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古代历史所占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时间:2023-08-0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帆叶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魏晋时期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有人说,中国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统一国家,这与秦始皇的一统天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还有人说欧洲历史上也缺少一位秦始皇。没错,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但是西欧历史上的贵族政治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同样发生过,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个非常时代——“魏晋南北朝”。

  说到魏晋南北朝,可能有一些朋友会感到疑惑,说“魏晋南北朝”到底是哪朝什么代呢?发生了什么呢?读完这篇文章,相信有此疑惑的朋友一定会打消这些疑惑的。

  我们的古代历史最广为人知的是隋唐宋元明清,魏晋南北朝在教科书或者影视剧中被刻意淡化,以至于有一段时期平台上掀起了一场“隋以前是什么朝代?”的讨论。如果说对于魏晋南北朝大家不甚了解的话,那在他之前的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相信大家一定熟稔于心了吧!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魏晋南北朝这个以混乱为特征的时代。说他混乱,除了东汉末年的天下纷争,还有西晋灭亡后的各路政权,“十六国时期”。我将在本文中着重介绍两晋的宗族战争以及与皇权的关系。并简单论述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古代历史所占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

  总的来看魏晋南北朝是前继秦汉,后接隋唐的一次长期分裂历史时期。是门阀士族(也可以说是贵族)居于历史舞台中央的特殊时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也是封建典章制度不断变动,孕育新体制的时期。

image.png

  西晋短暂的统一

  在东汉的统一政权瓦解后,地方势力并起,地方军阀混战,最后形成三国并立的稳定局面,后又经过90年的战争动乱,西晋在公元280年统一全国。

  由于司马氏是权臣上位,因此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重重。

  为了加强统治,同时错误估计曹魏政权的灭亡原因在于没有分封宗室,于是晋朝采取了与曹魏时期截然不同的宗室政策,比如曹魏时期严厉规定宗室权利,除了食邑户若干,任何政治活动都不允许参与,没有官员任免权,没有人身自由权(禁止离开封地),处处受到官员节制,更有形同虚设的护卫“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与之相反,西晋王朝不仅以宗室诸王为藩王辅助皇帝执政,而且多次扩大其权力,使受封的诸王可以自己遴选地方主要官吏,也可以置办军队,甚至西晋允许诸王都督各州军事。

image.png

  权力不断扩大的西晋宗室诸王野心也日益增长,最终导致了皇位争夺的八王之乱,致使黄河南北生灵涂炭。常理而言,西晋分封的诸王应当恪尽职守,竭尽全力得辅佐皇帝,虽然中央集权因此被严重削弱,但地方诸王尽心尽力,不争权夺利的话,国家应当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惜晋武帝的儿子是低能儿,造成了中央的权力真空,对于地方诸王也没有节制的规定,随着朝政的混乱,诸王间大打出手争夺中央权力便容易理解了,晋武帝过于相信宗族的忠心程度了。八王之乱,诸王相互攻杀,千里无鸡鸣,西晋的统一安定局面仅仅维持了30余年。

  可以说西晋王朝的“八王之乱”是他亡国的重要推手因素,除了宗室相残外,西晋统治阶级的奢靡腐化也应当担负责任。西晋统治阶级的奢靡历史罕见:开国之君晋武帝“后宫殆尽万人”;贵族官僚日食“万钱”却仍抱怨道“无下箸处”,再加上贵族之间相互攀比,斗富,皇帝纵容,刚刚建立的国家便迅速没有了朝气,只剩下思想的空虚和道德的沦丧,给黑暗的政治推波助澜。

  再说八王之乱时诸王为了战争不择手段,不惜重金大量招募胡族雇佣军,又为永嘉之乱埋下了祸根。最终中央衰弱,西晋后期匈奴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灭亡了西晋。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这个西晋的皇子在南渡士族的扶持下,在江南建立了东晋。

  贵族的力量

  西晋时期的贵族主要指晋的宗族势力,大力分封诸王并给予大量权力,导致诸王入朝即是卿相之列,出朝则可以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不是专权,而是典型的擅权,当时各王爷的攀比相信大家也都听过,什么百米丝绸,什么千年珊瑚,无一不是在宣示着诸王的财富,不仅贪财,而且贪权,八王之乱属于皇室内乱,贵族用自己的力量毁灭了自己。

