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夺门之变如何没人反抗 于谦为何不阻止夺门之变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夺门之变指的是包括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在内的人于景泰八年,为了拥立明英宗朱祁镇复位,而发动的一场政变。夺门之变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景泰皇帝朱祁钰被赶下了台,而昔日支持朱祁钰的宰相于谦,也被朱祁镇以谋逆的罪名杀害。

夺门之变如何没人反抗 于谦为何不阻止夺门之变

通过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重新登上了皇位,在上位不久后,他听信谗言把明朝忠臣于谦处死,自此于谦这个扶明朝大夏于将倾的人物,终于走到了人生尽头。

朱祁镇明知道自己要承担残害忠良的千古骂名,但为了证明自己夺门的合法性也不得不将于谦下令处死。

夺门之变的那天夜晚,手握兵权的于谦在哪里,他为什么不阻止呢?

1 朱祁钰上位与病重

土木堡战役中,明军20万精锐大军全部覆没,连皇帝朱祁镇都被俘虏,消息传到北京,人们纷纷收拾东西打算跑路,而唯有兵部尚书于谦力排众议,先将朱祁钰扶上了皇位,以稳定国家的局势。

于谦知道此举是冒着杀头之祸,如果遭到大臣反对,自己当时都有可能被处死,可是为了国家利益就不顾自己的生死。于谦率领军民打败也先之后,朱祁镇不久之后也被蒙古人放回。

当然朱祁钰在当上皇帝之后,根本不想着将皇位交给自己的哥哥,因此把自己哥哥安排到南宫,基于朱祁镇对于自己皇帝之位始终是一个威胁,因此朱祁钰也三番五次的找事,但是朱祁镇也毫不在意,因为在这里好歹有人服侍。

夺门之变如何没人反抗 于谦为何不阻止夺门之变

朱祁钰在当上皇帝八年之后,渐渐病入膏肓。在此前朱祁钰将自己哥哥立下的太子废除,即将朱见深从太子位上赶下去。他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是遭到群臣的空前反对,因此,在那八年太子位置是空缺的,而此时如果朱祁钰撒手人寰,那么明朝没有储君,就会陷入混乱之中。

2 石亨等人阴谋

北京保卫战结束后,功劳最大的于谦只得到了一个少保的虚名,于是石亨向皇帝举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为官。但是于谦知道后,当即批评了石亨,石亨的好心当了驴肝肺了,于是怀恨在心。

石亨是北京保卫战的攻城,但是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于是认为是于谦在皇帝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在是战还是南迁时,徐有贞说了一句必须南迁,被于谦驳斥之后,朱祁钰更是将他排除权力核心之外。

两人认为如果朱祁钰去世之后,于谦会更加刁难自己。而于谦在暗地多次帮助石哼与徐有贞,但是两人品行不如何样,因此不受重用,却责怪于谦

石亨与徐有贞考虑的是自己的前途,他们知道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了,选择好的未来是主要的。因此他们计谋一下,决定与太监曹吉祥一起,让南宫的朱祁镇复位。

3 朱祁镇复位

夺门之变如何没人反抗 于谦为何不阻止夺门之变

当时的于谦正在为明朝的前途考虑。朱祁钰没有立太子,如果朱祁钰去世了,那么明朝就会陷入皇位空缺的位置,在发动政变的那天晚上于谦,胡濙,王直在一起商议,决定共同推举复立朱见深为太子,随后起草了一份奏折,准备第二天上朝时交给皇帝,而皇帝病重,一定会同意。但那时夺门之变根本不可能成功了。但是在这一晚徐有贞等人发动了政变。到南宫请朱祁镇复位,那天夜里非常的黑,几十个人来到南宫,朱祁镇非常的害怕,认为自己生命就要终结。而几十人突然下跪,称朱祁镇为皇帝。朱祁镇这才将信将疑的问道,是否让自己复位。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对于这些人说,这件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如果失败了大家都活不了。在大家的拥护下,朱祁镇复位。

虽然石亨为大将,但是兵权掌握在于谦手中,此时于谦要真的选择镇压,即说徐有贞、朱祁镇为谋反,就非常容易将夺门之变镇压。但是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选择等死。

因为他早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朱祁镇在复辟之后,定然不会放过自己的。而于谦却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

夺门之变如何没人反抗 于谦为何不阻止夺门之变

在夺门之变发生前,他就有了风声,当他儿子赶来告诉他的时候他说“子何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从这句话来看,他并不打算处理石亨等人的阴谋,因为以当时于谦在朝中的声望,和权力瞬间就能让石亨这些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但是他不为所动,在翻阅众多史料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于谦的良苦用心。正如明朝学者屠隆说的:听英宗复辟,景庙自全,功则归人,祸则归己。公(于谦)盖可以无死,而顾以一死保全社稷者也。

他这是牺牲了自己一个人而保全国家,君不见,有多少国家在立继承人上出了差错,然后让整个国家,民族陷入空前的灾难中?这一点熟读史书的于谦肯定就会明白,因为八王之乱的例子就摆在眼前。

