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北方连年旱灾,再加上辽东军队吃紧,最终明朝内忧外患,彻底滑入灭亡的深渊。在天灾面前,人祸往往是压死骆驼的最终一根稻草。纵观明朝灭亡,那些“袖手旁观”的达官贵人们责无旁贷,从朱由检皇帝的丈人周奎的举动就能看出,一个因皇权受益的皇亲国戚,吝啬到只想自己,最后等待他的必然是屈辱。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朱由检皇帝的丈人周奎,字云路,原籍南京,身为周皇后的父亲,他被封为嘉定伯。周奎特殊吝啬,只知道巧取豪夺,中饱私囊。当朱由检王朝陷入财政吃紧、政府和军事开支入不敷出时,皇帝亲自下令让大臣们捐钱“助饷”,以巩固大明王朝江山,周奎身为皇亲自然也是“助饷”的重要对象。结果,周奎仅仅出了三千两,而这还是他从女儿给他的私房钱,周皇后给了他五千两银子,而抠门的周奎还克扣了两千两后才拿出来。而这和周奎自身家产相比,九牛一毛也不如。

后来闯王李自成农民军大兵压境,镇守北京城的官员们都将搜刮的民脂民膏、金银珠宝迁移,惟独周奎担心路途财物损失,安稳 不动,跟没事人一样。不久之后,北京城被攻破,农民军数人抢劫来到周奎府上。周奎无奈,让家丁简单地犒劳并让其离开。随后,有农民军一位姓张的将领,率手下士兵强占周府,逼迫周奎夫人及其姑媳自杀,并将周奎的儿子全部绑走。此外,张姓将领手下的士兵想尽一切办法侮辱周奎,企图进一步勒索出银子。终于等到一位李姓将军来,才赶走了张姓将领。李将军见到周奎表现得十分谦让,他对周奎遭遇的境界也十分同情可怜。于是,他赠送数间小屋给周奎,并做主让周奎及家人免除刑法处死。据相关记载,这次死刑的免除让其儿子和孙子都活了下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周奎将朱由检的太子献出来,以请求豁免得到救赎。北京城内官方并不认可这说法,这都是出自周奎亲戚的口口相传。其中真相可能是周奎的吝啬导致其亲戚多有不满,觉得周奎最终结局没那么惨烈,肯定是背叛了明朝。
还有说法是李牟觉得周奎日常极其吝啬,不会有巨额财富,只好下令让周奎亲自背柴挑水,想用这来侮辱周奎。周奎终于受不了侮辱,正准备上吊自杀时,被农民军士兵抓走。农民军用酷刑惩处周奎,周奎无法忍受,只好将藏匿的金银珠宝全数上交,同时府中的田产古董藏品等全部被农民军没收。将军李牟占领周奎府邸,将周奎囚禁起来。
这三种说法不一,说明针对周奎在北京城破后,命运的归途依然充满争议。实际上,朱由检丈人周奎在王朝灭亡后,无论是死是活,都不可能回到原先那种皇权富贵的时光。而如果其真的面对朱由检皇帝的“助饷”请求而不顾,那么他有这样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
为明朝无能背黑锅:明朝太监魏忠贤真实的一生
关于到底是不是,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是存疑的。但是多半也都是猜测,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魏忠贤到底是不是真的太监。要说魏忠贤为什么要当太监,还要从魏忠贤的家世开始说起,对于魏忠贤太监身份的怀疑也是因此而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忠贤出身贫农,家里困苦,青年时期的魏忠贤整日,嗜赌如命。十九岁的魏忠贤娶了个老婆,生了个女儿,后来因为赌博赌输了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于是自宫进宫了。疑点就是在这里,魏忠贤是自宫的。而且传言魏忠贤很早之前就和宫中的太监熟识,早就打通好了进宫的关窍。所以传言魏忠贤贿赂太监所以未净全身,之后就顺利进宫了。 但其实这种说法本来就不是很合理,首先如果魏忠贤有钱贿赂太监的话,他为什么要进宫呢。而且据说当时魏忠贤因为欠下赌债,还要卖女儿去偿还赌债,这就证明魏忠贤实在没钱。古时候一般都是穷人家的人才会进宫,稍微有点盼头的人都不会想到要进宫去尝这净身之痛,所以这一点是说不通的。那另一点也就容易解释了,既然没有钱贿赂的魏忠贤自然没有办法躲过检查,那么没有净全身的魏忠贤,没钱没势为什么能够逃得过这项检查呢。所以这里也存在很多的疑点。 所以魏忠贤并不是真正太监的说法多半是后人杜撰的,经过许多影视剧的杜撰之后,才会有更多的人相信。 魏忠贤一生是怎么样的 魏忠贤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布衣百,常年混迹在街头,目不识丁,但是却懂骑射。之后自宫进宫为太监,得赐名而叫魏忠贤。 图片来源于网络 驾崩之后,继位,魏忠贤和受到朱由校的宠爱而由此飞黄腾达。魏忠贤和客氏两个人阴狠毒辣,又得到朱由校的信任和宠爱,因此更加肆无忌惮,两人诱导朱由校整日都沉醉在之中。 朱由校登基的前三年基本不理政事,前朝后宫都由魏忠贤和客氏掌握着,魏忠祥开始在朝中安排自己的党羽,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之争之后,魏忠贤的爪牙已经遍布朝廷,魏忠贤也已经可以控制朝中人员的升迁和降职。