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三国时期蜀汉发动过几次北伐?为何最后都输了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历史上的北伐大事记中,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蜀汉北伐成为了耳熟能详的典故,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众所周知,北伐曹魏,实现统一,是诸葛亮早在隆中对策中就已定下的奋斗目标。诸葛亮一生为蜀国殚精竭虑、披肝沥胆,是我国封建社会有名的贤臣和良臣,他与刘备在我国历史舞台上,演绎了完美的“君臣配”,其优良的品格和作风,得到后人敬仰,《三国演义》更是将诸葛亮描写成一个完人、圣人。

  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北伐的失败就是诸葛亮大意和错误指挥的表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终结了“三足鼎立”之势。

image.png

  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攻打祁山,没有亲自上阵,而是派了马谡作为主帅北伐,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开始。其实我们知道,关羽兵败失荆州,刘备惨败夷陵后,蜀汉已经元气大丧,仅占益州一地,可谓地僻民穷,就像人们质疑的那样,诸葛亮完全是穷兵黩武,两路北伐的条件已不复存在。但诸葛亮自始至终都未因此放弃他筹谋已久的北伐计划。

  刘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刘备在临终已经告诫过诸葛亮,马谡“不可大用”,但诸葛亮没有顾及刘备临终遗言。就在“叛魏应亮,关中响震”的大好形势下,马谡仍然丧失街亭。街亭是一个关键点和核心位置,街亭失守,标志着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甚至也预示着“六出祁山”失败的不可逆转性。自此以后,北伐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一样,再没有吹鼓起来。

  街亭失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请求“自贬三等”,然而这些都无济于事,这次失败让诸葛亮前期的擒夏侯、斩崔谅、杀杨陵、取上、袭冀县、骂王朗、破曹真这些工作都付之东流。

  第一次北伐失败以后,诸葛亮也吸取了经验教训,后面陆续的北伐工作,自己都亲自上阵、亲力亲为。可惜的是,后面几次北伐都以败北宣告结束。第一次是因为马谡失街亭,致使蜀汉北伐主力进退失据;第二次是因为路途艰险,粮草转输困难导致军中乏粮,只得被迫撤军;第三次是因为张飞之子张苞追击魏军时不慎跌落深谷,后伤重而死,诸葛亮因悲恸过度而生病,已无法指挥作战,不得已再次撤兵;第四次是曹魏施反间计,命细作潜往成都大肆散布谣言,后主刘禅因此猜忌诸葛亮拥兵自重,于是下诏撤军;第五次是因为李严督运粮草不利,导致前线军粮接济不上,李严害怕被惩罚,于是矫诏(伪造刘禅旨令)大军班师。第六次因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无计可施,最终病死五丈原,遗命杨仪代理统帅,率军撤回蜀境。

  我们知道,蜀营里有一员大将不得不提,他就是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说的就是关羽。“隆中对”时,诸葛亮为刘备描绘了一幅三国鼎立的蓝图:主力部队可先向南、向西攻取荆、益二州,之后若天下有变,可命一大将率荆州之众向宛、洛,而后出于秦川,以北伐复兴汉室。

  从这段隆中对不难看出,诸葛亮对于荆州地位的重视和志在必得。后来,三足鼎立形成之后,诸葛亮本应该亲自镇守荆州,然而他却留下关羽镇守。因为关羽此人性格心高气傲,自始至终,对于诸葛亮的联吴抗曹战略计划都持懈怠状态,把关羽留在荆州,这是诸葛亮的一步错棋。

image.png

  蜀国大军已经兵分两路,而且荆州、益州相距千里之遥,何况关羽、刘备、诸葛亮又兵分三路,更加削弱了蜀国仅有的兵力,所以这是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北伐,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诡异现象:南征易,北伐难。北伐成功却只有寥寥几次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朱元璋命大将徐达扫荡蒙元残余势力的北伐,再就是国民政府针对北洋军阀而发动的北伐战争了。

