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世界未解之谜:揭开史前核战争之谜

时间:2023-08-0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地球诞生至今的46亿年的演化过程中,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5次大灭绝,生生死死,周而复始。因而有人推断,地球上曾出现过多次高级文明社会,但不幸的是这些文明都毁灭了。亿万年的自然变迁几乎抹去了一切痕迹,只有少数证据得以保存。

1972年,在非洲加篷共和国发现了一个20亿年前的铀矿——奥克洛铀矿。在矿里还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一个古老的核反应堆。它是由六个区域的大约500吨铀矿石组成,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面对这个保存完好、结构合理的核反应堆,人们不禁要问:是谁留下了这个核反应堆?要知道,人类掌握核能技术,建立第一座核反应堆,只是20世纪40年代的事情。

世界未解之谜:揭开史前核战争之谜

1968年,在美国发现了两个完整的人类足迹化石,而且这个足迹踩着地球上最古老的一种生物——三叶虫(这种生物早在几亿年前就灭绝了)。值得说明的是,这个人类足迹的化石在地质上属于寒武纪,距今已有5亿年之久。请问,在这么遥远的年代,是谁留下了这些脚印?在玛雅人的编年史中,曾记载了地球9000万年至4亿年之间的事。要知道,人类在数百万年前才告别了古猿,几亿年前地球上根本没有人类,请问,玛雅人记载了谁的历史?我们列举这些例子的主要原因是想说明史前文明的存在。那么这些文明又是怎样毁灭的呢?许多学者研究后指出:史前文明毁灭于一场规模浩大的核战争。

马享佐。达摩毁灭之谜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源地。从19世纪开始,人们在印度河旁的旁遮普郡一带,发现了一个东西长1600公里、南北长1400公里属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其涵盖范围之广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所谓的;印度河文明;。

其中最着名的是两座古城遗址,即哈拉巴和马享佐。达摩(印度语为死亡之谷)。据最保守的估计,这两座古城距今最少有5000多年,但在印度的早期神话中没有这两座古城的记载,所以更多的人认为,它们的历史也许比猜想的要久远得多。

« 1

以上就是关于世界未解之谜:揭开史前核战争之谜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身世是否牵扯秦国丞相吕不韦

给后世留下了四个谜团:第一个是他的长相之谜,史学界围绕他身形是猥琐还是高大英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二个是性格之谜,秦始皇是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第三个是求仙之谜;第四个是私生子之谜。然而,在所有的谜团之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秦始皇私生子之谜。那么,秦始皇究竟是不是私生子呢?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他统治下的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秦始皇在中国一直以一个暴君的形象存在于史书中,在中国民间也是残忍的化身,是无情的代名词。但是西方的历史学家们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秦始皇是“中国的”:从他13岁继承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亲政开始,直到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中最后一个诸侯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时止,在短短的十七年之内,便迅速地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几百年的诸侯混战之局面,接着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这种气魄,并非一般的帝王所能与之相比,所以,在西方的历史学家们看来,秦始皇完全可以和法国的拿破仑相提并论。然而,正像许多对中国历程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喜欢留下一些难以解开的谜团让后世的人们去琢磨一样,秦始皇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难以解开的谜团,可以说,秦始皇给后世留下的谜团,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都多。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秦始皇遗留的许多谜团已经被历史学家们拆解,但是对于私生子的问题,却是一个两千年以来史学界一直无法破解的难题。 秦始皇究竟是纯正的皇室血脉(是否是庄襄王嬴之子),还是丞相和的私生子,是一个困扰了中国历史学家们长达两千多年的难题。在《吕不韦列传》里对秦始皇的身世问题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吕不韦是当时阳翟的一个大富商,搞贩卖发了财,迅速成为当时在全国少数几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之一。但是,在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之后,吕不韦并不满足,他认为,要想永保子孙后代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只有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方可做到,于是他准备利用这些财富进行政治投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当时在楚国为质、很不得志的秦昭王的嬴子楚。凭借着商人特有的直觉,吕不韦认为此人是一可居之奇货,于是将所有的宝全部押在嬴子楚身上,企图借助他来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嬴子楚本来对于皇位继承之事已经彻底失去了心,但是在听到吕不韦的计划之后,顿时对他,声称只要吕不韦帮助自己继承王位,他必将拜吕为相。在得到嬴子楚的承诺之后,吕不韦遂出资千金,为其设计,并将自己原本已经怀有身孕的赵姬送与庄襄王。最后,在吕不韦的努力下,正为没有儿子而苦恼的终于同意收嬴子楚为义子,从而为嬴子楚继承王位铺平了道路。秦昭王死后,安国君即位,子楚被立为太子。但是,做了几十年太子的安国君在位没几天便死了,子楚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秦国的王位,史称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称王之后,庄襄王并没有忘记当初的诺言,拜吕不韦为相,封赵姬为皇后。自此,吕不韦终于实现了心中的理想。 之所以秦始皇系吕不韦私生子在后世被传得沸沸扬扬,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受以上这段文字所影响。可令后世史学家不解的是,同为重要的史料来源之一的《战国策》却并没有吕不韦献赵姬的这段记载。这在史学界产生了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战国策》喜采个人隐私,既然不载这件事,显然是当时没有这种传闻;有的学者认为,《战国策》本身并非正规史料,其可信度自然无法与《史记》相比,所以应按《史记》的记载来认定秦始皇的身世;还有学者对《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大期而生”这句话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此为基点来论证秦始皇并非吕不韦的私生子。看来,秦始皇身世之谜要想得以彻底解开,还有待史学家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史上最全:揭开大清王朝二十一位皇后最真实相貌

