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反映出了苏轼怎样的人生境况?
优质回答:我是沁园春:愿就《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反映出了苏轼怎样的人生境况?谈点个人的学习感想。一:在这几千年唐诗宋词的世界里,特别在封建时代,每个人的工作生活不如意的地方十之八九,在心情低落的时候,总是在思念自己的父母或亲人。苏轼当然也不例外,肯定在凄苦孤独的时候,也牵掛着自己最爱的人。作为大文学家苏轼就写下了一生最走心的一首词,对亡妻的深情字字伤感无限,句句心伤血泪。这首词读起来让人感觉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哀伤和对妻子的思念。句句缠绵,字字带泪。抒发了词人对亡妻那种恋恋不舍的深情厚意。词人用白描手法,象敍说家况一般,平和中寓意真情。整首词作凄凉哀婉,扣人心弦,引起读者共鸣。二:词中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志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我认为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他屡遭被贬、漂泊在外、生活困苦的时候,也是仕途不得志、感情无寄托的时候。正因为如此,诉不尽的衷情,终于化作了一场梦幻词篇。就在此处,苏轼想到的不是父母,而是他的发妻王弗。该悼亡词作于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这一年苏轼40岁,妻子死后的第10年,任职密州。在王弗死去的十年间,苏东坡因此仕途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任职,密州本来就是一个很穷的县,又逢凶年,他的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老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路边时时有饿死的儿童。这可算是“乌台诗案”之前,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思念的人:最贤的妻!苏轼18岁的时候娶了15岁的王弗小姐,两人着实过了一段恩爱、美满的幸福生活。而且王弗不仅照料苏东坡的饮食起居,还是苏轼为官、交友的好参谋。在《苏东坡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苏轼把每个人都当做好人,所以在一些事情上不免要吃亏。王弗在“识人”方面则比苏东坡精明的多。因此每次苏东坡招待客人,和客人谈话的时候,王弗就会躲在屏风后面屏息静听。等到客人走了之后向丈夫提出与此人交往的建议。这才避免了苏轼在为官、交友方面少走了一些弯路。因为情与景,亡妻死后的10年,苏东坡做出了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聊聊几十字,寞寞不了情。——袒露真挚性情 、道尽悲欢离合。三:下面我们就共同欣赏这首名词吧!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我认为:既抒发了对亡妻的悼念,也发泄了心中的郁闷与悲痛之情!反映出了苏轼离别故乡十年之后的凄凉境况。让人读之泪目。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词人必然会想到今年的清明节我又没办法回去给你扫墓了,苏轼脑海里想到的,一定是那座松冈里的孤坟,杂草丛生,无限感伤…。总之:在这浩瀚星空的词海里,要准确评价古人的一篇词作真是不易,但为了学习研究探索究竟,就要敢于面对尝试,这也就是我对《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反映出了苏轼怎样的人生境况的肤浅感想和看法!(图片圴来自网络,若侵权删)
谢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记》,是苏轼一生最走心的一首词,开篇上半部分写实,对亡妻的深情思念字字伤感无限,句句心伤血泪。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的思念可终究难相忘。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写作背景:乙卯年即(北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苏轼出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公元1055年,苏轼十九岁那年与年芳十六岁的王弗相爱了,苏大才子在四川眉州迎娶了也是才女出身的王弗。 王弗聪明才智,贤惠良淑,上对父母孝敬有佳,下对儿女教导有方。特别是对苏轼百般恩爱,夫妻之间真是天作之合,人间之楷模。
怎奈天妒英才,时间转瞬到了1065年。王弗得了肺病久治不见好转,于六月中旬病逝家中。十年的光景,弹指之间,苏轼经历了第一次生死打击,要比当时官场失意利害太多。挚爱、挚友、真诚的妻子就这样离别他,苏轼的悲痛苦楚,用什么语言都难以表达,回忆、思念、不舍刻记在这位巨匠的心头血海里。
从词的上半部分,……尘满面,鬓如霜。可以看出当时苏轼生活的状况,不尽人意事业仕途不得志,以致满脸灰突突的,加之思念王弗与被贬联系在一起,心灵的痛苦,精神上折磨,苏轼设身处地的境遇不堪回首。
