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刘秀竟靠运气夺得天下,难道他真是传说中的位面之子吗?

时间:2025-03-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能从天下群雄中脱颖而出,运气占了很大成分——既有他自身的狗屎运,也有对手的一连串失误。

事实上,当他扫平了河北,在藁城建元称帝后,仍然看不出他就是那个即将创造出“光武中兴”大业的位面之子。

因为在当时,至少有四只绩优股看起来跟他难分伯仲,甚至比他更具爆发力:以绿林军为班底的刚刚打进长安,杀了,手握传国玉玺和武林盟主的大纛,正红得发紫;而山东数十万赤眉军,通过抓阄方式从民间选出一个汉室宗亲——小羊倌刘盆子——立为,一路高歌西进,要与绿林军争天下;隗嚣称雄陇右,人心归附,;割据西蜀汉中,倚仗地势之险,梦想仿照当年故事,东出争霸。

刘秀的战略很明确,就是“躲猫猫”,蹲在一旁让绿林军与赤眉军争夺“武林盟主”,坐等两败俱伤时收取渔翁之利。

至于暂时够不着的陇右和西蜀,则本着“”的原则,,结为外援,至少不能树为敌人。

东汉初年各地割据形势图 运气一如既往地眷顾着刘秀,这个并不高深的战略很快就得到了以上四只绩优股一致而热烈的响应: 赤眉军经过与绿林军的几场血拚,终于笑傲江湖,冲进长安干掉了刘玄,捧红了刘盆子。

红的虽然灭了绿的,却浑身挂彩元气大伤,加上关中缺粮,只得裹挟一堆黄金珠宝和妇孺放弃长安东返; 陇右的隗嚣任凭东方打得昏天黑地,气定神闲地治理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在这堆乱世枭雄中,他比较欣赏刘秀的为人,主动派为使者前去考察,认定刘秀最具帝王气质。

为此他甚至劝说打了败仗的刘玄取消帝号,反过来跟随刘秀当小弟。

最重要的是,由于陇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他死死扼住了公孙述东进的道路; 盘踞蜀地的公孙述借用图谶中“废昌帝,立公孙”之说,又说自己掌纹奇特,有帝王之相,跟刘秀同一年称帝,(公孙述尚白色,号称“白帝”,“白帝城”即是他所建)并屡次向中原传送檄文,蛊惑人心,聚众数十万之巨。

但他几次出兵,都让隗嚣挡住,送钱送官拉拢,都被坚决拒绝,连使者都让隗嚣给宰了,这让公孙述很郁闷。

白帝城,伤心之地 同样受益于图谶,并对图谶之言的刘秀觉得有必要驳斥一下公孙述。

这不仅是自尊心的问题,也事关天下民心所向。

他特地给公孙述写了封信,进行学术探讨: 图谶上的“公孙”咋就一定会是你个龟孙呢?图谶说“代汉者当途高也”,你又不姓“当涂”,又不叫“高”,跟你有个毛线关系啊?你掌纹奇特,王莽比你的更奇特,结果还不是让人点了天灯?拜托以后别再往中原张贴这种小广告! 为了尽量不伤和气,刘秀在信封上特地写上“公孙皇帝亲”字样,但公孙述压根儿不搭理他,连礼节性的回复都没有。

打嘴仗不是重点,重点是历史的车轮正按照刘秀的设想一步步前行。

刘秀以逸待劳,利用赤眉军缺粮的弱点,在其东返途中堵住道路,却又高垒深沟不跟对方硬拚,直到赤眉军饿得军心大乱时才一战定江山,迫降刘盆子和赤眉主将樊崇等人,清除了最大的一个对手。

这个时候的隗嚣,仍然继续卖力地替刘秀阻挡住公孙述,使刘秀能专心经营东方,分兵四出清扫各地小股割据势力。

隗嚣名字虽然很嚣张,却是个、如假包换的经学大家,他的叔父隗崔豪爽侠义有人缘,起兵反抗王莽并占据了陇右地区。

但老隗认为要成大事必须有一套先进的思想学说作指导,硬是抬举小隗作了首领。

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有时候也误事。

有文化懂经书的隗嚣谦恭爱士,陇右一带让他治理得政治清明、社会安定,长安关中的士大夫不堪连年战乱,纷纷往西逃到陇右,这让隗嚣名声更大,很多士子慕名来归。

但这个地头蛇显然没有更长远的进取目标,而是学起了周文王的低调和谦逊,满足于世人的好评和地面的安定。

时人评价他说: 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师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 如果隗嚣能始终如一地做下去,倒也算识时务知天命。