美艳不可方物的们究竟长啥样? 1、文皇后 “孝庄”皇后,即清初孝庄端康文皇后,本是蒙古族,姓搏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她十三岁嫁给清太宗,被封为“庄妃”。 她那娇柔弱质、美艳万方的大家闺秀的身体里却流淌着后代的血液,充满了勇敢、刚毅、心和智慧。在满族宫廷斗争的漩涡和明清大决战的大潮中搏击一生。 她先后辅佐清太宗皇太极(夫君)、清成宗义(下嫁)、世祖福临(儿子)、玄烨()“四代”帝王,主持了入关、定都、灭明三件大事,对清代的建政、巩固和政治清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孝庄,对丈夫,她伺候的无微不至;对情人,她始终念念不忘;对儿子,她是慈母胸怀 ;在中国历史上,其贤德恐只有时垂帘听政的宣仁可比,此在国史上已是定论。 孝庄死后没有随葬沈阳皇太极之昭陵,而是葬在遵化清东陵孝陵前之左侧,称昭西陵。这是学术界至今未能完全解释清的一个历史之谜。 必须承认,宁静的野性美很适合诠释游牧民族的贵族女子,可是,真实的蒙古族人往往是大脸盘小眼睛,野性这个东西是渗在骨子里的,而不是外表上。 看看画像上的孝庄皇后,俨然是个霸气的老太太,却不怒自威一脸慈祥,气场秒杀各种版本的! 2、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不详。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顺治废后之后立的第二位皇后。值得说一下,孝庄文皇后是她的外祖母,也就是说顺治是她的亲舅舅,而顺治废后是她的亲姑姑,这个乱呀。 真人:(真的是科尔沁的一家子,和孝庄很像,疑心顺治仅仅是不喜欢蒙古女人,并不是因为董鄂妃多美貌,清史稿唯一承认的美貌皇后是顺治废后“后丽而慧”,但是顺治把她废了,清朝再也没有一位皇后被历载“丽”的,顺治或许不是个好色之人) 3、孝康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1640年-1663年3月20日),佟佳氏(本,汉军正蓝旗人,康熙时抬旗入满洲镶黄旗,改姓佟佳氏),生于崇德五年,佟图赖之女,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 顺治十年(1653年)入宫为庶妃,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皇三子玄烨(康熙帝),后晋升为康妃。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皇帝驾崩,康熙帝即位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 康熙二年(1663年)崩逝,年仅23岁,葬清孝陵,上谥号“孝康章皇后”。康熙、、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 真人:(汉族女子果然和蒙古女子不一样,估计顺治就好白皮肤) 佟妃生下玄烨,但并无宠,22岁丧夫。儿子当上皇帝,她却在康熙二年(1663年)因患病,撒手人寰,才24岁(虚岁)。佟妃如果像乾隆帝生母那样高寿,康熙帝过世时,也才83岁。 康熙帝即位后,尊生母为皇太后。她的娘家,本来是汉军,康熙帝命入满洲镶黄旗,后族抬旗,从此开始。她从此改姓佟佳氏。太后娘家也缘此而抬旗。 人有因缘,事有因果。在景仁宫里,美丽宫名后面,福祸相因相果:胡后既当皇后又被“辞职”,既受宠幸,又遭廷杖,佟妃既生下“千年一帝”,又24岁青春早逝,命运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对待命运:或无力抗拒,可广积善缘——等待时间和历史给以公正! 4、——也是康熙最爱的皇后 ,孝诚仁皇后(1654年02月03日-1674年06月06日)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满洲正黄旗人,辅政大臣索尼孙女,领待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侄女,妹平妃。入宫后贤良淑德,统领六宫,辅助治内,受孝庄太皇太后喜爱。 康熙八年生嫡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四岁未序齿。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诞育时因难产崩逝,是年仅有二十一岁。 