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田叔是个如何样的人?田叔是怎么发家的?

时间:2023-08-0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田叔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汉初黄老之术的盛行,不仅因为从中央大力推崇,还因为大量的地方官员在身体力行,这些人用实际结果证明了黄老之术确实有益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田叔就是这些人的一员,担任汉中守长达十多年,又死于鲁国国相任上,因为其子田仁与司马光亲善而被《史记》单独列传。

  田叔年轻时喜欢剑,随乐巨公学习黄老之术,又喜欢四处交游,才被赵相找午推荐给赵王张敖(张耳之子)。不过真正让田叔发迹的是,赵王被卷入谋反、刺杀汉高祖刘邦一案。事情起因很简单,由于汉高祖刘邦无可匹敌的一代大帝汉高祖刘邦在赵地肆意辱骂赵王,赵相赵午等人见到汉高祖刘邦如此行为大怒,先禀报赵王要杀掉汉高祖刘邦,在赵王指天发誓进行反对后继续谋划杀汉高祖刘邦,幸好汉高祖刘邦对柏人(迫人)一词很敏感才逃过一劫。后来,赵国谋杀汉高祖刘邦一事被人揭发,汉高祖刘邦下令将赵王及参与的大臣全部抓到长安,还下令“赵人有敢追随张敖的夷灭三族”。当时赵相赵午自杀,贯高自愿被囚,而孟舒、田叔等十余人以家奴身份追随赵王到了长安。贯高在监狱里熬过大刑,又经历泄公诱供而不改供词,极力证明赵敖没有参与谋反,才使得赵王张敖逃过一劫,更在得知赵王无事后自杀了。汉高祖刘邦被贯高的行为触动,根据张敖的举荐后又进行一番面试,将孟舒、田叔等十余人全部封为郡守和诸侯国相。于是,田叔被封为汉中守,且在该职位上一干就干了十多年。

image.png

  田叔在汉中守上应该比较称职,没有特别突出的治绩,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帮助孟舒官复原职。汉文帝汉之太宗文皇帝,以无私之心首开中国皇朝治世即位后,将心中的长者田叔召到长安以问询长者人物,田叔一番谦逊后举荐孟舒为长者。汉文帝认为,孟舒当了十多年的云中守,既不能在匈奴入侵时坚守城池,还导致几百人战死,长者会杀人吗?田叔给了汉文帝孟舒是长者的两点理由:一是,孟舒当初不顾汉高祖刘邦罪夷三族的命令追随赵王张敖,为人很有厚道;二是,孟舒鉴于当时民生凋敝不忍出言让百姓迎战匈奴,百姓自发抗击匈奴才战死数百人,根本不是孟舒驱使百姓作战。汉文帝听后也称赞孟舒为长者,并将孟舒官复原职。

image.png

  后来,田叔因为触犯法律丢掉官职。不过,田叔被汉景帝召去处理梁王梁王的任性嚣张使得兄弟关系产生异变派人刺杀朝中重臣一案。田叔将所有案情查实后向汉景帝如实禀报,但是却让汉景帝不要处理梁王,理由是“如果不杀梁王,汉朝法制就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杀了梁王,汉景帝在窦太后那边又很难交代,也是个麻烦”。汉景帝听后大为赞赏,便将田叔任命为鲁相。田叔的做法可以说是解决了汉景帝的大麻烦:梁王犯法一事公开后不处理,就会导致国家法令难行了;皇帝尽孝道也是最高政治问题,因为汉朝皇帝都要加个“孝”字,如汉文帝和汉武帝刘彻都叫汉孝文帝和汉孝武帝,所以如果处理梁王,窦太后以死相逼的话汉景帝就没法尽孝道了。田叔的建议虽然纵容了梁王,但也是最好的办法。