于谦选择了沉默,因为在当时除了朱祁镇和他儿子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皇帝人选,他任由夺门之变的发生,反正夺来夺取都是朱家的天下。

无论是立朱见深还是朱祁钰复位整个国家的利益都会有保障。如果采取镇压,非但使得很多人受到株连,而且还有会让国家不稳定,到时候外敌在借此入侵,于谦那就是千古罪人了。

与其国家利益受到损失,不如自己牺牲自己,这是伟大的人格。

由于于谦没有镇压,因此朱祁镇才顺利的复位了。

4 于谦被处死

朱祁镇也明白,之所以自己比较成功的登上皇位,还是于谦没有干预。但是于谦必须死,因为是于谦扶持着朱祁钰,是于谦命令炮兵轰击朱祁镇所在也先的大营,是于谦维护朱祁钰的统治。

而这些都是朱祁镇将于谦杀害的理由。朱祁镇下令立即将于谦逮捕,并且处死。所谓徐有贞在处死于谦中进谗言,只不过是朱祁镇寻找的借口,因为朱祁镇从心里根本不想着让于谦活。

当然朱祁镇也知道于谦对明朝立下大功,因此他只杀了于谦,并没有杀害他的儿子,这也是朱祁镇的最终的怜悯。于谦为了明朝而敢于担当,他驳斥南迁论;而为了国家利益,他甘愿牺牲自我,真是不愧于民族英雄这个称谓。

他的伟大是把一个即将变成下一个南宋的国家,硬生生凭一己之力给拉了回来,给大明王朝续了一百多年。

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石灰吟》一样“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宣华夫人:陈朝亡国公主在隋朝的待遇与地位如何

