葛,不死则天下归吴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们在给英雄们排名的时候,武将有很多排名方法:大才子毛宗岗的“一吕二赵三,四关五马六”,再比如考虑到和曾是一方诸侯身份的“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等版本。但是无论任何人对武将做出什么排名,吕布都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实际上,千年以来在各种历史环节中,多数武将们往往在争夺第二名很起劲,第一名从来没有争议,比如秦末,比如汉末吕布等等。 不过如果要论文臣才智,自古以来却很难有第一的说法。可能只有正德年间曾经把明代开国的二品御史称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不过正德已经是的第十位了,对刘伯温评价并不全面,正史刘伯温生前成绩甚少,文臣第一的说法并不足以为信。而至于英雄辈出的三国,想要排除第一来谋士,则千年来争议非常多。 有人认为、,有人认为诸葛、,还有人认为是英年早逝的江东周郎,这些2000年以前的智者,如果从他们平生的得意之作去看,水平大致相当。郭嘉在前后,屡出奇谋,精准预测二子和江东之死,对于有条不紊的战略安排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防止了被群雄群起而攻之;的成名作是未出茅庐三分天下,《隆中对》更被视为与《汉中对》齐名的千古奇策;而江东更是在一战定乾坤,让曹魏从此无力拓土向南,可以说是三国的直接创造者。 有一人却兼具三人的巅峰作品的优势甚至更胜一筹,他曾经在官渡之战之前(建安五年)预言后人将丢荆州,曹操必然坐大,;此人曾经作《吴中对》,在诸葛亮《隆中对》之前七年就预言天下三分,预测“坐断江南战未休”,划江称帝;曹军临赤壁,周瑜在鄱阳,孙权举棋未定时他力劝吴军抗曹,为孙权提出了任用周瑜统领全军的建议,他本人担任赞军校尉,类似于今天的总参谋长,对赤壁之战的策划和指挥功劳不在周瑜之下。 此人就是东吴大都督,后世在谈论诸葛亮时常常以《隆中对》为其一生巅峰之作,却常常忽视了鲁肃的《吴中对》。《》中提到,刘表刚死鲁肃就准备了与合作抗曹的策略,不仅战略上要比诸葛亮领先很多,而且在荆州归属上以大局为重;在长沙、零、桂三郡的归属问题上,鲁肃闪电夺取三郡后,三言两语就让狂傲的撤兵。鲁肃深知荆州是易攻难守之地,乃谋天下最后所图之地。 虽然鲁肃在战略高度上与诸葛亮几乎是一样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鲁肃能够始终坚持吴蜀联盟这条主线,无论是在对刘备个人的态度上,还是在处理双方纠纷的荆州和长沙三郡问题上,都能够做到让蜀国无话可说,最大程度上降低两国交战的损耗,时刻不忘北方的曹魏。 反观诸葛亮,无论是在向孙权求援时还是在处理荆州等地的归属问题上,始终表现出的咄咄逼人的言语和态度,虽然最终脆弱的联盟崩塌导致胜利天平彻底倒向北方,不能说是诸葛亮的错误,但是作为职业谋士,蜀国的国务总理在处理吴蜀两国关系时显然是可以做得更好的。至于三国的其他谋士,更不必多论,郭嘉这些人,虽然才华出众,但曹操没有任何一个人,也都可以成就霸业。 建安二十二年,曹魏发生大瘟疫,曹操手下的徐干、陈琳、应玚、曾让鲁肃不要投孙的刘桢、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璨等人都因为瘟疫而死,北方大乱。刘备率兵夺取汉中,斩杀,曹操本人也被迫立为太子后统兵到西安一代防御,以防不测,许都吉本等人同时策划了一场大动乱。这一年可以说是曹魏最动荡不安的一年,刘备约曹操会猎汉中,曹操遭到了起兵以来最大危机。 但是这一年,蜀国大都督鲁肃却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六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这一年鲁肃不死,孙权必然让他带兵北伐,曹魏主力在防备汉中刘备,势必难当鲁肃一击。然而正应了东吴大将所遗言“大丈夫生在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奈何死也”,鲁肃对天下大势的掌握更加精确,提出的方案也更加细致高效,然而他却偏偏在大好时机出现的时候去世了。孙权称帝当天曾对文武百官怀念鲁肃说“昔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三国志·鲁肃传》)”意思是鲁肃早就知道会有三国皆称帝这一天了---这一点明显要优于诸葛亮不肯承认汉室早晚灭亡的《隆中对》。 更何况,如果鲁肃不死,断然不会让夺取荆州,更不会让他斩杀关羽,毕竟吴蜀两国,一旦双方火拼,实力出现较大损耗,则势必被曹魏所灭。精诚合作,先灭魏国才是唯一的生路。而能够识破这一大局的只有诸葛亮和鲁肃两个人,可惜诸葛亮不能将这一战略始终付诸实践,而鲁肃却,不断的宽容蜀国,以保证联盟的存在。 而且以吴国的实力和底蕴来看,一旦双方在建安二十二年能够一举将曹操的北方拖入战乱,孙权将会是最有机会笑到最后一统天下的。只可惜天妒英才,三国最大的智者仅仅活到了四十六岁,未能够按照他的精确地谋略完成一统的计划。鲁肃死后,虽然东吴仍然能够火烧连营击败刘备,然而孙权带领十万大军渡江战合肥,却不能敌的区区几千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周瑜三国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