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周苛:忠贞刚烈,曾痛斥项羽,最终被烹杀

时间:2023-08-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周苛:忠贞刚烈,曾痛斥项羽,最终被烹杀

  刘邦能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并建立汉朝,除了自身能力强悍之外,离不开诸多大臣的辅佐。刘邦手下的能人异士数不胜数,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在刘汉集团中有功劳,但并不突出的周苛。

  周苛是沛县人,在秦朝时期与堂弟周昌一同担任泗水郡的卒史。刘邦在沛县起兵,攻下泗水郡后,周苛与周昌以泗水卒史的身份归属刘邦,周昌被任命为掌管旗帜的职志,周苛则在刘邦帐下当宾客,任职内史。没过几年,刘邦攻入关中,推翻强秦统治,被封为汉王,跟随刘邦征战的周苛顺理成章升了官,被任命御史大夫。

image.png

  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地位稍逊于丞相和太尉,不出意外的话,周苛将来有封王的可能,可惜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这是刘邦成为汉王的第四年,楚军和汉军在荥阳对峙。六月,项羽对汉军营地发动了猛烈攻击,汉王刘邦遭到围困。在危急时刻,陈平建议刘邦暂时放弃荥阳,让身形和样貌与其十分相像的纪信假装汉王,向西楚诈降。刘邦乘机在将士们的保护下,悄悄逃出重围。

image.png

  刘邦逃走前,让周苛、魏豹、枞公据守荥阳城,韩王信、孙赤等无法随同出逃的将领们只得留守在城中。项羽发现自己被骗后,下令让楚军激烈地围攻荥阳。魏豹曾有反叛的前科,周苛担心他再次叛变,便以“反国之王,难以共守”为由将魏豹杀死。

  随后,项羽便攻破荥阳,周苛、枞公等人被生擒。项羽觉得周苛是个人才,想说服他做自己军队的上将军,封三万户侯,但周苛忠贞刚烈,不仅没有答应,还痛斥道:“你们这些人才应该尽快向汉王投降,不然很快就会成为俘虏,98迷吧,你不是汉王的对手!”项羽听后大怒,下令将周苛烹杀,枞公也一同被杀,韩王信、孙赤等人选择了投降。

image.png

  事后,汉王刘邦觉得过意不去,于是任命周昌继任御史大夫。后来周昌经常跟随刘邦征战,多次击败项羽的楚军。汉朝建立后,周昌与萧何、曹参一同受封彻侯。周苛也被刘邦追封为高景侯,在开国功臣列侯中排名第六十位,他的儿子周成受领爵位。

  周苛忠义可风,后世许多地方剑气奉祀为城隍,例如福建都城隍庙、海澄城隍庙等。

周懿王为什么要烹杀齐哀公?周懿王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烹杀齐哀公?周懿王的目的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齐哀公是第五位国君,不过他一生最被人熟知的一件事,却是被周夷王烹杀,下场极其惨烈。因为纪国国君在周夷王面前说了不少齐哀公的坏话,导致周王对齐哀公动了杀心,当时天下还是周王说了算,各个诸侯国的国君也都听令于周王。不过齐国怎么说也是封国,周夷王就这么不给齐国面子吗?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齐哀公到底是怎么死的,这其中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话说,古代刑罚之残忍程度,一个比一个厉害。有《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商纣王发明的炮烙之刑,还有将挖心,那都是何其残忍。当然还有一种极为残忍的“烹”刑,那可是将人衣服扒下,然后把活人直接扔进油锅之中烹煮,加柴加料,直至烹煮而死。笔者今天要聊的这位,就是西周时期,被周懿王烹死的齐哀公。 后世史官并没有在这位齐哀公身上留下过多笔墨,更没有谈及他一生的政绩,却对他的死记录在册,所以说,他能在当代被人们所熟知,或许正是因为他这残忍的死法。不过除了他惨死,围绕他的一些事迹却值得好好聊聊。 比如他是如何“中了大奖”让周夷王亲自督办烹刑?周夷王为何在他死后另立弟弟吕静?以及他两个弟弟最大获益者是谁? 先来说第一点,齐哀公如何惹怒了周夷王才招致灭顶之灾? 西周自周公旦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之后,一直严守宗法制度,直到周孝王的出现,他打破传统,篡了侄孙的位子,在位十多年中,姬燮一直谨小慎微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到周孝王病逝之后,在各路诸侯的推举之下,西周才重新回到正轨,将姬燮扶上王位,为周夷王。 但这位周夷王经过多年的磨难之后,性情大变,开始找机会实施“报复计划”,谁让那些诸侯在周孝王的时候没有声援他姬燮呢。 恰好,纪国国君纪炀侯来打小报告,说齐国国君齐哀公行为不端。纪国和齐国本是邻居,而齐国又是大国,两国可以说摩擦不断,这在往常根本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听在周夷王耳朵里,这就是天赐良机啊,除了要报复当年没有声援自己之仇,还有齐国是各路诸侯的带头人,他们已经不来朝贡周天子了,所谓,能够打压齐国,其他那些小诸侯自然会乖顺一些。 所以,一是报仇,二是安抚纪国收买人心,三是杀鸡儆猴,压制其他诸侯。周夷王必须要拿齐哀公来开刀,又由于他的变态心理,索性就采取了极为残忍的烹刑齐哀公处死。 再看第二点,周夷王为何安排齐哀公异母弟吕静继位? 然而烹死齐哀公之后,周夷王还要将齐国搞乱,他才能从中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周夷王便安排了齐哀公的异母弟吕静登上王位,为。齐胡公虽然登上了齐国的王位,但也难逃他棋子的命运,一方面因为被烹死的齐哀公还有个同母弟弟公子山,他对王位可是觊觎已久,更不能眼看着齐国江山落在齐胡公手中;另一方面,齐国新王继位,政局动荡,旁边的纪国可是。 所以,周夷王安排吕静继位,就是想让齐国内忧外患一起来,只要齐国动乱,作为天下共主的周天子才能稳坐钓鱼台。 最后看第三点,齐哀公的异母弟吕静和齐哀公的同母弟公子山,兄弟二人争斗,最大受益人是谁? 且看齐胡公登基之后,首要任务就是尽快解决内忧外患,内忧是齐哀公的同母弟公子山蠢蠢欲动夺江山;外患是邻居纪国伺机侵占齐国国土。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齐胡公吕静便决定把齐国国都从营丘前往西北50里处的薄姑,这里是他的根据地,当然有利于他稳定统治。 但齐胡公漏算了一步,从姜子牙获封齐地以来,一直就将齐国国都定在了营丘,这数百年经营之下,齐人早已习惯,猛然去迁都,贵族和平民利益完全打乱,况且仅从文化认同上来看,齐人就难以接受。 而这也给了齐哀公的同母弟公子山以机会,他集结亲信党羽,联合反对齐胡公的齐人一起杀死齐胡公,把齐胡公的子嗣都驱逐出了齐国,推翻了齐胡公刚刚建立的统治,然后自立为,重新把国都迁回营丘。 这,齐国虽然重新回到了正轨,但这么一折腾,齐国势力大大减弱。结合上面周夷王的安排,不难看出,兄弟互相残杀的最大获益人并非重新掌权的齐献公,而是远在镐京的周懿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郦食其为什么被齐王烹杀?郦食其是个如何样的人?