真人:(康熙真的是深明大义,是个有觉悟的皇帝,也太不以貌取人了吧,选皇后其实是选家族) 由于她与康熙帝感情深厚,康熙帝非常思念她,加上太皇太后的恩准,立皇二子胤礽为皇太子(满洲祖宗家法生前不立太子)。康熙在她去世后赐谥号仁孝皇后。后因原谥号与圣祖谥号出现重字,于雍正元年改谥,及后乾隆、年间累加谥,曰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5、 孝昭仁皇后(1653年—1678年3月18日),,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第二任皇后,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义女。 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1677年),册为康熙帝第二任皇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1678年)已时驾崩于坤宁宫。康熙十七年闰三月廿一,谥曰孝昭皇后,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1681年),入葬景陵地宫; 真人:(这皇后作为当时血统很纯的满洲人来说,其实不难看,从画像来说,气质修养也不错) 雍正元年九月(1723年)加上尊谥曰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仁皇后,升祔太庙;乾隆元年三月(1736年)加上尊谥安裕二字;嘉庆四年五月,加上端穆二字,全谥曰: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无子女。温僖贵妃为孝昭仁皇后亲妹,两人同为康熙帝后妃,是康熙年间著名的妃嫔。 6、 孝恭仁皇后(1660年—1723年),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出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入宫,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康熙十八年(1679年)晋封为德嫔,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于永和宫,享年六十四岁。同年八月上谥号“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皇后”,九月与康熙帝合葬景陵,升祔太庙。乾隆、嘉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真人:(即使年龄大了,也有一种高雅和淡然的美,年轻时候还了得!难怪康熙会喜欢) 德妃从一个身份卑微的、负责端茶送水等细活的“官女子”,一步一步登上永和宫主的位置,这是很不简单的。康熙二十年册的四个妃子,她们的地位或者说是在皇帝和众宫人心里的位置,是后来的其他宫妃难以相比的,或者说,后来的宫妃再牛也牛不过这四个人。 7、 乌拉那拉氏,雍正的原配嫡皇后。满洲正黄旗人,内大臣费扬古之女,外高祖父是广略贝勒储英(长子),母亲是多罗格格,外祖母是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她和康熙的孝昭仁皇后一样,身上流着一半的爱新觉血液,而且还有四分之一的蒙古贵族血统。果然又是选家族,不是选美。 8、 乾隆的亲妈。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凌柱和遏必龙是同宗。其实是汉人,本来,为了乾隆的储位,雍正重新给她找了一个强悍的娘家。否则作为一个来自孝昭仁皇后家族的女子,怎么会在王府当了二十多年的侍妾。 康熙五十年生,即。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真人:(确实一看就是长命相,有福之人。) 9、 沙济,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元配嫡皇后。