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就是老花眼的症状,医生非说是高血压眼底病变,这是怎么回事?”“高血压、高脂血症还能引起眼部疾病?”人们都知道心血管疾病与血压、血脂有关,但很少有人了解它们还可以引发眼部疾病,尤其是眼底病变。

一、多种慢性病可危害眼底健康
眼底是眼球最后面的组织,包括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等。眼底是全身唯一可直接观察到血管的部位,借助眼科检查仪器,医生可以从这里观察人们的血管是否健康,进而推断全身血管的健康状况。而心血管疾病不仅会影响大血管,也会影响眼底视网膜的微细血管,导致后者出现病理改变。
1、高血压导致的眼底病变
高血压可导致患者全身的小血管发生痉挛,当视网膜小血管发生痉挛时,患者会出现一过性视物模糊的情况。另外,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壁,导致眼底动脉出现病变,比如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严重的高血压眼底病变患者,会出现视网膜出血、血管异常增生、血管瘤、棉绒斑、渗出等情况。
2、高脂血症导致的眼底病变
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样会造成眼底损害。当高脂血症引起视网膜微小血管阻塞时,可引发视网膜卒中(包括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导致黄斑水肿。此时,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当斑块阻塞视盘筛板血管时,可引发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导致患者视野缺损。
二、治疗视网膜卒中应分秒必争
在全身疾病引起的眼底病变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患者在治疗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时,应控制好血压,视网膜的出血、渗出、棉绒斑会逐渐吸收。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可以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以减轻水肿,促进视力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出现视网膜动脉栓塞时,视力会急剧下降,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患者在6小时内接受扩血管、溶栓、降压等治疗,或可保住一部分视力;视网膜缺血、缺氧超过6小时,则会发生不可逆的视功能障碍。
三、养成定期检查的好习惯
老年人想要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全身疾病引发的眼底病变,必须从源头做起,控制好血压和血脂。另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眼底疾病高危患者最好每半年检查1次眼底,基础慢性疾病控制不佳引起眼底病变者,治疗后仍需要每1~3个月检查一次眼底。
四、日常生活要做到以下7点
1、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2、营养均衡
摄入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限制油脂摄入量,少吃或不吃糖类点心、油炸食品等高热能食品。少吃酱菜等腌制食品。
3、控制好疾病
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4、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避免用眼过度,长时间看电视或手机时应每隔20分钟眺望远处。眼睛疲劳时可闭目养神。看书时应保持30厘米的距离,不在强光、弱光下看书。
5、避免不良视觉刺激
预防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及不良视觉刺激,可在户外活动时使用遮光用品,如遮阳伞、遮阳帽、遮光眼镜等。
6、适度进行体育锻炼
不宜进行剧烈运动,避免突然用力。
7、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养成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的习惯,视力异常或下降时,及时就诊。
温馨提示:当您的眼前出现黑影或漂浮物,视物变形、变暗时,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唐高宗朝仅存的三名将 其中二人竟是死对头
时期,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战争。有战争就必然会有名将产生,高宗朝时期有很多叫的响名字的将领,包括、、程知节,但是真正以战功响彻天下,堪称名将的也就是三个人。网络配图 英国公李勣在贞观年间便已经为大唐立下了,作为辅政大臣的他,地位自然不一般。要说李勣大家可能不是太清楚,但是提起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勣身为之一,在高宗朝发挥了余热,是高宗初期外出征战的第一人选。公元668年,李勣领军攻打高句丽,这个、唐太宗梦寐以求而未能攻克的地方,被李勣攻克,并俘虏高丽王高藏及男建、男产,设置安东都护府管理整个高句丽所辖地域。当李勣去世的时候,为他举办丧事,停朝七天,可见在李治心中这位顾命大臣、功臣名将的地位有多重要。 幽州都督是高宗朝另一位统帅级别的人物。苏定方其实很早成名,但是在贞观年间除了攻打时候担任先锋之外基本没有什么表现机会,但是到了高宗朝,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高宗对其十分重视。665年,苏定方以500精骑直捣西突厥军营,斩敌一千多人,显示出了苏定方的勇猛。苏定方不仅是一个勇将,还是能够的大将,他最大的功绩是统帅军队灭掉了西突厥、平定了葱岭、讨灭了百济,创造了一人灭擒三主的奇迹。