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玄宗李隆基和李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亨夺了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不举兵讨伐叛乱的李亨?
唐玄宗李隆基无疑是中国历史,最留恋皇位的帝王之一。
唐玄宗李隆基究竟有多么留恋皇位,我们来说几个事实。
其一,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父亲李旦抢皇位。其实李旦帝王当得好好的,但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争了起来,争得不可开交。看到唐玄宗李隆基咄咄逼人的气势,李旦干脆把皇位让了出来,给了唐玄宗李隆基。也就是说,唐玄宗李隆基给李旦造成一种感觉,这个皇位,是唐玄宗李隆基发动政变,帮李旦抢回来的。因此,李旦必须尽快把皇位给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
其二,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哥哥李成器抢皇位。李旦的嫡长子是李成器。其实,李旦如果想传位,就应该传给李成器。虽说唐玄宗李隆基在李旦夺位的过程中有功。但是有功也不应该成为继承皇位的理由啊。否则的话,嫡长子制在历史就失效了。但是李成器及时表示,自己不当帝王,让唐玄宗李隆基来当帝王。因此唐玄宗李隆基上台后,把李成器封为“让帝王”。李成器为何要及时让位?就是因为他看出唐玄宗李隆基的咄咄逼人,看出他对皇位的渴望。还有,唐玄宗李隆基封李成器为“让帝王”,一个“让”字,也就给李成器定性了。意思是说,皇位是你让出来的,你别惦记啊。
其三,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太子李瑛抢皇位。由于武惠妃的谗陷,唐玄宗李隆基把李瑛的太子之位给废了。废了就废了,毕竟是自己儿子啊,犯不着让他死啊。当年李承乾确确实实造反了,唐太宗李世民尚且没杀他呢?而且为了保护他,还坚决不把皇位给李承乾的竞争对手李泰。唐玄宗李隆基为何后来竟然把李瑛杀掉了呢?可见,他多胆怯有人夺他的皇位!
其四,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儿子李瑁抢皇位。武惠妃陷害李瑛,无非就是为了李瑁。当时李林甫也在极力推荐李瑁,还有其他大臣也在推荐。但是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不把皇位给他。为何?就是因为他看见李瑁有人推荐,胆怯推荐人与李瑁合伙,害了他。不仅如此,他还把李瑁的老婆杨玉环抢过来,当作自己老婆,给予李瑁很大的打击。

(杨玉环画像)
其五,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儿子李亨抢皇位。唐玄宗李隆基最终终于落实他的儿子李亨当太子。但是李亨当太子,唐玄宗李隆基没有少蹂躏他。其实他的养子王忠嗣是一员猛将,镇守着边关,很早就提出安禄山会造反。但是,由于王忠嗣和李亨关系亲近,唐玄宗李隆基不但不听王忠嗣的,还把他贬谪了。怕的就是胆怯李亨联合边将,对他的皇位不利。此后还不断打击李亨,把李亨搞得做事犹豫不决,唯唯诺诺,没有任何决断能力。
从上面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唐玄宗李隆基,对皇位真的是太留恋了!
然而,这样留恋皇位的人,当李亨跑到灵武,登基称帝,并且遥尊他为太上皇的时候,为何他却什么也没做就同意了,并且还派人把帝王的玺印,立刻就给李亨送去,表示对这件事的支持呢?难道他不再留恋皇位了吗?
本来,唐玄宗李隆基当时还是很留恋皇位的,这个心,他一直没变。就算他年迈了,但如果让他主动交出皇位,他是绝对不干的。当他逃出长安的时候,曾有过要传位给李亨的想法。但是他最后没有落实。到马嵬坡的时候,他有过这样的表示,依然没有落实。为何不落实?就是因为他很留恋皇位。
所以,唐玄宗李隆基承认李亨夺位,并且把玺印主动交给他,显然是不符合他的内心的。那么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会承认李亨,而不是和李亨对着干呢?
其一,没人支持。
唐玄宗李隆基明白,李亨登基,不仅仅是李亨的想法,而是满朝文武,帆叶网,是天下百姓的想法。正是因为在他们的支持他,李亨才干登基成功。
李亨这个人的性格,唐玄宗李隆基再了解不过了。给他十个胆,他也不敢做造反的事情。但如果他被大家拥戴着,逼迫他上位,他也没有办法。
如果唐玄宗李隆基不答应,要和李亨对着干。那就是和满朝文武,和全国人民对着干。没有人再支持他,他能够干什么呢?