出身于显赫的沙济富察氏家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间任议政大臣,当过7年的户部尚书,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曾经大力支持康熙帝的撤藩政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 父李荣保为米思翰第四子,官至察哈尔总管。伯父马齐,“历相三朝,年逾大耋,抒忠宣力,端谨老成,领袖班联,名望夙重,举朝未有若此之久者”,另一位伯父任过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官居一品,位极人臣,多年报效朝廷,被雍正称为“圣眷最渥之人”。——总之,雍正对儿子乾隆很用心,不光给他妈安排了钮祜禄氏的婆家,还给乾隆找了沙济富察氏的丈母娘家。 乾隆是个幸运的皇帝,有爱新觉罗氏牛叉叉的老爸,有钮祜禄氏牛叉叉的外婆家,还有沙济富察氏牛叉叉的丈母娘家——清朝的皇帝,血缘和姻缘武装到这个地步的真心不多啊! 真人:(作为满洲血统的女子,富察氏真的算美人,乾隆蛮幸运的) 10、——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令妃 孝仪纯皇后(1727年—1775年),魏佳氏(本,汉军正黄旗人,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改姓魏佳氏),乾隆帝妃嫔,嘉庆帝生母。内管领清泰女。 乾隆四年入宫,乾隆十年,初封令贵人;同年,晋令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即嘉庆帝);乾隆三十年晋封为令皇贵妃,摄六宫事。 真人:(年轻时候的,其实还是比较娟秀的) 乾隆六十年八月十二日,追谥令懿皇贵妃为皇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为皇太子,并禅让于嘉庆。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皇后。经嘉庆、两朝加谥,全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1928年,裕陵被盗,其时发现孝仪纯皇后的遗体虽历经153年竟然未有腐烂。 11、 ,嘉庆的原配嫡皇后,道光生母。清朝唯一一个包衣出身的嫡皇后。出身满洲正白旗包衣。后来被抬入正白旗满洲。孝淑之父和尔敬额是名总管内务府大臣,并非豪门大族。 和雍正比,乾隆对继承人真的不咋地,没给重新找外婆,也没给好好找丈母娘。估计给嘉庆选亲的时候,乾隆还没把他定为继承人,但是弄个包衣女子做嫡福晋也已经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据说这两口子感情超好,喜塔腊氏也是唯一一位生育皇帝的嫡皇后。 真人:(她看上去没太有福相,过世也早,但是长得还行)。 12、 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礼部尚书恭阿拉的女儿。嘉庆帝第二任皇后。 她也是来自牛叉叉的钮祜禄氏大家族,和康熙的孝昭仁皇后是同宗,嘉庆娶这位侧福晋的时候,已经被乾隆定为皇位继承人。所以,为了给未来的皇帝武装门面,乾隆有一次选择了钮祜禄家族。 真人:(好吧,长得有点怪,也许是年龄大了的缘故,画像应该没有刻意美化她吧,美化也不能美化的这么难看。) 13、 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世袭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女,康熙年间的一等公佟图赖之后,是孝康章皇后的同族。道光做为皇子时的继室大福晋,也是他登基后立的第一位皇后。 作为嫡皇后长子的道光自一生下来就被作为储君对待,丈母娘家经过严格挑选。元配嫡福晋是钮祜禄氏,户部尚书、一等子布颜达赉女(貌似和孝昭仁皇后又是同族)。 真人:(挑选秀女的时候她没有被选上,嫡妻死了,临时抱佛脚选继妻的时候,因为家族的缘故把她选上了?) 14、 钮祜禄氏,并非是孝昭仁皇后的那个家族,出自满洲正红旗的钮祜禄氏(后抬入镶黄旗),但是也是显赫世家孝全成皇后一支,其曾祖和祖父皆为清朝功勋卓著声名显赫的著名将领,其父颐龄当时是乾清门侍卫,世袭二等男爵。 据说道光超级爱她,爱到宁愿把皇位传给她那个没多大用的儿子,于是有了慈禧,于是后来……最后,大清朝玩完完。 15、 博尔济吉特氏,恭亲王生母。也就是道光的静妃,刑部员外郎花郎阿之女,原为蒙古科尔沁部落人,死后抬入满洲正黄旗。