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命名的?史思明简介

时间:2023-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2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安史之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安史之乱”让安禄山臭名昭著,可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提到史思明?

  在史书中,安禄山与史思明在“安史之乱”事件中的地位是相差无几的,没什么区别。

如若不然,史家是不会用他们各自的姓,然后合二为一来命名此次动乱的。

  “安史之乱”的后半段,也就是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害之后,史思明就已然成为叛军的主脑人物。

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

安庆绪这人虽够狠,可却没有一点乃父之风,完全就是一无能之辈。

在唐军的轮番进攻下,无能的安庆绪是被打得节节败退,直至被围困于邺城。

此后,自身难保的安庆绪,为了活命,只得赶紧向史思明求援,以帝位相诱。

  史思明也是一个有野心之人,见安庆绪居然愿意以帝位相让,他自然是满心欢喜地接受。

不久,他就发十三万范阳兵前往援救,但是到了邺城附近后,惧于唐军,史思明一直不敢贸然前往,只是派部将李归仁率一万兵马驻于,与邺城遥为声援,静待时机。

image.png

  就这样,到了十一月,史思明才等到了一个机会。

因魏州代刺史崔光远错杀骁将李处崟,自毁军心,史思明乘机大举进攻魏州,次月即占据魏州。

在占据魏州的第二天,等不及的史思明就在魏州城北设坛祭天,自称大圣周王,自立为王。

四月,史思明诛杀安庆绪,自称大燕应天皇帝,改元顺天。

随着安庆绪的被杀,史思明的自立为帝,“安史之乱”在此时就变成了史思明与唐军的双雄之战,此时谁胜就是这天下唯一的王。

  可以这么说,“安史之乱”前期是安禄山与唐军的战争,而后期却是史思明与唐军的战争。

因此只要谈论起安史之乱,就必然是绕不开这他们,毕竟安史之乱他们就是叛军的主脑,整个安史之乱就是他们一手造就的。

  但是,现在很多人提起安史之乱,首先想到的却是安禄山,而不是史思明。

在当代,安禄山的知名度显然是远远高于史思明的,而正是因史思明知名度较低,致使现在很多人在谈到安史之乱时,是只提安禄山,不提史思明,或者是只重点介绍安禄山,对史思明却一笔带过。

image.png

  到这里,很多人就不明白,为何史书中明明存在感相差无几的安禄山和史思明,会出现当代人们一谈到安史之乱,史思明就几乎已等同于透明这般悬殊的差距呢?

  很简单,安禄山的知名度之所以要高于史思明,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关于安禄山的影视剧要多于史思明。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有“安史之乱”事件描述的影视剧,如《杨贵妃》、《唐明皇》、《杨贵妃秘史》、《神鬼八阵图》、《大唐芙蓉园》等,他们在描述安史之乱时,多数都将镜头着重放在安禄山的身上,去讲述他在安史之乱中的所作所为,而对于史思明却是刻意地忽略他的存在,对他的描述是少之又少。

  正是因为现在多数影视剧在讲述安史之乱时,都只是去刻意讲述安禄山,却将史思明忽略,这才致使在现代,人们一谈到安史之乱,就只知安禄山,却不知史思明。

  那为什么现在的影视剧都着重去讲述安禄山,却忽略史思明的存在呢?

  我们都知道,影视剧拍出来就是为了赚钱,而出品方若想让这部影视剧卖出一个好价钱,那就必须得把它拍得好看,拍的吸引人,只有这样才会有人愿意花大价钱去买这部影视剧的版权。

简单地说,影视剧要的就是一个噱头,只要有吸引人的噱头,就绝对会有人喜欢去看。

image.png

  那在安禄山与史思明谁更有噱头呢?显然是安禄山。

  凭借着与杨贵妃那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安禄山在噱头上就已经全面压制史思明啦!熟读史书的,都知道安禄山未叛乱前,他曾经为巴结玄宗,认杨贵妃为母,因这段关系,野史对安禄山和杨贵妃的关系是猜测不断,甚至还传有安禄山掷伤过杨贵妃乳的谣言!想想看,虽然这些传说多半是假的,但是对于向来会在片头打上“本故事纯属虚构”的影视剧来说,这些野史之言却恰好给了他们足够的素材。

试想,你是喜欢看风月的野史之言,还是喜欢看刻板的正史之说呢!

