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康熙年间十起朱三太子案纪实:真正的朱三太子至死也没找到!

时间:2025-03-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扯起故国旗号,拥立亡皇后裔,起兵对抗朝廷,是不少野心家在王朝鼎革之际所常用的一种手段。

年间发生的伪“朱三太子案”,就是一个极为突出的典型。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只记述了杨起隆假冒“朱三太子”谋反,而康熙年间历史上真实的“朱三太子”案件却有十起之多。

杨起隆起事,是康熙年间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影响较大的一次。

杨起隆,虽为无业游民,但为人果敢,有谋略。

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在云南发动叛乱,杨起隆借机在京城率众举事,起义失败后,杨起隆逃脱。

之后,清廷多次搜捕、缉拿在逃的杨起隆,一无所获。

康熙十六年(1677),福建永春县人蔡寅,号“白头贼”,自称“朱三太子”,凭借巫术惑众,带兵数万,与台湾的郑经相互勾结,攻打漳州,后被海澄公黄芳世歼灭于天宝山;同年六月,河南柘城也有人自称明“朱三太子”,率众起事,也遭到了清廷的镇压。

康熙十八年(1678),陕西汉中、兴安一带有人自称“朱三太子”起兵抗清,后被抚远大将军图海击败逮捕。

此人自称杨起隆,经杨起隆家人及其同伙辨认,得知此人曾是杨起隆部下,知道事情原由,因此借“朱三太子”之名谋划造反。

康熙十九年(1690),假杨起隆被押往北京处死。

杨起隆本人虽然销声匿迹,不知所终,但“朱三太子”的名号却作为一种有力的号召,更为许多起事者所借用。

康熙三十八年(1798),江南金和尚拥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为“朱三太子”,聚众太湖,密谋在康熙南巡时将其劫持,关键时刻由于发炮不鸣,最后双双被捕伏诛。

康熙四十六年(1707)十一月,江苏太仓州与浙江四明山几乎同时暴动,且首领都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因此引起了康熙的特别重视。

他一边亲自批阅奏折,部署追捕方案;一边派人乔装打扮,细访贼人老巢;并特别强调一定要立即缉捕所有涉案人员,与现获贼犯一并审结。

对康熙来说,“朱三太子”本人并不可怕,但“朱三太子”这面大旗的感召力却不可轻视。

所以,每次爆发以“朱三太子”为名号的起义,都会让康熙感觉犹如芒刺在背;而每次只抓到伪“朱三太子”,却让康熙大失所望、寝食难安。

那么,真正的朱三太子究竟身在何方? 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殇,只剩下长子、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

明亡后,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人流落民间,不知所终,但据后来朱慈焕被捕后交代,三个皇兄均被清廷捕杀。

朱慈焕因与四哥朱慈炤同岁,所以人们习惯把他称作“朱三太子”。

攻破北京后,朱慈焕被迫离开宫廷,到处颠簸流离,过着的生活。

后来,朱慈焕改名王士元,入赘浙江余姚胡家,生有六儿三女,但是,他担心被别人利用,害怕成为反清的一块招牌,所以不敢在余姚常住,而是长期在四明山一带辗转,以教书糊口。

