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古代货币政策得失为何与王朝兴衰有关?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发展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货币,俗称钱,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通货的一种。对于钱,从古至今,无论中外,都是被高度关注的物品,因为货币关系重大。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历史发展几千年,从原始社会一路走来,经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重大变革时期,特别是后面两个时期,存在过诸多王朝,这些王朝的命运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操纵。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王朝灭亡都只是统治者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例如中国古代王朝的货币政策得失与王朝的兴衰存亡有着密切关系。

image.png

  为什么货币政策得失与王朝兴衰有关

  1,事关王朝统治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第一手准备的事情,其中统一货币是重中之重,因为秦朝在未统一天下之前,作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货币政策的乱象,甚至可以说当时的货币政策等同于无!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百姓与卿大夫阶层之间的矛盾极其复杂,所以这样的因素不利于当时各个诸侯国的统治。

  同理,周天子没有统一货币政策,允许乱象丛生,最终大权旁落,而下面的诸侯国通过各自的货币政策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实力,因而天下纷争不断。

  正因为这个原因,让秦始皇横扫六国之后,立马着手统一货币,并且有严格的货币法令,保证中央朝廷铸造发行的“秦半两”可以正常流通,从而稳定全国老百姓,维护自己的王朝统治。

  2,事关经济发展大局

  为什么说货币政策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因为货币的诞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源于人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发现原来的自然经济生活已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自己家里有了多余的物品,于是想着拿自己富裕的物品去跟他人交换自己需要的物品,至此出现以物换物。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人们想要交换的物品需求也越来越多,经济社会需要一个固定的物品作为商品交易的媒介,货币至此诞生。

  由此可知,货币本就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货币与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而经济发展的大局同样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所以必须要做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image.png

  因货币政策而衰亡的朝代

  1,“穿越者”王莽的错误政策

  王莽在历史长河中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甚至在如今很多网友看他的新政,认为王莽思想前卫,笑称王莽是“穿越者”。

  也许王莽的新政有利国利民的政策,但是不代表他的所有政策都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纵观中国古代整个历史以及各王朝的货币政策,王莽的货币体制改革是典型的灭国之举。

  王莽在实际掌控最高权力之后,为了表现出自己执政的圣明,在公元7年,他进行了第一次货币改革,下令在全国各地除了五铢钱,还铸造发行大钱、契刀、错刀;

  在公元9年,王莽登基之后,他又进行第二次货币改制,这次他直接废除稳定西汉上百年的五铢钱,而实施所谓的宝货制度,即钱货、黄金、银货、龟、贝货等二十八种固定物品作为货币流通。

  但是在实际流通过程中,这些货币的相互换算极其困难,很多货币又不便于携带,因此老百姓私底下依然使用五铢钱进行商品交易。

  见此尴尬局面,王莽并没有妥协,反而从法律上重罚使用五铢钱者,甚至百姓家里存有铜都是属于重罪,但是这样的严厉做法并没有让这二十八种货币顺利流通。

  因此,王莽决定第三次货币改革,废除自己实施的二十八种货币,只允许小钱值一和五钱五十流通使用,但是结果依然没有达到王莽的预期。

  如此窘境,王莽依然一意孤行,在公元14年,进行第四次货币政策改革,这一次他再次推翻之前的币制,重新铸造发行货币,分别是货布、货泉,货布重二十铢,货泉重五铢。

  按这两种重量的重量来论,1货布的面额最多兑换5货泉,但是王莽规定1货布竟然可以兑换25货泉,这样离谱的规定,加上每次新改制的货币质地远远低于之前汉朝的旧币,这样的结果相当于每换一次货币,老百姓就要被王莽的政权剥削一次。

  如此不顾后果地任性妄为,最终导致自己的新潮彻底崩盘。

image.png

  2,宋朝经济繁荣背后的致命问题

  宋朝商品贸易之发达,社会经济之繁荣,开创了中国古代经济历史的巅峰,在当时不仅位居世界第一,整个GDP占据世界总量的60%。这样一个繁荣盛况的背后,同样隐藏着货币政策的错误实施导致悲剧发生。

