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目前发现了169种已经命名的恐龙,其中辽宁发现的恐龙数量是最多的。而在其中,中国猎龙是最不可忽视的,因为它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重大证据之一,它长的极像鸟,有一对翅膀,尾巴也有羽毛,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
中国猎龙基本资料

中国猎龙是一种生活在中国的小型恐龙,它体长仅1米,长的跟现代鸟极其相似,有一对翅膀,背吧也有羽毛。就体型而言,中国猎龙跟佛舞龙、斯基龙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41位,生活在距今1.3亿年-1.2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
中国猎龙化石

中国猎龙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其化石包括不完整的骨骼和部分头骨。通过对化石的拼凑和研究,专家发现中国猎龙不足1米的短身体和“超长”的后肢很不成比例,其前肢已经演化成可以像鸟类一样向两侧伸展的翅膀,垂下来只及身高的三分之一。

鸟类起源于恐龙:现在的鸟类起源于恐龙,这是很多人猜测,而中国猎龙的出现,则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中国猎龙前肢已经演化成像鸟一样可以向两侧伸展的翅膀,身上具有从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渡特征,这使得它成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理论的又一重大证据。

亚洲发现的恐龙:在地球上,人类已经挖掘出了767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中国目前发现了169种,辽宁发现了35种,其中就包括中国猎龙。其实,在辽宁还存在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古鸟类化石群,包括世界上最早的有喙鸟类孔子鸟和现代鸟类最早的祖先辽宁鸟等。
事件真相:未解的谜团是怎么回事?辽宁修路挖出千年蛇精,体长16.7米能吞
在我国那些偏远的山村中来说,修路是一件为国为民的大事。可是修路挖出千年蛇精就不知是好是坏了!广西桂平挖蛇事件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起修路挖出蛇精事件!在辽宁一偏远山村修路之时,竟是怎真的挖出了千年蛇精!这蛇精究竟长什么样子?最后蛇精的归宿又是如何呢?辽宁修路挖出两条蛇精以前听说过蟒蛇,可是这次辽宁修路挖出千年蛇精却真的是吓坏了一众网友!据悉蟒蛇长16米,全身布满坚硬的鳞片!在它身边还有一条小的蟒蛇,长度也有6米!据野生生物专家讲述,这种蟒蛇一般都是一公一母独自生活。此次修路的路段可能就是刚好在它们的蛇窝旁...这两只千年蛇精颜色都是金黄色,不仅如此巨蛇头部还长有蛇冠(据说只有成精的蛇才会长蛇冠!),修路工人制服不了这条蛇,遂连忙拨打报警电话。警察协同野生生物专家赶到,饶是见过许多稀奇古怪的野生生物专家都吓了一跳!最后由四名强壮的警察才将其制服...该蛇经过查验是稀有的蛇种,全身金黄色,鳞片均匀坚硬,巨蛇身怀剧毒,身长16。7米,长有蛇冠子, 蛇龄在140年左右,体重103公斤,这条长度16.7米的蛇尸已交国家野生物种有关部门,说是要进行研究...而那条长度亦有6米的蛇还活着,为了保护这个巨大的稀有蟒蛇物种,公安部门随机将它送往位于北京的研究生物部门,据说在研究之后会将这条稀有的“黄金巨蛇”送往动物园悉心照料...古墓挖出千年巨蛇据说曾经有一考古队,在挖掘两千多年前的东汉古墓的时候就曾经发现两条长达20米的巨型蟒蛇,而且这两条惊天巨蟒竟然还是活着的!经过研究这两条蟒蛇最起码已经有180岁,还有传言这两条蟒蛇是古墓的守护者,身上有诅咒的...亚马逊森蚺亚马逊森蚺是世界上最大的蛇类,它们的体型甚至能够超过十米,身子有成年男子的躯干那么粗壮!网上流传的各种大蛇吞人事件,其罪魁祸首基本上都是森蚺...曾经有人不惜花费5万美元悬赏,希望找到体长超过9米的亚马逊森蚺,但至今没有人能拿到这笔赏金...
“毁灭之神”小行星阿波菲斯将于2029年抵达地球,它可能会遇到一些小型航天器
“毁灭之神”阿波菲斯于2029年4月接近地球时的插图(图片来源:uux.cn/Jonathan Männel/《关注太阳系》,NASA/JPL)(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太空网(Robert Lea):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一颗以埃及混乱与毁灭之神阿波菲斯命名的1000英尺宽(305米宽)小行星将在距离地球30000英里(48300公里)的范围内经过。科学家们不打算让这种大小的太空岩石罕见的近距离通过被浪费掉。