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31日,全世界都被一则新闻震惊。
一架从纽约起航,飞往埃及开罗的波音767客机(埃航990航班)发生空难,217名机上人员全部遇难,无一幸免。
噩耗传出,埃及全国陷入悲痛中,总统穆巴拉克更是悲伤不已,宣布次日为全国哀悼日。
与此同时,他还下令埃及国家安全局对此事件进行调查。
人们在震惊和悲痛之余,纷纷对空难原因作出各种猜测。
是天气原因吗?
非也,当时天气晴好,万里无云,没有雷电也没有冰雹。

是飞机缺乏燃油吗?
数据显示,飞机起飞前油加的满满的。
一般来说起飞前需要三个工作人员全部签字核实,确定油箱满油才会起飞。
因此,飞机不会是因为没有燃油出事。
那么,是不是油箱漏油?
首先,飞机油箱是特殊材料制成,不会漏油。
即使主油箱漏油,还有副油箱。
再说了,即使副油箱的油料用完了,之前仪表是会显示,会报警的。
这样,飞行员有足够的时间飞往附近机场。
那么,就只有一种原因,那就是人为造成的。
大多数人认为,是巴勒斯坦激进分子组织策划实施了这次袭击。
理由很充分,因为阿拉伯世界跟以色列是死对头,可是埃及却是阿拉伯国家中率先跟以色列握手言和的。

早在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执政的时候,埃以双方就签订了戴维营协议,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从此,巴勒斯坦激进组织把埃及总统萨达特视为阿拉伯世界的叛徒。
就在戴维营协议签订四年后,巴勒斯坦激进分子趁着阅兵的机会,将萨达特总统谋杀。
有人认为,这次埃及航空990号航班的坠毁,肯定也是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干的。
因为这架飞机上除了普通乘客之外,还有几十名从美国培训结束回国的空军飞行员。
本来巴勒斯坦激进分子进行袭击的时候,就没有底线,无论是什么人都是他们袭击的对象。
再加上这几十名军人,他们下手的时候就更没有顾虑了。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国人干的。
因为萨达特总统遇刺身亡之后,他的助手和战友穆巴拉克虽然承认戴维营协议,但是在国内个别派别的巨大压力下,他的立场开始动摇,有疏远以色列的倾向。
在此背景下,美国五角大楼感到不安,毕竟它是埃以和解的促成者。

美国中情局一向是神出鬼没,制造空难嫁祸于巴勒斯坦激进组织,挑起埃及和该组织的紧张关系,让穆巴拉克总统坚定和以色列合作的决心,美国似乎也干的出来。
也有人说,美国人很精明,这种事他们不会亲自出面。
最有可能,是以色列摩萨德干的。
摩萨德执行能力强,行动力是世界四大情报组织之首。
他们无所不能,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
也有人对此表示反对,说纯属瞎猜。
理由是摩萨德和中情局虽然很厉害,但是他们做事也是有规矩的,以恐怖袭击对付恐怖袭击的事,他们想干也不敢干。
这两种说法虽然不靠谱,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猜测归猜测,最终结果如何,还是要靠调查结论。
美国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 和埃及有关部门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空难进行了紧锣密鼓的调查。

就在这时候,黑匣子也找到了。
调查委员会进行解密之后,公布的飞机最后3分钟的情况:
起初飞机飞行高度正常,起飞不久,自动驾驶系统被认为关闭,飞机开始急速下降,降速最高超过0.86马赫。
期间飞机曾经短暂上升,但后来又急速下降,很快沉入大海,全程只有2分25秒。
调查人员进行解密之后,空难真相浮出水面。
结果令人震惊,这起空难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副机长。
空难的制造者,名叫贾迈勒,他的全名是贾迈勒.巴图提。
1970年出生的他,没有什么背景,父母是普通的工人。
他的经济条件不算太好。
如果你没有雨伞,就要拼命奔跑,不然就会被雨淋。
因为没有背景,贾迈勒刻苦学习,积极上进,立志要好好读书,改变命运。
正在他努力学习的时候,一个机会摆到他的面前,空军面向学校招收飞行员。