问题是当刘秀扫清东方,打算带着他一起去收拾公孙述时,他却不合时宜地动摇了,回绝了刘秀的建议,掉过头来与公孙述眉来眼去。

这让刘秀很不爽。

但这个史上最厚道的皇帝没有选择动粗,而是反复派出高级使团,包括皇亲兼能臣来歙、故人马援等进行劝谕,请他入朝,并许以重爵。

隗嚣的表现再次证明了他是个好学者,却担不起乱世枭雄的称号。

性情多疑的他一方面让长子隗恂入朝作人质,一方面据险自守,打退了奉命西进的汉军,并“委屈”地向刘秀上书解释说,陇右官民害怕朝廷大军,起兵抗拒只是为了自保,我并无二心。

精通经学的隗嚣还引用当年与父亲相处时的难处自比:大杖则走,小杖则受。

言外之意就是,您骂我几句我听着,您要是派兵进入我的地盘,我只得反抗,这也是替您着想,免得坏了咱们君臣情谊。

刘秀一眼就看透了他的小聪明,但他不想妄动刀兵,拒绝了朝臣请求诛杀隗恂的请求(人质就是干这个用的),再一次派来歙携带亲笔信去劝说。

这封信写得——我不追究你抗拒朝廷的罪过,只希望你就此停手。

我今年已经四十岁了,军旅十载,不喜欢“浮言虚词”,咱就来点实在的:你如果能再派一个儿子来作人质,则“爵禄获全,有浩大之福矣!”如果不听我的,就不必回信了。

在儿子与地盘之间,隗嚣选择了后者。

他没有回信,而是直接向公孙述称臣,条件是公孙述派兵出汉中,陇蜀联手对抗刘秀。

天水出土的隗嚣母亲所用金印 刘秀决定亲征陇右。

此时天下归心,大局已定。

而隗嚣曾经的两位好友马援、来歙,因为熟知陇右地理人情,成为此战的关键人物。

战前,马援在刘秀面前用米谷堆聚成沙盘,将陇右地形要害指点清楚,刘秀第一次看到如此直观的山川地势,高兴得:“虏在吾目中矣!” 而出使陇右多次,早已摸清地理虚实的来歙更生猛,仅率两千精兵,钻山沟穿老林,突然攻取了陇右战略要地略阳。

隗嚣大惊说:“来得这样快!”他急忙亲率全部主力几万人包围略阳,开山筑堤,蓄水灌城。

刘秀并不急于全面进攻,他相信来歙的能力,想借这支孤军牵制、消耗隗嚣的主力。

来歙没有辜负刘秀的期望,他像一帖死死粘在隗嚣的命门上,箭用光了,就拆房子锯木头制作兵器,从春天一直抵抗到秋天。

看到隗嚣让来歙折腾得筋疲力尽,刘秀这才亲自率兵大举进攻,陇军溃散,略阳解围。

进退无据的隗嚣病饿交加,手下找不到肉食精米,只能给他煮豆子。

望着这碗平时只有马才吃的粗食,隗嚣气不打一处来,“恚愤而卒”。

活活气死隗嚣之后,得陇望蜀的刘秀将下一个目标锁定公孙述。

失去陇右屏蔽的公孙述倒是毫不怯场,他干脆地拒绝了刘秀的劝降,傲慢地对手下说:“废兴,命也,岂有降天子哉!” 蜀军战斗力不行,但功夫了得,派武林高手刺杀了汉军主将来歙。

来歙中刀后,看到副将的样子:就要死翘翘了,叫你来托付后事,你咋跟个女人一样?再哭我宰了你! 安排好军中事务,来歙从容地提笔给刘秀写了封诀别信,然后扔下毛笔,用力拔出身上的刀子,气绝而亡。