  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两宋的灭亡不仅仅是因为军事实力的问题,还有一个重大原因,即货币政策的失误造成的。

  宋朝从淳化年间诞生纸币交子开始,一直到天圣元年,朝廷成立益州交子务,由官府发行交子,此后一直实行三年一换,即三年期满就发行新交子,把之前的旧交子收回,每三年发行总量都控制在125万余贯,再加上以铁钱作为钞本,所以交子的币值稳定。

  但是后来因为在仁宗庆历年间,为了针对西北的用兵,益州交子务在陕西发行60万贯无钞本的交子充作军费;接着在神宗熙宁年间,当时朝廷规定前三年与现在三年发行的交子并存流通,直接导致交子开始贬值;

  之后又在哲宗绍圣年间,再次因为战争而增加发行188万余贯, 这次还是允许上三年和现三年的同时流通,彻底引发通货膨胀;

  这样的情况一直发展至北宋末年,因为北宋朝廷持续地滥发交子,从而使交子信用下降且严重贬值,导致物价飞涨,社会矛盾严重加剧,最后推动着北宋政权走向灭亡。以及后来的南宋在后期犯了类似的错误,加速了灭亡的进程。

  强汉盛唐得益于正确的货币政策

  1,汉武帝不只是“穷兵黩武”

  汉武帝的军事行动让大汉王朝之名享誉海内外,因此在历史上还留下穷兵黩武的形象,但是这些不代表汉武帝只是一位崇尚军武的皇帝,同样他所实施的货币政策对于西汉国运延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image.png

  在公元前120年,即汉武帝元狩三年,汉武帝开始下令禁止流通半两钱,铸造发行三铢钱,同时收归铸造和发行的权力于中央朝廷,民间禁止私自铸行,违者重罚,但是三铢钱因为在实操过程中发现问题,汉武帝最终核定铸造发行五铢钱。

  这款钱币的确立为什么能稳定当时西汉的社会经济?因为货真价实,跟秦始皇在位时一样,严格规定铸造五铢钱必须是五铢的重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汉武帝的五铢钱不仅有助于西汉当时的经济稳定和繁荣发展,还对后世具有重大影响,一直延续至后世长达七百余年。正因为汉武帝正确的货币政策实行,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才会促使强汉的诞生。

  2,蜀汉的货币政策

  蜀汉有刘备和诸葛亮,有关羽张飞等五虎上将,这些人都是闻名天下、流传千古的人,而在蜀汉还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刘巴。

  因为蜀汉建立初期国库空虚,于是刘巴建议刘备铸造发现大面额钱币,即蜀汉的直百五铢,虽然当时天下依然以五铢钱为主要流通货币,但是这个直百五铢可以兑换100枚五铢钱,不过有一个坑人之处,这个直百五铢重量只有五铢钱的五倍,因此这个做法等于是大肆剥削老百姓。

  因而在这个操作下,蜀汉国库赚得钵满盆满,老百姓却面临困境,因为直百五铢的大量进入市场,导致物价猛涨,百姓的基本生活都是问题。

  这时刘巴并没有慌张,立马又推出新的经济手段,即朝廷的宏观调控,这句话在当时立竿见影,老百姓并没有因此闹事或造反!为什么?

  因为通过蜀汉朝廷的宏观调控,把物价控制在百姓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而直百五铢真正剥削的人变成蜀汉的富商和世家大族。

  所以蜀汉的经济在刘巴的管理下,即使是货币政策存在不当,但是依然稳住了社会经济,没有出现崩盘的现象。

  用现在的话说,即刘巴懂得用货币的供需量来调节经济增长,用政府手段来干预市场、平抑物价,从而刘备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立足于三国时期。

image.png

  3,盛唐与货币政策的渊源

  唐朝的盛世是全方位的,他的核心世界观是开放与包容,让唐朝的国力不断的发展与提高,最终让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让人向往的朝代!

