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猴痘会大规模暴发吗,传染性疾病,非洲旅居史的猴痘病例,猴痘的相关的知识】
近日,又一种传染性疾病——猴痘引发全球关注。自5月7日英国报告2022年首例罕见的猴痘病例(感染者有尼日利亚旅行史,现已康复)之后,短短十几天,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就相继报告了猴痘病例。截至5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已有12个国家报告92例猴痘确诊病例,另有28例疑似待查。截至本报发稿,报告确诊病例的国家又增加3个,目前已达15个。世卫组织表示,多国出现未有非洲旅居史的猴痘病例,可能暗示猴痘病毒已在社区隐匿传播;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随着夏季到来、聚集活动增多、监测范围扩大,预计全球将出现更多猴痘病例。不过,世卫组织同时表示,由于新冠疫情采取的封控、保持社交距离、旅行限制等措施,猴痘疫情并没有大规模暴发。
猴痘是什么,危害有多大,会不会传入中国?《生命时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猴痘和天花是“近亲”,但传染性和致死率没天花高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猴痘病毒是一种DNA(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与曾在人类历史上肆虐数千年的天花病毒是“近亲”,同属正痘病毒。1958年,科学家在哥本哈根的绿猴中发现了一种可引起实验室灵长类动物发热和起痘疹的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猴痘病毒”。但猴子并非主要携带者,相反,这种病毒可能会持续存在于松鼠、袋鼠、睡鼠或其他啮齿动物身上。1970年,刚果(金)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此后,中非共和国、刚果(布)、尼日利亚、喀麦隆等非洲国家也陆续出现猴痘病例。截至目前,猴痘的大多数感染都发生在刚果(金),且多为小规模暴发。例如, 2020年刚果(金)共报告6000多例人感染猴痘病例,2021年报告3000多例。发生在非洲以外国家的感染病例,通常与国际旅行或进口动物有关。
猴痘病毒因为与天花病毒是“近亲”,所以感染症状也比较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猴痘可导致淋巴结肿大。但相比天花,猴痘更温和,传染性和致死率更低,偶尔可传染给人。一般认为,该病毒的 R0一直小于 1,人传人能力较差。即使如此,猴痘病毒也已成为自世卫组织1980年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黄勋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人感染上猴痘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由动物传至人,比如直接接触被感染的动物,它们的体液、血液或病变部位的脓液,或被它们咬伤抓伤;二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大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比如接触感染者的皮肤破损处、他们使用过的衣服、床单,或面对面交流等。因此,该病高风险人群常是医务工作者、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和性伴侣。
世卫组织发布的公告也提醒,现有信息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正发生于与有猴痘症状病例存在密切身体接触的人之间。世卫组织负责传染病防治的执行主任海曼则提醒,“现在看来,猴痘病毒已经以性传播、生殖器传播的形式进入人群,正在像性传播疾病一样传播,这扩大了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潜伏期7~14天,接种天花疫苗有效性达85%
据了解,目前猴痘的致病株主要有两种:刚果株和西非株。在非洲,感染刚果株的病例中,每10例有1例死亡;感染西非株的病例中,每100例约1例死亡。目前在欧美暴发的猴痘病毒属于毒性较轻的西非株。猴痘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7~14天,也可能为5~21天。感染后,患者最初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寒颤和疲乏,典型表现是大范围皮疹,往往最早长在面部,然后是身体其他部位,包括生殖器。皮疹最初只是黄斑,逐渐变为丘疹、囊泡、脓疱,最后结痂、脱落。有资料称,患者出现皮疹第一天到皮疹消失的21天内均有传染性。
黄勋说,总体来讲,猴痘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会在几周内康复。此次欧美国家出现的猴痘确诊者多数症状较轻,大多数人在2~4周内便自行痊愈。但儿童、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易发展为重症,需警惕。尤其全世界根除天花后,各国均停止了为儿童接种天花疫苗。我国上世界80年代初也停止了,目前40岁以下人群对天花和猴痘普遍没有免疫力,所以大家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猴痘的特效药和疫苗,但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的有效率高达85%。美国《新闻周刊》5月19日报道称,美国卫生部门已经订购了价值1.19亿美元的数百万剂猴痘疫苗。5月18日,丹麦疫苗公司巴伐利亚北欧(BavarianNordic)也发表声明称,该公司已与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和发展局(BARDA)签署了价值数亿美元的疫苗合同。英国出现首个确诊病例后,英国政府已经开始向部分医疗工作者或有猴痘病毒暴露风险的人群提供天花疫苗。
国内近期流行可能性较小,勤洗手是重中之重
世卫组织称,此次多个“非流行国家”出现与疾病流行地区没有直接旅行联系的猴痘病例,这是“非典型”状况,目前仍在调查感染源。这也说明,猴痘病毒已经在社区隐匿传播,今后感染人数可能进一步增加。
此次猴痘疫情会突然大范围暴发,一种可能是猴痘病毒发生了变异,使其更易传播。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网站近日刊文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猴痘病毒的传播力已增加10多倍。另一种可能是由偶然事件催生,比如出现了“超级传播者”。黄勋表示,这也可能意味着在欧洲或全球范围内,猴痘病毒已经广泛存在,但在新冠病毒“掩护”下,大家并未过多关注它,我们只发现了“冰山一角”。比如部分患者发病后未去医院,导致传播链条未能及时阻断。英国卫生安全局最新报告也称,部分猴痘病例的传染源和传播链条尚未明确,这可能意味着病毒正在隐匿地“人传人”。
由于猴痘的传染源和链条尚不明确,黄勋认为目前无法完全确定流行趋势。但与新冠病毒等RNA病毒不同,猴痘病毒属于DNA病毒,遗传物质更复杂,变异能力、速度更低,人传人能力有限,大流行风险较低。而且,受疫情影响,我国国际通航较以往少了,所以猴痘近期在国内流行的可能性较小。但我们仍需密切关注猴痘流行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开展猴痘的大众科普和宣传,加强类似症状病例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防止猴痘在我国流行。一旦发现疫情,应对40岁以下的人群紧急接种天花疫苗,以备不时之需。此外,感染患者需与可能有感染风险的其他人隔离开来。比利时卫生部门当地时间5月20日宣布,要求猴痘感染病例进行为期21天的隔离。比利时因此成为欧盟首个发布“猴痘隔离令”的国家。
黄勋提醒,无论是预防新冠肺炎还是猴痘,戴口罩、勤洗手都是最基础的防护措施。猴痘主要由接触传播,洗手更是重中之重。此外,不要随意触摸野生或放养的动物,以及它们接触过的任何物品,尤其不要被其抓伤或咬伤;如果不慎碰到腹泻、脱毛、口鼻眼有分泌物、长皮疹的动物或感染者,一定要用肥皂、含酒精的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普通家用消毒剂也可杀死部分猴痘病毒。一旦出现发烧或不明原因的皮疹,一定要尽快就医。世卫组织则强调,为降低感染风险,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应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避免在无防护情况下接触患病或死亡动物的肉、血液或其他部位,食用肉类必须彻底煮熟。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