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部曲,心腹爱将,立下赫赫战功。
甚至最后死后,还以背叛的罪名被斩杀,一代猛将就变成不忠不义,反复的小人,真心冤枉!但是要论蜀汉史上第一冤将,小编觉得另有其人,魏延只能算第二。
他同样是文武兼备,而且属于刘备的心腹爱将,从起事的时候就一直跟着刘备,始终留给我们性如烈火、勇猛鲁莽、嫉恶如仇的形象,乃三国一代名将,,张益德。
网络配图益德,没错,张飞,字益德。
这也是他冤枉的地方之一, 《》卷三十六《张飞传》有准确的记载:“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
少与俱事先主。
” 这是哪个三国时代陈寿的描述,相对来说,历史的准确性最为靠谱。
此外,《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传》也称张飞的字为“益德”,《杨戏传》收录的《季汉辅臣赞》中有一篇就题为《赞、张益德》;《三国志·魏书·传》注引《英雄记》、《吴书·传》注引《吴录》也都称张飞的字为“益德”。
这些材料互相印证,无可辩驳地说明,张飞的字就是“益德 ”。
然而,初年,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以《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为基础,却又擅自把张飞的字改为“翼德”。
由于毛本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三国》版本, 加之根据它改编的戏曲、曲艺的广泛传唱,于是以讹传讹,乃至家喻户晓。
今天如果仍然说张飞“字翼德”,只不过是在继续重复父子的错误而已。
一代名将,连名字都搞错,能不冤吗?其二冤枉的就是张飞乃蜀汉的一代书法大家,《三国志》记载:当年张飞以少胜多,把名将打得大败。
因胜利而喜悦,他当即便以石代纸,以丈八蛇矛作笔,在八濛山上书写了“立马铭”两行隶体大字,以示记功勉士兼羞曹军。
原来张飞并非“大老粗”,并非大字不识一个,乃屠夫出身啊,而是一名兼工书法绘画的儒将。
网络配图第三,冤枉的地方,就属于张飞的个人形象了,在我们熟悉的认知之中,张飞是、满腮钢须的莽汉形象,而根据现在的最新调查,特别是在四川一带出土的文物显示,张飞是个面如美玉,神采飞扬的美男子。
有个可以证明的案例,张飞获得堂侄女的青睐,并且与其结婚生女,两个女儿都成为的皇后,俗话说,皇后乃母仪天下,风采绝伦的人物,以此反推张飞的容貌必然不差,不然也生不出两位美女皇后啊!刘禅是好色的哦!第四,张飞的文武兼备了,比如说张飞第一次取得的辉煌胜利,也就是义释的江州之战,就会完全明白。
面对四川的名将严颜的困守,张飞施展谋略,拿下江州,生擒了对方的主将严颜。
于是便出现了《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中记载的生动一幕。
张飞责骂被捆绑的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我们大军来到,为何不举手投降还敢出兵顽抗?严颜毫无畏惧,也高声叫道:“卿等无状,侵夺我州。
我州但有,无有降将军也!”你们不讲道义,侵占我们益州。
我们益州只有不怕死的断头将军,找不到怕死的投降将军!张飞听了,高声传令:把严颜拖出去斩首示众。
严颜视死如归,神色不变,又顶了张飞两句:“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砍脑袋就砍脑袋,你发怒干什么!网络配图结果张飞对严颜的骨气很是欣赏,当场把他释放不说,还作为上宾热情对待。
史书中对这场战役的具体作战经过一笔带过,却把张飞和严颜的对话忠实记录在案,可见对此更加重视。
而这一历史场景,确实也很精彩。
义释严颜谋略在,张飞乃是细心人。
还有就是在巴西郡张飞用埋伏计将张郃打得坚守山寨不肯出战。
张颌好歹也是曹魏的之一,张飞大败张郃一役,战事,完胜张颌,张郃丢盔弃甲,三万军已折了二万。
可见,张飞也是精通兵法,深谋远虑,、智勇双全的张将军。
综上所述,张飞,确实是蜀汉第一“冤”将,一代文武兼备的名将,被小说家一再损害,被矮化,跟关羽化为武圣对比,不知道要多冤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