  “六出祁山”的这场旷世博弈,最终以诸葛亮的失败而告终。诸葛亮一生“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然而北伐失败,不得不说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也有难以扭转乾坤、力挽狂澜的时候。

  因此有人说:诸葛亮之所以六伐中原徒劳无功,主要是他的对手是极善用兵的曹魏太师司马懿,司马懿堪称是诸葛亮的克星。这话不无道理,诸葛亮的劲敌司马懿也是一位军事奇才,善统兵,会打仗,就比如诸葛亮送女人衣服意在激怒司马懿这个桥段中,就可以看出司马懿的城府、处变不惊和成竹在胸。

  有人也许会质疑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当然这仅仅是各家之言,《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把六次北伐不成功归咎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足,他认为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意思是安邦定国是诸葛亮的长处,而他用兵打仗却过于谨慎,似乎忘记了“以奇用兵”的精妙,显示了他在军事能力上的欠缺。陈寿还指出,诸葛亮希望在其有生之年击灭曹魏,一统天下,所以连年用兵,这不是穷兵黩武又是什么?

三国时期吴国孙亮为啥斗不过权臣孙綝?具体的真相有哪些

孙亮,字子明,英豪的幼子。孙亮早先没机会继承皇位,但由于大哥、二哥孙虑早逝,三哥被废,四哥孙霸自尽,五哥孙奋、六哥均为庶出,加上老父爱幼子,故孙亮有幸被立为太子。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四月,孙权驾崩,孙亮即位,为东吴第二任。孙亮十岁登基,此后四年,朝政相继被辅臣、孙峻掌控。太平元年(公元256年),孙峻病死,孙綝掌权。 孙綝是孙峻的堂弟,其“凶竖盈溢”(见《》)与孙峻如出一辙。众臣原本就对孙峻以宗室身份独揽大权所不满,而今,孙綝继续凭借这种优势垄断朝廷大权,继续把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更引起了众臣的强烈反感和忿恨。吕据、滕胤等其他辅政大臣瞧不起孙綝,也不想皇帝沦为傀儡,出于忠君思想和个人政治前途考虑,试图分割孙綝的权力,防止他擅权专政,不料,遭到了孙綝的血腥镇压。 控制住局面后,孙綝自任大将军,手握军权,封赏党羽,广树亲信,更加,甚至“负贵倨傲,多行无礼”,根本不把孙亮放在眼里。对于孙綝的专权和僭越,孙亮敢怒不敢言,只能在煎熬中隐忍度日,他在等待时机,也在考虑办法。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四月,十五岁的孙亮“临正殿,大赦,始亲政事”(见《三国志》),内心也变得强大起来,一场皇帝和权臣的明争暗斗,也随即展开。 “綝所表奏,多见难问”,这是孙亮使出的第一招,毕竟军权在孙綝手中,孙亮不敢冒险造次。此外,孙亮还多次拿出府藏书册,阅览先帝孙权时的旧事,“先帝数有特制,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先帝常常亲自书写诏书,而如今大将军奏事,为什么只让我签字认可就完事了呢?言辞中,流露着对孙綝的诸多不满。孙亮“亲览政事,多所难问”,让孙綝感到“甚惧”(见《三国志》)。 单凭刁难、质问和怨言,并不能撼动孙綝。于是,孙亮使出第二招,“又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余人,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为之将帅。……日於苑中习焉”,孙亮暗养三千勇士,志在武力夺权,并声称要“欲与之俱长”(见《三国志》),一同见证胜利。然而,这些勇士“连日续夜,大小呼嗟,败坏藏中矛戈五千余枚”(见《孙綝废孙亮表》),孙亮操练勇士日以继夜,动静不小,矛戈都使坏了五千余杆,消息很快就传到孙綝耳中,一招不慎满盘输。 