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俄罗斯历史上有几位女沙皇?为何都与彼得大帝关系密切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沙皇俄国的历史上,罗曼诺夫王朝是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长达三百年。这个王朝中,曾先后出现过四位女性沙皇。然而这四位女沙皇,除了都和彼得大帝有着密切的关系外,其为人与建树却有天壤之别。

彼得大帝全名叫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即位后,按照帝系称彼得一世。后来人们鉴于彼得一世一生对沙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故又将其尊称为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的父亲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母亲是阿列克谢沙皇的第二任妻子。本来阿列克谢沙皇并不缺少后嗣,他的第一个妻子给他生了多个孩子。但可悲的是,公主们个个身体健壮,六个儿子中却只有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彼得(后来的彼得大帝)是个健康的皇子。在彼得的几个同父异母兄弟中,三个夭折,剩下的两个,一个叫费多尔,患有败血病,一个叫伊凡,是个智障者。阿列克谢死后,长子费多尔即位。费多尔是个典型的病号沙皇,因为患有败血病几乎连行走都是一件难事,出行时都需要侍从搀扶,这倒像是中国的君主明仁宗朱高炽。费多尔带病在位六年后于1682年2月撒手人寰,他没有留下子嗣,皇位继承争夺战便在两大外戚家族——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和纳里什金家族之间展开。

俄罗斯历史上有几位女沙皇?为何都与彼得大帝关系密切

索菲娅摄政开启女主当政时代

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是阿列克谢沙皇第一任妻子的“后族”,力挺费多尔的智障胞弟伊凡即位;而纳里什金家族则是阿列克谢沙皇第二任妻子的“后族”,他们自然力挺彼得即位。两位皇子都是老沙皇的亲生儿子,都有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因此争论得格外激烈,尤其是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他们阵营中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阿列克谢沙皇的女儿索菲娅公主。索菲亚贪慕权力,在政坛积极活跃,她希望同胞兄弟伊凡能够即位。伊凡登基,按照血亲她与沙皇更近一些,参政议政便是理所当然。再者伊凡形同白痴,这样一位沙皇,被谁控制谁无疑便是实权人物。但东正教总主教看透了索菲娅公主及其集团的阴谋,坚决反对拥立伊凡,因此在总主教及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反对派的共同支持下,年仅十岁的彼得被推上了沙皇的宝座。

然而索菲娅公主并不甘心失败,决心继续抗争。她联络射击军长官,率领射击军直接向皇宫进攻。疯狂的射击军不但冲进了克里姆林宫,而且借机杀害了一大批反对派大臣。这次骚乱使纳里什金家族的实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凭借着暂时的军事胜利,射击军要求缙绅会议通过决议,立伊凡为第一沙皇,将现任沙皇彼得大帝降为第二沙皇,并确定由他们的姐姐索菲娅公主摄政,全权代表两位一傻一幼的沙皇处理国家的一切大事。第一沙皇在历史上被称为伊凡五世。

在1682年至1689年间的俄罗斯帝国里,两位并存沙皇共同的姐姐索菲娅担当了“无冕沙皇”的角色,她在俄罗斯帝国最早开创了女主掌国的时代。

彼得大帝的生母虽没有多少政治谋略,却也深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在索菲娅公主执政期间,考虑到后族势力不足以与索菲娅公主抗衡,彼得大帝生母决定采取自保的方针,她主动带着儿子搬出了克里姆林宫,移居到了七公里之外老沙皇阿列克谢的行宫——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

彼得大帝在皇权旁落时,培养了一支对他忠心耿耿的军事力量。起初,出于爱玩军事游戏的天性,彼得大帝把随身侍从和一些要好的贵族子弟编成了少年军队,他们之间还经常打打杀杀,玩得相当热闹、开心。这之后,这群童子军竟然丢下了玩具武器,换上了真枪真刀。经过有意识的训练,这支军队成为了彼得大帝最为亲信的护卫军,他们唯沙皇命是从,时刻准备着向敌人发起进攻。