众所周知,飞行员本身就很受欢迎,作为空军飞行员更是香饽饽。
贾迈勒就瞒着老师和父母,偷偷报名了。
为什么要瞒着老师?因为贾迈勒学习成绩太好了,老师希望他能成为科学家。
至于父母不想让他参加空军,是因为担心他的安全。
可是,贾迈勒非常倔强,他认定的事几头牛都拉不回。
于是,他偷偷报名参加了空军,来了个先斩后奏。
参军之后,他训练刻苦、表现也不错,很快就掌握了飞行技术,受到了上司的青睐。
几年之后,贾迈勒服役期满从空军退伍,到埃及一家民航公司当了一名飞行员。
相对来说,民航公司的待遇比较高,贾迈勒的收入比在空军时增加了3倍。
父母当然也非常高兴,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剩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给儿子娶个媳妇,早一天抱上孙子。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贾迈勒已经26岁了。
按说贾迈勒找对象应该不是难事,他的工作薪水高,令人羡慕。
可是贾迈勒心高气傲,要求条件太高。
比如身高要1.75米以上,还要是大学文凭,父母是高学历,有稳定收入。
这一来,贾迈勒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看上贾迈勒的人,他看不上人家。
贾迈勒看上的女孩,人家又对他的家庭条件不满意。
这就出现了一个现代社会常见的现象,高不成低不就。
眼看几年过去,贾迈勒还是庙里的旗杆,光棍一条。
单身的日子非常难过,贾迈勒血气方刚,荷尔蒙分泌旺盛,就对身边的女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做出不理智的举动。
说白了,就是动手动脚,嘴里还不干不净,对女同事(空姐)搞性骚扰。

起初这些女孩有点害羞,不想把事情闹大,看到贾迈勒之后只是躲避,而没有声张。
这就让贾迈勒更加大胆,一有机会就对女孩子上下其手,搂搂抱抱。
这一来,那些性格刚烈的女孩忍无可忍,向机长做了汇报。
上司接到举报之后,刚开始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只是私下里跟贾迈勒沟通,警告他不要乱来。
贾迈勒却认为,自己业务过关,上司不敢奈何。
他并没有收敛,在一次下班之后,竟然将一名女乘客给拽到了自己房间,欲行不轨。
受害人一怒之下,向航空公司高管投诉。
这下子事情闹大了,影响到了航空公司声誉,上司哈特姆·鲁什迪震怒不已,果断将贾迈勒这个害群之马辞退。

起初,公司是打算开除他的,但最后还是手下留情,仅仅做了辞退处理。
开除的话,就等于有了案底,贾迈勒今后再找工作可就麻烦了。
但是贾迈勒并没有理解上司的良苦用心,也没有幡然悔悟,而是痛恨自己的公司,把仇记在了上司身上。
即便如此,他也无可奈何。
因为上司没有把事情做绝,贾迈勒没有费事就在另一家航空公司找到了工作,而且还是副机长。
这给贾迈勒一个错觉,认为自己并没有犯错,公司是对他进行迫害。
他是个有仇必报的人,一直耿耿于怀,想着如何报复原来的上司。
可是他跟原来的上司不再一起工作,这个愿望也难以实现,他只能把仇恨积压在心头。

无巧不成书,不久后,他跟自己的冤家竟然在飞机上相遇。
1999年的一天早晨,贾迈勒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起飞,将飞机开往开罗。
上飞机的时候,他不经意地向座舱瞥了一眼,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他不是别人,正是他原来的上司哈特姆·鲁什迪。
于是,心中积压的怒火开始喷发,烧得贾迈勒失去理智。
将飞机拉上合适的高度后,贾迈勒丧心病狂,将飞机的引擎关闭。
作为一个资深飞行员,他明白这样做的后果,可是冲动的魔鬼左右了他的大脑,悲剧无法避免。

