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考古发现

国家林业局公布全球最新大熊猫存量数字:圈养673只、野外1864只

时间:2023-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国家林业局公布全球最新大熊猫存量数字:圈养673只、野外1864只


国家林业局公布全球最新大熊猫存量数字:圈养673只、野外1864只


帆叶网据快科技: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级特有动物,也是最受欢迎的动物,没有之一,此前是濒危动物,不过7月份降级为易危。那现在全球大熊猫总共有多少呢?国家林业局日前公布了圈养及野外大熊猫的详细数据。


据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2021年,我国着力在提高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上下功夫,促进圈养种群间基因交流,大熊猫种群更加健康、数量稳定增长,大熊猫繁育保护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1年10月1日,全年繁育大熊猫幼仔32胎48只,成活46只,大熊猫全球圈养总数达到673只。


在中外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旅居马来西亚、日本东京、法国、新加坡、西班牙的大熊猫成功繁育成活8只大熊猫幼仔,为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以来海外产仔最多的一年,在外大熊猫达到69只。


至于野外的大熊猫,随着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体系不断完善,现已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67处,野生大熊猫达到1864只。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1340只野生大熊猫种群已被规划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进行保护,占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总数量的71.89%。


人工繁育大熊猫野化培训和野外小种群复壮工作持续推进,累计已将11只人工繁育大熊猫放归自然。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西班牙诗人,浪漫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混合

(Vicente Aleixandre Merlo,1898~1984) 西班牙诗人。生于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塞维利亚城。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Vicente Aleixandre Merlo,1898~1984)西班牙诗人。197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塞维利亚,大学攻读法律和商业,毕业后当律师同时从事诗歌创作。属西班牙皇家学院派,1950年成为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他的诗崇尚自由体,遣词凝炼、优美流畅,感情饱满,富于幻想,其创作风格先是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继是浪漫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混合,而后,作品开始触及现实的生活和历史,带有哲理成分 童年在海滨城市马拉加度过,后随全家迁至马德里。1913年进大学学习法律和商业,毕业后当过律师。1925年,一场大病使他放弃了律师工作,开始投身于创作。此先,他已结识了著名诗人鲁文·达里奥、加西亚·洛尔加和希梅内斯等,正是这些朋友把他引上了诗坛,并成为“27年一代”诗人中的重要成员。 阿莱克桑德雷勤奋笔耕五十余年,留下二十多部诗歌和散文集,成为西班牙当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大部分是以个人为中心展开的抒情诗,是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混合体。他的诗感情真挚,富于激情,强烈地表现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对宇宙生命奥义的深思。他善于从传统诗歌中汲取营养,气势庄严,意象奇僻,意蕴丰富,颇为耐人寻味。 这一新流派与法国超现实主义的类似是惊人的。在西班牙,有些人只承认这种类似是明显的。有时不愿强调其共同之点,并且越来越坚决地断言它们的不一致。这种西班牙的独立声明是不无根据的。“第二”,这是“七”取得惊人突破的时代的另一名称,是直接和明确地针对“第一黄金时代”,即西班牙延续百年之久的伟大时代——巴罗克时代的。当这些年轻的卫士团结起来进行他们伟大的战斗时,选择了庆祝贡戈拉逝世三百周年作为一面旗帜,贡戈拉是“精心培育风格”即“夸饰主义”的开创者,他开创了精巧而夸饰的贡戈拉主义并为它命了名。对西班牙巴罗克诗歌的出色模仿,此外还有乡土主题的民歌变化,是二十年代发生在比利牛斯山脉以南的这次文化复兴的特点,它们无可争辩地使这一复兴运动与那些在塞纳河畔发表的声明区别开来。 但是在一九二五年发生了一件决定他整个一生的事,并且至今依然如此。患了重病,是肾结核。这在两个方面改变了他的生活。不得不离开他的工作岗位,于是走上了另一种不同的岗位:写诗的岗位。在纪念贡戈拉逝世三百周年活动时,还没有出版他的第一本诗集,但是他已在明星群办的杂志上发表了诗作,已经是这个群体的一员了。或许是最不关心那个“黄金世纪”的一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最接近巴黎的新学说的一个。这也许就是他的一位诗友发表了一篇挑战性声明的背景吧,西班牙的超现实主义给了法国的超现实主义所始终缺少的东西——一个伟大的诗人:阿莱克桑德雷。在这场文学新领域的论争之中从来都不是一个调停人。针对“自动文体”的基本信条,反复重申他对“创造性意识”的信仰。 阿莱克桑德雷一生多病,他的作品不少都是在病榻上写成的,可是他勤奋笔耕五十余年,留下了二十余部诗集和散文集,成为西班牙当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为西班牙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九七七年,由于“他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诗作继承了西班牙抒情诗的传统并汲取了现代流派的风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阿莱克桑德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三日,诗人在经受了疾病的长期折磨之后,在马德里逝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施耐庵水浒传》写宋江:曲线求仕 有孔子的“庙堂基因”