  如此盛世大唐,除了开放包容的世界观,还有优良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开创唐朝“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他在任期间制造发行“开元通宝”。

  这款钱币不仅彻底统一了唐朝的货币,稳定了唐朝的社会经济,同时还开创了中国古代货币的新纪元。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统治下,在封建思想的背景下,并没有因此阻碍有经济战略眼光的人,这些人因为看得清楚货币政策对国家的重要性,加上相应的政治手段,才让货币成为国家的主力。

  而一些只为自己着想的帝王,没有战略眼光,最终作出的选择反而是在加速自家王朝走向消亡!

古代货币为何能流出海外?有着怎样深远的意义?

  货币,俗称钱,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通货的一种。对于钱,从古至今,无论中外,都是被高度关注的物品,因为货币关系重大。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的历史,虽然有时代的限制,社会进步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史相当于一部精彩纷呈的历史巨作。  在这过去的5000年时间里,诞生了威震四海的帝王将相,留下了巍峨壮观的世界奇观,传扬了享誉世界的经典文化,创造了曾引领世界的无数个第一!因此,在中国古代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有大量货币流向海外的盛况!  中国古代货币为什么流出海外  1,赤裸裸的实力  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当时中国的影响力已然不局限在中原大地上,还辐射到海外他国之地。根据《山海经》的记载,战国七雄中相对比较弱小的诸侯国,对于远在海外的倭国有着控制权,而且还是当时日本岛国自己主动向燕国臣服的。  而且后来在日本还出土了燕国时期作礼仪用途的青铜箭镞,这些都说明在奴隶社会后期,中国已然凭着实力影响到外邦他国。  当秦汉建立,用千千万万的军士性命杀出一条巍然的大道,用强大的军事实力征服世界,指引着周边诸多国家主动向中国臣服,从而推动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自然而然把中国的货币流向海外。  因此中国古代货币流向海外,是因为赤裸裸的实力,根据各种文献资料分析,可以推算出汉朝的GDP占当时全球财富26%;唐朝占当时世界GDP的58%,紧随其后的东罗马帝国占世界GDP才9% ;  发展至宋朝更是占世界GDP的60%,这是中国古代占世界GDP比例的最高峰;明朝在万历时期占世界GDP的55%;清朝在1840年之前,依然占世界GDP的35%。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经济实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上千年。  2,丝绸之路的开辟  中国古代国际贸易的标志性交易通道,即丝绸之路。中国丝绸之路的开通,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建元三年),主要代表人物是张骞。  张骞的两次出使,为当时中国的丝绸之路开通作出巨大贡献,让当时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外邦人员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进行贸易往来,推动着中外经济合作交流发展。  即使是魏晋南北朝这段混乱时期,当时中国与西方各国之间的往来并没有断绝,依然在相互交流和发展,只是相对缓慢些。  直到唐朝时期,丝绸之路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仅推动着陆上丝绸之路的高速发展,还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也提上日程,只是发展速度相对来说要缓慢很多。  汉唐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是从中国古代的中原地区途经现在的新疆,往西通向中亚、西亚、南亚,乃至南欧、北非的一条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大道,因此这条陆上丝绸之路是当时汉唐王朝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关系的大动脉。  等到宋朝以后,中国与海外他国通过海上交流的日益发展,当时中国东南沿海与阿拉伯海沿岸诸国之间,已然有巨型船只进行往来,因此东、西方的联系逐渐以海道为主,所以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其实,根据历史文献显示,早在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前,先秦时期很多诸侯国已经和朝鲜、日本、琉球、交趾等外邦进行交流和发展。  因此,中国古代与海外他国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商品贸易是最频繁的,所以货币流向海外是再正常不过。  哪些朝代的货币流出海外  1,两汉魏晋南北朝  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汉朝时期与东亚、东南亚等国有交流和沟通的历史记录,例如和倭国、黄支国、已程不国等亚洲古国都有过往来;在东汉之后的三国时期,当时东吴与扶南、林邑、堂明等外邦建立了朝贡关系;  这些来往都促使中国当时的货币流通海外。