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吴皇后出生前,她父亲做了什么奇怪的梦?

时间:2025-03-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个女子出生前,父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等选妃时父亲才恍然大悟,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封建社会中,虽然地位尊贵,但是,也容易受到各种势力的谋害。

后世之人在对古代的各种职业进行分析时,经常打趣地说,最危险的职业非皇帝莫属。

但是,要是认真说来,皇后要比皇帝危险多了。

因为,皇帝虽然要时刻提防着自己的周围,但毕竟手握生杀大权。

如果敌人没有极大的实力,是根本无法动摇皇权的。

可是,皇后就不同了,她不仅要在后宫众多的中脱颖而出,还要时刻看皇帝的意思行事。

如果失去了皇帝的宠爱,她们轻则被废,重则赔上身家性命。

因此,在数千年的宫廷中能够长保皇后之位的女子寥寥无几,而以皇后的身份与皇帝走到金婚的,几千年来更是只有一个人。

所谓的“金婚”,欧洲风俗是指:结婚五十周年。

结婚后的每一个纪念日都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象征意义。

金婚象征着情如金坚,爱情历久弥新的意思。

历史上,这个首屈一指的“金婚皇后”,就是时期高宗的皇后。

政和四年(1114年),吴氏出生了。

据《》记载:吴氏世居开封,他的父亲吴近曾经做梦梦见自己到一个亭子,上面的横匾是“侍康”;旁边种植芍药,只有一朵花开了,特别妍丽可贵,花下有一只白羊。

吴近醒后颇感惊异。

后来,在1115年,也就是羊年生下了吴氏。

她原本与康王赵构毫无关系,但是,北宋王朝的灭亡却在冥冥之中促成了她和赵构的婚姻。

元年(1126年),蓄谋已久的金国大举南下,想要一举灭亡。

金军兵锋所指,北宋军队无不望风而逃。

很快,金军便打到了汴梁城下。

钦宗见敌军声势浩大,只好派遣自己的弟弟赵构前去向金国求和。

当时,赵构才十九岁。

他地接受了哥哥的命令后迅速前往金营。

幼稚的赵构,根本没有意识到时局的危险,在他看来,金国此次只不过是想要掠夺一点财物,只要自己态度谦恭许以重利金国很快就会退兵。

关键时刻,大将拦住了赵构,他言辞恳切地对赵构说道:“金国此刻已经占尽上风,旦夕之间便可攻破汴梁城。

这时让你去议和,只不过是他们玩弄的手段。

你这一去,不仅不能议和,反而会被金国作为人质!”宗泽的一席话,使血气方刚的赵构迅速冷静了下来。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赵构决定凭借自己的皇族身份招兵买马,并自称河北兵马大元帅,准备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宗泽所料不错,次年金兵就攻破了汴梁,灭亡了北宋。

得胜而还的金国准备将几千名俘虏全部押回去,其中,就包括着北宋的徽钦二帝、北宋的诸多皇族和赵构的一家八口。

侥幸逃过一劫的赵构在大臣们的拥立下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

金国见宋朝另立新君,于是气势汹汹地再次攻来。

高宗早已见识到了金军强大的战斗力,于是,地南逃。

为了保住新立的南宋小朝廷,高宗决定将都城安在杭州,以此远离金国的攻打。

北宋虽亡,但在众多的大臣和大将的保护下,南宋还是在杭州站稳了脚跟。

这时,大臣们见皇帝的后宫居然空无一人,于是,向皇帝上书,请求高宗选妃。

在众多女子中,高宗相中了亭亭玉立的吴氏。

当时,吴氏不过十四岁。

绍兴十二年,金军再次南下,对南宋发动了猛烈的攻势。

此时,吴氏的父亲吴近才恍然大悟,认为之前的梦是“侍康”的征兆。

高宗早已习惯了逃跑避战,这次也是如此。

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他甚至逃到了海上。

一路的颠沛流离中,吴氏始终坚定地跟在赵构身边,丝毫没有怨言。

危机解除后,赵构对吴氏的不离不弃十分感动,于是,将她晋升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既然吴氏如此贤惠,也深得高宗的喜欢,那么,高宗为何不直接将她立为皇后呢? 其实,高宗的心中,一直对自己的原配念念不忘。

当年,邢氏被金军掳走时,肚中已经有了高宗的骨肉。

不幸的是,邢氏被金兵折磨的流产了。

到了金国后,金人看中了邢氏的美貌,更是对她极尽侮辱。

消息传到南方,高宗听了之后不禁。

想起了两人的过往高宗愈发地思念邢氏,于是,他下令立邢氏为皇后,期盼日后两人能够团圆,但苦命的邢氏还是没能等到南归的那一天。

绍兴九年(1139年),她在金国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敌国遥远,远在杭州的高宗直到绍兴十二年(1142年)才得知皇后去世的消息。