索菲娅公主的终极目标是做名实兼有的君主,她又决心联络射击军,彻底拔掉彼得大帝这眼中钉、肉中刺。然而没等索菲娅公主正式行动,彼得大帝就抢先一步,他在纷纷倒戈的射击军和护卫亲军的共同支持下,解除了姐姐索菲娅公主的权力,并迅速接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索菲娅公主被囚禁在修道院,她的宠臣沙克洛维蒂被处死,戈里津被流放。

虽然直到1696年第一沙皇伊凡五世才死去,但无论是在姐姐当政还是弟弟当政时,他都不问政事,正如中国晋朝君主“白痴皇帝”晋惠帝。自身的无能及与彼得大帝的并尊,使得伊凡五世成了一个几乎可被完全忽略的虚君。关于伊凡五世,唯一可供后世提及的,或许便是在他死后三十多年,自己的后嗣竟然又当上了俄罗斯帝国的沙皇。

俄罗斯历史上有几位女沙皇?为何都与彼得大帝关系密切

过渡性质的首位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一世

彼得大帝天生强健、聪明,掌握权力后他更是积极进取,有意改变俄罗斯贫困落后的状态。他曾真正地化装外出考察,并且通过微服私访,还找到了富国强兵的良方。1697年至1698年,彼得大帝化名鲁尤特尔·米哈伊洛夫,率领一支二百多人的访问团,访问了西欧各国。回国后,彼得大帝不但看到了本国的落后,而且探寻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之路。

历史上任何一位以改革著称于世的伟大君主,其改革无疑都是全面而深刻的,彼得大帝的改革亦不例外。彼得大帝的改革,涉及广泛,变动明显,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军事上,他建立了俄罗斯帝国第一支海军,实行义务征兵制,创建欧式新型军队;中央行政上,废除国家杜马,建立了隶属于沙皇的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参政院,下设十一个相当于“部”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具体事务,设置直接对沙皇本人负责的总检察官职务;地方行政上,1708年,将全国划分为八个由总督领导的大省,后于1719年在保留大省的前提下又将全国划分为五十个州,主要负责地方军事以分割总督权力,1720年在新首都圣彼得堡建立了市政总局;人事选任上,将全国文武官员分为十四等,将选官方式由选贵转为了选贤;经贸上,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扶植工商业的发展;社会生活上,禁止男子蓄长须,彼得大帝认为宽厚浓密的胡须是保守清高的象征,必须予以剪除,还要求宫廷人员必须穿着西装。除了内政改革之外,彼得大帝还通过发动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使俄罗斯帝国的版图面积大大增加,君主专制更加巩固。

彼得大帝曾经有过两次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叫尼多克娅,二人没生活多久,尼多克娅就被丈夫送进了修道院,他们共同的儿子就是彼得大帝的太子阿列克谢。第二任妻子叫叶卡特琳娜,是一位出生微寒的立陶宛人,他们共同诞育了两个私生女。

起初彼得大帝有意让阿列克谢即位,但太子一直对父皇的改革持反对态度,另外他还有通敌卖国的罪行。彼得大帝面对太子阿列克谢对自己的反对,毫不手软,先将其关入监狱,后折磨致死。后来彼得大帝修正了长期以来皇位继承上的长子继承制,规定嗣君由当朝沙皇指定。但在1725年1月28日彼得大帝驾崩之时,却并未明确谁将继承他的皇位。

尽管如此,在彼得大帝驾崩的当天,他的妻子叶卡特琳娜便即位为新一代沙皇,是为叶卡特琳娜一世。作为沙俄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一世的早年经历,却是充满波折与坎坷的。

她早年曾在一个牧师家里当女佣人,1702年随主人一起做了沙俄军队的俘虏。不久,叶卡特琳娜一世先后成了一名军士和一名元帅的情人。后来,沙皇宠臣缅什科夫又占有了叶卡特琳娜一世。当彼得大帝在缅什科夫家中发现叶卡特琳娜一世后,便对她一见钟情,两人遂成为一对恋人。

