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懒的祖先是大地獭,它生活于1-1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它的外形和现代的树懒、食蚁兽等非常相似,都是属于贫齿目动物,因此牙齿没有齿根,能够无限的生长,行动和现代树懒一样极为缓慢,但常年生活在地上,体型硕大,是现代树懒的500倍。
树懒的祖先长什么样子

大地獭当作树懒的祖先,它拥有着非常多的和现代贫齿目动物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和树懒、食蚁兽等极为相像,比如它的指爪都是极度弯曲且修长,虽然长有牙齿,但是口中的舌头却非常长,类似食蚁兽,并且它的全身虽然长有毛发,但是皮肤上也分布了非常多的硬角质突起,虽然无法做到穿山甲或者犰狳那么坚硬,但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树懒的祖先是什么动物

大地獭由于是生活在地面上,所以它的后肢极为发达粗壮,虽然体型硕大,但是它能够像食蚁兽一样站立起来,甚至是直立行走,不过它的行动缓慢,这也是树懒动当作什么那么慢的真相,大地獭并且也同样采纳了脚外侧着地的行走方式,搭配上强壮的尾巴,使得它的行走更加稳固,而它长长的舌头则能够直接将树叶卷入口中,并且它也长有树懒样的巨爪,能直接挠伤小型猎物。
树懒的祖先如何演化来的

奇闻呀
科学家曾经利用古DNA技术将树懒和磨齿兽、大地獭等史前地獭动物联系在一起,当时经过分析之后,科学家发现现代的二趾树懒的祖先是磨齿兽科动物,而三趾树懒则和大地獭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并且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千万年前。树懒之所以会上树变为小型动物,可能是因为环境所迫或者食物的缺乏等真相。

