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李渊为何要立李建成为太子?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李建成小名唤作毗沙门,从小早慧,能担当大事。李渊留守太原时,李建成就谜团结交有才华的人,暗中培养属于李家的势力。李渊是如何看重李建成的呢?据《旧唐书》中记载“建成至,高祖大喜,拜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引兵略西河郡,从平长安。”李建成不在太原时,无论裴寂和唐太宗李世民如何劝说,李渊都不同意起事,然而李建成到太原说了一句时机已到之后,李渊举起了反隋的大旗。

image.png

  本来在唐朝建立之前,李建成就参与了许多战役,他的军队指挥能力不亚于唐太宗李世民。武德五年,李建成代替李元吉征讨军阀刘黑闼,经过一阵猛烈搏杀,刘黑闼不敌逃至饶阳,被当时已经降唐的饶州刺史一举擒获,李建成赶到后将刘黑闼及其下属在洺州斩首示众。《旧唐书》所言“建成从其计,遂请讨刘黑闼,擒之而旋。”

  只不过唐朝建立之后,根据自古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李建成被立为了太子。李渊认为李建成既然已成为一国之储君,那么就没必要手握军权征战沙场了,于是李建成弃武从文,开始跟随朝中重臣学习治国之道。按照李渊的安排,太子与秦王二人一文一武,尤其是二子唐太宗李世民在手握重兵的情况下,也会辅佐好李建成的。

image.png

  杨文干事件爆发后,李渊对唐太宗李世民许诺说只要你平叛回来,就让你当太子,然而李渊最终还是选择维护李建成,说什么兄弟之间要互相和睦,给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安慰也只是流放了东宫的一些下属。

  李渊对李建成的看重,可以说是有目共睹,但在太子与秦王的矛盾上,他选择的是和稀泥,而不是从一开始就打消掉唐太宗李世民对太子之位的觊觎,或者让其做一个闲散的王爷。后来玄武门事件的爆发,导致太子李建成身死,帝王李渊被软禁于太极宫中。

汉朝版锦衣卫:汉武帝刘彻创立的绣衣使者逼死太子

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支秘密警察,这些人身穿绣衣,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对于这类特殊力量,汉武帝给他们冠名曰“绣衣使者”,也称作“绣衣御史”、“绣衣直指”、“绣衣执法”、“直指绣衣”、“直指绣衣使者”等,有时也简称“直指”。 网络配图 据考证,“绣衣使者”最早出现于元鼎二年,即公元前115年。当时,“会五铢钱白金起,民为奸,京师尤甚,……奸益不胜,直指始出矣”,所谓的“直指始出”就是“绣衣使者”诞生的标志。作为御史的一种,“绣衣使者”官位很低,且不是常设官员,但这些人是汉武帝专门挑选、为办理专案特设的,他们直接听命于,直接对皇帝负责,,不讲情面,很能震慑大小官员。 从史料记载看,“绣衣使者”前期的职责主要是奉命“讨奸”、“治狱”,督察官员、亲贵奢侈、逾制、不法的事。他们神出鬼没,无处不在,一度非常活跃,甚至“威振州郡”,令很多不法官员闻风丧胆。后来,随着形势变化,“绣衣使者”又有了“捕盗”的职责,也就是镇压农民起义。 汉武帝是个能君,也是个能花钱的主。抗击匈奴也好,奖赏将士也好,通使西域也好,也好,庞大的开支耗尽了以来的积蓄,各种负担最终变相地转嫁到了劳动人民身上,造成大量农民破产流亡。到元封四年(前107年),关东流民达二百多万,社会矛盾日趋严重。天汉二年(前99年),农民起义频发,天下骚动,起义遍布豫、楚、齐鲁、燕赵,声势浩大。 网络配图 对于当时的风暴,蔡邕也曾言,“民不堪命,起为盗贼,关东纷扰,道路不通,绣衣直指之使奋斧钺而并出”。为此,汉武帝派出“绣衣使者”,督促各地镇压农民起义,上至州刺史、郡太守,下至一般小吏,凡对起义镇压不力的,一律就地处决,称“沉命法”。此外,他们“奋斧钺而并出”,手持武器,对农民镇压也很残酷,有的地方只有几千人起义,他们屠杀的甚至上万。暴胜之、王贺等人都是此时充任绣衣的,而真正将“绣衣使者”干到巅峰的,当属。 江充本名江齐,字次倩,西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他身材魁梧,容貌英俊,服饰轻细靡丽,谈吐出色,后被汉武帝任命江充为“直指绣衣使者”,一跃成为汉武帝身边的近臣。他负责监督贵戚和近臣的言行,看看有没有僭越的,有没有过于奢侈、犯法的。 任职期间,他行事果决,,“买卖直邀宠”,立功心切,专找达官显贵的麻烦,对皇亲国戚也不徇私情,有时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甚至不惜捏造事实、栽赃嫁祸。西汉著名的“”就是江充受汉武帝密令,凭借“直指绣衣使者”的特殊身份亲自办的,结果皇太子被迫起兵造反而身死,造成宫廷惨剧。 网络配图 从西汉后期至时期,由于政治黑暗,吏治腐败,赋役更加沉重,农民起义不断。从史料看,平帝元始四年(4年)、王莽始建国三年(11年)、天凤二年(15年)等时段,也常有“绣衣使者”出没各地。后来,历朝历代都有沿用汉武帝的这一做法,时期的“内卫”,时的“”,这些直属中央的秘密警察,虽名号各自不同,但都有当年汉武帝“绣衣使者”的影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比当帝王更难做的就是当太子!等了30年,却因为小人几句谗言...