1712年,叶卡特琳娜一世正式成了彼得大帝的妻子,但此时她依旧未获加冕,直到彼得大帝去世的前一年,才为叶卡特琳娜一世举行皇后加冕礼,因此他们的女儿就只能是非婚生的私生女。后来叶卡特琳娜一世虽成了沙皇,但她却并无治国才能,国家行政事务实际上由她的旧爱缅什科夫把持。1727年5月,叶卡特琳娜一世去世,根据缅什科夫的意愿,女沙皇立废太子阿列克谢之子、彼得大帝之孙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为继承人,是为彼得二世。

俄罗斯历史上有几位女沙皇?为何都与彼得大帝关系密切

尸位素餐的女沙皇安娜一世

年幼的彼得二世十二岁即位,十五岁因天花而去世。掌握实权的枢密院大臣认为彼得大帝与叶卡特琳娜一世夫妇二人的女儿皆为私生,不得继统,决定迎立曾经的第一沙皇伊凡五世的次女、彼得大帝的侄女安娜·伊凡诺夫娜为沙皇。安娜十七岁时,由叔父彼得大帝作主嫁给了库尔兰公爵,安娜成了公爵夫人。但不幸的是,两个月后,库尔兰公爵去世,安娜则成了寡妇。寡妇安娜即位为安娜一世,使得沙俄的皇统又暂时回到了伊凡五世的一支。

为了防止丢掉国家大权,枢密院大臣曾向安娜一世提出了一系列限制皇权的条件,这些条件完全使她成一个傀儡沙皇。为了登位,安娜一世违心地答应了枢密院的所有条件。而当安娜一世到达莫斯科并得到近卫军及多数贵族的拥护后,便撕毁了枢密院强迫给她的即位条件,并趁机解散了枢密院。

在俄罗斯历史上,安娜一世是一位典型的尸位素餐的沙皇。

虽然父亲伊凡五世并没有将智障遗传给安娜一世,但她与父亲一样,同样是一位尸位素餐者,她几乎不过问任何国家事务,而是将政权拱手让给了她从婆家带回来的德国人庇隆。庇隆操一口德国腔调,并不了解俄罗斯帝国的国情,而只凭主观判断胡乱指挥。庇隆仗着女皇对他的宠信,使出三管齐下的手段:第一,狐假虎威,以“无冕沙皇”的姿态对俄罗斯人进行德国化教育,他宣扬德国优越理论,并重用德国籍的官吏和教师;第二,疯狂聚敛钱财,然后购置土地,并购买各种金银珠宝来取悦老婆;第三,满足沙皇安娜一切物质欲望,以保证安娜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而沙皇安娜一世本人,整天想的就是如何享受安逸,满足虚荣。她羡慕东方皇帝的至高无上,故她要求宫廷奴仆要像东方学习,对沙皇要毕恭毕敬。在饮食上,她要求一日三餐都要奉献天下最可口的美味佳肴。她还不惜重金来举办大型舞会,皇宫整天充斥着声歌艳舞。另外,安娜一世还有一个犹如中国汉朝君主汉武帝一样的爱好,那就是喜欢奇异之人,什么高个子巨人、矮个子侏儒,统统都被她吸收入宫廷,供自己玩乐。由于沙皇安娜的奢侈腐化,她在位时期,宫廷开支竟然是彼得大帝时期的五倍。

1740年,安娜一世在临终前不久指定姐姐的外孙伊凡·安东诺维奇为下一任沙皇,是为伊凡六世。当时伊凡六世乃是刚满三个月的婴儿,故代理沙皇的任务自然仍由庇隆担当。但安娜一死,庇隆就成了无根之树,以米尼西元帅为首的近卫军便充当了掀翻庇隆这棵大树的那阵龙卷风。但这仍然不能平息人们对安娜一世的愤怒,在彼得大帝与叶卡特琳娜一世所生的次女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公主的指挥下,近卫军在流放庇隆之后又将安娜一世指定的小沙皇伊凡六世囚禁了起来。政变后,近卫军将领们纷纷宣誓效忠伊丽莎白公主,伊丽莎白又登上了沙俄的君主宝座,是为第三位女沙皇。