image.png

  田叔到了鲁相后的表现,真正地展现了无为而治的真谛,既让鲁王过得听话,又能解决问题,也能使自己混得风生水起。因为鲁王私掠老百姓的财物,所以田叔一到任就接到了一百多人告鲁王的状子。田叔的处理方式很有意思,将为首的二十人各鞭笞五十下,剩下的人打手心二十下,还大骂“鲁王不是你们的君王吗?你们如何敢告你们的君王?”鲁王听说后很惭愧,让田叔拿着鲁王小金库的钱赔偿这些人。田叔这时拒绝了,言道“鲁王自己抢的就自己赔,让鲁相来赔就变成了鲁王做坏事、鲁相干好事,我是不干这种事情的”。这一番处理,鲁王估计得感动到心里去了,从后面鲁王和田叔的相处就能看出来。鲁王很爱游猎,田叔也从不正面阻止,反而经常跟着鲁王一起去,但是从来不去休息也拒绝鲁王让他休息的命令,坚持要用自己的形式来陪鲁王游猎,所以鲁王后来就很少游猎了。田叔死后,鲁王还要给他用100斤黄金做祭礼,只是被他小儿子田仁给拒绝了。

  田叔的发家只在于两个字——担当。当初碰到赵王被抓、朝廷下令“敢追随赵王的夷三族”时,不是哪位都能抛家舍业敢跟着赵王的,田叔和其他十余人做到了这点,才因此受到汉高祖刘邦的赏识。也正是这次誓死追随,他打开了向上晋升的通关大道,也被汉文帝认定为长者,成为所有人心中的厚道之人。然而厚道不一定能站住脚,从他被免官就可以看出此点。厚道给了他出人头地的机会,但他自己处事方法给了他长盛不衰的机会,处理梁王一事深深地展现了他为君主解决核心难题的能力,而和鲁王相处又让人得见他与上级交往时的坚守原则与圆滑手段。尤其是任职鲁国国相时那两件事情,他从来不会采取言行激烈的手段针对鲁王,虽然对告状的老百姓狠了点,但也达到了完美老百姓诉求和避免鲁王再犯的目的;虽然对自己狠了点,自己一大把年纪陪着鲁王去遭罪,但也让鲁王内心愧疚进而减少游猎。所谓上善若水,这是采取柔性的处理方式,也是让上位者能接受而又不会激化双方矛盾的最佳方式了。

她的筹谋成人达己,为大汉带来两大名将改变西汉历史!