2029年4月13日,也就是星期五,当阿波菲斯,正式名称为(99942)阿波菲斯,最接近地球时,它将在我们的星球上变得如此突出,以至于可以用肉眼看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OSIRIS-APEX航天器(曾被称为OSIRIS-REx)将亲自与近地小行星(NEA)会面。但是,如果一切顺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任务可能会在交会期间加入许多小卫星。在吉祥的“NEAlight”项目下,维尔茨堡朱利叶斯·马克西米利安大学(JMU)的一个团队,由太空工程师哈坎·卡亚尔领导,揭示了这种航天器的三个概念。每一颗建议的卫星都将致力于利用这一小行星通道,因为地球每千年只经历一次这样的事件。目标?收集数据,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甚至可能有助于制定针对危险小行星的防御措施。至于为什么阿波菲斯是行星防御研究的合适目标?这颗小行星于2004年被发现,很快就登上了衡量所谓潜在危险小行星(PHA)风险的榜首,即距离地球20个月球距离内宽度为460英尺(140米)或以上的小行星。无论是阿波菲斯的大小,还是其轨道距离地球的距离,这颗小行星在17年内一直处于欧洲航天局(ESA)PHA“撞击风险列表”和NASA哨兵风险表的首位。直到2021年3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近距离飞越这颗小行星——一块几乎和帝国大厦一样宽的太空岩石——才确定阿波菲斯实际上至少在100年内不会撞击地球。尽管我们现在知道阿波菲斯在下个世纪不会与地球相撞,但它在2029年的科学影响仍然巨大,全球各国的航天机构将密切跟踪它的轨迹。此外,作为一颗与婴儿太阳周围剩余物质形成的行星大约同时形成的小行星,阿波菲斯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可以确定大约46亿年前太阳系的化学成分会见约会候选人尽管我们知道太阳系中大约有130万颗小行星,其中2500颗被认为具有潜在危险(尽管预计至少一个世纪内都不会有小行星撞击地球),但研究小行星的航天器任务相对罕见。到目前为止,只部署了20次原位研究小行星的任务,包括上述OSIRIS REx、日本的“隼鸟1号”和“隼鸟2号”飞船、欧空局的“罗塞塔”太空探测器,以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露西”号小行星跳跃任务,该任务目前正在前往与木星共享轨道的特洛伊小行星。因此,JMU团队在考虑未来的小行星调查航天器时,必须仔细考虑其选择。OSIRIS REx任务的插图,更名为OSIRIS-APEX,与阿波菲斯的日期为2029年。(图片来源:uux.cn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该团队的第一个概念是一颗小型卫星,它将在2029年4月接近地球时与阿波菲斯会合两个月。飞船将在几周后与“毁灭之神”太空岩石粘在一起,即使它离开了。在任务过程中,这艘德国国家航天器将拍摄阿波菲斯,并进行测量,记录NEA在飞越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变化。这项特殊任务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它的持续时间、飞行所需的距离,以及飞行器必须长期自主运行的事实。它还必须在阿波菲斯抵达地球附近至少一年前发射。2029年4月,一颗用于调查阿波菲斯的小型卫星访问地球时可能出现(图片来源:uux.cn/SATEX团队/维尔茨堡大学)该团队的第二个概念涉及与欧空局正在计划的名为RAMSES的更大航天器集成。这次任务将配备较小的卫星、测量设备和望远镜。拉美西斯以埃及法老拉美西斯大帝的名字命名,它将前往阿波菲斯,并在小行星经过地球时与之呆在一起。如果第二个概念实现,RAMSES携带的一颗小型卫星将由JMU团队设计,该项目所需的技术工作量比第一个概念少,同时有望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然而,第二个概念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与补救措施的实施有关——不是字面上的,而是象征性的。它的成功将取决于欧空局伙伴国是否愿意为此次任务提供资金。同样,要确保这一概念的成功,至少需要365天的筹备时间。第三个概念涉及一颗小型卫星,它只会在阿波菲斯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候短暂飞过,并在这个过程中拍摄小行星的图像。这一概念所需的工作量要小得多,而且这种工艺相对便宜。然而,概念3的缺点是它的观测时间有限,这也会限制这次任务为我们了解小行星增加的知识量。好的一面是,小规模的任务可能在阿波菲斯抵达前两天发射。此外,如果概念3成功观测到阿波菲斯,它将展示小型廉价卫星研究小行星的能力,这可能会增加人们对未来小行星原位研究任务的兴趣。NEAlight项目于2024年5月初启动;从现在到2025年4月30日,JMU的科学家们将制定出各自任务的要求和具体情况。除了阿波菲斯的访问之外,所考虑的三个概念可能仍然是未来前往其他太阳系行星、月球或其他有趣的近地天体的任务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