  与西晋的皇室贵族不同,由于八王之乱影响太大,破坏太大,东晋皇帝的宗族,就是原西晋的皇族或者诸王大多兵败身死,宗室贵族实力大大降低。东晋也是在南渡士族的扶持下建立的,因此东晋时期皇权衰微,士族作为新进贵族,以士人加家族的方式取代旧的宗室贵族,并开始出现士族专政的格局。皇帝不满士族专政,多次利用宗室进行压制,但是东晋的高位几乎都是名门士族掌握着,满朝官员可能出自同门,至高无上的皇权此时受到压制,以皇帝为代表的司马宗室,自然也被这个新贵族打压。

  在九品官人法和谱牒等制度保障下,大的士族相沿数百年,东晋尤甚,四五个门阀家族相继控制朝政,皇帝大权旁落。

image.png

  如果说旧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不可靠的话,那这个新贵族以利益为纽带就比前者稍稍可靠一些,九品中正制也是晋朝贵族政治在教育上的表现,我举荐提拔你,你就要感恩,投入我的门下,日后飞黄腾达则不能忘了老师,门阀政治,十分盛行。任人唯亲,使得整个晋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当时比较显赫的士族有琅琊王氏,清河崔氏,陈郡谢氏等。其中,又以琅琊王氏最为显赫。西晋灭亡时,琅琊的王导、王敦兄弟凭借他们所处的高位,辅佐琅琊王司马睿创建了东晋,可以算是开国重臣,东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位皇帝都“以殊礼待”,甚至有“天下与共,御床同登”的特殊关系,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这反映了门阀士族实力的强大,以及在门阀政治下皇权依赖世家大族支持而维持统治的状况。

  但作为皇帝老被压着,他也不愿意啊,于是东晋皇权与宗室联手,一定程度上用宗族力量压制士族力量,其中的斗争不再赘述。这种状况一直到东晋后期士族专政的局面才有所改变。但是士族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唐后期。

image.png

  北方的变化

  此时的北方,众多少数民族和汉族一共建立了近二十个割据政权,统称为“十六国”,实力比较大的有氐族建立的前秦,曾一度统一北方,并试图征服江南,与他相对,东晋也多次北伐,虽然一度有祖狄收复黄河以南大部,但最终依然未能完成统一。最终是鲜卑族的北魏在较长时间内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东晋时期在内地还有一些流民所建立的政权,比如割据益州的成汉政权等。

  魏晋南北朝的结束

  北魏在实现北方统一后,东晋被刘宋取代,刘宋是中国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其后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经过前后两百年的南北对峙小,隋军于公元581年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这个几百年的乱世,在这个历史时期,南方经济由落后到初步发展,北方经济由发达到破坏,再重新开始发展,使得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程度逐渐趋同。总体而言,南北经济地位在这个时期开始持平。民族融合程度也在这个时期进一步加深。

  而一开始所说的典章制度变化,也在这个时期发生了极大的改动,有一些当时的权宜之计得到保留等。中国汉制和唐制的极大差别,也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演变有关系,可以说,魏晋南北朝的制度建设和政治思想,奠定了隋唐一统以后的政治格局。