在刘秀的“”中,没有来歙的名字,这并不代表他功绩小,只是因为他是皇亲,是刘秀姑祖母之子。

刘秀为了抑制外戚势力,在表彰功臣时有意将皇亲排除在外,这一点比李世民将大舅子列为凌烟阁首位相比,明智得多了。

汉军第二任主将更不是个善茬子,他以部分降军与蜀军主力对峙,亲率精兵开路架桥绕到敌军后方,直奔成都而去。

公孙述闻听战报,吓得用手杖直敲地:“是何神也!” 令人无语的是,汉军的安全保卫工作实在糟糕,很快又让对手钻了空子。

公孙述的刺客再次灵光闪现,夜间刺杀岑彭。

但刺客改变不了大局。

汉军第三任主将吴汉经过一系列艰苦战斗,终于打垮蜀军,公孙述在阵中胸部被长枪洞穿,回城不久就挂掉了。

学者蔡东藩对隗嚣、公孙述比作“庸中佼佼者”,他有句很有意思的评价:公孙述据蜀自雄,隗嚣负陇自固,以视赤眉铜马,固相去有间矣。

然述多夸而嚣多疑,疑与夸,皆非霸王器也。

疑惑则鼠首两端,六根不净输得干干净净;夸矜则妄自尊大,不明大势徒逞一时之快。

相比于刘秀在兄长被冤杀时的隐忍,在得志后的冷静与警醒,隗嚣与公孙述需要补课的地方太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明君 第一竟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唐高宗朝仅存的三名将 其中二人竟是死对头

时期,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战争。有战争就必然会有名将产生,高宗朝时期有很多叫的响名字的将领,包括、、程知节,但是真正以战功响彻天下,堪称名将的也就是三个人。网络配图 英国公李勣在贞观年间便已经为大唐立下了,作为辅政大臣的他,地位自然不一般。要说李勣大家可能不是太清楚,但是提起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李勣身为之一,在高宗朝发挥了余热,是高宗初期外出征战的第一人选。公元668年,李勣领军攻打高句丽,这个、唐太宗梦寐以求而未能攻克的地方,被李勣攻克,并俘虏高丽王高藏及男建、男产,设置安东都护府管理整个高句丽所辖地域。当李勣去世的时候,为他举办丧事,停朝七天,可见在李治心中这位顾命大臣、功臣名将的地位有多重要。 幽州都督是高宗朝另一位统帅级别的人物。苏定方其实很早成名,但是在贞观年间除了攻打时候担任先锋之外基本没有什么表现机会,但是到了高宗朝,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高宗对其十分重视。665年,苏定方以500精骑直捣西突厥军营,斩敌一千多人,显示出了苏定方的勇猛。苏定方不仅是一个勇将,还是能够的大将,他最大的功绩是统帅军队灭掉了西突厥、平定了葱岭、讨灭了百济,创造了一人灭擒三主的奇迹。公元667年,这位戎马一生的大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高宗闻讯责备侍臣,追封苏定方为幽州都督谥号为“庄”。网络配图 另外一位名将,大家也很熟悉,他便是三箭定天山的。与李勣、苏定方不同,薛仁贵并没有指挥大军团作战的经历,单纯论战绩可能不如前面两位,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位名将的伟大。薛仁贵崭露头角是在贞观年间,但是真正受到重用是从永徽五年开始。永徽五年(654年)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士兵们纷纷逃散,薛仁贵不顾个人安危警示内宫,让唐高宗免除了洪涝之灾。公元661年,与郑仁泰领军远赴天山九姓铁勒,九姓铁勒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射杀三人,并领大军乘机掩杀,取得大胜。公元668年,跟随李勣攻打高句丽,一路高唱凯歌,与李勣大军于平壤城外会合。不过略显不足的是,薛仁贵唯一一次作为统帅出兵,因为副总管郭待封不听从指挥,被吐蕃击败,并因此而丢失了吐谷浑。网络配图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在《隋唐演义》之中,却把苏定方与李勣这两个同时代的名将写成了死对头。在小说之中,苏定方是被抹黑的一方,李勣则带有一定的主角光环,二人结怨因为各为其主,结仇却是因为苏定方设计杀害李勣结拜兄弟(一说原型罗士信)。小说只是小说,抹黑一个人只是为了故事情节的可读性,但是在现实中务必要将小说与历史区分开来,不要误读了任何一个历史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