她的筹谋成人达己,为大汉带来两大名将改变西汉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中国的朝代中,女性参与历史最为活跃的要属,如今我们几乎可以列举出很多唐朝女性政治人物。虽然说女性参与历史的程度远远不及唐朝,但是还是有那么一些女性,她们的一生很是精彩,更有甚者机缘巧合之下也改变了汉朝的历史!相比前几朝的饱受匈奴侵扰的困境,在西汉时期,国家北方防线安稳,这一切都归功于战神级别的武将,他一生领导了七次对抗匈奴的战役,七次!世人不断歌颂卫青为国家所立下的奇功,但是往往都忘记了推动这一切的人,那就是。她为自己的荣华富贵做出筹谋,虽然起初只是利己的考量,但是却成人达己,逐步改变了西汉的历史! 述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亲姐姐,她的夫家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这也算是有了一个很好的归宿。但是她并不仅仅满足于眼前这一切的安稳,她明白来日方长圣心难测,丈夫又只是承袭爵位,自身仕途和才能也是很平庸,她不能将自己的荣辱命运都寄托在这个爵位上,于是她开始不断谋划。这也是自保本是无可厚非,历朝历代都会存在的惯用手段,即通过给进献美女来博龙颜一悦,于是平阳公主训练了一些容貌出众并且精通音律的女子,找机会请汉武帝来欣赏歌舞。 那时候的汉武帝刚登基不久,在朝局上威望还没有建立,再加上祖母窦和姑姑兼丈母娘的重重阻挠,使得他头疼不已,还有皇后的骄奢跋扈,使得汉武帝本人也如同整个大汉的朝局一般,处于一种内忧外患之中。在姐姐为他精心安排的歌舞上,他看上了一名歌姬,也就是后来的。或许是长期处在精神压迫之下,汉武帝对温婉如水善解人意的卫子夫很是喜欢,毕竟他的处境太需要一朵温柔的解语花了。在姐姐的撮合下,汉武帝带卫子夫入宫,至此平阳公主实现了她最初的谋划,那就是在皇帝身边安排一个平阳府出去的可心人,但是她自己并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柔弱的歌姬最后会成为大汉皇后,并且给大汉带来两个战神。 虽然说卫子夫入宫后的日子并没有如期的那样好,但是她还是熬过了陈阿娇的种种迫害,以及汉武帝在初期对她不得不表现出的冷漠期。最后她重新得到汉武帝的喜欢,并且怀上了皇帝的第一个孩子,随之而来的是她的弟弟卫青终于有了的机会。卫青本也是颇具军事才能,但是因为姐姐的关系,他慢慢有了带兵出征建立功名的机会。更难得的是卫青的建功立业之路一发不可收拾,一路过关斩抗击匈奴,最后成为大司马,并且还带外甥出师成为西汉又一大将。 至此,平阳公主当初引荐卫子夫的这一个小小筹谋,竟然随着时间的复利,成为造就了一个皇后外加两员大将这样的大好局面,这无疑令她。哪怕当时只是引荐这样一个简单的举动,哪怕卫子夫只是当时所有歌女中的小棋子,但只要这枚小棋子下对了地方,也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意义,再说无论姐弟后来如何飞黄腾达,他们对平阳公主这一恩人都是礼遇有加。 在平阳公主相继丧夫之后,卫青成为了她的第三任丈夫,可以这么说,平阳公主成就了卫青姐弟,最后也是成就了她自己。虽然说前两任丈夫都是出身于侯爵世家,但是他们也都是自身没有多少才能的世家子弟,不过是仗着祖上阴德浑噩度日罢了,但是第三任丈夫卫青却不一样,虽然稳稳坐着国舅爷这样的尊贵身份,但他的所有成功都是自己真枪实战拿命换来的。一个身经百战的战神将军,他身上具有的英雄气概,是当时一般的侯爵子弟无法比拟的。多年以后我们可以猜想:相比前两任丈夫,平阳公主应该是更加钟情于第三任丈夫卫青的。 虽然是汉武帝一母同胞的姐姐,生来尊贵无比,但是她难免要为自己和婆家的未来做出一些谋划,给皇帝进献美女也属于正常的普通筹谋,也是无可厚非。最后她选择的卫子夫这枚棋子算是成功的,然后卫子夫后期带来的连锁效应的确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西汉历史。平阳公主最终成人达己,也是为自己谋得一定的幸福。如果说卫青和霍去病抗击匈奴保证了大汉江山的稳固,改变和造就了历史,那么平阳公主则是最初推动这一切的人。可见人们为了自己利益筹谋这本身并没有错,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即可!