公元667年,这位戎马一生的大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高宗闻讯责备侍臣,追封苏定方为幽州都督谥号为“庄”。网络配图 另外一位名将,大家也很熟悉,他便是三箭定天山的。与李勣、苏定方不同,薛仁贵并没有指挥大军团作战的经历,单纯论战绩可能不如前面两位,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位名将的伟大。薛仁贵崭露头角是在贞观年间,但是真正受到重用是从永徽五年开始。永徽五年(654年)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士兵们纷纷逃散,薛仁贵不顾个人安危警示内宫,让唐高宗免除了洪涝之灾。公元661年,与郑仁泰领军远赴天山九姓铁勒,九姓铁勒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射杀三人,并领大军乘机掩杀,取得大胜。公元668年,跟随李勣攻打高句丽,一路高唱凯歌,与李勣大军于平壤城外会合。不过略显不足的是,薛仁贵唯一一次作为统帅出兵,因为副总管郭待封不听从指挥,被吐蕃击败,并因此而丢失了吐谷浑。网络配图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在《隋唐演义》之中,却把苏定方与李勣这两个同时代的名将写成了死对头。在小说之中,苏定方是被抹黑的一方,李勣则带有一定的主角光环,二人结怨因为各为其主,结仇却是因为苏定方设计杀害李勣结拜兄弟(一说原型罗士信)。小说只是小说,抹黑一个人只是为了故事情节的可读性,但是在现实中务必要将小说与历史区分开来,不要误读了任何一个历史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之谜汉景帝女儿南宫公主究竟是哪位
历史总是悲剧式的重演,自古以来中原地区的王朝总是通过远嫁公主郡主甚至妃子的形式与周边各小国家进行某一种以达到平衡的交易,而这些人无奈就成了历史中的悲剧人物。在,就有一位恰似有这一番悲惨的命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传,西汉时期,之母为了巩固自己的后宫地位,狠心将自己的女儿远嫁当时的蛮夷之地匈奴。然而,这位南宫公主到底是何许人也,她又真的嫁到了路途遥远的匈奴蛮荒之地?这一是真实的历史还是虚构的谎言,如今斯人已逝,我们亦无从插叙,不过根据史料和若干方面的资料显示,此事很值得人深究。 根据《汉书》里面记载,并没有所谓的公主远嫁匈奴的事件,远嫁的都是一些皇室远亲,也就是各番地诸侯国的王侯们的女儿们,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汉朝公主,而这一南宫公主又是何许人也甚至都很难考证。“南宫”一名又是从何而来,与当时的南宫侯是不是存在某种联系,因为又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南宫公主是先嫁给了当时的南宫侯叫做张坐的一个人,而后还有改嫁一说,但并没有嫁于匈奴一说。 西汉时期,南宫公主真的嫁到了匈奴? 而关于这位南宫公主的身份已经无从考究,那她远嫁匈奴又是从何谈起,不过对于历代王朝通过和亲一事来暂时缓和与周别国家的关系一种政治行为,实在是腐败至极。完全不考虑个人的感情和亲情而一味的政治用事。 南宫公主到底嫁给了谁 刘彻对匈奴的态度与他的祖先不一样,在他之前的汉室都是主张用和亲的方式来安抚匈奴,但是汉武帝却采用的是将匈奴打得再无翻身的可能。那么是什么导致他对匈奴的态度这么强硬呢?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他的亲姐姐南宫公主的被迫和亲让他不忿。但是在史书上的记载好像又不是这么回事。那么南宫公主到底嫁给了谁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电视剧《美人心计》中,刘彻向要虎符就是为了出兵去救远嫁的姐姐南宫公主。而历史上在匈奴那边的确是有一个南宫阏氏,说是汉武帝刘彻的姐姐。但是在史书上却记载着南宫公主嫁给了南宫侯张坐。同一个身份的女子竟然出现了嫁给了两个人的情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南宫公主到底嫁给了谁呢? 事实上,南宫公主就是嫁给了南宫侯张坐,后来因为张坐因罪而被处罚,失去了他的爵位。之后南宫公主二嫁嫁给了张侯耏申。至于传说中嫁给匈奴的南宫公主确有其人,但她是汉朝皇室找的替身,有两点可以证明这一点。 第一,南宫公主是刘汉武帝的亲生姐姐,是与的亲生女儿,也就是大汉的嫡公主。如果让一个嫡公主去和亲,那汉室王朝的尊严何在?所以这个和亲的南宫阏氏不可能是刘彻的姐姐,而是一个替身。第二,汉朝与匈奴和亲的历史已久,都是有记录的。在其中可以明显地看到送去和亲的女子中最高的身份就是翁主。所以南宫公主不可能与匈奴和亲。 南宫公主是不是 相传南宫公主当年远嫁匈奴与之和亲,在第一任丈夫去世以后,按照匈奴的惯例嫁给下一任单于,而王昭君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连续嫁给父子两任单于的美女,俗话说昭君出塞指的就是赴塞外和亲之事,那么王昭君的身世是什么,她与南宫公主是否是同一人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宋人的记载,历史上的南宫公主是汉景帝之女,汉武帝的姐姐,但她的身份一直在历史上存在争议,在影视剧中先后嫁给君臣、伊稚斜两位单于,但是是否确有和亲之事已经无迹可寻,她的丈夫在历史上也有不同说法,而且对于她是否真的是景帝亲生女儿至今也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然而众所周知,王昭君作为我国的之一,本名叫王嫱,昭君是她的字,如今的湖北宜昌人。西年间,王昭君作为宫女入宫,虽然身份卑微,但是她本人却具有的美貌。当时匈奴首领多次主动来到大汉提出和亲的请求,于是汉王就挑选了相貌出众的王昭君作为大汉的和亲人选,与之一同出塞,号为宁胡阏氏,两人一同生活了3年以后,单于就去世了。此时王昭君向汉朝提出想回到故土,但是驳回了她的请求,令其按照当地的习俗制度继续嫁给下一任复株累单于,两人生活了11年,生下两个女儿,王昭君便去世了,史称明妃。 因此,从两个人的生平来看,南宫公主与王昭君的身份与年代都不一样,她们不是同一个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