南北朝战神杨大眼勇猛无敌,死后却被儿子们挟尸叛投南梁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小杨有一身好武艺,尤其擅长轻功,“跳走如飞。”少年时就以胆气过人远近闻名,立志将来为国驰骋疆场。可是,小杨凭借祖上的余荫进入公务员队伍后,只能天天泡壶茶和机关的老油条们侃大山混日子,偶尔露两手绝活过过瘾,日子过得相当郁闷。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公元498年,南征前,急需一批的优秀军官带兵,于是令主考官在全军范围内公开选拔。小杨听到消息,跑进军营自荐。主考官得知他是公务员,根本不理睬他。小杨急了,眼睛瞪得铃铛大,精光四射,请求主考官给他个展示武艺的机会。他把一根三丈长的绳子系在发髻上,请主考官派人骑马和他赛跑。 比赛开始,小杨快如风驰电掣,发髻上的绳子被绷直成一根箭杆,把骑马的对手远远甩在后面,一口气飞到终点。这手绝技震得旁观者欢呼惊叫,掌声震天。主考官乐得合不拢嘴,高度评价小杨是千百年来没见过的奇才,特批小杨入伍,担任野战军先遣团团长。杨团长穿着崭新的将军制服回到原单位,跟老油条们一一告别,豪情万丈道:“我总算熬到的时候了!打今儿起,跟诸位不再是一个档次了!再见了哥们!” (一)打出美名 杨团长随孝文帝南伐,果然如蛟龙得水,一路大展神威,斩关夺隘,连下五城,“所经战阵,莫不勇冠六军。”宣武帝继位后,杨团长率部逼退南齐反扑,接应南齐降将归顺,增援受困守军,凭借赫赫战功封侯授爵,升任军分区司令。其后,杨司令奉命协助主帅征讨东荆州(今河南省泌阳县)一带的少数民族武装叛乱,“讨平之,大眼功尤多。”北伐时,杨司令率部迎战,“大破之”,连斩两名敌将,灭敌“七千有余”,打出了“杨大眼”的美名。 挨过杨司令胖揍过的南朝将领,提起他个个“皆怀畏惧”,到处传言说杨司令“眼如车轮”,都称呼他为“杨大眼”。杨大眼的威名从军界传到南朝民间,父母专门拿他吓唬夜里哭个不停的孩子:“再哭,杨大眼来了!”吓得小孩儿“无不即止。”杨大眼曾对慕名来访者解释:“我的眼睛并不比一般人大,只是我在两军对阵之时,喜欢圆睁双目怒视敌将,从气势上压倒对手,使敌人不敢跟我对视。我眼大是大在精气神上,何必一定要有车轮那么大!” 战场上的杨大眼戎装严整,,大眼一瞪,不怒自威。他善骑烈马,每次作战“恒身先兵士”,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敌军“当其锋者,莫不摧拉。”杨大眼骁勇善战的美名传颂,被公认是超过和的当代名将。 战场下的杨大眼慈母心肠,爱兵如子,“抚巡士卒,呼为儿子。”。每次战斗结束巡视军营时,看见士卒们缺胳膊少腿或是伤痕累累,他总会心疼得“为之流泣。”主帅的泪水是士兵们英勇杀敌的最好催动力,士卒们被感动得在战场上更加奋不顾身。因此,杨大眼的部队战斗力极强,无坚不摧,堪称铁军。 (二)陷入低谷 可是,这支铁军在啃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北)这块硬骨头时被崩飞了牙。钟离临傍淮水,地势险峻,是南北朝分裂后双方多次争夺的战略要地。公元507年,杨大眼率部粉碎南梁北伐,“遂乘胜长驱”,与主帅带兵数十万“同围钟离”。因为诸多因素,北魏被打得一败涂地。杨大眼手下两名将领的“两军夜中争桥奔退”,兵败如山倒,杨大眼“不能禁”,只得跟着败退。 北魏遭受到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失利,几十万精兵灰飞烟灭,宣武帝气得把主帅贬为庶民,把杨大眼一竿子撸到底,从京城洛阳发配到边关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当一名边防士兵。杨大眼在凄厉的羌笛声中,刺骨的寒风里,凄寒的城楼上,瞪着大眼仰望边关月,思绪飞回洛阳陪伴美丽的妻子和三个儿子,度过无数个无眠的夜晚。 两年后,宣武帝迫于外忧内患,重新用杨大眼。杨大眼回到京城那天,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市民们奔走相告,“观者如市”,一睹昔日英雄的风采。 (三)重振雄风 杨大眼奉命到淮河一线布防,镇守荆山(今安徽怀远县西南),与南梁展开拉锯战。