听闻邢氏已死,高宗神情恍惚,举止失措。

为了纪念自己的结发妻子,他下令罢朝数日,以示哀悼。

贤惠的吴氏并没有因高宗的痴情而生气,相反,她还不断地安慰高宗,想让高宗振作起来。

高宗感动之余,想起这十几年来吴氏的体贴,不禁深为感动。

绍兴十三年(1143年),邢氏逝去四年后,高宗下旨立吴氏为后。

高宗退位后,两人一直恩爱如初。

等到高宗去世的时候,吴氏已经在他身边陪伴了五十九年。

而这一个金婚零九个年头,也成了中国皇室婚姻中的一个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身材最奇丽的皇后:柳敬言是哪位老婆?

导读:手垂过膝,是史料中常见的一个词,多用来描述帝王身材奇异,如蜀国昭烈“垂手下膝,顾自见出耳”(《》),“立发委地,手垂过膝”(《》),文帝“发长委地,垂手过膝”(《周书》),后燕皇帝“手垂过膝”(《晋书》)。古人认为,凡是帝王,身材总有些异相,“手垂过膝”便是异相其一。不过,“手垂过膝”并非皇帝的专利,陈朝皇后柳敬言也是这样一个人。 柳敬言是谁?柳敬言是谁的老婆? 柳敬言(531—615),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祖父柳恽官至梁朝秘书监,父亲柳偃是的女婿。之乱中,柳敬言投靠时任荆州刺史的舅舅,也就是后来的梁元帝。后来,萧绎因平乱功高,封其侄子陈顼为直阁将军、中书侍郎,并将外甥女柳敬言许配给陈顼为妻。承圣二年(553),柳敬言为陈顼生下长子。太建元年(569),陈顼当上了陈朝皇帝,是为陈宣帝,立陈叔宝为皇太子,立柳敬言为皇后。 据《陈书》记载,柳敬言不仅“美姿容”,相貌十分俊美,而且“身长七尺二寸”,拥有一副绝好身材。南朝后期,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5厘米,那么“七尺二寸”的柳敬言身高便有1.76米还多。容貌娇美,身材高挑,一身贵相,难怪陈顼对她一见钟情。更令人惊奇的是,柳敬言居然同前面提到的那些横空出世的帝王一样,也“手垂过膝”(《陈书》、《南史》),堪称史上一奇。在史料记载中,柳敬言是唯一一位手垂过膝的皇后。 身材好在哪里?——柳敬言是唯一一位手垂过膝的皇后 手垂过膝,给人的印象是不甘居人之下,而柳敬言却是一位性情谦和之人,她律己修身,善待他人,甚为陈宣帝敬爱。陈宣帝早年娶了一女子,称帝后将封为贵妃,对其宠爱超过皇后。对此,柳敬言非但不妒忌,反而“倾心下之”(《陈书》),甘心居于钱贵妃之下。每逢各地送来供品,柳敬言总是选最好的让给钱贵妃,自己则用一些差的。身为皇后,虽执掌后宫,但柳敬言并无争宠之事,更没有去挤兑情敌,足见其宽广胸怀。 除了谦和,柳敬言还临危不惧,危急时刻能够舍己忘我。太建十四年(582),陈宣帝驾崩,陈叔宝“哀顿俯伏”,始兴王陈叔陵趁其不备,突下黑手,“以剉药刀斫后主中项”,用切药刀朝陈叔宝脖子上乱砍,意在制造宫廷血案,夺取皇位继承权。面对突发事变,面对凶暴之徒,柳敬言“驰来救焉”,用身体和手臂护住儿子。陈叔陵穷凶极恶,“又斫(柳敬言)数下”。柳敬言虽被砍伤,陈叔宝却得以“自奋得免”(《陈书》)。 经云:“手长过膝,盖世英贤”。柳敬言是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人;生逢乱世,更是给了她施展才华的机会。陈宣帝死后,举行大丧;陈叔陵行刺不成,开始兴兵作乱;隋军也趁机逼近长江,陈朝失去了淮南大片土地。此时,陈叔宝因刀伤不能料理政事,国家危亡。内忧外患之际,柳敬言不顾伤痛,以皇太后的身份坐镇京城,担起攘外安内重任,“诛叔陵、供大行丧事、边境防守及百司众务”(《陈书》),井井有条,巾帼不让须眉。 柳敬言“美姿容,身长七尺二寸”——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 对于权力,柳敬言没有太多的欲望,更没有借机揽权,只手遮天。等内乱平息了,外敌打退了,国家安定了,儿子病愈了,她立马急流勇退,将权力交还陈叔宝,“后主创愈,乃归政焉”(《陈书》)。然而,陈叔宝是一个昏聩无能且荒淫风流的天子,整日,纸醉金迷,致使朝政腐朽,怨声载道,亡国之势已成。看到国力日衰,柳敬言后悔没有教育好儿子,但事到如今,她只能在幕后加以辅助,这才使陈朝政权得以苟延残喘。 祯明三年(589),陈朝被隋军灭亡,柳敬言被俘虏至长安,后转至洛阳,并得到了和的优待。大业十一年(615),柳敬言死于洛阳。关于柳敬言的年龄,正史中说她活了八十三岁;而她的墓志铭中却说她于“大业十一年(615)春遘疾,……春秋八十有五”。相比《陈书》和《南史》,墓志铭上的记载时间更早,更准确。算起来,柳敬言比西汉皇后王政君(前70—13年)活的时间还长,她才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 值得一提的是,柳敬言的身材相貌与其丈夫陈宣帝极其相似。柳敬言“美姿容,身长七尺二寸,手垂过膝”,而陈宣帝也是“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手垂过膝”(《陈书》)。这对帝后,男俊女美,身型匹配,且都“手垂过膝”,论相貌,论身材,论特征,这两口子是典型的夫妻相,堪称中国历代帝后的绝配。不过,早死的陈宣帝葬于南京显宁陵,而晚死的柳敬言却葬在了洛阳邙山,二人没能合葬,成为历史的遗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皇太极娶了姑侄三人 最受冷落却成了清朝皇后

