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韩信到底有何才干,为何西汉萧何如此看中他呢?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韩信到底有何才能,为什么西汉西汉萧何如此看中他呢?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西汉萧何

  公元前206年左右的一天,汉高祖刘邦得到了一个让他大吃一惊的消息。

  西汉萧何趁着夜色跑了。

  据《史记》等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入蜀之前,谋士张良曾向汉高祖刘邦献计,让他一把火烧了出蜀的栈道,目的有二:

  第一,向楚霸王项羽等人表态,我汉高祖刘邦打算终老蜀地,不会参与逐鹿中原,请你们放心。

  第二,汉高祖刘邦烧了栈道之后,不光自己出不去,别的势力也进不来,他可以专心经营蜀地。

  这个策略其实不错,但是因为汉高祖刘邦当时不能把自己的长远打算公之于众,所以很多原来参股汉高祖刘邦打算未来分红的人,一看汉高祖刘邦小富即安,就想另谋前途,于是纷纷想办法不辞而别,不过汉高祖刘邦对这些人都没有太过惋惜和阻拦。

  那么他为何会对西汉萧何的走那么震惊呢?

  首先,西汉萧何和那些后期看到汉高祖刘邦潜力参股的人不同,人家西汉萧何是汉高祖刘邦起家时的班底,人家持的是原始股,那是汉高祖刘邦的根基,如果西汉萧何真走了,那么汉高祖刘邦的新公司就会真的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了。

  其次,西汉萧何在汉高祖刘邦阵营中的作用,和刘备去世之前的诸葛亮类似,他重要负责内政,满足汉高祖刘邦对外“足兵足食”,对内稳定进展的需求。

  带兵打仗的猛将,汉高祖刘邦不缺,但是这种治国理政的大才,那可绝对是稀有人才,因此汉高祖刘邦对于西汉萧何的夜奔才非常震惊。

  那么西汉萧何当时真是打算另谋高就去了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他当年之所以连个招呼都不给汉高祖刘邦打就跑了,那是因为他急着跑去追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刚投奔汉高祖刘邦不久就想离开的韩信。

  当时的韩信还没有像汉高祖刘邦证明过自己的实力,他当时在汉高祖刘邦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落魄的贵族,一个在楚霸王项羽手下混不下去,才来他这找饭辙的普通打工人,而且据汉高祖刘邦初步了解,韩信在自己这边打工时,还因为工作不得力而差点被自己给超度了。

  因此当西汉萧何回来之后,对他说自己是去月下追韩信时,汉高祖刘邦硬是不相信,你西汉萧何多么厉害,我离了你就活不了,韩信算是个什么东西。

  但是西汉萧何接下来的评价,却让汉高祖刘邦大吃一惊,那么西汉萧何当年对韩信的评价是什么呢?

  国士无双!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西汉萧何认为相对于韩信来说,大将也不算什么稀有人才,韩信才是真正得珍稀品种,还是那种绝无仅有的品种。

  汉高祖刘邦虽然对于西汉萧何十分信任,但是他对于西汉萧何对韩信的评价,却是一开始是不如何相信的,于是只想给西汉萧何一个面子,顺便给韩信安排个位置。

image.png

  但是西汉萧何没同意,直到汉高祖刘邦把韩信拜为大将,且同意为他举行隆重典礼正式聘用,西汉萧何这才罢休。

  那么韩信到底有何德何能,才干让西汉萧何如此看中他呢?

  可能一般人会回答,韩信日后被称为“兵仙”,自然是他会打仗呗?

  这个结论不算有错,但是另一个问题来了,在汉高祖刘邦重用韩信之前,韩信一直是颠沛流离,他从来就没有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西汉萧何凭什么就能知道他会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兵仙”呢,韩信如果当年已经表现出了一些特质,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为何一开始瞧不上他呢?

  网上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人刚进华为上班没多长时间,就跑去给任正非上万言书,对华为目前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很多自己的建议,但是任正非拿到这封万言书之后,既没有表扬他,也没打算升他的职,反而以他为代表,批评了新员工对公司提大建议的错误行为,并明确提出:

  基层新员工做好本职工作是基础,提大建议的行为不被公司所提倡。

  类似的故事,也曾出现在马云等人身上,那么这些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公司的大当家,对于公司的政策和战略,是有自己通盘考虑的,这些东西很可能和普通新人的认知发生冲突,这个时候如果新人表现的过于“聪慧”,那么大当家的是很难接受的,毕竟在他的心里,你是纸上谈兵,他是多年经验所得。

  因此当韩信这个新人表现出不输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基层员工特质时,往往不会得到掌管公司大局的大当家的认可,大当家的战略明确以后,更希望新人先当好一颗螺丝钉。

  韩信最初也面临类似的问题,他一个踌躇满志的新人,急于想表现自己,但这恰恰触了大当家的霉头,所以他没有达尝所愿,韩信的错误,凤雏庞统也犯过,除了他俩应该还有很多人也犯过,不过那些人没有西汉萧何和诸葛亮的举荐。