俄罗斯历史上有几位女沙皇?为何都与彼得大帝关系密切

奢侈放荡的女皇伊丽莎白一世

欧洲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位名为“伊丽莎白”的君主,除了我们这里论述的沙皇,还有一位则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英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近半个世纪,她统治时期是大英帝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被誉为“伊丽莎白时代”,而女王本人由于终身未婚而被称为“童贞女王”。与这位英王相比,沙皇伊丽莎白一世则逊色得多。

纵然沙皇伊丽莎白一世也是终生未婚,但她的私生活放荡不羁,据说她一生中曾有过三百多个情夫。美国学者罗伯特·利斯顿曾在其专著中写道:“如果让历史上的女统治者们进行艳丽和魅力竞赛,俄国的伊丽莎白一世一定夺魁。”另外,在苏联历史学家波克洛夫斯基的眼里,伊丽莎白一世堪称“罗曼诺夫王朝最荒淫的一个女皇”。在她身边,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宠幸者,“从法国大使舍塔尔迪直到士官学校的学员”,从作家到演员等等,其中她最主要的宠臣乃是乌克兰的青年歌手阿列克谢·拉祖莫夫斯基。当伊丽莎白一世曾经被反彼得大帝改革集团赶出宫廷、流放农村的时候,伊丽莎白一世便与这位歌手成了恋人。当她当上沙皇之后,阿列克谢·拉祖莫夫斯基竟然被提拔为陆军元帅,二人始终保持着半地下半公开的非正常关系。

伊丽莎白一世曾拥有一万五千件衣裙,有时她一天要更换两三次衣服。所有衣裙的样式都为低领露胸式,并且她还在身上喷洒香水,借此,许多男性都拜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之下。一次,她将香粉喷洒在头上时,将头发缠在了一起,不欲剪,理还乱,无奈之下她只能忍痛下令仆人将长发剃光。为了不显另类,她竟然下令宫廷所有女子,皆剃为光头。她感觉自己穿上男人衣服是别有一番韵味,竟然又下令女子皆着男装参加舞会。就这样,伊丽莎白一世折腾了二十年,待她去世之时,国库中竟然没有存留下一个银卢布。

然而伊丽莎白一世也并非毫无称道之处,她在位时期,父亲彼得大帝的改革措施得以继续,她设立了国家贷款银行,废除了国内关税,还创立了俄罗斯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和第一所国家剧院(圣彼得堡剧院)。伊丽莎白一世轻抚虽多却没有子嗣,她把同胞姐姐的儿子彼得·费多罗维奇从德国召回来,确立为皇位继承人,并且还为外甥娶了位准皇后——索菲娅。

俄罗斯历史上有几位女沙皇?为何都与彼得大帝关系密切

唯一堪称“大帝”的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

令人颇感不解的是,彼得大帝以后的男沙皇们竟都出现了“盛极而衰”的现象,彼得大帝的男性嗣君个个都是“问题君主”,都没有任何政治建树。接替伊丽莎白的这位彼得三世,同样无能。作为彼得大帝的外甥,彼得三世毫无进取心,只知道玩乐酗酒。而他的皇后索菲娅,却是一位精明上进的贵妇。

索菲娅的父亲是德意志的一个小公爵,她被伊丽莎白女皇看中,做了彼得三世的老婆。但夫妻二人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兴趣爱好及为人处世完全是不同的风格。彼得三世在德国生长,对德国极为推崇,却厌恶俄国的一切。而索菲娅则努力学习俄语,尽快熟悉并爱上了俄罗斯这块土地,还更名为“叶卡特琳娜”,她羡慕姨婆婆伊丽莎白,希望有一天也能够成为她。对于这种权力欲望,叶卡特琳娜毫不掩饰,她曾在《回忆录》中说:“只有政治雄心激励着我,我内心有一股难以言传的力量,这股力量使我一刻也不怀疑我将自然而然变为俄国女皇。”后来夫妻二人双双出轨,叶卡特琳娜与他人还生下了一个男婴(后来的沙皇保罗一世)。