这些在后来的朝鲜的乐浪郡城址和墓葬里面以及越南北部出土文物得以实物证明,例如汉代的半两、五铢,东吴的大泉五十、小泉直一等铜钱都有在出土文物中有看到。  包括后来又在越南的清化省汉墓、费尔干纳盆地的墓葬、蒙古苏勒比乌拉墓地、日本福冈县鹰尾古坟、撒马尔罕片治肯特遗址等他国领地挖掘出诸多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货币,特别是两汉时期的半两钱和五铢钱在这些文物出土的地方发现很多。  2,唐宋元三朝  唐朝时期,因为开放包容的政策态度,愿意接受来自世界各地到来的诸多外国商人进行商品贸易,同时还有很多外国使节向唐朝进行朝贡,这些都促进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古代货币的海外流通。  根据考证,当时唐朝在广州、泉州、胶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经营唐朝与海外各国的海上贸易。  例如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等唐朝货币在日本各地都有出土;包括在东南亚、南亚、中西亚、非洲东海岸等地都有出土唐朝和五代十国的钱币。  两宋时期因为经济发展达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所以不仅本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与海外的贸易也是繁荣发展,包括对外的贸易港口也是特别多。因此两宋钱币流向海外的数量极其巨大、流向海外的范围也是极其广泛的。  其中流入宋朝钱币最多的两个海外地区分别是日本和东南亚,根据日本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入田整三的考古查证,在日本18个地方出土的古代货币,宋朝钱币占据了83%以上。  在东南亚的菲律宾的马尼拉和八打雁省等地、新加坡的单马锡遗址和扯旗山炮台、马六甲海峡附近都发现出土的宋朝钱币;  元朝的钱币一样也是流向日本、越南、以及中亚和西亚等地,甚至因为元朝那军事影响力,让东南亚很多国家直接让元朝货币在国内正常流通使用。  3,明清时期  明朝除初期以外的大部分时间和清朝都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看起来这两个朝代的货币流出海外可能性很低,但是实际上正因为“海禁”政策,让明清时期的私自出海贸易的现象一直未曾断绝。  因为那时中国古代已有近千年的海历史,非常清楚海外贸易所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所以很多商人愿意铤而走险。不说亚洲各地发现明清的钱币,就连远在新西兰和美国西部都发现过清朝的钱币。  总之,中国古代的货币从汉朝时期就开始流向海外,甚至更早的时期都有可能,这样的现象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终结。  中国古代货币流向海外的启示  1,国力强盛的益处  不管是强汉盛唐,还是软宋戾元,这四个朝代之所以能让货币流通到海外,不是因为人家需要这四个朝代的货币,完全是因为这四个朝代的国力强盛,即使是所谓的软宋也是相对的说法,并不是说宋朝真的很弱!  至于元朝虽然残暴无仁,但是她的国力强盛也是不可否认的。  2,应该支持国际贸易  从汉朝的丝绸之路开始,到唐朝丝绸之路的兴旺发展,再到宋朝时期经济繁荣的巅峰,不是因为百姓自发地去发展国际贸易,而是因为当时的国家朝廷都在支持国际贸易,所以才能让当时的中国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  而且不仅促进国内经济的繁荣,还把本国的影响力传至海外他国,即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全方位地营造国际影响力。  3,应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  在古代的中国,无论是哪个封建王朝主政,都是占据着神州大地,这片九州古地上地大物博、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各项生产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拥有诸多世界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  而汉、唐、宋、元等朝代一直在努力调动本国百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因而让古代中国的影响力几乎传遍整个世界。  4,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先不说中国古代,就说如今的中国,如果不是开放包容的态度和政策,中国哪里有如今这么伟大的经济成果。  因此,即使是古代的中国,哪怕有封建社会思想的局限性,甚至还有各种其他因素的限制,但是只要坚持和表露出自己开放包容的态度,肯定会有巨大的发展和收获,汉朝、唐朝、宋朝就是这样的实例。  这些朝代都是封建王朝,都一直没有放弃“重农抑商”的思想和政策,但是依然没有阻碍当时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才会有“唐人街”之名,才会有“China”这个“中国”英文名称的诞生。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货币流向海外,对于本国和海外他国来说,更多的是正向发展和推动的意义,不过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所以也许存在不好的一面,但是总体而言,“利”远远大于弊,所以这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益事。
标签: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