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史

楚霸王项羽当初重用韩信的话 楚霸王项羽最终能统一天下是真的吗

时间:2023-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韩信和汉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高祖刘邦重用韩信建立汉朝,楚霸王项羽重用韩信的话,能击败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吗?

  有句话叫“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意思是有才干的人,走到哪里也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制造自己的成绩,比如战国时期的吴起,在鲁国时能击败强大的齐国,在魏国时能打得秦朝出不了河西,在楚国时能开创变法强楚,这就叫人才,放在任何地方,都能发光发热。

  同样的道理,韩信无疑也是秦末时期的一个天才军队家,略不世出、功高无二,凭借一场又场的胜利,为汉高祖刘邦打下整个黄河以北的诸侯国,同时在垓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击败战神楚霸王项羽,最后为汉高祖刘邦一统了天下,建立了汉朝,汉高祖刘邦的胜利至少有一半韩信的功劳。

  但是要把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的真相全部归结于韩信,那也是不合理的,毕竟还有其他众多的真相,比如汉高祖刘邦的用人,汉高祖刘邦的政治谋略,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用政治的手段瓦解了楚霸王项羽的大多数政治盟友,比如英布、吴芮、臧荼,最终连楚国的大司马周殷也投靠了汉高祖刘邦,再加上汉高祖刘邦召集彭越、韩信等人合围楚霸王项羽,才将楚霸王项羽击败,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楚霸王项羽是败在于汉高祖刘邦的政治手段上。

  包括韩信北伐的军队行动也是汉高祖刘邦政治手段的延续,所以韩信的存在是加速了楚霸王项羽的灭亡,但不是楚霸王项羽灭亡的唯一真相,韩信原来是在楚霸王项羽手下的,因为得不到重用才投靠了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把一个好好的人才错过了,如果古代可以重新来过的话,楚霸王项羽重用了韩信,那天下局势会如何进展?

image.png

  汉高祖刘邦

  先说结论:楚霸王项羽如果重用韩信来应付汉高祖刘邦的话,楚霸王项羽将短暂一统天下,然后不久,将会重新天下大乱,最终又归于一统。

  注意以下内容的前提是楚霸王项羽重用了韩信,楚霸王项羽本人就是军队天才,巨鹿第一次世界大战以5万楚军打先锋,把秦军粮道冲断,然后再一举击败了40万秦军,第一次世界大战封神;彭城之战,楚霸王项羽以三万骑兵迂回战术,大败汉高祖刘邦56万诸侯联军,堪称最为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楚霸王项羽本身军队水平没得说,就是政治能力差得比较远,用人方面也不如汉高祖刘邦,只了解自己带兵到处奔波。

  韩信

  如果楚霸王项羽重用韩信的话,汉高祖刘邦估计连汉中都出不来,楚霸王项羽分封完天下之后,回到封地,首先是田荣在齐地造反,接着是汉高祖刘邦在汉中北上攻打关中,楚霸王项羽权衡利弊后,选择了先攻打齐地的田荣,而没有派出有能力的人攻打汉高祖刘邦,才导致汉高祖刘邦迅速平定三秦,再说了,没有韩信的话,汉高祖刘邦也没有这么容易出汉中,当时的张良也不在汉中而在彭城陪着韩王成。

  汉高祖刘邦就算敢出汉中,帆叶网,如果不能利用一次机会迅速冲出来,那么再继续冲出汉中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一旦陷入胶着,楚霸王项羽可以派出韩信率领一支大军支援秦国名将章邯,如果韩信和秦国名将章邯联合起来,汉高祖刘邦能赢吗?肯定不能,那个时候汉高祖刘邦还没有张良在身边,光靠本身的力量,连可用之人也没有几个,当时陈平也没有投靠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只有西汉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灌婴等一大批家乡人。

image.png

 

  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

  就算汉高祖刘邦有能力在韩信到达之前攻破秦国名将章邯,那也没有能力能冲出函谷关,天下是楚霸王项羽分封的,至少在当时,中原各地的诸侯王名义上还是要听楚霸王项羽的,韩信当作楚霸王项羽的手下,他是可以征调诸侯王的兵力,只要有韩信在,占据了整个中原地区,在函谷关一带阻止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刘邦和韩信正面对抗的话,军队能力还是差一点,汉高祖刘邦加张良也许能与韩信在军队能力上持平,但这个时候汉高祖刘邦没有张良,是铁定打不过韩信的。

  局势如果下去就变成胶着了,等到楚霸王项羽平定了齐地叛乱后,再率军前来支援,那么汉高祖刘邦铁定就会失败,再说了韩信和楚霸王项羽的年龄都非常小,汉高祖刘邦比楚霸王项羽大24岁,比韩信大25岁,就算不打仗,楚霸王项羽和韩信都能耗死汉高祖刘邦,如果汉高祖刘邦不能速战速决的话,铁定是要被楚霸王项羽+韩信打败,汉高祖刘邦一败,整个天下再次回归楚霸王项羽主导,当然将会多一个王,就是韩信,楚霸王项羽会把韩信封为汉中王,取代汉高祖刘邦的位置,把韩信封在汉中。