彼得三世即位后,夫妻二人关系紧张,叶卡特琳娜感觉出了事情的不妙,她决定“先发制夫”,在近卫军的支持下,叶卡特琳娜自称沙皇,是为叶卡特琳娜二世,众叛亲离的彼得三世先被迫承认妻子即位,后又为妻子的同党处死。身为沙皇的叶卡特琳娜二世理政享乐两不误,她一面处理繁重的国家大事,领导各项改革,推行“开明专制”,一面与众多情人日日缠绵在温柔乡,这倒像是中国的武则天。

同彼得大帝一样,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政绩全面而深刻。她采取措施,维护了俄国贵族的利益,因此得到广泛的支持。在同当时著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伏尔泰等人的亲自交流后,她颁布了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法典《圣谕》。她思想先进,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当她听说一位英国医生发明了预防天花的技术后,下令引进这种疫苗,然而却未被人们所接受。另外,叶卡特琳娜二世野心勃勃,手段强硬,她不但残酷地镇压了俄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普加乔夫起义,而且通过发动对外战争,使沙俄版图进一步扩大。她在位时期,俄国军队不仅占领了北美洲最北部的阿拉斯加,而且还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了殖民地。叶卡特琳娜二世晚年时候,曾给后世留下一句最能体现出她雄霸一面的名言:“假如我能活到二百岁,整个欧洲将会变为俄罗斯帝国的领土!”

纵观沙俄历史上的几位女主,毫无疑问,叶卡特琳娜二世是最有创建的一位,因此她被后世尊称为“叶卡特琳娜大帝”。而在沙俄历史上,能够被冠以“大帝”头衔的,除她而外,仅有伊凡大帝(伊凡四世、伊凡雷帝)和彼得大帝两位。

叶卡特琳娜大帝的政治业绩是优秀的,她完全有资格被视为“男版彼得大帝”。

几位女沙皇,在私生活上多风流放荡,没有一位“历史清白”,以至于人们将她们在位时期称为“一对对情人们统治俄罗斯”,这是社会风气及个人品性之使然,我们不做太多评说。但她们除叶卡特琳娜二世外皆是在其位不谋其政之徒,只知道一味贪图个人享乐而置国家前途于不顾,这是最该为历史唾弃之处,这也更反衬出了叶卡特琳娜二世的高大形象。四位女沙皇,只有作为外孙媳妇的叶卡特琳娜二世才真正称得上是彼得大帝事业的继承者,若彼得大帝天堂有知,不知他会是悲是喜?

俄国首位沙皇伊凡四世对外战争长达几年?

