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大家对于战国七雄都是比较了解的,对于他们最后被秦国统一,都是能够想得到的,毕竟秦国当时太强大了。关于战国七雄的灭亡顺序,帆叶网,可能很多人都记得不清楚,很容易记岔。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战国七雄灭亡顺序的顺口溜口诀!非常方便哦!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1、战国七雄灭亡顺序顺口溜
1、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对于一部分初学历史的同学不容易记忆,不妨利用顺口溜进行记忆: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七国中处于东方的是齐国,处于南方的是楚国,西方的是秦国,北方的是燕国,中间的从北到南的是韩赵魏)
2、秦统一中国灭亡东方六国的顺序对于大部分人也不容易记住,我们不妨这样记忆:
a.谐音记忆:韩赵魏,楚咽(燕)气(齐)。
b.方位记忆:根据东方六国的地理位置进行记忆,先灭中间的三国韩赵魏(顺序是南北中间),在灭剩余三国楚燕齐(顺序仍然是南北中间)。

2、秦国灭六国时间顺序
1.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率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攻破韩国首都郑(今河南新郑),韩国灭亡。
2.公元前229年,秦军乘赵国遭受旱灾之际,兵分两路,南北合击赵都邯郸。前228年,破赵军,攻占邯郸,俘赵王,赵国灭亡。
3.公元前225年,秦军突袭并围困住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依托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军强攻毫无奏效,于是引黄河水灌入城内。三个月后,大梁城被水浸坏,魏王投降,魏国灭亡。
4.公元前225年,秦军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俘虏楚王,楚国灭亡。公元前223年,击破项燕,全面占领楚地。
5.秦于公元前226年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大败燕军和前来支援的代军,攻陷蓟,燕王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往辽东。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歼了逃到辽东的燕军,俘虏燕王,燕国灭亡。
6.公元前221年,秦王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北)。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3、战国七雄简介
齐国:本为姜姓,吕氏。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田氏。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
楚国:芈姓;熊氏。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亦称荆。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师。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国。
燕国:姬姓,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公元前222年燕灭于秦。
赵国:嬴姓;赵氏。三晋分家之初(晋三分为韩赵魏),三家秉承晋阳之战之团结。韩赵魏三晋经常结成三晋同盟,一起行动,共同进退。但由于魏韩两个的主战场在南方,赵国获利不均。欲南侵,又遭到魏国排挤。后赵武灵王奋发图强,巧妙的从中原诸侯的混战中摆脱出来,领导国人,衣胡服、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赵国实力因此大大增强。史载“时赵之强,甲于三晋”。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
魏国:姬姓;魏(毕)氏。魏国先祖为毕公高,后毕国亡,公族称毕氏,流散各地。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为车右,因军功封于魏城,立魏氏。前453年,魏桓子魏驹伙同赵、韩灭智伯,剖分晋国。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为诸侯,史称魏文侯。魏文侯时期,魏国独占中原,成为最先强盛的国家。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立,继续着魏国的强盛。公元前225年,秦灭魏。