大地獭的演化是从第三纪开始,当时贫齿目动物向着两个方向演化,其中一个是类似现代树懒的披毛目,可能是食蚁兽或者树懒的祖先,也就是大地獭、磨齿兽、巨爪地獭等,而另一个则是披甲目,就是现代犰狳的祖先,最初都是生活于南美洲的,但是之后因为板块的飘逸,向着亚洲或者北美洲分散。
汉孺子刘婴简介 西汉末代帝王孺子婴的详细资料
西汉末代:汉孺子人物简介及生平资料(5年-25年)(6年—8年十一月在位),号孺子,乃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侯刘显之子、汉宣帝玄孙也。公元25年正月,平陵人方望等起事,劫取刘婴逃离长安,到了临泾,立刘婴为帝,2月,因推翻而被拥立为更始帝的,派部将带兵前去攻打。混战中,刘婴为乱兵所杀。 人物简介 汉孺子刘婴(公元5年—公元25年),史称“孺”,于公元6年—公元8年十一月刘婴任皇太子。 他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炀侯刘勋之孙、广戚侯刘显之子。 公元6年,汉平帝刘衎病死。王莽便从汉朝皇室中挑选了年仅两岁的刘婴。但是,因年龄太小,刘婴并未正式即皇帝位,仅当了一个“皇太子”而已。王莽自称“摄皇帝”,任何排场实与皇帝无异,仅在见孺子及(王嬿)时需自称臣。为想实质控制朝政大权,得到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允许后,封自己为安汉公,并完全摄政,以、自居,改元“居摄”。而刘婴这个皇太子仅为傀儡。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将“摄皇帝”称号改为“假皇帝”。 初始元年(公元8年)腊月,王莽自称汉高祖要他做皇帝,便强迫皇太子刘婴禅位给他,改国号为“新”,并将原定的“初始元年十二月初一”改为“始建国元年十二月初一”,中国又一个封建王朝——新朝开始了,王莽即新始祖高皇帝,也称为新朝建兴帝,简称为新帝。王莽尊王太皇太后王政君为皇太后(后来又改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封刘婴为定安公(也写作安定公),改王太后(王嬿)尊号为定安公太后。至此,立国214年的西汉帝国灭亡。 临泾称帝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征调隗嚣及其叔父隗崔、隗义等,嚣将去长安,方望以为更始成败未可知,所以劝阻,让其别去长安,隗嚣不听,方望以书辞谢而去。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弃离隗嚣的方望见“更始政乱,度其必败”,便对安陵人弓林等说:“前分封安定公的孺子婴,是汉平帝的后代,因王莽代政而没有做汉主,如今天下人皆言,刘氏当受命,我等何不立他为王,谋取大功?”弓林等人都很赞成。于是,赴长安求得了孺子婴回来,“聚党数千人”在临泾城(今甘肃镇原)被立为皇帝。方望做了总理庶务(辅佐君王的丞相),弓林当了掌管四方兵事和赏罚的大司马。孺子婴临泾立帝,遭到了同姓复辟王朝刘玄的竭立反对。不久,更始政权遣丞相李松入安定,摧毁了这个复辟势力。孺子婴、方望、弓林等人都被诛杀。 一说,刘婴在称帝之前就被更始政权所派的人杀死了,不存在“临泾称帝”的事实。 在位年号 居摄:公元6年—公元8年十一月,共使用不足三年; 初始:公元8年十一月—公元8年十一月,仅使用一个月,西汉就灭亡了。 谥号陵寝 刘婴,无谥号,史称孺子婴、汉孺子或西汉末帝(其实他没有当上西汉王朝的皇帝,只是一个皇太子而已)。 他死后,也没有陵(刘婴被东汉王朝当做乱臣贼子,不可能为其建造陵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辞官次数最多的大学士:为什么123份辞呈不获批准?
导读:官员下台无外乎两种途径———辞职和免职,但是在中期的时候却有一位官员既不是被削官,也不是辞职获得批准,而是靠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下台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递交辞呈最多的大学士———李廷机。 如果说明朝最好对付的皇帝是隆庆,那么最不好对付的就是他的儿子万历,因为他身上有件比杀人如麻的和更可怕的武器———懒。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九月十六日起,这位皇帝就开始罢工,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窝在巴掌大的紫禁城里冬眠。其间,大臣们无论怎么恳求、谩骂、抱怨还是造谣,他就像一颗锤不扁、蒸不烂、煮不透的铜豌豆一样,就是不上班,不见大臣,不办公。官员们毕竟是臣子,就算再有胆子,也不能跑进后宫把皇帝大人拖出来批斗。所以,万历是最让大臣们头大的皇帝。皇帝的专职工作是治理国家,他不工作,国家肯定乱套。万历统治下的明朝一天比一天糟糕,最明显的一个情况就是“人滞于官、官曹空虚”,即官员任免工作大面积瘫痪。该升官的升不了官,该退休的退不了休,该补员的补不了员。到万历四十七年,中央九部中只有户部和通政司有部长,刑部和工部由其他部门兼职代管,吏部、礼部和兵部只有公章没有人,督察院和大理寺最狠,没人上班也就算了,连公章都丢了。 李廷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场的。李廷机,字尔张,号九我,晋江新门外浮桥(今属鲤城区)人,生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他从小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在万历十一年的全国大考中,高中榜眼。其实以他的本事应该中状元,可惜运气不好,碰上了明朝最会和稀泥的宰相申时行。申时行觉得全国的考生就数太医院的朱国祚顺眼,就把状元的帽子丢给了他,让李廷机肚子里的满腹经纶变成了满腹怨气。 好在李廷机的人品不坏,官风清廉,没有因为一顶状元帽子报复社会。他在南京任职期间,严厉打击各种乱收费现象,同时鼓励经商,把这里的商品经济重新振兴了起来。负责浙江会试期间,他严肃考风,坚决杜绝考场作弊,为国家选举了一批像模像样的高素质人才。调入中央主管礼部时,他还想尽办法为部员搞福利,把部门每年省下的经费拿出来给下属买房子,通过高福利促使他们廉洁奉公。最难得的是,他是当时全国有名的大善人,只要碰见乞讨人员就发钱。结果被惯坏的乞丐们每天都在他的门口蹲点,一见他出门就成群结队地上去伸手要钱。此外,他对京城的公共设施也特别上心,考场旧了财政拨款,公署破了财政拨款,就连庙破了他也财政拨款。李廷机大概是慷慨过了头,到他退休时自己家,完全和光腚的有一拼。 也许正是他的这份清正廉洁感动了懒虫万历。万历三十四年,他被提拔,进入内阁供职。不入阁不知道,一入阁吓一跳,中央九部全部官员加一起31人,空缺竟达24人!这还不算下面跑腿的小喽啰们。这意味着几乎每个人都在拿一个人的薪水,干两个人的活。更难办的是全国各地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份奏折送来,等着万历批阅。但是懒惰的万历看都不看,让成堆成堆的奏折躺在皇宫里和自己睡觉,当时有个流行的说法叫“留中”。工作难也就算了,可恨的是当时已经成了气候,他们一心想让李三才、郭正域两人做宰相。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帮人成天写奏折、泼口水。李廷机不像万历那么脸皮厚,挨了几个月骂就扛不住了,拍拍屁股递上辞呈准备走人。他原本估计皇帝大人懒点,得交个三五份才能批下来。所以为了早点办完手续,他要让皇帝看到自己辞职的决心。为此,他把房子捐给穷人,让全家老小卷铺盖先走,自己则一个人跑到庙里凑合住了下来。 份辞呈交上去了,万历没反应。李廷机毫不气馁,又写了5份,万历依然没反应。李廷机火了,继续写,写50份,就不万历不给批。就这样,可怜的李廷机在破庙里住了整整5年,写了123封辞呈,其结果是皇帝的批条没得到,反倒得到一个“庙祝阁老”的绰号。最后,李廷机彻底崩溃了,索性自己把自己解雇,顶着抗旨的罪名、冒着杀头的危险,自作主张跑回福建老家去了。幸运的是,万历连追究都懒得追究,任他去了。4年后,贫困潦倒的李廷机病逝,万历这个时候罕见地勤快了一次,赐赠他少保头衔,谥“文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