作为历史上首位俄国沙皇,伊凡四世的存在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伊凡四世改革及其对外战争这两方面的举措,不仅帮助俄国发展壮大,还促使整个俄国体制及其对外政策有了历史性的转变。伊凡四世年幼时受到了负面影响,自从加冕掌权以来,便开始一步步的对国家的各个方面进行整顿和治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部队等方方面面。执政期间,他的首要举措就是对法律变革,编纂出新的法典。接下来改编部队,有了较为完善的军事指挥管理系统,作为防备需求,建立常规军,也对地方部队和边防部队勤务整理,俄国第一部军队条令也是他任职期间制定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伊凡四世改革及其对外战争第二方面举措,表现在他对外主张侵略及扩张。在他执政期间,不仅多次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对外侵略,扩张俄国的版图,甚至还吞并了曾经强于俄国的蒙古鞑靼人,一度对外展现了俄国逐渐强大的实力。对正处在鼎盛时期的国家发动侵略战争时,俄国借着伊凡四世改革的浪潮,顺利取得胜利,粉碎了奥斯曼帝国的阴谋诡计。不过俄军也不是战无不胜,在持久战的观念下立窝尼亚战争中俄军受到多方的阻挠,长达25年的战争,最终以俄国失败告终。 伊凡四世执政后期,更是把沙皇专制体系强化到一定程度,扩大了中央集权。伊凡四世改革及其对外战争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俄国的实力,有助于俄国走向富强。 伊凡四世灭了几个蒙古汗国 伊凡四世的军事改革,不仅强大了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更是壮大了国力。那么在扩张疆域、对外侵略的过程中,伊凡四世灭了几个蒙古汗国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岁的伊凡四世便顺利登基,在他年纪尚幼时,母亲暂时帮他摄政掌权,然而当时各方集团不停的争斗、双方势力不停的此消彼长,这些事情对他后来的性情及行为有着严重的影响。这也使得他品格坚强,意志坚定,性情严酷无情,甚至暴虐、易冲动、手段毒辣、手法残狠,对贵族进行一系列的镇压。那么拥有这样性格的伊凡四世灭了几个蒙古汗国呢?伊凡四世灭了几个蒙古汗国才能卫冕沙皇呢?答案是3个。 伊凡四世曾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带兵领将,一举歼灭喀山汗国。然后抱着持久战的观念,吞并了阿斯特拉罕汗国,还包括大诺盖汗国和巴什基尔亚在内的地区也一同囊入麾下,北高加索众多民族顺势也归俄罗斯所管属。伊凡四世时期,俄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以至于今天的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个国家的历史的转折点,就是灭掉喀山汗国这场战役。它标志着两个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严重的改变甚至倾斜,在此之后俄罗斯实力比蒙古鞑靼人的实力更雄厚,刷新了曾经的记录,扭转了局面。另一方面喀山汗国被攻陷,为后续俄罗斯扩大疆土,顺利跨过乌拉尔山脉,朝向幅域辽阔的西伯利亚进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伊凡四世杀子 伊凡四世是俄国第一位沙皇,是封建专制统治者,伊凡四世杀子事件十分出名,这次事件也体现出他的残暴的一面,他毫不留情的对所有反对他的人实施暴力压制,最终失手杀死了亲生儿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伊凡四世在治理国家方面还是颇有建树的。虽然这个政权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之上,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他的带领下俄国统一后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一定区域内最强大的国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史料记载伊凡四世杀子事件发生在一次争执当中,暴怒之下的伊凡四世,用手中的笏杖不幸猛地击中了儿子,且正中头部,致使儿子当场死亡。冲动造成儿子的死让伊凡四世懊悔不已,但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伊凡四世三岁就成为国君,被各集团势力加压,这样的痛苦经历对他的性格养成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伊凡四世后期的残酷、易怒、激动的性格,也由此而来。他曾经任性的带着家属离开国家,引起了民众的恐慌,直到得到教会的许诺后才回去,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将国家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 伊凡四世生性多疑,且情绪常常反复,极端暴力和凶残。前后杀死上千名贵族,杀害平民的数量更是无法估算。在长期的内部斗争和对外战争中,伊凡四世最终还是出现了精神问题,最大原因还是伊凡四世杀子事件对他的打击过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圣彼得堡在俄罗斯人眼中到底有多重要?宁可失去所有地方