下半部分写虚: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看见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出热泪洒下千行。谁料想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这半部分是词人想象中的影像,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
谁料想年年岁岁断肠处,竟然是千里之外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在十年里,是灰色的岁月,妻子的不幸离世,仕途受到打压。人生的境况凄凄惨惨戚戚,但是苏轼就是苏轼,没有被困难所缠绕,没有被精神所摧折,更没有输在心灵上的没落。
苏轼苏东坡不愧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巨匠,他不信什么命运安排,不服输于权贵的淫威。如同眉山上的松竹,傲骨迎风,坚强不屈。以文学艺术为己任,豁达的人生态度,活出一个千载难逢的文坛领军人物。
由苏轼的人生境况,感悟到古人的智慧,文人的修养,对待世界的认知,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寒柏陇卧子/答文】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他梦亡妻的悼亡词。“乙卯”是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这时四十岁,在山东密州作太守。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死于开封,至此首尾十一年。
全词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⑴ 上片写致梦的原因
第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对生者、死者两边说的,自从妻子死后,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两无消息。
“不思量,自难忘”两句,是说生者想念死者。这看上去是很平淡的六个字,实则是蕴含着深挚的感情,这的确表现出经久不忘的深厚夫妻感情。如果说天天在思量,反而不真实了。
王氏葬于他们的故乡四川眉山,所以下面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妻子的坟远在千里之外,连到坟上诉说自己凄凉的心境也不可能。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句,又是对生者、死者两边说:生前相聚,既已不可能;那么今后的“相逢”,更是空想。
“尘满面,鬓如霜”二句,是说想到自己仕途奔波、风尘仆仆,头发白了、人也老了;纵使夫妻有重逢之日,怕她也不认识自己了。
这样左思右想,三、四层意思折迭下来,便逼出一个梦来。
⑵ 下片是直接描写梦境
“夜来幽梦忽还乡”以下五句描写梦境很真实,既清楚,又带些朦胧。
结尾“料得年年肠断处”三句,是写梦醒后的思索之情,是生者为死者的设想之辞,为梦中原来不了解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二句作解释。
梦醒后想:她为什么伤心落泪呢?想必是在那故乡的短松岗上,孤坟一座,月明之夜倍感凄凉孤单吧?那就是她年年肠断的地方,那就是她“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原因吧?这里也和“千里孤坟”两句相呼应。
——小结
整首词结构相当严密,上片八句写梦前,下片前五句是讲梦中,末了三句是说梦后。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个词调,全首用平声韵;而三、四、五、七言的句子错综的间用、迭用,音韵谐协而又起伏不平;十分宜于写平和而又复杂的情感。
苏轼选用这个调子写悼亡之作,的确能够表达旧体诗所难以表达的感情。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苏轼有一首《密州出猎》词,也用《江城子》这个调,但所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同一调子可以表达不同的声情,主要在于作者如何运用而已。
这首词用白描的手法,语言自然,不加雕琢。寒柏陇卧子认为,全词中“纵使相逢应不识”那三句最让人沉痛,这里面既有对死去的妻子的怀念,也有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苏轼曾有一首写给他弟子的诗,其中“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便是翻用这几句词的意思。
——小结
晚唐、北宋诗人的词,大多篇篇写女性,而且多数以谑浪嬉戏笔墨而写之。但苏轼真正把女性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无论是妻子,还是其他女性,都尊重她,并且在词中写出她的品格。比如苏轼的《贺新郎》中有“乳燕飞华屋”这样的词句,写出了女性高尚的品格。
这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亡词,描写夫妻的真挚感情;在妻子去世十年有余,苏轼仍念念不忘妻子,表现出对妻子深切的怀念之情,的确让人读来不免感动之至。
参考资料:《苏东坡集·亡妻墓志铭》、《苏轼词集选编》。
注: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读书心得、诗词对联、谜语谚语、文玩收藏、书法、邮票及文史知识等方面。请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其他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