郦食其为何被齐王烹杀?郦食其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郦食其出生于战国末期,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十分好学,长大后成了当地名人还被称为“狂生”,其原因是郦食其有一张谁都说不赢的嘴。起义后,曾拜访各地豪杰,从而结识了郦食其,此后郦食其便跟随刘邦,并且成为他的得力干将。郦食其凭借自己的“”游说各国,为刘邦战胜打下基础。但郦食其的结局却不太好,被处以烹杀。郦食其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古代有很多出色的纵横家,这些人凭借自己的一张嘴,就能够为自己谋得功名富贵,还能够让一个国家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城池。其中最为出名的显然就是二人,苏秦提出的“连横”,张仪提出的“合纵”,一度左右着战国的局势走向,最后张仪辅佐的秦国获胜建立了,从此纵横家看似失去了市场。 但是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蜂拥起义,地方豪强纷纷自立为王,尽管最终呈现出“争霸”的局面,但是依然存在了众多的诸侯,于是又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纵横家,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郦食其(lì、 yì、 jī)。 郦食其出生于公元前268年的陈留县,此时距离嬴政建立秦朝还有着47年的时光。生于的郦食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为了谋生只能在县里当了一位看管里门的小吏,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门卫”。尽管身份低下,但是县里的官员却并不敢随意役使他,因为郦食其非常喜欢读书,并且表现出了远大的志向,大家都觉得他以后必然会有一番作为。 然而真正能够有所大作为,并不仅仅是有志、有才就能够达到的,还需要时运机会,郦食其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等到他的机会,眼看着魏国被灭掉了,眼看着六国都被灭掉了,眼看着秦朝建立了,连建立秦朝的都去世了,郦食其自己也五十多岁了,他还没有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临了,陈胜在公元前209年发动起义,随后天下响应,刘邦进军陈留边访豪杰之士,于是郦食其开始追随在他身边,这个时候他已经五十九岁,在古代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他的生命已经开始进入暮年,但正是在暮年的时候郦食其成就了自己人生中的辉煌璀璨。 郦食其先后向刘邦献计,让刘邦得到了军粮、关中、敖仓,让刘邦在“”中得以立下大功,同时他还劝说了很多秦朝大将、各国诸侯投降刘邦,最为突出的就是在公元前204年初,郦食其出使,凭借着陈说利害关系,让齐王就此放弃战争准备,直接归降刘邦。 刘邦因此而得到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但是这个时候韩信已经带兵在路上了,他原本已经放弃攻齐,但是听到部下劝说要展现自己的功劳以后,就在公元前204年秋继续攻齐,齐王以为受到了郦食其的蒙骗,大怒之下将他放到锅里活活煮死(烹之)。 郦食其在65岁时去世,在那一个年代已经算得上是高寿,他也确实已经实现了自己人生中的部分愿望,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且未得善终,依然可以说得上一句“不负此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