与魏忠贤亲近的人都得到了升迁,魏忠贤的党羽因此遍布朝野。 魏忠祥领导的东昌也因为魏忠贤的得势而开始为祸四方,这一时期,魏忠贤也开始疯狂的,无论是用诬告,还是假传圣旨,魏忠贤可以说是为了排除异议无所不用其极。许多忠良和无辜的人都遭到了魏忠贤的戕害而丧命,一时朝野上下怨声载道。 天七年的时候,朱由校驾崩了,继位成为了皇帝。朱由检是一位极度厌恶贪污的皇帝,主张为官清廉。朱由检深知魏忠贤的罪过,的把魏忠贤给设计了。魏忠贤出逃,被朱由检逼得上吊自尽,客氏也被鞭打致死在了浣衣局。到了二年,朱由检才将魏忠贤的党羽铲除殆尽。 真实的魏忠贤 真实的魏忠贤究竟是怎么样的?不能单一的从史书对魏忠贤的评价中判断,毕竟史书工笔也是由人写的,难免会有不客观的地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亡国是亡在手上的,而崇祯皇帝上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除了魏忠贤,崇祯皇帝还曾说过,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可见崇祯皇帝对他掌权时的这些臣子心里是有些意见的。我们都知道魏忠贤倒台之后,被魏忠贤打压的东林党上台,崇祯皇帝指的亡国之臣应该就是这些人了。 天启年间,排的上号的民间叛乱只有苏州那一次,五人墓碑记所记的事件就是这一次。而到了崇祯上位之后,、等人都开始造反了,可见这个时候是一个更不稳定,人民更不适合生活的年代。这其中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东林党人。东林党人一般多是江南大夫,而江南一带正是当时工商行业和对外贸易高度集中的地方。魏忠贤掌权的时候,对这些资本家进行了征税,商税、海税都是魏忠贤制定出来的。到了东林党上位之后,为了保障东林党人自己的利益,东林党建议皇帝停掉了这些税收,转而将这些税收加到了农民的头上。所以造成了明末许多各地农民都开始起义造反,这也是加速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而且东林党上位之后,明朝末年著名的将领,都被杀害了,但是魏忠贤掌权的时候,两位将领打了不少胜战,立下不少战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魏忠贤死后的明朝为什么开始走向衰落?真相是什么
他被称九千九百岁,专权宦官,死后明朝为何走向衰落?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是明朝一个著名的大宦官,魏忠贤从小就混迹于市井之中,左右逢源,阿谀奉承。因赌博赌输之后便自宫,进入皇城当宦官。在皇宫中与的乳母结为对食。他们二人在皇宫中狼狈为奸,,垄断专权,魏忠贤还被称“九千九百岁”,为何他去世后明朝逐渐衰落? 明熹宗可谓是有名无实。虽然魏忠贤为人阴狠狡诈,独断专权,但他的能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也许正是因为他从小混居市井之中,残忍歹毒,,才使得他在朝堂中有一席之地。他也曾经,抛开私人恩怨,推举有真才实干的熊廷弼和赵南星等一干人。从中可以看出,魏忠贤的的开明之处,为大明江山所考虑,相比于历史上的其它昏君暴君来说,可谓是不可多得的贤人。在魏忠贤主持朝政的期间,明朝国内时局稳定,辽东等边境地区与大明和睦相处。 为什么魏忠贤时期能压着后金打呢?其实还是因为军饷的不间断供应起到了绝大部分的作用,魏忠贤其中最大的能力之一就是收税。明朝末年全国最发达的地方就是在三吴地区,魏忠贤针对当时的工商业和对外贸易发达的江南地区,重新建立起工商税和海税等相关的收税规定。 虽然当时和后金打得热火朝天,但魏忠贤依旧没有给农民加赋。在河南遭遇自然灾害时,还能免除徭役赋税,从国库中拨款赈灾。这也许是因为魏忠贤出身于社会底层,深谙于市井百姓的日常疾苦。从中也可以看出,其实魏忠贤对百怜悯之心。 在魏忠贤死后,重新掌握重权的就立刻废除了损害自身利益的工商税和海税等相关税法。当时中西部的干旱格外严重,东林党面对这种天灾也抱着置之不理的态度。加速明朝灭亡的,是将东南富庶地区的税收废除,却使战火连天的西北干旱地区加重赋税徭役。 在这种情况下,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后续力量支持不足,后金这才后来居上一直压着明朝打。辽东的战况形式也再次退回到末年的水平并且持续恶化,在东林党上台之后,财政困难也加剧着明朝灭亡。皇帝疑心重,在朝堂中,面对双方意见摇摆不定,没有魏忠贤那时候那么心狠果断,放弃,将处死。在战争中的得力将军就这样被崇祯皇帝遗弃。最后与后金,辽的战争也处于劣势,魏忠贤虽恶贯满盈,但面对大明江山可谓是问心无愧。魏忠贤死后,节节败退的战争局势也预示着明朝的衰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