(安禄山
其二,胆怯负责。
唐玄宗李隆基当时对形势是比较悲观的。安禄山造反,最终把他逼得往四川逃跑,这一段他是经历过的。他认为唐朝是不太可能打败安禄山的。
如果唐朝最后失败了,安禄山统一了全国。那么,这个责任就得由李亨来负,而不是由他来负。安禄山要处罚,就只会处罚李亨,他的责任就小了。也就是说,唐玄宗李隆基这样做,本来是甩锅。
其三,不愿吃苦。
要带领唐军打败叛军,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别的不说,就是鼓动各地节度使,协调各大臣之间的关系,就已经让他大伤脑筋了。
唐玄宗李隆基前期把朝廷事务搞得一塌糊涂,就是这件事没有协调好。再让他来做这个工作,他确实觉得有些无能为力,也有些灰心丧气。所以,李亨想干这件事,正好让他干,自己落得清闲,还得了个好名声,他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李隆基促成的吗
简介 李隆基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他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助其父登上帝位,使朝政大权重回李家人的手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唐玄宗李隆基的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 李隆基生于685年,卒于762年,共在位四十四年,其父是,其母被秘密杀害。 李隆基虽然是李旦之子,但是却被其祖母要求,过继给了李旦之兄李弘。其父李旦被迫让位给其母武则天,后来武则天让位给了李旦之兄,李显昏庸无能,朝政被韦后所把持。李显死后,韦后想要效仿武则天,于是,李隆基与联合起来,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助李旦称帝。 李旦登基后,将李隆基册封为太子。李隆基英明果断、学识渊博、通晓音律,深受李旦及大臣的赞赏,两年后,李隆基登基称帝。之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终于李隆基赐死了太平公主。 李隆基执政前期,政治清明,百居乐业,开创了之象。在其执政后期,李隆基迷恋杨贵妃,宠信奸佞,使朝政越来越昏暗,至此唐朝开始由盛转衰。但是李隆基对唐朝的危急毫无所觉,施行了一系列错误的政策,最终更是爆发了长达八年的。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在灵武称帝。 757年,安史之乱平息后,李隆基回到长安,成为了太上皇。762年,李隆基去世,享年78岁。 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 武则天是的皇后,后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而李隆基是唐朝的第八任皇帝。这俩人都曾是唐朝的最高统治者,那么他们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武则天画像 武则天本是的才人,后来被李世民之子李治看上,深受其宠爱,甚至登上后位,并为李治生下了四个儿子,李隆基的父亲就是武则天的第四子。李旦的一生也颇为坎坷,他曾两度登基,两度禅位,第一次禅位就是被其母武则天所迫。而李隆基身为李旦的儿子,却被过继给了李旦之兄李弘,也是因为受到武则天的逼迫。 李隆基英俊潇洒,多才多艺,一开始却并不被武则天所重视。虽然如此,李隆基却依然很有主见。李隆基七岁的时候,看到武则天的侄子武懿宗在一次祭祀上大声呵斥侍卫。李隆基当即:“这是我李家的地方,你竟然这样训斥我家的护卫!”随后,甩袖离去。武则天知道这件事后,非但没有怪罪李隆基,反而对他宠爱起来。 武则天虽然宠爱李隆基,但是却将李隆基的生母与嫡母都秘密地杀害了。所以李隆基,从小就是去了母亲,曾受到父亲的妾侍和其姨母的照料。 所以,李隆基是武则天的,曾收到过武则天的宠爱,但同时武则天也是李隆基的杀母仇人,是武则天杀害了李隆基的母亲,让李隆基在幼年就失去了生母的照顾。 李隆基怎么死的 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即位以后,改变了唐朝屡次兵变的现象,开创了一个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那么唐玄宗李隆基是怎么死的呢? 李隆基画像 李隆基在最后的岁月里颇为凄惨,他是郁郁寡欢而死的。李隆基在铲除了最后一个对手太平公主之后,就专心治理朝政。他选贤与能,任用贤才,使一大批人才涌现了出来。李隆基不仅慧眼识相,还大幅度地整顿了吏治,使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就这样,在李隆基执政的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唐朝景象空前繁荣。 可惜,在盛世之相出现后,李隆基开始沉溺于享乐之中,丧失了励精图治的勤勉之心。他开始亲小人、远贤臣,将贤相罢免,而任用小人。他甚至不顾伦理纲常,将儿子的妃子杨玉环召进宫中。 有了杨玉环的李隆基奢靡之风更甚从前。而杨家一人得道,,杨家一门都获得了无上的尊荣。杨父的权势一时更是无人可比,在他的作乱下,朝政局面开始混乱。 而李隆基对盛世里的危情丝毫未觉,甚至还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而边境将领为了在战争中立功,更是肆意挑衅,使得边境十分混乱。