丧失动力之后的飞机以惊人的速度高空下落,像脱缰野马。
在乘客的惊叫声中,飞机坠落在大西洋的深处。
217名乘客,包括贾迈勒和他的上司都在空难中丧生。
为了一己之仇,毁掉200多人,可见这个贾迈勒确实疯了,行动被魔鬼左右。
由此可见,飞行员的道德水准对飞行安全来说多么重要,选拔的时候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20世纪空难》科普中国网 2016/02/26
果尔达·梅厄是如何为拯救以色列犹太人的是怎么回事?她一个人是如何筹集到那么多前的
当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和恐怖袭击愈演愈烈之时,英国在1947年12月4日决定在第二年的5月15日正式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这意味着周边五个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犹太人的宣战进入了为期163天的倒计时状态。163天后,哈加纳和伊尔贡所面对的将不再仅仅是游兵散勇式的阿拉伯民兵,而是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等国的正规军。 双方的力量对比简直不能更悬殊了。从人口对比来看,巴勒斯坦境内只有大约65万犹太人,数量是阿拉伯人的一半。如果把周边五个阿拉伯国家的人口也算上,犹太人的人数只有阿拉伯人的3%不到。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大部分犹太人都居住在巴勒斯坦靠近地中海的一条狭长地带上。一旦战争爆发,这样的地理位置将成为一场军事战略上的噩梦。敌人可以轻易地从三个方向包围他们,而唯一不会被敌人包围的一侧则是茫茫大海。犹太人所占据的地形几乎就是一个放大版的诺曼底滩头阵地。除了这条沿海的狭长地带以外,还有很多犹太人居住区深陷于巴勒斯坦内陆地区,他们将很容易被阿拉伯人所包围。这些孤立的犹太居住区中,最大的一个就是耶路撒冷,这里一共生活着十万名犹太人,占巴勒斯坦全部犹太人口的六分之一。 从军事装备上来看,犹太人的准军事组织哈加纳总共只有2000名职业军人,就算把预备役包括在内也只有三万多人。武器更是少得可怜,一共只有一万支步枪和两千支冲锋枪,平均每三个人才有一支枪。重型枪械、火炮、装甲车和反装甲武器则完全没有。相比之下,五个阿拉伯国家拥有十万人以上的正规军,配备着飞机、装甲车和火炮。 要想让这个犹太国家生存下来,本-古里安需要在163天之内招募到更多的人,募集更多的武器和更多的资金。 1948年1月19日,一名女子独自乘坐飞机来到了美国。尽管一月份的美国正值寒冬,她却只穿了一身单薄的衣服,随身行李只有一个手提袋。她的钱包里只有10美元,当入境官员问她将如何在美国维生时,她回答说:「这里有我的家人。」 这位叫做果尔达·梅厄的女人来到美国,是为了给巴勒斯坦犹太人筹集资金,以对抗即将到来的阿拉伯国家联合入侵。为了抵挡五个阿拉伯国家的正规军,他们将需要很大的一笔钱——至少2500万美元。 梅厄并不是第一个前往美国筹集资金的巴勒斯坦犹太人。在她之前已经有多位代表被派往美国,向那里的犹太人募集捐款,但却都没有募集到足够的金额。美国犹太人已经对世界各地犹太人无休止的捐款请求感到厌倦了。自从开始对欧洲犹太人进行迫害,他们就在不停地捐款。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的战时繁荣经济也开始逐步下行,美国犹太人自己也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捐款的意愿也越来越低。刚刚从美国回来的财务主管卡普兰汇报说,来自美国的援助不会超过500万美元。 听了汇报的本-古里安焦急不已,他要求卡普兰立刻跟他一起再去一趟美国。梅厄拦住了本-古里安,说服了这位固执的领导人让自己代替他去美国。在本-古里安同意后,梅厄立刻出发前往美国,甚至都没时间返回耶路撒冷的家中收拾行装。 距离上一次回到美国也已经有十年了。在她之前的代表已经向美国犹太人反复讲述过他们在巴勒斯坦的处境,也已经发出过各种筹款的请求。她该如何去完成这个别人都没有完成的任务呢?直到飞机降落在美国之时,梅厄心里都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计划。 到达美国之后,梅厄发现两天后在芝加哥将会举行一个美国犹太联合理事会的大会,届时美国犹太人群体中的杰出人物都会出席。但是,她在纽约的一个朋友劝她不要在芝加哥浪费时间,因为这个大会的成员都不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她的出现最多只能博得一些善意的同情而已。此外,这次大会已经接到了无数为美国犹太人自己建造医院、会堂和文化中心的筹款请求,他们没空去关心来自海外的筹款请求。