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恶来,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恶来,估计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他是商朝时期著名的“奸臣”。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恶来善毁谗,诸侯以此益疏”,商朝的亡国之君纣王亲小人,远贤臣,这里的“小人”指的便是费仲、飞廉、恶来,而贤臣则指的是微子、箕子、比干。
古代上第一位说恶来是坏人的,是推翻商朝的周朝史官,毕竟古代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恶来最终被周武王处死,而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那都是“圣人”级别的存在,都是替天行道的主,所以由他们所处死的恶来自然就是坏人了。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后人就跟着人云亦云起来,于是乎,恶来的形象便一天天被丑化。
不过三国时期的一代奸雄曹操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的心中,有两位人才是最为看重的,文是郭嘉,武是典韦。一代奸雄曹操曾称赞郭嘉为“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而典韦则被他称为“古之恶来”。
典韦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唯一能和吕布匹敌的存在,后为保护一代奸雄曹操而战死,一代奸雄曹操为之痛哭,每次经过其墓地都要用“中牢”的礼仪来祭奠他。“中牢”是啥玩意儿?是最尊贵的祭奠礼品猪和羊。当年汉高祖汉高祖刘邦途径鲁国祭奠孔子,用的就是这种礼仪。以祭奠圣人的礼仪来祭奠爱将,足见一代奸雄曹操对典韦的痛惜。
而对自己的爱将冠以“恶来”的名号,说明了啥?说明在一代奸雄曹操的心中,恶来非但不是奸臣,反而是忠臣,是良将,对吧?你见过以奸臣来比喻自己爱将的?
实际上,站在纣王的角度来看,恶来确实是忠臣。

那么恶来究竟有多厉害呢?史料记载他“力角犀兕,勇搏熊虎”。
犀就是犀牛,《西游记》中有大战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三个犀牛精,雄猛无比;而兕则是古时候传说中一种象青牛状的瑞兽,《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坐骑板角青牛,实际上不是牛,而正是这兕,称为“独角兕大王”,那这“独角兕大王”究竟有多厉害呢?齐天大圣孙悟空根本就不是对手,后来又去请了李靖、哪吒、雷公、火德星君、十八罗汉等仙佛两界众多高手,依旧不是其对手,甚至就连如来也不敢直接招惹,变相地送了太上老君十八座金矿,这才将其请来收服。
恶来之勇,可见一斑。
恶来之所以背负千古骂名,本来就在于商朝亡国之际,他没有投降周朝,而是死于国事。
他没有通敌,没有卖国,不是汉奸,反倒是那个忠臣微子,有通敌卖国之嫌。

恶来和商纣王的关系,本来可以与后世的岳飞和赵构来做一个对比。商纣王是个昏君,暴君,而赵构呢?他才是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岳飞的幕后真凶。岳飞是绝对的忠臣,且是愚忠于赵构,为什么恶来就成了奸臣呢?恶来本来跟岳飞一样,也是愚忠于纣王的,只是没有“弃暗投明”投降周武王罢了。
一代奸雄曹操不愧是一代枭雄,慧眼如炬,一眼就看穿了事情的本质,恶来在他的心中,是武将的至高荣誉象征,所以他才会将这一荣誉赐给了自己的爱将典韦。
商朝的兴衰灭亡:末代君主商纣太喜欢折腾致亡国
据记载,最后一个王叫,是传说中的著名暴君,荒淫无度,,估计比萨达姆、有过之而无不及,老百姓们被折腾得死去活来,于是约公元前1600年,起兵,把桀给了结了,传说中历时五百年的朝宣告灭亡。 网络配图 随后建立,开国君主叫汤,商汤。不知道他这名字是怎么起的,因为商朝国君的名字,一般都跟天干有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都用这个起名,比如戊丁、中丁之类。所以商朝的这个开国君主,名字起得比较奇怪。作谥法,其中有一条“除残去虐曰汤”,看商汤的作为,倒是符合,不知是不是谥号? 这个朝代爱迁都 商朝取代夏朝成为新的中原王朝,它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为统治中心,起初以亳①3为都城。商朝中期的时候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因此商朝又叫殷朝。好端端的干嘛要迁都呢?有一种说法是躲避水患。