孙綝闻讯后,知道孙亮必将有非常之举。为求自保,狡猾的孙綝“返自镬里(今安徽巢县西北),遂称疾不朝”(见《》),并在朱雀桥南修建房舍,自此远离国都,不敢再入朝和孙亮见面,以防中招。此外,孙綝还让他的弟弟威远将军孙据,进入苍龙门担任宿卫,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干、长水校尉孙闿,分别驻守各军营,严阵以待,以防孙亮。应该说,孙亮的那三千勇士确实给孙綝造成了很大压力。 看到孙綝变成缩头乌龟,孙亮欲杀不能,非常懊恼,便借口枉死事件,杀掉与孙綝关系匪浅的虎林督朱熊、外部督朱损兄弟二人。孙亮此举,是要先翦除孙綝党羽,再除掉孙綝,孙綝“由是益惧”,二人之间的矛盾也上升到白热化。鉴于孙綝“筑第桥南,不复朝见。此为自在,无复所畏”,急于夺回军权的孙亮“不可久忍,今规取之”(见《资治通鉴》),决定,对孙綝进行致命一击。 太平三年(公元258年)八月,孙亮“以綝专恣,与太常全尚、将军刘丞谋诛綝”(见《三国志》),向心腹近臣表明了武装夺权的决心。随后,孙亮与黄门侍郎全纪(全尚之子)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再三嘱咐全纪,只能将计划告诉父亲,不能把计划泄露给母亲。全尚是孙亮的岳丈,也是孙亮当时唯一可以依赖的力量。如果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孙亮能成功扳倒孙綝,夺回军权,历史就会改写,可惜孙亮所托非人。 全尚才能平庸,无甚主见,还是忍不住把计划泄露给了妻子。全尚的妻子是孙綝的堂姐,得知孙亮准备动手,立即悄悄派人告知孙綝,“尚无远虑,以语纪母,母使人密语孙綝”(见《资治通鉴》)。全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致使孙亮打蛇不成,反被蛇咬。不等孙亮动手,早有准备的孙綝来了个先发制人,于九月二十六日率领大军夜袭国都,拿下全尚,杀掉刘丞,天亮时,已将皇宫团团围住,孙亮成为。 胜败已见分晓,孙亮却不甘心,于是,骑上马,带上弓箭就要上阵。孙亮认为,他是“大皇帝嫡子,在位已五年,谁敢不从”(见《资治通鉴》),他想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权威优势与孙綝鱼死网破,一决高下。此情此境,一个连身家性命都不一定保住的皇帝,如何能镇住已经起兵造反没有退路的权臣,孙亮即便有三千勇士,也不是孙綝大军的对手,这无疑是去送死。近臣以及乳母等人一起制止阻挡,孙亮未能出宫。 控制大局后,孙綝把孙亮废为会稽王,并派人“夺吴主玺绶,以吴主罪班告远近”(见《资治通鉴》)。孙亮被废后,孙綝另立琅邪王,也就是孙亮的哥哥孙休为皇帝,即。两年后,孙休听说会稽郡传出“孙亮当还为天子”的谣言,担心孙亮复辟,将孙亮贬为侯官侯。孙亮在去封地的路上自杀,不过,也有人认为是“休鸩杀之”(见《三国志》)。毕竟,孙亮当过皇帝,影响力还在。孙亮不死,孙休睡不着觉。 十岁登基,十六岁被废,孙亮当了六年形同傀儡的皇帝,最终被赶下台,而且,死于非命。对于孙亮之遭际,史学家陈寿评价说,“孙亮童孺而无贤辅,其替位不终,必然之势也”。孙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皇帝,“蜜中鼠屎案”就是一例。不过,生活上聪明毕竟不代表政治上聪明,由于受制日久,夺权心切,谋事不周,在蓄养勇士方面不够隐秘,没有机会像后来的皇帝智擒那样除掉孙綝,事未成,空抱憾。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地球上13.8亿立方公里的海水从何而来,岩石中水分被重力挤出来探索时间漏洞可以穿越,扭曲光线停歇时空穿越时空(打破时间禁锢)迅猛龙能否猎杀霸王龙,单挑打不赢霸王龙/群殴可猎杀(得不偿失)天王星为什么躺着转,与大质量天体发生碰撞导致倾斜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三国初期孙坚杀两个人,最后他的死也是也是因为他这两个人。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