而且大会的议程也早就排满了,不大可能特意为一名来自巴勒斯坦的代表改变会议议程。 尽管如此,梅厄还是没有放弃尝试。她给美国联合犹太人慈善会会长蒙托尔( Montor)打了一个电话,后者想办法帮她在第二天下午安排了时间进行一次演讲。 第二天在芝加哥,面对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犹太人群体,梅厄在没有讲稿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演讲: 「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世界各国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建立一个犹太国家。此刻在巴勒斯坦,我们正为了把这个国家变成现实而战斗。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想要战斗。如果可以选择,我们会选择在和平中建设这个国家。 各位,我们已无路可退。穆夫提和它的手下已经对我们宣战。我们必须为生存而战,为安全而战,为我们在这里所拥有的一切而战。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为犹太人的荣誉和独立而战。毫不夸张地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正在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你们中的很多人都去过巴勒斯坦,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读过关于巴勒斯坦年轻人的报道,知道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我与这一代年轻人相处已经有整整二十七年了,我以为自己很了解他们。但现在我才知道,甚至就连我也并不完全了解他们。 …… 有三十五个年轻人,由于没有车辆能带他们去解救一个被围困的村庄,他们选择由山路步行前往那里。他们知道这条路会经过阿拉伯人的村庄,他们也清楚自己所面临的危险。他们是这个国家最优秀的年轻人,但他们全都被杀死了,一个都没活下来。我们从一名阿拉伯人那里得知,他们在牺牲前与上百名阿拉伯人战斗了整整七个小时。他们中的最后一个人打光了所有的子弹,战死时手中紧握着他最后的武器——一块石头。 各位,我想让你们知道,巴勒斯坦犹太人会战斗到最后。如果有武器,我们就用手中的武器战斗;如果没有武器,我们就用手中的石块战斗。 我想让你们知道,我来到美国不仅仅是为了拯救巴勒斯坦的70万犹太人。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刚刚失去了600万同胞。如果仅仅是为了这区区几十万犹太人的安危就劳烦半个地球外的犹太同胞,那么我们也太过放肆了。不,这并不是我来美国的目的。 如果巴勒斯坦的70万犹太人生存了下来,那么犹太民族就生存了下来,犹太民族的独立就有了保障。如果巴勒斯坦的70万犹太人被屠杀殆尽,那么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都不再会有犹太民族,也不再会有犹太家园。 各位,战争已经打响。在巴勒斯坦,每个犹太人都坚信我们必将胜利。这就是我们的信念。我们都知道在1921年、1929年和1936年发生的阿拉伯人暴动。我们都知道在过去几年中欧洲犹太人的悲惨遭遇。现在,巴勒斯坦的每一个犹太人都知道,我们将在几个月后建立一个犹太国家。 我们清楚,作为建立这个国家的代价,我们将失去我们当中最杰出的一群人。此刻,我们已经失去了300多人,我们还将失去更多。毫无疑问我们还将失去更多。同样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有多少阿拉伯人入侵,我们的信念都绝不会动摇。然而,仅仅凭借勇敢的信念是无法面对敌人的枪炮的。没有信念支撑的枪炮固然并不可怕,但没有枪炮支撑的信念也只能随着肉体一同被粉碎。 我们现在就必须为明天的坚守做好准备。机遇就在眼前,我们能够抓住它吗?把我自己放在你们的位置上,我想说摆在各位面前的问题很简单:那些此刻在前线坚守的战士们,会不会最后没能坚守住,仅仅是因为本该今天送到巴勒斯坦的资金晚到了一两个月? 巴勒斯坦犹太人会不会最后没能坚守住,不是因为懦弱,也不是因为无能,而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继续坚守下去的物资? …… 仅仅凭借十根手指、信念、牺牲,我们是打不赢这场战争的。你们是我们唯一的后盾。穆夫提有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尽管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对他格外热情,但这些都是拥有政府预算的主权国家。