他巧妙利用地势,在淮水上游开挖渠道,引淮水成功遏制住南梁的攻势,稳定了战局。玄武帝见他,便将他西调到荆州(又名“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以将军身份兼任荆州省长。 荆州地处南北交界处,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风彪悍。少数民族首领有奶便是娘,经常在南梁利诱下发动叛乱,成为北魏政府的心腹之患。杨大眼早年有过镇压少数民族叛乱的经验,到任后决定先来个下马威。他命令所有少数民族首领到省政府操场集合,叫手下人搬出一堆箭靶摆在百米开外。这些箭靶由稻草人制成,个个身穿本地少数民族特有的青衣。杨大眼飞身上马,箭法如神,,惊得众头领们头皮发麻。杨大眼指着箭靶警告他们:“看清楚了吗?你们谁要敢再叛乱惹事,我就把你们当箭靶一个个射穿!”众头领口头上齐称不敢,心底却很是不服。 正巧,荆州治下的某个县突然出现一只猛虎,凶残无比,伤人无数。杨大眼接到报告,跑到当地,不顾众人劝阻,闯入深山,赤手空拳与猛虎进行生死较量,最终“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少数民族首领们终于心服口服说:“杨省长太凶恶了,不但把稻草人制成我们的形状当箭靶射,连深山里的猛虎都能活活打死,真是天下第一牛人!有他在荆州,我们还是夹紧尾巴做人吧!”从此,各少数民族规规矩矩,“不敢复为寇盗。” 一年后,杨大眼在荆州省长岗位上病逝。一代战神病逝,理应得到厚葬。可是杨大眼竟然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着实令人叹惋。事情还要从杨大眼貌美如花的妻子说起。 (四)祸起萧墙 杨大眼有个幸福的家庭。他的妻子潘氏色艺双全,也是个“善骑射”的女中豪杰。她给杨大眼生了三个儿子,个个,“咸有父风”。杨大眼早年在东荆州镇压少数民族叛乱时,思念丈夫,曾专程到前线探亲。杨大眼让她换上军装,和自己出双入对,并驾齐驱,或冲锋陷阵,或狩猎游玩。回到军中,杨大眼也不让她避嫌,叫她和自己并肩坐在军帐中,当着同僚和部下的面要么,要么大秀恩爱。杨大眼经常得意地指着她对部下说:“此潘将军也! 可是潘将军在杨大眼被发配到边关期间,竟然耐不住寂寞,“颇有失行”,在洛阳给杨大眼戴了几顶绿帽。杨大眼官复原职后得知此事,先将她幽禁逼审,最后不顾三个儿子求情,怒杀潘氏。杨大眼带着一股邪火领兵出征,由于战事不利和心底窝火,他一改爱兵如子的习性,对部下“,捶挞过度。”清楚杨大眼心性大变原因的同僚和部下,只能。士兵们被打得,把杨大眼恨到骨子里,故意消极应战。 战后,杨大眼“娶继室。”他把对潘氏的仇恨延续到三个儿子身上,得知元氏怀孕时,他把三兄弟叫到面前,指着元氏的肚子说:“你们给记住!我死后,我所有的官爵都由你们这个还没出世的弟弟继承!没你们几个荡妇养的儿子什么事儿!从今天起死心吧,别惦着老子的任何东西!” 三兄弟都遗传了杨大眼的暴脾气,被杨大眼训得“深以为恨”,暗中起了反叛之心。杨大眼在荆州病逝后,三兄弟护送灵柩回京城安葬。离京还有七里时,他们故意拖延到天黑,在郊外。半夜时分,三兄弟闯进宿营地,逼迫继母元氏交出杨大眼的官爵证书。元氏一口咬定不知道,三兄弟一怒之下撬开杨大眼的棺材,把老爹拉出来乱翻一气,依旧一无所获。三兄弟恼羞成怒,索性令手下抱着杨大眼的尸体,率部一起直奔襄阳,投靠。 杨大眼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无往不胜。可是,他不能正确处理家庭矛盾,不问,以极端方式处死潘氏后,继续把三个儿子当仇人敌视。续弦后,杨大眼又很脑残地在儿子和继母之间制造矛盾,导致自己死后被儿子们挟尸叛投南梁,背叛了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祖国,遭遇到最大的羞辱。杨大眼如果地下有知,应该痛悔:沙场拼杀,你死我活,理应。妻儿老小,血肉相连,岂能如此无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南北朝权臣宇文护为什么敢连杀三个帝王?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