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三国期间最诡异的事件是什么事件?

时间:2023-08-0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三国时期比较诡异的事件有哪些呢?其实也还是挺多的,什么关公显圣啊,什么这个刘备吃人啊,都是有相关的传说的,那么其实说诡异也挺诡异的,但是有一件事情小编觉得更加的诡异,那就是有人说这个诸葛亮其实就是汉献帝刘协,那么这个说法到底有什么故事呢?是不是真的呢?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看看!

三国期间最诡异的事件是什么事件?

一、提出脑洞假设

汉献帝刘协和诸葛亮都是公元181出生,234年病逝,真是太巧合了吧,正史记载刘协打小聪慧过人,连董卓都看出刘协比刘辩强,因此废刘辩立刘协,而且衣带诏前,刘协的确是不甘心当傀儡,努力争取皇权,而之后则基本没声音没图像。诸葛亮则相反,未出山前基本名不见经传,出山后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学问哪来的?当然结合诸葛亮后来至死北伐的现实表现,以及刘备、刘表、马超,王朗、司马懿等对诸葛亮的情景,仔细一回想,不由得我们不脑洞大开,大胆设想一下,诸葛亮其实和当献帝就是同一个人,准确的地说,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其实就是衣带诏事件后逃出许昌的汉献帝刘协。

三国期间最诡异的事件是什么事件?

二、具体细节推演

1、汉献帝是如何被调换的

事情得从建安五年即200年说起,当时曹操大权独揽,胁天子以令诸侯,献帝不甘心作傀儡,搞了个衣带诏事件,命令车骑将军董承串联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等一批拥护大汉的朝中大臣准备起事,事情败露后,刘备带着汉献帝刘协逃出许都,留在假天子在宫中冒充献帝。出城后由刘备作掩护,献帝和刘备分头逃跑,献帝在南阳隆中隐居起来,改名诸葛亮。而曹操则一天300里急行军,对刘备一路追杀,因为曹操觉得献帝应该跟刘备在一起,所以紧追不放。

2、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诸葛亮为什么敢自称“卧龙”、“伏龙”?为什么一个山野村夫对当时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为什么穷居山里却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文武全能的学问是从哪来的?为什么刘备要沐浴更衣,低声下气地去拜访一个村夫?如果说诸葛亮就是汉天子刘协,这些疑问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刘备是知道诸葛亮的真实身份的,所以要毕恭毕敬去拜见,而且可以想想当时的情形,刘备通报了一长串的头衔,诸葛亮的门童轻飘飘的一句:这么多头衔我记不住,只说姓名既可。如果还是皇家,敢在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的刘备面前,有这等气势,而且刘备让关羽,张飞在外面等着,自己对诸葛亮在内室行的是君臣之礼。两人经过三轮磋商,达成协议,即:诸葛亮,也就是刘协,以军师的身份加入刘备集团,刘备为名义上主公,刘协在幕后掌握实际上的决策权。达成协议主要原因是刘协还不能正式公开自己的身份,只有时机成熟再说,这也可以解释刘备为什么甘心情愿把兵权交给刘协,而且在临终前,跟刘协说,万一刘禅不行,汝可自立。

3、刘协为什么不亮明身份

曹操手中的献帝是假的,这事精明无比的曹操肯定也是知道的,所以要往死里追悼杀刘备。但他也只能假戏真做,把留在宫的献帝当成真天子供着,因为曹操需要这个象征正义的招牌,来讨伐各路诸侯呢。而刘协逃出去后,也不能马上宣布自己是真天子,以天子的名义讨曹,主要原因,一是自身实力不够,怕立足未稳定,过早暴露,等于自取灭亡;二是即便宣布自己是真天子,也拿不出证据证明自己,因为宫中还有一位献帝,曹操可以说逃出去的刘协是假的,冒充的;第三,刘协如果亮明身份,可能逼得曹操无所顾忌,干脆借坡下驴,篡位代汉的。

三国期间最诡异的事件是什么事件?

4、刘璋、马超等为什么降服

有了刘协的实际操作,刘备集团象脱胎换骨似的,迅速发展起来,刘协是最大的功臣。正史中,诸葛亮出面游说,刘表同意刘备暂住荆州,刘备攻益州时,诸葛亮最后赶到,刘璋才献城投降,可以说正是刘协(诸葛亮)在亮明真天子身份后,才达到的效果。另外马超为何被诸葛亮三言两语就劝降了?原因就是刘协(诸葛亮)把自己的天子身份告诉了马超,并以其父马腾也参与衣带诏的事件,劝马超归服的。另外当初赤壁大战,鲁肃至死坚持孙刘联盟的策略,是因为刘协(诸葛亮)向他亮明了身份,但让鲁肃不告诉孙权真相,因为刘协(诸葛亮)知道孙家曾拿了玉玺有自立的野心。