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大臣如此,太子又何尝不是如此! 像的长子、李渊的儿子、老爷子的儿子等等,历史上有很多有机会和能力继承大统的太子,但最后他们不是被废就是被杀,下场极其凄惨。 众多的废太子或被杀的太子之中,最悲情的当然要数的儿子,史称“”。 刘据,汉武帝长子,母亲为大名鼎鼎的卫子夫,舅舅是大将军大司马卫青。 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阿娇,并没有诞下皇子或者皇女,卫子夫也是生了三个女儿后,才给生下了皇子刘据。 那年汉武帝都29岁了,正因如此,故十分喜爱,七岁的时候被立为太子。 刘据有个好母亲,也有个好舅舅,自己也不差,经常帮助父亲打理朝政,也没有什么坏心,一心想着帮父亲解忧,等父亲继承大统。 史书对刘据没有什么不好的评价,历载刘据的政治能力很强。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仁爱,这一点也许跟他的祖父和曾祖父相似。 刘据继承大统似乎没有什么阻力,但这一切随着舅舅卫青和表哥的去世,以及母亲卫子夫失宠发生了变化。 汉初巫蛊盛行,刘据便是在巫蛊之乱中倒下的。 武帝晚年,受宠,但与太子及一族向来不和。征和二年武帝病重,似乎难以治愈。 江充、等人惧怕将来太子继位后会诛杀他。便想到利用“巫蛊之术”去制造阴谋。 丞相之子公声被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奸,贺父子下狱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 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使长安城的数万人死于非命。而武帝去了别处休养,如往常般将政事托付与太子,后宫事托付皇后,却并不召见太子与皇后所派的慰问使者。 随后,江充来到皇后宫搜查,没找到什么。接着去太子宫掘蛊,掘出桐木做的人偶,并栽赃太子咒诅君父。 太子并不认为父亲会怀疑自己有弑父之心,想亲自前往武帝处禀明冤情,然而见江充等,因此召问少傅石德,石德认为在甘泉养病,甚至不见太子与皇后所派慰问使者,有可能不在人世,江充等人于是仿照与冤杀秦皇太子扶苏的故事。 为了自保,石德建议太子越权行事,拘捕江充等人及追查他们的阴谋,太子在情急下同意石德所言。 七月壬午,太子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江充助手按道侯韩说怀疑使者身份,不肯受诏,被来人杀死。 太子派人禀告皇后,又分发武器给侍卫,搜查全城涉嫌巫蛊之人,并向百官宣布江充谋反。 太子随即杀死江充,处死上林苑中的巫蛊术士。但让苏文侥幸脱逃,向武帝控诉太子起兵谋反,武帝开始并不相信:“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 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到太子那里,回报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 父子终于失去了最后的沟通机会。 被苏文等人连续欺骗两次后终于上当的武帝大怒,下令丞相率兵平乱。 太子纠集了数万人,与丞相军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最终,太子势孤力弱而兵败,逃离长安。皇后自杀,太子宾客多人亦被捕杀。 后来武帝醒悟,有悔意,但并未赦免太子,太子逃到湖县一户贫家,户主常卖屦以维持太子生活所需。 太子有一位富有的故人在此地,因为刘据派人找他而被人发现,官吏围捕太子,太子因拒绝被捕而自杀,户主亦被杀。 太子刘据就在这样一场本不该发生的误会当中倒下,历史没有也许,也没有如果。 假如有,那卫青不死或霍去病不死,刘据不会被冤枉,就算被冤枉,起兵造反也能成事。 等待了30多年之后等来的结果却是被杀,悲情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