埃及政府可以用政府资金支持我们的敌人。叙利亚政府同样可以。 我们没有政府。但我们有全世界的犹太同胞。我信任美国犹太人,正如我信任巴勒斯坦犹太人一般。我相信他们会看到形势的危急,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我清楚我们所要求的并不容易做到。我亲自参加过多次筹款活动,知道筹集这样大的一笔资金并不容易。但我在巴勒斯坦看到,当我们号召大家为伤者献血时,人们纷纷从办公室涌进医院。我看到人们为了献出自己的血而排上几个小时的队。 在巴勒斯坦,人们捐出的除了钱以外,还有血。 我知道你们中的很多人跟我们在前线的人一样焦虑。我很肯定,如果身处巴勒斯坦,美国犹太人中的年轻人也会做与我们的年轻人完全一样的事情。 我们并不比任何人优秀。我们也不是犹太人中的佼佼者。不过是命运的安排使得我们在那里,而你们在这里。我相信如果我们互换位置的话,你们在巴勒斯坦也会做同样的事情,你们也会来到美国寻求我们的帮助。 最后,让我借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话来结束我的发言。 丝毫不夸张地说,巴勒斯坦犹太人将会在内盖夫战斗,将会在加利利战斗,将会在耶路撒冷周边战斗,将会一直战斗到最后。你无法决定我们是否应该战斗。我们已经决定。巴勒斯坦犹太人绝不会对穆夫提投降。我们已经决定,谁也无法改变。你们只能决定一件事情:当战斗结束时,获胜的是穆夫提,还是我们。美国犹太人有能力做出这个决定。这个决定必须在几天内、几小时内尽快做出。 我恳求各位——不要等到太晚。不要在三个月之后才为你今天没有做的事而追悔莫及。现在就做出这个决定。」 当梅厄在台上演讲时,坐在台下的人们一边听、一边流泪。当演讲结束的时候,大家纷纷起立,会场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争先恐后地冲上讲台送上捐款。一些人为了捐款甚至跑去银行办理贷款。在这个下午结束的时候,梅厄就已经筹集到了2500万美元。 在这之后,梅厄在美国进行了全国巡回演说,有时一天要进行好几次演说。每到一处,犹太人对她的请求都报以热烈、慷慨的回应。 当1948年3月离开美国时,这名只带了10美元进入美国的犹太女子一共筹集到了5000万美元,相当于沙特阿拉伯1947年所有石油收入的三倍。 这名叫做果尔达·梅厄的女人,将在21年后成为以色列的第四任总理。 随机文章揭秘《杨家将》背后的史实与阴谋明朝[永乐大钟]的由来?博士称北京出现两条真龙,从锁龙井冲出掀翻郊区厂房印度泰姬陵的传说,国王为宠妃花22年建成世界禁用子弹威力惊人,击中人体引爆肌肉内脏(生不如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为什么说林弥一郎是空军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他都做了什么事情
提到日本人,我想大家心里难免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想法,毕竟电影新闻之类的都影响我们的一些观点和认知,毕竟这是的,但有一位日本人是值得我们学习尊敬的,他就是被称为空军之父的林弥一郎。 1945年日本投降了我们优待俘虏政策,也让他们感觉到生命的尊重人格的保证,记得日本人是最有礼貌的人了吧,这一举动也感动了林弥一郎让他决定留在了中国,这也是中国改变不可缺少的人,他可是会开飞机的在以前已经很厉害了。 1946年我们成立了航空总队,他顺理成章的担任了副队长,同年又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他又被任命为主任教官,可以说他为了中国的航空发展付出了半生心血,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航空也有了很大进展,也给我国培养了不少的栋梁精英。 空军之父这个名号当之无愧,像有名的司令王海、林虎等人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其实林弥一郎当时作为日本人,能留在中国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可想当时人们都是怎样看待他们的,他不得不说他为中国所付出的也值得人们尊敬,如果当时他没有留下,谁能知道以后中国的航空会是怎样呢? 林弥一郎不仅仅会开飞机并且还会修飞机,他前前后后总共修复了46架日式飞机,要知道这种技术留在中国,会给中国带来超越性发展,这些日籍官兵可以说是中国空军的摇篮了,要想到当初他带领率部投降是用了多大的勇气,甚至还做出了诸多贡献,这句空军之父当仁不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