当时黄河经常泛滥,黄河不是咱们的母亲河嘛,但咱们的母亲脾气不太好,老放水淹孩儿们。当时咱们驾驭母亲河的能力又很低,所以她老发大小姐脾气,都城老得避让迁徙。这种说法现在看来比较牵强。如果母亲河老泛滥的话,你为什么迁到那里它就不泛滥了?两百年都没发过大水?显然这种从客观上找原因、避重就轻的说法,不是特别可靠。 比较靠谱的一种说法,迁都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商朝的王位争夺比较厉害。商朝也是采取王位世袭制来交接权力,但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哪种形式更好呢?明显父死子继矛盾少,兄终弟及矛盾多。比如说我挂了,传给我弟弟,我弟弟挂了传给他儿子还是我儿子?他肯定想传给他儿子,那我儿子就不干了,凭什么?我爸给你的椅子你应该还给我,然后我坐完了再给你儿子坐,你儿子再给我,应该是这么轮。 网络配图 谁占着王位不想往下传了,另一方肯定不肯罢手,管它是椅子还是沙发,就开始明争暗抢。因此,王室的内斗就很厉害,造成迁都频繁,因为这个王把那个王杀了,都城就得换个地方。刚换了地方,他又被别的王做掉了,都城还得再换个地方,所以频繁迁都,养成了一个为了抢家具而搬家的好习惯。 据说汤建立商朝之前以部落的形式就迁徙过八次,都城则至少迁了五次,那时候也没有专业搬家公司,自然是每次都大动干戈,估计也累得够呛,所以最后迁到殷就不再迁了。 纣王很有干坏事的天赋 殷商历经几代发展之后也走向衰落,和夏朝一样,商朝的最后一任君王纣王,也是出了名的暴君,这个纣王比起夏朝的桀王更有干坏事的天赋,所以历朝历代但凡提及古圣先王,大家就自然想到尧、舜、禹、汤,一说到暴君昏王,就会想到桀纣。实际上比桀纣坏的帝王有的是,只不过桀纣干坏事起家起得早,历史一悠久就成了坏蛋的代名词,一块儿稳坐头号坏蛋的金交椅。通常评价帝王时,如果这个帝王无道的话,就可以说他犹如桀纣;要是贤明的话,就说他可比尧舜。如果出填空题,尧舜跟桀纣是可以当反义词用的。 公元前1046年,周,牧野激战之后,武王民心所向、一路披靡地打到商朝都城朝歌。纣王一看没戏唱了,连戏台子一起烧了吧,于是在鹿台一把火,自封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焚的人。他这个不环保的举动也宣告经过将近600年发展的商朝彻底灭亡。 网络配图 纣王的名字叫帝辛,“纣”是周朝给他上的谥号。当时造谥法,国君死后,后人用一个字或两个字来概括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这个东西就叫谥号。除了觉得子议父、臣议君这种做法不能取,从而废弃谥法之外,从周朝开始一直到,都在用这个制度,所以几乎哪个朝代都有文帝、武帝。文,经天纬地曰文;武,克定祸乱曰武、刚强直理曰武。 谥号一共就五十几个字,帝王的评价不能出了这个圈,就得在这五十几个字里找,纣是周朝给他上的谥号:残义损善曰纣。 谥号一般分成三类:表扬型、批评型、同情型。多半都是表扬型,文、武、德、景,这都是表扬型。批评型就像纣、炀,如。同情型的谥号一般就是给那种两岁继位、三岁退位,或三岁继位、四岁被杀的,这种情况一般叫殇:短折不成曰殇。或像那种:慈仁短折曰怀。刚一继位,还没有什么作为,结果他爸爸一缺德,把外族给引进来了,小皇帝身死国灭,这种情况就比较令人同情,但为数不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姬昌当作商朝四大诸侯之一 为什么纣王却不敢杀他呢
还不知道:纣王为何唯独不敢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虽然也是当时中原大地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国家,但它并不像后来的一样做到了天下一统,当时在商朝周围还存在着四个诸侯国,他们虽然向商朝俯首称臣,但也都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很多人都看过《》这本书,书中讲述商朝的每个诸侯国中都有一个伯侯,他们分别是东伯侯姜、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和北伯侯崇黑虎,其中以西伯侯姬昌和北伯侯名气最大,他们二人统一的王国实力也是最强大的。 商纣王剧照 这四大诸侯国虽然是独立的王国,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均不受商朝的掌控,就连何人为诸侯国的继承人商王朝也无权过问,但他们需要替商朝镇守边关,消灭一些对商朝领土有觊觎之心的敌人,同时他们还承担着举兵勤王的责任,一旦商朝王庭有失,那他们就要带兵千里勤王,不得有误。 