四明山“朱三太子”案,让朱慈焕甚感恐慌。

于是,他带着老婆孩子躲到了宁波。

慈溪县的兄弟,便携朱慈焕的四子朱壬“欲图为匪”,后因事机暴露作罢。

后来,朱慈焕又化名何诚躲避到镇海县。

房东张月怀借机以“朱三太子”的名义,秘密开展反清活动,朱慈焕因此惶恐不安。

康熙四十五年间,朱慈焕先后逃往湖州长兴县和山东汶上县避难。

康熙四十七年(1708)四月,朱慈焕在汶上县被清廷抓获,后经九卿科道会审,几个已经投降清廷的老辨认后也均称“不认识”。

于是,清廷判定朱慈焕为“假冒”,将其凌迟处死,几个儿子全部被斩。

几十年来,朱慈焕隐姓埋名、,并没有真正从事过“反清复明”。

但作为一种号召,“朱三太子”的名号对清政府确实构成了威胁,所以朱慈焕含冤背上了“莫须有”的谋反罪名。

《》中说朱慈焕五岁病逝,不过是给朱慈焕硬加上了一个以“朱三太子”为名蛊惑人心的罪名。

朱慈焕死了,“朱三太子”案似乎应该尘埃落定了。

但康熙六十年(1721)台湾朱一贵起义,仍然尊奉“朱三太子”的名号。

可见,在清初很长一段时间内,“朱三太子”已经成为一面不倒的旗帜。

从康熙十二年到康熙六十年,全国共发生了十起“朱三太子”案件。

《康熙王朝》把“朱三太子”锁定在杨起隆一人身上,与史实不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幼年康熙凭借脸上的麻点顺利继承皇位?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传闻与康熙有一腿的苏麻喇姑为什么终年不洗澡?

(公元1612年-1705年),是文皇后的侍女,出身于普通的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通晓蒙满文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初名字叫苏茉儿(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满清晚期或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1636年,参与设计满清朝开国冠服 ,曾经担任满清康熙帝的蒙老师 。老年时又抚养康熙序齿的第十二子爱新觉罗·胤裪。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苏麻喇姑以九旬高龄去世。康熙按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置于一处。 苏麻喇姑为什么不洗澡 苏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在蒙古大草原生活的蒙古族人。 而在蒙古大草原,水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牧民们惜水如金,爱水如命。他们认为浪费水是会遭到天惩罚的,所以他们整年不洗澡,即使夜迎接新年洗去全身污秽的脏水,也要亲自喝下以示忏悔。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过去,在草原上面,水只是给人用来喝的、给牲畜用来饮的,而用水刷茶碗,用水洗手,都视为是对水的一种严重浪费,是一种不尊重老天爷的行为。 身为蒙古人,苏麻喇姑在童年时期留下许多落后的习惯。据《啸亭杂录》中记载,苏麻喇姑终年不洗澡,只是在除夕夜里,才用少量的水稍微洗拭。 这个洗澡跟擦是不一样的。洗澡你要搓。苏麻喇姑她就是拿清水简单擦洗一遍,擦水完了以后还要烧香拜佛,还要给老天爷汇报:对不起了,我今天用了一点水。 苏麻喇姑笃信,甚至生病时也不服药,只是向佛祖祈祷。晚年生病时,赐药给她,她都以自己一生从不服药而加以拒绝。 苏麻喇姑和康熙有一腿是真的吗 在很多电视里,和苏麻喇姑年龄相差不多,且对苏麻喇姑心存爱慕。但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和苏麻喇姑并不是这样的。 历史上,苏麻喇姑确有其人。苏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部一个牧民之家。确切的生年不知,但以她作为孝庄的陪嫁侍女来推算,苏麻喇姑应该比康熙大40岁左右,应是玄烨的祖母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崇德元年(1636年),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册封五宫后妃。孝庄被封为西永福宫庄妃。同年,“女秀才”苏麻喇姑受命制定衣冠服饰。这说明她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满、蒙、汉服饰方面有精深造诣。 早年的草原生活和后来的塞外经历,使苏麻喇姑练就了不凡的马上功夫。她常常骑马外出,为孝庄办理各种事情,是孝庄身边最得力的侍女。 康熙在宫外避痘的几年间,苏麻喇姑确实担当了教育玄烨的重任。《啸亭杂录·苏麻喇姑》中记载,玄烨幼时, 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从现存的朱批档案中可见,玄烨的满文写得相当好,而康熙的这一成就,正是苏麻喇姑手把手教育的结果。 康熙即位时虚龄只有8岁,但从他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年龄上看,无疑是早熟的。也许正因如此,康熙才在祖母孝庄的旨意下,于康熙四年七月娶四辅臣之首的索尼的孙女为皇后。这时康熙只有11岁。再看此时的苏麻喇姑,至少应在50岁左右,与康熙不可能有其他暧昧关系。而她爱慕汉人伍次友等等,更属子虚乌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