5、诸葛亮为什么坚持北伐

如果我们把诸葛亮和刘协等同为一个人,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诸葛亮在荆州丢失,益州疲惫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刘协(诸葛亮)的最终目的就是收复中原,光复大汉, 恢复身份,他才不愿意偏安巴蜀当皇帝。在这其间,有两个人是知道刘协(诸葛亮)身份的。一个是三朝元老王朗,听了刘协(诸葛亮)几句“皇骂”,都是天子的口气,“皓首匹夫,苍髯老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颜面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二臣贼子” 一直标榜秉性忠孝的汉朝老臣王朗马上知道了刘协(诸葛亮)的真实身份,羞愧难当,吐血落马身亡的。另一个人就是司马懿,刘协(诸葛亮)失街亭,被迫唱空城计时,据说弹的是曾经在宫廷和司马懿弹过的曲子,司马懿是何等聪明之人,马上就想到诸葛亮可能是献帝刘协,虽然不敢确定,但还是借故放了诸葛亮。这也是后来司马懿为什么对蜀军始终处于守势,任凭刘协(诸葛亮)怎么羞辱,从不主动进攻的原因。

三国期间最诡异的事件是什么事件?

6,真假刘协为什么同年死去

曹操临死前,应该是把假献帝的事告诉了儿子曹丕,曹丕才会无视假献帝搞禅让,而且估计也当面拆穿了假献帝,所以大臣都拥护曹丕。曹丕称帝后,刘协(诸葛亮)不称帝,而是劝刘备称帝,是不想给曹丕篡位解套,好打着清除叛逆,匡扶汉室的旗号,收复中原。后来在五丈原听说替身的献帝病死,知道自己是气数已尽,大业难成,忧愤成疾,于假献帝死后的五个月去世了。

三国初期孙坚杀两个人,最后他的死也是也是因为他这两个人。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哪个人妻能让曹家三父子都爱上?三国最传奇的女人

历史上,只有名字。《》史上有传,分量不轻,而且迷倒更多人的,是。 甄氏是谁呢?她是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武帝曹操的「心头好」,以及大诗人曹植的「梦中情人」。更夸张的是,她早已是别人的「人妻」!这段複杂的五角关係,以下为你道来。 话说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甄家是河北望族,她也是当时北方的大美人,可惜历史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建安年间,北方枭雄佔领河北时,替次子向甄家提亲。所以她成了袁熙的妻子。但是着名的「」改变了三国的历史,也改变了她的命运。 官渡之战后,袁绍忧愤而死。建安九年(205年),曹操趁袁熙人在幽州时,乘机袭击了邺城,父子三人目标都在夺取甄氏。不过,捷足先登的却是曹丕。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对当时情景有非常精采的描写: 熙出在幽州,后(甄氏)留侍姑。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曹丕)入绍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歎之。太祖闻其意,遂为迎取。 《魏晋世语》则说﹕太祖(曹操)下邺,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顾阒发髻,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后﹕「不忧死矣!」遂见纳,有宠。 这两段话的大意是说,曹丕攻入袁绍的房子时,看见袁绍的妻子及甄氏,当时甄氏很害怕,把头埋在婆婆的怀裡,袁绍的妻子则表示自责的拍打自己的双手。曹丕说﹕「刘夫人何必这样呢?让你的媳妇抬起头来吧!」 刘氏遂捧起甄氏的头。曹丕看到了,惊为天人。 曹操知道后,跟儿子抢老婆,只好为曹丕迎娶甄氏。〔这是一场姊弟恋,是年甄氏24岁,曹丕19岁。〕《魏晋世语》的记述大同小异,却加了一句重要的话﹕刘氏对甄氏说:「不会死啦!」 《:惑溺篇》则记载;「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大意是说,曹操攻下邺城后,就迫不急待命人要把甄氏找到。左右却告诉他说,曹丕已先一步去找甄氏了。曹操感到相当懊恼的说﹕「这次攻打袁军,正是为了要得到这个小心肝呀!」曹操这种风格,跟他后来想透过夺取、小乔的作法,是一致的。 曹操对这位后来的儿媳妇,感情是複杂的。《三国志﹕魏书刘桢传》记载﹕「其后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桢,减死输作。」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刘桢平视」的由来。大意是说,曹丕有一次宴请一票文学家。酒酣耳热之际,曹丕请夫人甄氏出来跟大家打招呼。所有宾客都拜倒,不敢直视。 唯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却斗胆的直直的看着甄氏。怪怪的,曹丕没有觉得怎样。曹操反而生气了,把刘桢抓去坐牢兼罚劳役。 曹操、曹丕父子迷恋同一女子,已经有点扯。更扯的是,据说捲入这场争夺甄氏战争的,还有曹操的另一个儿子﹕的曹植!父子三人迷恋一位曾是别人老婆的人妻,这种故事简直比琼瑶小说还精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