说身上有郭解的“江湖基因”,人们虽可能有些意外,但较为容易接受。而如果说宋江的形象与《论语》有关,与《世家》有关,恐怕大家便不太相信。 金圣叹曾指出,《传》刻画宋江形象时,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手法是“把与宋江合写”。将谦谦“君子”与黑凛凛“莽汉”放到同一场景,相互映衬,为突出彼此的性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谦谦有礼的孔子身边是否也有类似的莽汉呢?在孔门七十二贤人中,子路颇有点。本来孔子经常被社会闲杂人等欺侮,可自从有了子路做门徒,“恶声不闻于耳”——子路拳头的威力可想而知。孔老夫子提议学生们谈理想,别人都谦虚两句,可是子路毫不谦让,且大讲军事战略思想,老师只好摇头苦笑。网络配图 《水浒传》中,宋江为了谋求政治出路,不得已设计了一条曲线求仕的路径,放下领袖的架子,带上、等,拜访了(情妇),并一起饮酒谈笑。于是有了李、宋冲突: 李逵看见宋江、柴进与李师师对坐饮酒,自肚里有五分没好气,睁圆怪眼,直瞅他三个……头上毛发倒竖起来,一肚子怒气正没发付处…… “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来是,杀了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 如此精彩的情节,有关宋江的正史、野史都不见端倪。那么,它是从哪儿来的呢? 《孔子世家》所记孔子与子路的第一个冲突,性质与此颇为相近: 灵公夫人有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 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段文字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因为其中孔子的处境颇有几分尴尬,甚至还有一点暧昧,而这种意味因“子路不说(悦)”分外彰显。至于孔子指天誓日的辩解,其情态也是其他任何关于孔老先生的描写中所没有的。《论语》中关于此事的记载较为简单,但在孔子与子路冲突这一点上与《》完全一致:“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除了“子见南子”与“宋见李妓”两段情节高度近似之外,《孔子世家》中孔子与子路的关系还有两个“基因”也被改造、移植到了宋江李逵的DNA之中:网络配图 李逵对宋江本是、言听计从的,后来之所以屡生冲突,根源乃在招安。宋江急于投靠、报效朝廷,而李逵不肯屈从,于是产生了一连串的矛盾冲突。而《史记》中,子路对孔子有所不满的事件也大半与孔子急于用世有关。 《孔子世家》在写到孔子临终时,以不同寻常的笔法,把子路与孔子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子路死于卫。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而在《水浒传》中,宋江知大限将至,特意“连夜使人往润州唤取李逵”,以药酒毒死。李逵死后,宋江“心中伤感,思念、,不得会面。是夜药发,临危嘱咐从人亲随之辈:‘可依我言,将我灵柩,殡葬此间南门外蓼儿洼高原深处,必报你众人之德。乞依我嘱。’言讫而逝。”网络配图 虽然不能简单得出作者有意以孔子为宋江原型的结论,但考虑到那个时代文人对于《史记》的了解,对于孔子事迹的了解,指出《水浒传》的宋江在行迹、性格等方面与《孔子世家》的孔子有或隐或显的相近基因——“庙堂基因”,应该说还是有较为充分理由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