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里,华夏大地上崛起了无数强大、鼎盛的王朝,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要说到离我们最近,且最受大家瞩目的,还是要数明朝,他作为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拥有的意义不言而喻。并且,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长达近300多年的故事,也十分得传奇和经典。今天,笔者就要来谈一谈,靖难之役。

众所周知,靖难之役主要讲的就是,朱元璋的第4个儿子朱棣,在朱元璋死后,带兵篡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成为了后来的明成祖。而在大部分人看来,朱棣之所以会造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朱允炆的“削藩”行动,有一些操之过急了,所以才逼得朱棣不得不发动“靖难之役”。

所以,大家往往都会提出一个假设,倘若太子朱标没死,成为皇帝的是他,由他来执行削藩,朱棣还会造反吗?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来看一下朱标这个人。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他出生的时候,正好朱元璋在攻打南京城。当时,正在前线奋战的朱元璋,在得知自己的儿子出生后,心里非常高兴,还到了附近山上的石壁中题词“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可见,朱标的出生,给了朱元璋很大的安慰,同时也对朱标给予了厚望。

因此,自从朱标诞生的那一刻起,朱元璋就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不仅给他安排了最好的老师,还给予了他最大的权力,从小就带着身边教导。而在朱元璋自立为吴王的时候,就把朱标封为了世子。所以,哪怕朱元璋称帝后的多年时间里,没有表露过立太子的想法,大家也都知道,皇位只能是朱标的。
不过,即便皇帝决定了皇位继承人,皇子很也是可以改变的。唐朝时期的李世民,就为了争夺皇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但朱标不同,朱标要比李建成优秀,且得到了非常多朝中大臣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朱标非常善良,在对待兄弟姐妹上,都非常好,且一视同仁。在兄弟姐妹犯错的时候,朱标往往都会第一个站出来替他们向朱元璋求情。所以,朱元璋的儿子们,对于朱标当这个皇帝,都是心服口服的。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朱棣在这个时候,要造朱标的反,就要承受来自文武百官、兄弟姐妹的谴责和压力。而我们都知道,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是“师出有名”的,在“靖难檄文”中,对朱允炆展开了一些列的控诉,才让自己的征讨,会被大家所认可。要是朱棣要去讨伐的是宅心仁厚的朱标,根本就找不到借口,并且还会被打得体无完肤。

所以,在面对“深得人心”的朱标时,朱棣既不会造反,也不敢造反,因为他实在是没有理由、没有底气去和朱标对抗。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最后朱标还是英年早逝,朱棣还是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朱允文的皇位。明朝历史上,也多了一位铁血,且愿意“天子守国门”的明成祖。
朱棣足足当了二十多年帝王 期间为什么连一个孩子都没有生下来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建文帝最信任的大将是哪位?为什么会成为朱棣的大功臣
靠着起兵造反当上,他在称帝之后却封了建文帝的心腹大将为第一大功臣,他为何这样做呢? 李景隆是开国第三功臣曹国公之子,李景隆自幼喜读兵书,深得的看重。建文帝登基后,李景隆也深受建文帝的信任。 建文帝登基几个月后,就开始考虑怎样增强自己的权力而同时削弱诸各个诸侯王的权力,不久周王、代王、湘王、齐王、岷王等相继被废。 燕王朱棣就成了一下个目标,朱棣自知无法逃过此劫,在手下谋士道衍的建议下一边争取时间一边做着战争准备。而此时的建文帝却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准许朱棣在南京作人质的几个儿子回到他身边 ,这让朱棣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变。因为朱元璋晚年杀尽贤臣大将,所以此时的朝中已无可上阵杀敌之人 。无奈之下,建文帝只好派幸存的年老大将上阵。 朱棣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败耿炳文。耿炳文被击败之后,黄子澄便向建文帝推荐李景隆,建议让李景隆代替耿炳文执掌平叛大军。同年八月,李景隆被建文帝拜为大将军,统率五十万大军北伐朱棣。 朱棣听说五十万大军的统帅是李景隆时,不仅不害怕,还对李景隆十分轻视,面对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毫不担心 ,只命世子带领一万守军留守北平,自己率精锐兵救永平,后又奔袭大宁(今内蒙古宁城)。 不久李景隆便率领军队包围了北平,在攻城的当天晚上便被城内守军夜袭,幸亏都督是一个有点能耐的人,他料定到对方夜袭的兵力只有几千人,同时认准了张掖门的防守薄弱,率军进攻张掖门,眼看快要攻破城池,李景隆却因为害怕被手下抢了风头,命令鸣金收兵,导致。 几个月后,朱棣回师北平,他与李景隆一战,李景隆大败,最后只得抛弃物资,连夜撤退。建文二年,朱棣攻打大同,李景隆当即领兵援救大同,可等他赶到大同时,朱棣早已退兵,李景隆无功而返。 接连的失败并没有让建文帝怪罪于李景隆,建文帝认为李景隆用兵不顺,是因权柄太轻,便授以“专征伐”之权,赏赐黄钺弓矢。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在德州誓师北上,汇合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合军六十万,进驻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境内)。结果再次被燕军击败,只得撤回德州,不久又退至济南。 同年十月,建文帝将李景隆召回南京,但却没有怪罪于他。 李景隆前后丧师数十万,使得攻守形势逆转,建文帝再也难以组织大规模的军事征讨。朝中大臣纷纷上疏,请求诛杀李景隆,以谢天下。建文帝对此一概不听。 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打过长江,直逼南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投降,迎燕军入城,南京陷落 。建文帝不知所终。 等到朱棣登基为帝后,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机之功”,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 后来的李景隆多次被弹劾,但是明成祖都没有杀李景隆,这让后世很多人都认为李景隆是朱棣派往建文帝身边的间谍。 随机文章揭秘西安真龙事件真相,疑似惊动龙穴致四条真龙现身30秒电梯法则的应用,交流时用3句话完整的描述自己观点揭秘月球背面为什么去不了,纳粹余孽欲求基地/外星人的采矿场为什么神仙怕人间皇帝,需要靠凡间皇帝吸收香火存在(不然消亡)诡异的道德经与外星人,传道德经作者老子与外星人藏惊人秘密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