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 趁机发动叛乱,叛军直抵长安。李隆基与太子仓皇出逃,李隆基逃到了成都,而太子则在灵武称帝。 757年,随着安禄山的死亡,安史之乱终于平息。李隆基回到了长安,成为了太上皇。但是奸佞李辅国挑拨李亨和李隆基的关系,使李隆基被软禁。 762年,一直郁郁寡欢的李隆基去世了,享年78岁。 李隆基评价 李隆基是唐朝历史上有名的帝王,他一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带着满身的传奇色彩被镌刻在历史当中。李隆基他开创了一个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巅峰;也是他促成了一个安史之乱,给予了唐朝几乎致命的一击。然而,这位传奇的帝王终究还是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是非功过自有后人来评说。 黄秋生饰演的李隆基剧照 评价李隆基:“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王夫之:“若唐玄宗之晚节,未尝安危而利灾也,特以沉湎酒色,而卒致丧败,则虽知之忠,而终幸之能宽假以征声逐色之岁月,故言之而必不听。” 李隆基在执政前期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就像他在铲除了太平公主之后,将年号改为“开元”时的初衷一样。在他的统治之下,唐朝出现了一片开元盛世之象。他选贤任能,提拔贤臣,整顿吏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也使唐朝的发展更加迅速。百姓生活富足,。 在李隆基执政后期,大概是在一片安乐之中待得太久,消磨了李隆基的斗志与锐气。他渐渐变得与一般的昏君,荒废朝政,亲近奸佞,疏远贤臣,使朝堂陷入混乱。再加上他错误的政治决策,终究还是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从兴盛走向了衰败。 所以,李隆基的功与过都是那么的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密: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会喜欢放荡不羁的李白?
是大诗人,在重视诗歌的国度里,李白的名声绝对是一流的。那饱蘸笔墨的诗歌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那种想象是天生的,那种狂放不羁,让人想象成天上的神仙一样。网络配图 却说李白受到的推荐,玉真公主说李白是个人才,不仅,更难得的是早有大名,十几岁就曾作赋凌相如,宣宗笑笑,以为这是文人才子的溢美之词,不过道士吴筠也一再盛赞李白,在此时李白名满天下,玄宗皇帝决定让李白来到自己身边。于是下诏请见李白。 李白很兴奋,除了一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还有自己的豪情壮志,一同来到京城。不过,李白一来到京城,就感觉气氛不对,皇帝并没有召见自己。此时李白经常流连花间酒肆,不过这时候他结识了一个大诗人,此人名气很大,又是秘书监,名叫贺知章,当时自号四明狂客,流传很久的诗作就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李白见到了贺知章,便把自己的诗作奉上,“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没过多久,这种奇之又奇的写法就令贺知章感叹不已。当贺知章把整首诗诵完,睁开眼睛,愈来愈觉得此文。“妙哉!妙哉!真是令我大饱耳福啊!真可谓谪仙也!”说罢,解下佩带在腰间的金龟,叫来小二,用这个金龟换了几壶酒,要与李白一醉方休。网络配图 贺知章是玄宗身边的红人,于是一再提醒玄宗,李白是个人才。玄宗方才惊醒,于是召见李白。一见李白的诗歌果然名不虚传,又见李白文质彬彬、风度翩翩,更是。于是爱才有加,甚至降撵出迎,从轿子上下来,亲自把李白接在七宝床(很多宝石雕饰的座位),亲自为他调制羹汤。 后来,玄宗皇帝为了让李白的诗歌更加精美,于是把杨贵妃请出,并请李白亲自赋诗。但见李白酒杯下肚,居然,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成就了《清平乐》三章: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网络配图 一枝红艳露香凝,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寒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杆。这几首诗的精彩之处在于把牡丹的美丽和杨贵妃的美丽融为一体明为写花暗为写人。这时的杨贵妃年方二十四、五,艳丽无比,因此不难想象,李白乍见之下也许会为之倾倒。因此会用尽了溢美之词来歌颂名花和倾国。玄宗皇帝一见,更是,然后命梨园弟子和以管弦,促龟年作歌。太真妃手持琉璃七宝盏,饮西凉州之葡萄美酒。面带笑容欣赏歌词。而玄宗则自调玉笛以和之,并在每一曲的末尾,故意放慢音调以增加音律色彩。从此对李白更是恩宠有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