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 > 奇闻百怪

中国最性感的民族;奕车族;

时间:2023-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你们知道中国最性感的民族是哪一个吗,没错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奕车族,这个民族堪称中国最性感的民族,为什么这个奕车族是全中国最性感的民族,这个51区今天为你们细说这个神秘的奕车族

中国最性感的民族"奕车族"

中国最性感的民族"奕车族"

奕车人,哈尼族支系,奕车是哈尼族支系中最古老的一支,人数不足2万人,分布于红河县大羊街、浪堤、车古三个乡。由于其历史迁徙的漫长演绎,奕车人民在与大自然长期的相处和碰撞中,创造了原始、神秘、辉煌的文化,它涵盖了哈尼族农耕、宗教、祭词、历法,民俗、服饰、婚姻、饮食等,具有社会学、民俗学、伦理学的深邃内涵。

中国最性感的民族"奕车族"

去云南旅游你可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已婚的女子左乳是属于丈夫的,右乳是属于全世界的。这说的是世界上最性感的民族—哈尼族奕车女人。奕车是哈尼族支系中最古老的一支,人数不足两万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县大羊街乡奕车女人曾不吝啬展示自己的性感,她们自信的裸露出妩媚的胸部和自己的大长腿,大胆而性感。奕车女人不分年龄,都穿一种靛青色的扭裆裤,形似紧身短裤,裤脚只达到大腿上端,几乎将腿部完全露出。在姑娘节那天,所有的奕车人都要上山狂欢,只要姑娘不反对,男子可以随意摸女方胸部,往往是一路摸着上山,甚至以”摸乳“来打招呼。奕车女人独有的服饰和人生礼节是奕车文化的魅力和亮点。

中国最性感的民族"奕车族"

这个伊车族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如果有兴趣去了解这边文化的朋友可以去这边旅游看看.

解析:史上首位来中国当“采花大盗”的外国人

外国采花大盗:1997年,中国颁布的《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外国人未经批准不能在中国境内采集、收购、野外考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实早在300年前,就曾有外国人对中国的植物物种打起了主意。 1698年,英国“拿骚号”商船在中国厦门靠岸,一个名叫詹姆斯·昆宁汉姆的男人走了下来。他此行的公开身份是随船医生,但还背负了一项秘密的特殊任务。昆宁汉姆一下船就跑到厦门乡间和鼓浪屿海岛上。他蹲在百花丛中,收集菊花、苔藓甚至杂草,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装进随身携带的小口袋里。自从15世纪新航线被开辟后,梅花、玉兰、茶花、牡丹这些中国常见的花卉图案,也随着丝绸和瓷器等进入欧洲贵族的视野。从传教士口中得知这些植物真实存在后,欧洲的植物爱好者们兴奋不已。热衷于收集异域植物的外科医生昆宁汉姆成为他们之中第一个“采花大盗”。 昆宁汉姆像做手术一样,精确地切下每种带叶植物的枝或茎,留下花和果实,放入采集袋。每种植物他都采集了两到三个标本。返回船上后,他将植物样本干燥后夹入书页。这些书页都是由厚厚的碎布制成的优质纸,一周还要更换一次。他还为这些标本制作标签,注明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价值。他甚至雇用三位画师绘制了1200幅植物画像,包括玉兰、梅花、樱桃、山楂……植物名字是用当地方言的发音方式标注的,“swatearubro”是山茶,“laboe”是腊梅。因为口音问题,英国人还差点错过了梦寐以求的牡丹,因为他们不知道这里的“Bowtan”其实就是传教士笔下的“moutang”(牡丹)。 昆宁汉姆带回来的标本让同行欣喜若狂。如今,它们分散在50册厚厚的皮革包边书中,珍藏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昆宁汉姆结束采花重任几十年后,石竹、翠竹等开始出现在欧洲庭院中。植物爱好者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想获得更多的种子,于是开始向传教士求助。 汤执中就是这些传教士中的一位。然而,1748年,传教士与清廷关系恶化,他们只被允许进行短途旅行,即使前往郊外的法国公墓,也必须有仆人随行,并且沿途不能下马。汤执中只能让仆人帮他采集想要的植物。 1753年,汤执中向皇帝进献了两株含羞草,这是他从法国带来的种子,在中国培育而成。乾隆非常喜欢这种西洋植物,不仅赋诗一首,还让宫廷画师郎世宁为它们画像。第二年,汤执中就被允许在皇家园林中收集植物。汤执中收集的种子,从北京经陆路运输30天到达广州,再乘船前往大洋彼岸。臭椿、银杏等植物,都是这个时期由他引入西方的。1757年,汤执中因伤寒去世,欧洲人在中国园林采集植物的特许权利也终止了。 然而,到中国采花的旅程没有就此结束。如今,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温带地区都会看到至少一种来自中国原产的观赏性植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赵普:阴谋大师?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金牌策划”