韩国:姬姓;韩氏。韩国先祖为晋公族。在晋悼公复霸时,韩氏韩厥之力颇多。后韩起执政晋国27年,韩氏显贵。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与赵、魏同为诸侯,建立韩国。“三晋”同盟之时,韩国随之瓜分中原,获利颇多,国势达到鼎盛。但由于韩国四面受敌,且国人不尚武,屡为列强所攻打。在残酷的战国烽烟中,韩国不得不先后依靠于魏、齐、楚、赵、秦等大国。公元前230年,秦王政首灭韩国。
秦国:嬴姓;赵(秦)氏。秦国之初,土地贫瘠,国力并不强盛,中原诸侯皆卑之。至秦穆公图强,国势稍盛,称霸西戎。而后,秦国又长期陷入低迷,屡为晋国所败。至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贤令,卫鞅入秦,见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国政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东夷的分支有哪些?东夷是如何灭亡的
《·东夷传》中对东夷有明确的记载:“东方曰:夷。……其人(粗)、大疆(强)、勇而谨厚……东夷率皆土著……”今人从中能多少猜测出东夷人的性情。追寻历史的足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久远的历史。 东夷,又称人方、夷方等,是先秦时代生活在黄、泗、淮水流域各部族总称,并非单指某一族群。后来,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东夷又和北狄、西戎、南蛮并称四夷,东夷成为华夏民族对东方民族的称呼。有学者考证,古时的东夷地区,疆域辽阔,部族众多,史载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又称九夷。 在原始严酷洪荒的年代,东夷人与所有人一样依赖自然而生存。对于解释不了的自然现象,东夷人将之敬如神灵。太阳能给人以光明与温暖,恒久绵长,原始人首先对太阳产生庄严的崇拜敬畏。同时,由于太阳从东边升起,东方便被原始人视为神明之地,具有无尽的威严与神秘。部落众多的东夷正是在这种对自然全心的敬畏与服帖中开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他们多以鸟、凤、龙、蛇为图腾,少数以蜘蛛等为图腾。 传说,东夷族的首领太昊和,都被尊为“太阳神”,他们的名字“昊”字,就是天顶着红日。其中都可见出东夷人对于自然的全心敬仰,与对自然所拥有的无限权威的顺服。泰山位于最早看到日出的东方,并且其高不可测,于是东夷人由太阳崇拜、东方崇拜,逐步演化为泰山崇拜,我们从这里面看出了顺理成章的民族崇拜迁移,对研究东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东夷人自给自足,人丁也十分兴旺,大致分为以太昊氏——部落(风姓)和少昊金天氏部落,以及后期的部落、部落()、部落(姜姓)、部落、部落、有部落()等,还有一些嬴姓部落等。随着剩余劳动产品的出现,东夷人很早就进入了阶级社会,并出现了类似于现在社会的“国家”。 从严格意义上说,东夷文明是古代中国早期黄河下游地区文明的主要代表,在文化方面,东夷族创制了原始的历法和最古老的文字;在科技方面,东夷族发明了炼铜技术,学会使用弓箭等工具,烧造出了薄如纸、黑如漆、音如镜的蛋壳陶等等。 这是与神话密切相关的年代,由于当时没有严格的历录,人们将自己身边的重大事件更多通过神话演绎进行口耳相传。越来越多的发现将我们原本熟知的神话时代逐步演变成历史故事。当时,东方的部落文明大多比较温顺,民风淳朴和善良,人民自觉地遵守传统的礼仪习俗,崇尚自然有序,万物各得其所。所以又号称“君子之国”、“不死之国”。这些都表明东夷是一个休养生息蒸蒸日上的民族。当然,东夷文明也诞生出许多史诗英雄,经年累月的逐渐演变为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如射去九日的后羿,就被认为是东夷领袖。 在后羿之外,东夷的著名领袖还有以下几人:蚩尤,姜姓,是炎帝的后裔。蚩尤英勇善战,威震天下,曾一举而兼国九,后又并国十二,战功显赫。蚩尤还命人用铜制作了大量的刀、戟、大弩等兵器,大大增强了兵器的杀伤力,此举在古代战争史上有着划时代的进步意义。在蚩尤统治时期,冶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制铜工具如般大量涌现。蚩尤后与黄帝的交战,遭到惨败。蚩尤死后葬在东平,后来逐渐被族人神化为齐地八神之一的“兵主武神”。 少昊,名质,又名金天氏,黄帝后裔,嬴姓。因修太昊之法,故称少昊。少昊氏有华夏族龙的崇拜,以凤鸟等各种鸟类为图腾。在少昊为领袖时期,少昊氏的居住中心在曲阜,其族人的足迹遍及山东各地。在少昊的领导下,其组织非常严密,社会分工井然有序,社会化程度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少昊本是华夏族派驻东夷的殖民代表,后来东夷化逐渐变成东夷的代表了。 虞舜,姚姓。生于诸冯,今山东省诸城市。据传,舜的品德高尚,深得族人的爱戴,成为部落首领后,舜亲率东夷人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渔业和制陶业,为部落发展奠定很殷实的基础。