开皇九年,派五十多万大军碾压了最多只有十万兵力的南陈后,陈朝这个国号就此成为历史。陈朝后主成了亡国之君,连同他的姐妹和女儿们一起被送到皇宫。而在这群亡国公主中,最有名的当属宣华夫人。 这位大名鼎鼎的隋文帝宠妃相大家都不陌生,她的生平事迹也耳熟能详,比如在的高压政策下居然奇迹般地得到了隋文帝的宠爱,开皇年间还与容华夫人一起在金城坊修建了开善尼寺,甚至就连晋王也要来讨好这位庶母,送上各种奇珍异宝就为了请她帮自己在父亲面前多吹吹枕边风。不过宣华夫人,虽然先后得到了隋文帝与两位君王的无比宠爱,但年仅二十九岁便抑郁而终,一代风流帝王隋炀帝杨广之下,还专门为这位好不容易才得手的爱妃写了一篇《神伤赋》名垂后世。 宣华夫人虽然是以没入掖庭的亡国女身份进入隋宫的,但她的生母施姬和两个兄弟却因为她的得宠在隋朝都得到了相当不错的待遇。 根据施姬的墓志铭记载,施姬入隋后“移居戚里”,住在颁政坊,又根据《长安志》,颁政坊位于朱雀门西边第三街西从北第三坊,虽然在皇城之外,但也属于皇亲国戚的居住地,如果不是宣华夫人得宠,作为嫔妃家属的施姬也不会被安置在这里。宣华夫人 墓志中说施姬得到了隋朝很优厚的赏赐,“优赏既隆,汤沐之资,咸从檀舍,式营寺宇,事穷轮焕”,因为施姬平时爱好礼佛,所以捐了不少钱给这些寺庙,且颁政坊里正好有惠云、澄觉、建法尼、证空尼等佛寺,《长安志》也记载建法尼寺就是由施姬母子赞助修复的,这与墓志所言正好相吻合。 宣华夫人的同胞兄弟临贺王陈叔敖在大业初年被杨广封为从一品的仪同三司,沅陵王陈叔兴则被杨广封为给事郎,不过陈叔兴的墓志记载他此时疾病缠身,所以并未能上任。如果宣华没有那么早就的话,想必陈家的风光还能更上一层楼,不过没有关系,没了宣华,还有陈婤嘛。 话说陈婤也是相当的了不起,作为的第六女,陈婤同样是在陈朝灭亡后随之没入掖庭的,然后因为得到了杨广的宠爱,史书记载为“绝爱幸”,大业二年被封为贵人,她的族人也因此被杨广。原本隋文帝在灭陈后将这些陈朝宗室都发配到了陇右及河西诸州,给点田业自给自足,但随着陈婤的“绝爱幸”,杨广将这一百多位子弟全部召回京城,封他们为各地长官,于是几乎一夜之间,陈氏子弟遍及天下。 除了宣华夫人、陈婤这些得到大幸的陈朝公主,隋文帝的后宫中还有陈宣帝的第二十四女临川长公主,封为弘政夫人;而杨广的后宫除了陈婤外,还有一位陈后主的第四女。不过临川长公主与广德公主都是后宫中的籍籍无名者,因为不得宠,所以除了封号和生母,什么也没在史书中留下。 隋文帝的第三子秦王府中也有个陈朝公主,即陈后主的第五女临成公主。不过杨俊的身边本来就姬妾众多,再加上王妃极为悍妒,就连杨俊本人最后也是被醋意大发的崔妃给毒死的,所以陈氏的不得宠完全在预料之中。 除此之外,由于陈朝公主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干脆来了个欢乐大派送,将14个女妓和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一起赏给了,又将两部女陈叔宝的另一个妹妹一并赏给了贺若弼——正所谓是落架凤凰不如鸡,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公主一旦亡了国,也就只能沦为和女妓、女乐这些卑微的贱籍一样的存在,任人当做物品随意打发。 不过比起那些同样亡国却自诩为大一统王朝的公主们,只能算是割据政权的陈朝公主已经是风光太多了。 陈朝就算灭亡后也有好几个公主在隋朝混出了名堂,不仅坐上了顶级宠妃的宝座,还握有掌管后宫的生杀大权。而想想西晋还没亡国,广平公主、武安公主就在时失了身,西晋灭亡后就连皇后的嫡女临海公主也被人当做奴婢买卖;再想想隋炀帝的爱女南阳公主在隋朝灭亡后不得不出家了此残生,其他得宠公主们和嫡母一起沦落突厥人之手,被留在长安的无宠公主则成了的战利品,幸运一点的因为给生育了皇子这才得以留下6个字的记载。宣华夫人 所以别看陈朝不过是南朝一个割据的小朝廷,但亡国后公主们还能在新王朝成功立足,相比之下,某些自诩为大一统王朝的亡国公主们就只有自愧不如的份了。 关于陈朝公主的史料: 《隋书·杨素列传》: 赐物万段,粟万石,加以金宝,又赐陈主妹及女妓十四人。 《隋书·贺若弼列传》: 加以宝剑、宝带、金甕、金盘各一,并雉尾扇、曲盖,杂彩二千段,女乐二部,又赐陈叔宝妹为妾。 《长安志》: (金城坊)东南隅,开善尼寺。隋开皇中宫人陈宣华、蔡容华二人所立。 《长安县志》: 开善尼寺 在金城坊。开皇中宫人陈宣华、蔡容华二人立。 《隋书·后妃列传》: 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之女也。性聪慧,姿貌无双。及陈灭,配掖庭,后选入宫为嫔。时独孤皇后性妒,后宫罕得进御,唯陈氏有宠。晋王广之在籓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进金蛇、金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皇太子废立之际,颇有力焉。及文献皇后崩,进位为贵人,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宫莫与为比。及上大渐,遗诏拜为宣华夫人。 初,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诚误我!」意谓献皇后也。因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曰:「召我兒!」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讫,示左仆射杨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皆色动股栗。晡后,太子遣使者赍金合子,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夫人见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于是乃发,见合中有同心结数枚。诸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烝焉。及炀帝嗣位之后,出居仙都宫。寻召入,岁余而终,时年二十九。帝深悼之,为制《神伤赋》。 《陈临贺王国太妃墓志铭》: 太妃氏,京兆郡长安县人也,吴将绩之后也。父绩,陈始兴王左常侍。太妃婉懿在怀,淑慎后质,宣皇帝聘入后宫,宠冠嫔嫱,恩隆椒掖。既而芳兰在梦,熊罴之兆斯彰,瑞气休符,苹藻之勤惟洁。载诞临贺王叔敖、沅陵王叔兴、宁远公主,并桂馥兰芬,金锵玉闰。公主以开皇九年金陵平弥,大隋高祖文皇帝纳公主,拜为宣华夫人。踵此二桥,非关缜发,光斯二帐,无待更衣。以大业五年岁次己已八月十一日薨于颁政里,春秋五十有九。其月十四日茔于高杨原洪固乡。太妃以移居戚里,优赏既隆,汤沐之资,咸从檀舍,式营寺宇,事穷轮焕。聊刊玄石,以述清徽。其词云尔: 爰自弱龄,作嫔帝阃。贞孝表质,温恭为本。逝川不留,过隙难驻。兰蕙俱摧,徽猷同树。 《南史·陈宗室列传》: 长子君范,未袭爵而隋师至。时宗室王侯在都者百馀人,后主恐其爲变,乃并召入,屯朝堂,使豫章王叔英总督之,又阴爲之备。六军败绩,相率出降,因从后主入长安。隋文帝并配陇右及河西诸州,各给田业以处之。大业二年,隋炀帝以后主第六女婤爲贵人,绝爱幸,因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由是并爲守宰,遍于天下。君范位温县令。 《吴兴志》卷十六: 隋炀帝妃陈氏,统记云陈后主第四女,母高昭仪,封广德公主。 嫔陈氏,统记云陈后主第五女,长兴人谢昭仪生,封临成公主。 隋文帝夫人陈氏,统记云长城人,宣帝第十四女,母太妃,后主封宁远长公主。 隋文帝弘政夫人陈氏,统记云长城人,宣帝第二十四女,母曾美人,即后主之妹,封临川长公主,按南史,隋文帝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女也,性聪慧,姿貌无双,不言第几女,未知孰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崇祯皇帝帝是如何死的?为什么不逃江南去做帝王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