何为策划?按照专业的解释,策划是将宏观布局到细节执行的一个由大到小的完善过程,说白了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筹划的行动执行方案。放眼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从来就不缺乏这样的“策划大师”,但若说谁才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金牌策划”,纵横五千年的小编甜心即可觉得非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莫属了。赵普字则平,922年出生,幽州蓟人。时逢,天下动荡不安,赵普的父亲赵迥举族迁居常山(今河北省正定县),942年又迁至洛阳。赵普为人,没有苦读经书,而是从小就学习为官之道。成年后他迎娶了镇阳豪族的女儿。但赵普的仕途刚开始并不顺利,只是担任一些幕僚小官。(影视剧中赵普的形象)但金子总是会发光,后周初年,赵普在永兴军节度使刘词的手下做幕僚。不久刘词病死,他在给朝廷的遗表上极力推荐赵普。此时后正在淮南对南唐用兵,率兵刚刚攻克滁州,宰相范质便推荐赵普为滁州军事判官。赵普来到滁州,正赶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卧病在床,赵普“朝夕奉药饵”,尽心服侍。正所谓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赵弘殷对赵普待如亲族。而赵匡胤通过与赵普的谈话,对他也是非常欣赏,于是保荐他为自己的掌书记,也就是相当于赵匡胤的办公室主任、幕僚长。从此赵普便走向了“金牌策划”之路。此后身为禁军高级将领的赵匡胤在赵普的辅佐下的培植、壮大自己的嫡系力量。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临终前提拔赵匡胤担任殿前司都点检,从而赵匡胤掌握了后周1/2的禁军。虽然手里有了兵,但朝廷大权却掌握在以范质为首的三位宰相手里,而且禁军的调动必须得到侍卫亲军司副都指挥使韩通的批准。因此虽然赵匡胤万事俱备,但还欠东风。不过好在他有赵普。赵普帮助赵匡胤精心策划了“陈桥兵变”。首先伪造边境的战报,说北汉、契丹入侵,使得朝廷派遣赵匡胤出兵。然后在军营中制造赵匡胤醉酒,诸将拥护的那一幕, 接着大军回京,赵匡胤的内应打开城门,最终将赵匡胤推上帝位。这也是赵普为赵宋王朝策划的“第一大方案”。赵宋王朝虽然建立,但外有诸国并立,内有藩镇虎视,仍然面临着内外双重危机,但这丝毫难不倒赵普,他很为赵匡胤开出了对内削除藩镇、对外统一全国的策略。对内,赵普建议赵匡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首先将禁军的指挥权收归中央,同时将禁军分为两半,一半屯驻在京城,一半戍守各地,再采取兵将分离管理方式。对地方藩镇采用强干弱枝之术,“削夺其权(派遣文官出任知州),制其钱谷(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大部分上缴中央),收其精兵(将藩镇军队中骁勇之士补入禁军)”。对外,赵匡胤、微服出访,在赵普家雪夜定策。赵普认为北汉虽弱,但为北宋挡着来自北方契丹、西北党项的压力,所以应该采取“先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北宋也是按照这条道路走的, 963年平定荆南、湖南,965年灭后蜀,970年平南汉,975年灭南唐,978年吴越、福建的政权主动献土,979年灭北汉,最终完成初步的统一。976年11月赵匡胤暴死,其弟赵光义即位。“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通常是在无子或者子幼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此时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均已成年。虽然赵匡胤生前没有立下皇太子,但也没有立赵光义为皇太弟,所以赵光义的即位缺乏“理论支持”,实在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赵光义。(影视剧中赵匡胤的 杯酒释兵权 )981年在已经卸任宰相、被政敌排挤的赵普给赵匡胤上书,说他知道赵匡胤、赵光义之间的一个传位约定。据赵普说,961年昭宪杜,也就是赵匡胤、赵光义母亲,在临终前,赵匡胤侍候药饵不离左右。老太后知道在世时间已不长,就召宰相赵普等入宫受遗命。杜太后问赵匡胤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得天下吗?”赵匡胤回答:“能得天下主要是祖宗们和太后的恩泽。”杜太后说:“不是这样的,当时是让个小孩子当,群情不服。如果后周有年纪稍长一点的国君,你怎么能够得到皇位?你与光义都是我生的,你之后应当传位给你的弟弟。四海至广,能立年纪大一点的国君,这是社稷的福分。”赵匡胤一面哭一面顿首说:“怎么敢不如太后教诲的那样去做。”并转身对赵普说:“你把我们说的话全部记下来,不能有所改动。”赵普就在病榻前写成誓书,并在纸末署上自己的名字:“臣普记。”太祖手封其书,将之放到金匮之中,命可靠的宫人掌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匮之盟,也称之“昭宪顾命”。多么生动美妙的故事,但这是赵普编造的。赵普为了投靠太宗,恢复相权,报复政敌,才捏造出所谓“金匮之盟”。自然投桃报李,任命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按照所谓的金匮之盟,赵光义死后,皇位要由他的弟弟赵廷美即位,但这不符合赵光义的心思。于是赵光义与赵普再次合谋,以谋反的名义,将赵廷美贬职削爵,禁锢于房州。赵普为赵光义皇位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990年赵普请求致仕,赵光义任命他为西京留守。此后赵普先后三次上书请求辞去一切职务,赵光义都没有允许。992年7月14日病重的赵普派遣自己的手下去上清太平宫致祷,“神”降下话来,“赵普,忠臣,久被病,亦有冤累耳。”赵普听闻这些话后,“涕泗感咽”。当晚这位阴谋大师离开人世,终年71岁。赵光义追封他为真定王,赐谥忠献,并亲自撰写神道碑。赵普明习吏事,对于了解不多,当上宰相后,赵匡胤常常劝他读书。等到后来赵普,一回到家中,从书箱拿起书来读,而且一读就是一整天。第二天上朝,赵普上朝,处决如流。赵普死后,家人打开书箱,才发现里面只有二十卷《论语》,遂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赵普一生三大“策划案”,陈桥兵变、巩固北宋王朝、金匮之盟。而后世对赵普的评价不一,大儒朱熹评价道“赵韩王佐太祖区处天下,收许多藩镇之权,土国家三百年之安,岂不是仁者之功?”而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则认为“唐亡以后,鄙夫以成奸之习气,薰灼天下而不可浣。”所谓千秋功业后人评,您又是如何看待赵普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