根据孝静成皇后的姓氏和旗籍,她往往被认为出自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的母家。 实际上,孝静虽与孝庄文皇后同姓,同族,却并非出自同一家族。孝庄文皇后全族早在清初便归于上三旗,孝静却出身下五旗,父亲仅为一名从五品员外郎。 自后,“员外郎“逐渐成为一个虚职,有钱人只要捐银子,就可以换个员外郎来做,所以也就给了大家员外等同于富人的感觉。 真人:(长得比孝全好看点,道光审美观挺独特) 道光帝在世时所封的三个皇后皆出身显贵,显然,道光非常在意门第。而孝静却是出身蒙古下五旗,家世弱小,所以,虽然她为道光生育了很多子女,可是在道光看来她永远只能是个妃子。 16、 萨克达氏,太常寺少卿富泰女,咸丰嫡妻。不得不说,道光在把咸丰定位继承人的时候却还是给他定了这门丝毫不显赫的亲事,不晓得做的到底在想啥。太长寺少卿绝对不是大官,也不是显赫的家世。要说旗籍,倒是还符合——满洲镶黄旗(合着就这一项是符合未来皇后标准的)。 真人:(有点清秀,但是眼睛有点不对称啊) 17、 钮祜禄氏,也就是太后。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的庶女。她的嫡母是皇室后裔,但是生母是汉人。册为皇后时只有14岁。 穆扬阿的钮祜禄氏家族也是孝昭仁皇后的同宗,与多个铁帽子亲王结亲。策布坦二女,一女嫁敬敏,一女为庄亲王绵哗之母,福克京阿有一女嫁郑亲王端华,穆扬阿一女嫁庄亲王奕仁。到了咸丰二年她进宫时,老爸穆扬阿已经去世,亲王中肃亲王敬敏为她祖姑父,死在的郑亲王端华为她姑父,庄亲王奕仁为她表哥兼姐夫,外加车尔格后裔本身又是镶黄旗大族,家族势力庞大啊。真人:(我觉得挺好,少女时期的画像) 最后,的孝哲皇后阿鲁特氏是端华的外孙女,也就是慈安表姐的女儿。有了这一层血缘关系,外加孝哲本身便是个难得的才女,难怪选后时慈安太后自然成了她最大的支持。 18、 ,也就是慈禧。出身于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一个官宦世家。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生母。父亲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母亲富察氏。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收藏的《德贺讷世管佐领接袭家谱》所记载,慈禧祖先喀山是苏完那拉氏,在天命四年叶赫部未灭之前就归附了努尔哈赤。真人:(画像) 对比照片,像吗?我觉得还行,说明宫廷画师们还算是比较直观的。 19、 同治元配嫡皇后。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修撰、翰林院侍讲、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副都统、前任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之孙女,郑亲王端华之外孙女。 可谓是名门之后,而且还是难得的才女,也是慈安太后表姐的女儿,厉害吧,家族铁的没话说。可就是这样的儿媳妇,不被婆婆慈禧待见,同治皇帝19岁时得天花而死,阿鲁特氏于同治去世75天后绝食自尽,只有20周岁。真人:长得不好看,五官怪怪的。 20、孝定景皇后 叶赫那拉氏,名静芬。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的元配嫡皇后。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桂祥之女。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 21、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 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达斡尔族,后编入满族正白旗。高祖郭布罗·阿尔景,是咸丰年间的副都统,并封为武显将军、建威将军。父亲是内务府大臣荣源,母亲是爱新觉罗·恒香,军机大臣毓朗贝勒的次女。 婉容也是爱新觉罗氏的外孙女。婉容的美丽不是吹嘘出来的,是就是美,任何一个演员都没有演出婉容的美来,所以不贴演员了,就贴婉容本人的照片。郭布罗·婉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