  那么西汉萧何(诸葛亮)为何就能看出韩信(庞统)一定有过人之处呢?

image.png

  最主要的真相之一,就是西汉萧何和诸葛亮都不是公司的大当家,他们原则上不负责公司的大战略,他们负责的都是非常具体事情。

  西汉萧何和诸葛亮有一个工作上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干的非常出色,面对纷乱如麻的实际工作,他们能处理的井井有条,说明他们首先自己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其次他们应该都有知人善任的基本能力,否则以他俩的工作量,是不可能单靠自己来独立完成的。

  因此有充沛的实践经验,和广泛的阅历之后,他们再和人交流的时候,就能很快发现并筛选出合用的人才,如果他们发现这个人才在某些方面强于自己,且日后不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象,而是会成为自己公司的很大助力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像大当家的们推荐。

刘阿斗并非真扶不起 他有他的处世智慧

“扶不起的阿斗”是我们对庸才的讽刺,后主的懦弱无能被后人耻笑千年,从一个穷的要死的地步起家,到最后称帝,历经艰难险阻,最后把自己的基业传给了一个白痴儿子。网络配图 这是我们脑中所思悟的刘禅形象,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在位四十余年。在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一个极度白痴的皇帝可能做这么久吗?有人说他是有能臣小诸葛辅佐,所有的事都让做了,他只是在后面白吃白喝,坐享其成而已。这种说法就是不十分了解那段历史,因为诸葛亮于223年受刘备托孤,卒于234年, 而刘禅223-263年在位,长达40年左右,这么看来诸葛亮只辅佐后主12年,既然说刘禅是诸葛亮怀里长不大的宝宝,没有诸葛亮就是白痴,那么在诸葛亮死后的20多年刘后主又是怎么撑下来的呢? 我相信让一个白痴坐在皇帝的位置上肯定不能有这么久,别说一个白痴皇帝,就是你让一个正常智商的人坐在皇帝位置上,也不一定能撑多久。那么只能说明一点,就是后主刘禅是有一定的智慧的。网络配图 当年刘禅投降,被俘虏到了洛阳,以魏元帝的名义封刘禅安乐公,还封了一些蜀汉的大臣为侯,他这么做不是为了别的,就是想笼络人心,稳固川蜀地区。司马昭大宴群臣,特地找来蜀地美女表演歌舞,这使得蜀汉的一些臣子看了之后都颇为伤感,只有刘禅。司马昭时时刻刻都在注意着刘禅,一看刘禅这样没心没肺,就知道他是真无能。宴会后司马昭接见刘禅,问他:“可还想念蜀国?”刘禅答:“此间乐,不思蜀也。”司马昭心想:这种蠢货没什么可警惕的,让他自个玩儿去吧。对于这种人,司马昭起不了杀心,于是刘禅最后,安度了晚年。刘禅装傻充愣,保住了自己性命,这也不失为一种寡淡的人生哲学,虽然让他名声尽失,但是在他的一生当中没有遭受什么磨难,反而他的生活是比较幸福的。 刘禅做出的明智之举还有很多,比如当年魏国大将遭株连流亡蜀国,后主接见夏侯霸,因为当初夏侯霸的父亲被所杀,为了能安定夏侯霸,刘禅说:“你父亲是被反间计所杀,并非是我先人直接谋害的。”一下子就让夏侯霸放了心,从此留在蜀国。网络配图 还有在诸葛亮死之后,刘禅废除了丞相制,然后任命为大司马,主管行政,兼管军事。又任命为大将军,主管军事,监管行政。也就是把原来集权于诸葛亮一身的职务和权力,,而且还让两个人相互交叉、相互制衡。这足以体现刘禅的统治智慧。刘后主并非像小说,流言中那么无能,他可能有些地方做的不到,然而历史将他推到了那个位置,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那么他就要在声名与安乐之间做一个抉择,历史尊重每个人物的选择,只是后人们总是以一种完美主义的心态丈量他们,让他们蒙受着取悦后人的不白之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商纣王真的是暴君吗?后世名人对他的评价出乎意料

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暴君,与夏并论。这一段历史,后人加上幻想元素,写成了《》,又称为《》。 不过,有观点认为,很多对帝辛的方面评价,存在历史递增性。先秦文献对他的指责并不多,甚至有些文献称赞商纣王聪颖勇武、才华横溢,是难得的英主。 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各种各样对他不利的指责越来越多。子贡也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其实商纣王继位后,早期的治理还是不错的,商纣王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 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曾深山练兵,铸造兵器,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使先进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长江流域传播,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殷朝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帝辛便修建仓库,储粮聚宝。《竹书纪年》云:“厚赋锐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 毛泽东在评价商纣王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商纣王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诗里说:“但缘东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