正因为舜对部落的治理有方,才使得东夷族人口激增,社会发展较快,在各个方面都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出现了城邑,创造了早期的城市文明;完善了原始的天文历法;创造了以《大韶》为代表的音乐文化。 可以说,华夏文明的开拓,与东夷先民同其他地区文明先民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这些早期质朴的文明正是后来辉煌永恒的华夏文明的雏形。 在这些东夷部落中,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后期陆续西迁,进入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古代黄河南部,淮河北部的中原地区,开创了中原文明的时代;而属于东夷集团麾下的九黎的大部落联盟,其兴旺时期势力也占据了半个中国,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 后来,东夷的舜部落继承了华夏的尧部落对联盟的领导,然后华夏的禹部落又夺回领导权。在大禹治水之后,禹部落愈加兴盛。但是人性中的私心,使得禹终究没有把天下之位传给他的伙伴和搭档东夷族长——,而是给了他的儿子,由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是为中国历史“家天下”的第一脚印。夏的统治并未得到天下人心的顺服,这一时期,东夷部落间的斗争不断,、后羿等部落陆续开始攻击夏帝国。 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历史上演了一幕东夷与夏、商、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延伸。 随机文章魔克拉-姆边贝图片曝光,出没沼泽专杀河马(专家称是大象被误认)诡异的道德经与外星人,传道德经作者老子与外星人藏惊人秘密神秘的曼哈顿怪兽,外形似猪但有5根脚趾/疑为地球新物种自然界的雷电能够收集吗,技术受限无法实现/特斯拉也无法做到科学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十大世界重大科学发现(颠覆人的三观)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称王称霸的越国,本来力不弱于燕韩,为什么没有位列战国七雄
越国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个称霸的诸侯,可以说是以霸主的姿态进入了战国。据《》记载: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於徐州,致贡於周。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方伯,诸侯之长)。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於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於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越国早在允常(勾践之父)在位期间,就已经僭号称王。而其疆域又甚为辽阔,军事力量也不弱。直至越王无彊时期(?-前306年),越国还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华夏诸侯)争彊(通“强”)。可以说论综合实力,越国不在燕、韩之下,但为何越国却没有位列呢? 首先,越国与中原文明差异较大,故遭到排斥。楚国虽在春秋时期也曾自称蛮夷,但楚国的文化却受中原文明影响较深,且与中原文明融合较深。至战国时期,楚国已经基本上接受了中原地区的文明与礼仪,而与华夏诸侯无异。但越国的核心区域却位於江南,与中原文明的接触较少,融合程度也极低。越人仍保留断发文身的习俗,且其语言与文字等方面都与华夏诸侯相去甚远,而不属於一个系统。故而,越国仍被华夏诸侯视为蛮夷,而遭到了排斥。 再则,越国在并掉吴国之后,不但没有趁势向北方发展,反而“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於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初吴国所并)”。越国之所以如此做,是吸取了吴国灭亡的教训。吴、越两国的根基都在江南,很难固守淮北之地。而越并吴,又是以小国并掉了大国,其统治也并不那么稳定,需要很长的时间与精力去化解吴人的仇怨与反抗。故而,越国不但没有趁势向北方发展,反而对比吴国有很大的退缩。致使越国的环境相对隔绝,也很少参与华夏诸侯的事务,故而,不易被其他诸侯国所重视与接纳。 第三,越国的衰落与灭亡的时间,也较山东六国要早的多。秦并山东六国,其时间点集中在前230年到前221年。而越国较东方六国要落后得多,又多内乱。故而,越国的衰落相对较早。而至时期,楚国杀死越王无彊(前306年),尽取其地。越国的灭亡要比东方六国早七八十年,故而,越国没有被挤入战国强国之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