在俄罗斯人心中,没有哪座海港城市比圣彼得堡还重要。对俄罗斯来说,他们宁可丢掉其他地方,也要保住圣彼得堡。虽然,圣彼得堡的地理位置非常偏,在芬兰湾的最里头。 如何才能守住圣彼得堡?俄罗斯人会说出两个地名:陆地上的维堡,海上的科特林岛。维堡距离圣彼得堡比较远,即使丢了维堡,圣彼得堡一时半会也未必会丢。但要丢了科特林岛,圣彼得堡基本上就没有守的价值了。 科特林岛在哪呢?圣彼得堡港口正西30公里处,卡在芬兰湾中间的那个像航空母舰的岛屿,就是科特林岛。科特林岛距离芬兰湾的北岸有17公里,距离南岸有7公里,科特林岛对圣彼得堡的重要性,你想想长岛对于纽约的重要性就明白了。如果有敌人能控制科特林岛,就能堵死科特林岛进入芬兰湾的任何水道。对俄罗斯来说性命攸关的圣彼得堡,就将变成“臭港”。 有人打算这么做吗?有,这就是瑞典。 瑞典和俄罗斯关于科特林岛的归属争吵不休。瑞典说我们在公元1155年,战胜了芬兰,当时属于芬兰的科特林岛自然就是瑞典的地盘。 俄罗斯则冷笑:那后来呢?下诺夫哥罗德公国后来占据科特林岛。而到了1478年,我们的前身——莫斯科公国吃掉了下诺夫哥罗德公国,科特林岛理所应当是俄罗斯的。 俄国这个国家你也知道,对出海口的渴望让人震撼。只说西海岸,俄国决定开辟芬兰湾的出海通道,1704年,著名的修建了所有俄罗斯人的骄傲——圣彼得堡城。 圣彼得堡成为俄国海军向西开拓海域的基地,那么,俄国首先就要守住圣彼得堡。而要守住圣彼得堡,那就必须守住科特林岛,否则一切免谈。 当时俄国的重心还在莫斯科等内陆地区,彼得大帝修建圣圣彼得堡,就已遭到很多人质疑。俄国的经济实力并不是太好,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一个暂时还不到收益的港口城市,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更何况,彼得大帝除了重金修建圣彼得堡,还出重金,在科特林岛岛修建一个名叫喀琅施塔得(喀琅施塔特)的军港。 俄国内部互相吵来吵去,瑞典看到了收复科特林岛的机会。在瑞典看来,俄国修建圣彼得堡,以及科特林岛上的喀琅施塔得,就是冲着瑞典去的。不及时拔掉,将来必是大患。 瑞典总共向俄国发起两次进攻,第一次惨败。第二次,瑞典志在必得,而彼得大帝甚至没有出一兵一卒,而是到处写信,扰乱瑞典指挥官的视线。瑞典以为有无数的俄国援军不断西进,吓得连夜就逃了。什么圣彼得堡,什么科特林岛上的喀琅施塔得,都没兴趣再关心了。 即使在战争不利的时期,彼得大帝也没有任何放弃圣彼得堡和科特林岛的想法。彼得大帝想和瑞典谈判,说可以放弃西北海岸线一些地区,除了圣彼得堡,科特林岛上的喀琅施塔得。可见,科特林岛(喀琅施塔得)对俄国来说多么重要,堪称是保命神器。俄罗斯在喀琅施塔得修建炮台,甚至是俄罗斯人的永恒骄傲——海军,就是从这座要塞走向全世界的。俄罗斯有句家喻户晓的谚语:俄罗斯只有两个朋友,陆军以及海军。 喀琅施塔得建成于1704年5月18日,而这个名字,你会发现,具有明显德国风格,意为皇家之城。前两年的德甲联赛,出现过两支名称有点特殊的球队:因戈尔施塔特、达姆施塔特。 对外国人来说,喀琅施塔得不是一个很出名的俄国地名,但有件事你一定知道。1917年,沙俄爆发了改变人类历程的重大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因为炮击冬宫而千古留名。阿芙乐尔号是从哪里开出来的呢?正是科特林岛上的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 随机文章龙吸水拍到真龙图片,疑似真龙快速飞过云层速度最快的高山滑板速降,时速150公里(仅次于超跑)火星表面纹身图案之谜,火星风暴刮起粉尘形成奇特图案未来主要交通工具的单人飞行器,我国四旋翼载人飞行器成果喜人黑鳞鲛人真的存在吗,揭秘黑鳞鲛人被美国抓获(探测海底文明)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