如果最终可以实现成人达己,实现双赢,那是再好不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介船夫变成西汉首富,邓通是如何做到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古代的人好像总是特别迷信风水命理和梦境寓意之说,当然也包括天下都是他的却还要信梦的。刘恒一生的口碑和功绩都是不错的,就是在他的管理和带领下成就出来的,只是他自己也没想过会因为一个梦改变了性取向,于是就有了邓通这个男宠,吮痈舐痔这个的典故就是来自于汉文帝与邓通那点的关系。 邓通是蜀郡南安人,家里唯一的儿子,对上有三个姐姐,在那个的时代,家庭殷实的邓通可算是家里捧在手心的宝贝了。家境殷实有读书条件的邓通不好学,到了弱冠之年连都不通,不然要怎么解释发迹的都是穷书生呢?文化学识没有,靠着一手只会弄水撑船的功夫,却又惦记着光宗耀祖的船夫邓通是怎么入了汉文帝的眼呢? 那会的发家仕途有一条就是,有点家底的可以自备马车衣服经费,上京去做郎官等待朝廷的使用,于是邓通就和父亲要了这些装备上京去了。当时的邓通性格诚信谨慎,又会划船,很快就给征去宫里头当黄头郎专门掌管行船的了。都知道帝王的通病少不了那几样,信鬼神,想要长生,更想着登天,哪怕是再仁孝宽厚谦逊的汉文帝刘恒也是一样。 要说汉文帝和邓通的邂逅理由也是十分不靠谱阿,皆因汉文帝做了一个想登天的梦。梦里的汉文帝十分想要上天,却怎么都登不上去,于是有个黄头郎出现在他身后并把他推上去了,汉文帝成功登上天后还不忘回头看看这个把自己推上去的黄头郎是什么样子的,不看不要紧,这一看就是一眼万年阿。第二天睡醒的汉文帝马上就去苍池边找他梦里的那个黄头郎,然后就看到了和梦里那个黄头郎穿着相似的邓通。 对汉文帝来说,邓通这个衣服穿得像梦里助他的黄头郎就算了,名字还和登天的谐音那么接近,于是汉文帝十分高兴地把邓通留在自己身边陪玩陪聊陪宠,那时候的邓通可能一时半会这么受宠有些不适应,所以性格还是没从船夫的人设脱离出来,不过这也可能是邓通的小心机,汉文帝看他还是个性温和不善交际也不张扬的,满意的同时也给了邓通十分多的赏赐。 那么邓通是怎么从汉文帝的男宠变成西汉首富的呢?当时汉文帝命令一位出名的女相士为邓通看面相,说是邓通是穷困饿死的命,汉文帝不悦,怎么说都是他的男宠,有他罩着还怕穷死吗?于是就把邓通家乡周围的山都赏赐给他,还允许他铸钱。邓通这一下可谓是在别的特殊门路上闯出一条光宗耀祖的路啊,那段时间邓通钱币几乎流遍全国,随之流来的也有邓通后续的命运。 当时文武百官包括太是十分清文帝与邓通那点不可说破的隐晦关系,大臣们形容邓通就是嬖臣,除了会阿谀奉承就没别的本事了,但你别说人汉文帝就吃这一套,不过很快邓通就要为自己的谄媚和心机买单了。 汉文帝晚年得了一种叫痈疽的皮肤病,常发于背部和大腿根部,有脓肿和溃疡,发病时更是又痒又肿又疼又难忍,连御医都措手无策的病,邓通却下得去嘴。他经常在汉文帝发病时为他吮吸脓血,汉文帝病情得到缓解的同时更是十分感动。为什么呢?因为他问邓通世界上谁最爱他,邓通回答的是太子,于是汉文帝便让太子为他吸脓血想看下太子是不是真的爱自己,没想到太子吸是吸了,却是在十分为难的表态下进行的。本来就不喜邓通这个嬖臣的太子,心里更是记恨他了。 于是没几年后汉文帝去世,太子即位成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庸碌无为只会谄媚讨好奉承的邓通革职了,把汉文帝送他的山也抢回来了,还没收了邓通的所有家产,这下邓通真的凉凉了,一落难真的就像乞丐一样,最后应了女相士的那句饿死街头的命。 小编觉得汉文帝刘恒也实在是太迷信了,且不说什么登不登天,有天子之命就应该感激上天了。妖兽连老百姓睡醒都会抛掷脑后的梦,汉文帝却较真起来,人有时候身居高位真的是有钱有权忙着闲啊,小编都要怀疑这是不是汉文帝早就看上了邓通的美色才借梦遗一说作为典故,好让自己霸占民男的行径有追溯一些。 而邓通呢,小编认为他生于安逸也死于安逸。为什么这么说,邓通生在殷实之家,有书不好好读,喜欢走捷径,给你当了男宠生活安逸就得了,踏踏实实侍候皇上不嚼舌根,不谄媚更不持宠生骄你能有这般饿死街头的下场吗?不会读书也要知道太子是下一任储君,得罪不起的啊。邓通大概也是安逸日子舒服过头了,想体会下大起大落,只是这一落就没再爬起来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