  楚霸王项羽战败

  楚霸王项羽主导天下后,就会面临当年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后面对的异姓王问题,但楚霸王项羽有超强的军队能力,但没有超强的政治手腕,况且楚霸王项羽也盲目相信武力能解决一切,所以尽管楚霸王项羽一统天下,但各地的叛乱不断,楚霸王项羽像个救火队员一样,到处平叛,就这样过了几年。

  身在汉中的韩信不断在谋士蒯通的建议下,开始反对楚霸王项羽,韩信在经过几年的准备之后,终于开始北伐关中,攻打三秦,以韩信的军队能力,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击败了三秦王,并且开始东出函谷关,接着迅速收复中原,当时楚霸王项羽还在梁地攻打彭越,彭越是游击战的鼻祖,根本不和楚霸王项羽硬拼硬,总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根本消灭不了。

image.png

  韩信成功

  接着韩信会联合彭越、英布一起反对楚霸王项羽,楚霸王项羽虽然很厉害,如果光是跟韩信对战,楚霸王项羽是不会输的,可是这么多年来,由于楚霸王项羽不得人心,以及残暴的性格,天下很多诸侯王都开始反对楚霸王项羽,最后韩信联合了一大批诸侯王才击败楚霸王项羽,楚霸王项羽一被打败,韩信与英布的矛盾大了起来,两人又开始发生战争,韩信最后也击败了英布,接着收拾那些小诸侯王,然后再次一统天下,韩信一统天下之后,打着前任汉中王汉高祖刘邦的名义,建立了汉朝,于是韩信就成为大汉开国帝王。

楚霸王项羽不肯过江东真是怕丢面子?太小看霸王了

为什么不肯过江东?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项羽在乌江自刎这一壮举,引起了历代诗人的无限情思。他们认为,项羽虽在斗争中失败了,但他死得壮烈,不失为,因而,在《乌江》中写到:“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歌颂项羽是“人杰”和“鬼雄”。那么,你可曾想过,项羽他为什么会不肯过江东呢?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项羽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的一位大英雄。关于他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更是以他自刎于乌江这一慷慨悲壮的事件最为出名,在民间流传甚广。然而关于他的死因,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是以女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魄,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另一种以诗人为代表的,他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未可知。”诗中句句写到项羽是一个缺乏自信和毅力的人,对他自刎的行径表示惋惜和失望。2000多年来人们也一直在寻找着项羽不肯过江东卷土重来的原因。网络配图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为人有些刚愎自用,喜欢独断专行,这也是导致他在与对峙的过程中失败的原因。但根据最早的史料记录,项羽是因为失败,没有脸面再见江东父老,才自刎于乌江而不过江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人最讲究的一个问题“怕丢面子”。据《·项羽本纪》中记载: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他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再来不晚矣。然而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没有过江,拔剑自刎而死。这是的一种说法,因为他与项羽之死年代非常接近,描写得又极为情真意切,慷慨激昂,所以这种说法流传较为广泛,而且后世有关项羽自刎的传说大多出自此处。 众位不要忘了,司马迁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局限性,而且是人就有博出位的动机。所以司马迁的话也不能全信。作为征战数年的一代枭雄,霸王项羽绝不可能因为面子而过江。当时的情况是:即使是项羽渡过长江,也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他并不是碍于面子,而是没有可能性,过江与不过江结果差不多。 自从固陵战败后,项羽就连连败退,一路退到垓下,垓下突围又逃往东南,一直逃至乌江边。由此可见,他早有退守江东之意,并且是一路逃奔。 到了江边,“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这时项羽本来是“欲东渡”的,他跑到江边也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原来的计划。可叹的是,迎接项羽的只是一舟一桨一亭长,给项羽的只是渡江的条件,若是一支大军,估计他还是要过江的。这乌江亭长,本意是救项羽,可是,项羽一见孤零零的一个小亭长,反倒失去了信心。网络配图 考察当时的形势,项羽即使是过了江,即使是手中尚有一些部队,过江后也没有好结果的,因为江东早已不是他起兵时的江东了,这时的江东已经是刘邦的地盘了。 朱东润《史记考索·读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书后》讲到项羽败亡时说:“其间堂邑侯陈婴已定豫章、浙江都浙自立为王,羽虽渡江,天下事已无可为者,此则时势所趋,不特愧见江东父老已也。” 《史记·东越列传》记载:“及诸侯畔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所谓鄱君者也,从诸侯灭秦。当是之时,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汉击项籍,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这已经清清楚楚说出了,楚汉战争一开始的时候,东越人已经占有今湖南、江西、福建,以及浙江南部、湖北东南,并且“不附楚”;刘邦攻打项羽的时候,东越人是站在刘邦一方的。江南广大地区已经不是当年项羽起兵时的局面,已经成为刘家天下。项羽手下已经没有多少军队,要在江南重新打下一块地盘已经是十分困难的事了。这些他项羽自然了然于心。网络配图 然而,一息尚存,还要挣扎,于是,项羽还有渡江一搏的想法。可是,看到了亭长,心又凉了。亭长说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明显是安慰项王的假话。这对项羽反而是一种不良刺激。 项羽见渡江是死,不渡江也是死,还不如死得“丈夫”一些、慷慨一些,于是说出了无颜面见江东父老等话语。 所以,多数人都小看了霸王,霸王绝不是逞一时之勇,局势如此,他没有活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楚霸王项羽选择自刎乌江而不东山再起是怕丢面子?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韩信项羽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