此外,这四大诸侯国下还分别统治着200小诸侯国,这些小诸侯国说白了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部落,那时候一个部落即使只有几百人也可以当做是一个小诸侯国,虽然这些小诸侯国的势力不强,但数量过多,如果全部统一起来也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势力。而且从疆土面积上来看,四大诸侯国加上各自统治的200小诸侯国,总面积应该比商朝总疆土面积的一半还要大。 商纣王宠爱妲己剧照 在商王朝之下,存在四个极其强大的诸侯国,显然已经对商王朝够成了一个威胁。正如我们所知,从开始削藩或打压地方诸侯国实力就已经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好办法,尤其是的一手“”玩儿的更加漂亮,使各诸侯国的权力全部回归中央。商王朝为了国家的稳定,虽然不会出现削藩政策,但任何一个胸怀大志的君主,也都绝不会让地方诸侯国的势力威胁朝廷,他们要做的就是让所有诸侯国绝对臣服。 纣王虽然是一个比较昏庸的国王,但同时他也是一个需要他人绝对臣服的君主,所以他不会眼看着四大诸侯国日益壮大而坐视不理。因此,西大伯侯国的存在,已经成为纣王的心腹大患。 姜王后剧照 尽管纣王未曾公然表态要打压四大诸侯国,但姜王后被迫害致死后,纣王在、尤浑等奸臣的的蛊惑下,曾打算将姜桓楚、姬昌、鄂崇禹、崇侯虎四大伯侯诱骗到朝歌,一举将他们杀掉,以此使各诸侯国群龙无首,造成内乱,但此举也容易造成四大诸侯国联手共伐朝歌,所以纣王放弃了这个想法。 虽然放弃了诱杀四位诸侯王的想法,但不能放弃削弱四大诸侯国的想法,于是纣王决定先污蔑姜桓楚谋反,并将其杀害。姜桓楚死后,其子焕,举兵造反。这本身就是骁勇善战之辈,而且麾下士兵更是勇猛,所以,一度让纣王寝食难安,可惜姜文焕有勇无谋,他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下去,并没有动摇商王朝的统治。 北伯侯姬昌剧照 当纣王诬陷姜桓楚谋反时,南伯侯鄂崇禹曾挺身而出,为姜桓楚开脱,还拿性命担保姜恒楚没有造反之心。这一求情彻底惹恼了纣王,他乘机将鄂崇禹下狱,姜恒楚死后,他也被枭首示众。 纣王杀掉东伯侯、南伯侯以后,殷商四大伯侯,只剩下西伯侯姬昌和北伯侯崇黑虎。众所周知纣王下一个要杀的人就是西伯侯姬昌。但最终西伯侯姬昌并未被纣王杀害,而且完好无所的回到了西岐,这到底是为何呢?纣王明明知道放姬昌走就是,他为何还要放,难道真的是像小说中说的那样,纣王确定姬昌没有谋逆之心了吗?其实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 姬昌剧照 很多人认为,姬昌没有被杀是因为其装傻充愣,消除了纣王的疑心。纣王认为姬昌是个神算子,故而对他颇为忌惮,可是,当纣王把其子的肉做成肉饼,送给姬昌吃时,姬昌却津津有味地吃下肉饼。纣王因此认为姬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连自己儿子的肉饼也算不到,故而放他一马。 实际上姬昌能活着回到西岐跟这些都没有关系,他活着的原因是因为纣王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要这么早就杀掉他,其实也不是纣王不想杀他,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哪个君王不想直接除掉自己的心腹大患,但那时的纣王是实实在在的不敢杀姬昌,他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在震慑一下姬昌,同时还有他所管辖的西周势力。 纣王剧照 为何纣王不敢杀姬昌呢?其实那是因为姬昌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西周,以及西部的孤竹戎、鬼戎等戎人势力。若果一旦纣王杀了姬昌,那西周势必与殷商为敌。 当然,以纣王手里握有的势力并不畏惧一个西周,但关键在于,西周集团不可能再为殷商抵抗戎人势力。戎人势力一直是让商朝头疼不已的边患,这些戎人不讲道义和规矩,而且英勇善战,西周即使不反商朝,只要让戎人,都必将严重损害商朝自身的利益。更何况,万一西周,与戎人联合,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姬昌剧照 所以,与其杀了西伯侯姬昌,不如留着他继续替商朝镇守边疆。这也是为何姬昌吃下肉饼后,费仲等奸臣多次提醒纣昌是在装傻充楞,纣王仍然释放姬昌的原因。纣王未必不知姬昌装傻,但从姬昌的装傻中,他发现姬昌已经被自己震慑了,再加上他不敢杀姬昌,于是只好将其放回西周,但他没想到这一放就是放虎归山,日后灭商的正是姬昌的儿子武王。 姬昌不死,也使得北伯侯崇侯虎免了一死,因为这个崇侯虎与姬昌有深仇大恨,纣王饶了姬昌,自然也不会杀崇侯虎,他还希望崇侯虎可以对姬昌造成牵制呢!这次纣王想对了,日后的崇侯虎确实给姬昌造成了很大麻烦,也成了西周伐纣路上的绊脚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