  由此,正是因为安禄山自带着太多太多的野史之言,而这些野史之言恰好全都是能够吸引人去关注的噱头,这才让现在多数的影视剧在描述安史之乱之时,都愿意将镜头着重放在安禄山的脸上,而不愿去描述史思明,毕竟安禄山的事情,要远比史思明来得更有吸引力。

image.png

  总得说,在当代,人们之所以一提到安史之乱,就只会想起安禄山,却忽略到史思明,这完全就是因为影视剧刻意忽略到史思明造成的。

因为人们接触最频繁的影视剧,他们在描述安史之乱时,都只关注安禄山,而忽略史思明,这才造成了当今大多数人只对安禄山有印象,却对史思明没有多少印象。

  当然,如果熟读史书的,或是稍微熟悉安史之乱的,对安禄山与史思明肯定是有同等的印象的,因为在安史之乱中,这两位都是无法绕开的叛军主脑人物。

安史之乱杨贵妃没有死?日本发现杨贵妃墓

中,贵妃杨玉环被赐死于马嵬驿,这是正史的一般说法。

著名红学家江在他的著作《诗词曲赋鉴赏》中讲解《马嵬怀古》这首诗时,也采取的是正史的说法。

但是有一种传说认为,杨玉环非但没有死,而且逃到日本去了。

日本山口县油谷町有一座古刹,叫做二尊院,院内有一座五轮塔,当地人认为这就是杨贵妃的坟墓。

二尊院藏有两本古文书记载着当地关于杨贵妃的传说。

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声明,她是杨贵妃的后裔,而山口百惠正是山口家族的一员。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在《长恨歌》等文章中也指出,杨贵妃可能并没死在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定居。

再看所写的《马嵬怀古》诗,第二句是“温柔一旦付东洋”,妙就妙在“东洋”二字,“东洋”不正是指的日本吗?暗指杨玉环去了日本。

蔡义江认为,付东洋就是付之东流,成空的意思。

而付之东流,出自《封丘作》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事尽付东流水。

”东流即向东流的水,泛指河川,因为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都向东流。

而“东洋”就没有“东流”的意思了,蔡义江认为,付东洋就是付之东流,有些迁强。

史料记载唐玄宗回长安后,秘密令宦官改葬贵妃,但是去改葬的人回来却说不见了贵妃的遗体,只带回了贵妃生前携带的香囊。

《长恨歌》里也有“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的诗句。

而《马嵬怀古》诗末句是“此日衣裳尚有香”,意指位于马嵬坡的贵妃墓不过是衣冠冢而已,与史料记载和《长恨歌》诗句相符合。

日本的二尊院内,除了有杨贵妃的坟墓以外,还有一尊白色的杨贵妃像,院内还种植着30株原产于中国山东省、杨贵妃最爱吃的肥城桃。

二尊院所在的油谷町也被称为“杨贵妃之里”,町内还卖特产“杨贵妃面包”。

2005年,西安女作家叶广芩去日本旅行,曾专门访问了位于油谷町的二尊院。

叶广岑看到的杨贵妃像很瘦,因为日本人不能接受杨贵妃是胖美人,他们可能觉得瘦还是美。

随机文章中国400吨重型运输机简介,发动机比运20大2倍中国飞豹战斗机的性能解析,比狂风战斗机稍弱(疑设计过时)美国NASA不敢公布的照片,登月期间惊现外星人宇宙飞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牢骚效应,企业应对发泄情绪的员工宽容对待外星人为什么不敢来地球,外星人为什么对人类感兴趣/害怕人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王维安史之乱时身事贼心背异:立场坚定威武不屈

说起,凡是读过点书的,都知道他,尤其是他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等等,脍炙人口。

但是,最让人感动的,应是王维的气节——身陷贼中,仍然保留了文人的高尚:身从贼,心不从贼! “禄山陷两都(洛阳,长安),玄宗出幸(实际上是逃跑),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

维服药取痢(不怕苦呵),伪称喑病。

禄山素怜之,遣人迎至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

维闻之悲恻,潜(暗地里)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秋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以行上,肃宗嘉之,会缙(王维的弟弟王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幸运地遇上了能理解他的李亨)。

” 这段话用不着多解释,已说得很清楚了,原文见《旧唐书·列传一百四十·文苑下》。

《新唐书》对此事的记载大同小异:“禄山大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诸公皆泣,维闻甚悲,赋诗悼痛。

” 这两段记载,突出了王维的立场,一不是主动当伪官,二是即使你让我当,我的心还是不在你这里,立场坚定。

王维,一个文人的高贵品质,就此体现出来了。

什么叫威武不能屈?这就叫威武不能屈。

后人更多关注的是王维的诗,王维的画,王维和所开创的山水诗派。

当然这些也重要,更重要的是文人的品质。

王维不能和相比,不能和相比,不能和岳武穆相比,他们用生命赢得了历史的讴歌。

但王维,一样有他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身虽事贼,心却背异。

晚年的王维寄情田园山水,是在曲折地透露出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抗争,有的诗还有虚无冷寂的所谓“颓废”调子,是他在后对人生的感悟。

王维,因为,让他的一生,不能完全光辉。

王维,也因为他的立场坚定,让文学史家们从来没有诋毁,甚至连责问都没有,这不能不说是奇迹。

因为,王维用他的诗,表明了他的心迹,他的爱恨。

“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行·其二》),正是王维真实的人生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