为了与斗争,拉拢各部势力,蒙古科尔沁部也是其中之一。出于对政治的需要,公元1614年,科尔沁大领主莽古思将十六岁的女儿,嫁给努尔哈赤四贝勒。皇太极率部下从赫图阿拉城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扈尔奇山城,举行了隆重的结婚仪式。 婚后两人还算恩爱,但哲哲却一直没能怀孕,急坏了娘家人。科尔沁是最早归顺后金政权的蒙古部落之一,努尔哈赤也很尊重他们。哲哲未出嫁之前,科尔沁部也送过蒙古女子给努尔哈赤,但终无所出。哲哲嫁过来,娘家人又寄希望于她。只可惜,哲哲婚后多年,一直未能生育。为了政治利益,莽古思又将自己的亲孙女布木布泰(哲哲侄女,后来的)嫁给皇太极。 公元1625年,布木布泰在哥哥的护送下来到盛京,皇太极在城外迎接。布木布泰的到来很快便打破了蒙古女子不能生养的怪象。就在布木布泰嫁来的那一年,哲哲竟然怀孕了,生下一个女儿。之后的几年,哲哲和侄女布木布泰都只生下女儿,哲哲两个,布木布泰两个,没有儿子。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经过激烈斗争,逼死生母,扫除各方障碍,继承汗位,哲哲被册立为福晋。由于哲哲和布木布泰都未生下儿子,科尔沁部又将布木布泰的姐姐嫁了过来。海兰珠嫁过来时,已经二十六岁了,但皇太极却格外喜欢她。海兰珠虽不及哲哲端庄,也不及布木布泰聪慧,但她性格更讨皇太极喜欢。 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年号崇德,改国号为清。出于对政治婚姻重要性的考量,哲哲被封为皇后。海兰珠被封为宸妃,地位仅次于哲哲。布木布泰被封为庄妃,地位比海兰珠还低。公元1637年,海兰珠为皇太极生下一子,让皇太极欣喜若狂。为此,皇太极大宴群臣,大赦天下,各方群臣都来朝贺。 皇太极虽然给了哲哲高贵的地位,让她成为的第一个皇后。但这些都不能让她快乐,海兰珠的到来,她彻底失宠。她没有像别的女子那样,为争宠使出各种手段。她默默地接受了一切,更何况海兰珠也是她的侄女。 公元1638年,海兰珠的儿子夭折,海兰珠无法承受丧子之痛,最后病死。海兰珠刚生下孩子时,布木布泰也再次怀孕,在公元1638年,生下一子福临,皇太极和科尔沁部都松了一口气。公元1643年,皇太极病死。皇太极死后,又经历了夺位斗争,最后在多尔衮的建议下,福临即位。 福临(帝)即位后,尊哲哲和布木布泰为皇太后。哲哲为人一向宽容,从不嫉妒别人,福临也很尊重她。但,六年后哲哲皇太后病逝,时年五十一岁。哲哲死后,福临还亲自为她写祭文,将她与皇太极合葬于昭陵。哲哲太后一生有太多遗憾,但好在最终有个好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