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聊斋志异》中说:“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显然,朱瞻基爱促织是出了名的。除了这个爱好,朱瞻基还有鲜为人知的、更高雅的兴趣—文艺。

朱瞻基出生后,明成祖朱棣觉得这个孙子长得非常像自己,一脸英气,于是对他百般疼爱。
朱棣不仅指派著名文臣姚广孝担任他的老师,还亲自教导他,带他外出打猎、视察军事,甚至远征漠北,以此来锻炼他的勇气,培养他的尚武精神。
因为朱棣的精心培养,朱瞻基确实在文治和武功上都不错,艺术才华更是显露无遗。
朱瞻基从小就艺术细胞爆棚,长大后在书法、诗歌方面颇有造诣。
当时就有人评价其“翰墨图书,随意所在,尽极精妙”,可见他这方面才华横溢。
他不仅爱画,还喜欢通过画来表达自己的小心思,颇接地气。朱瞻基特别喜欢画老鼠,更专门画了一幅《苦瓜鼠图》。
在民间,老鼠与瓜都是多子的象征,他画此图时已经大婚十年还没有子嗣,他的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要向世人表达:“我想要子嗣!”
朱瞻基也爱画猫,只是他笔下的猫别有用意。
从他的猫图上看,猫是抓贪捉奸的能手,这其实表达了朱瞻基希望官员清正廉洁、国家昌盛的意图。朱瞻基巧妙地“画以载道”,真是文艺范儿十足!
不仅爱文艺,朱瞻基还特别具有人文情怀。
当时,普通画师没有社会地位,一言不合就被杀头,可朱瞻基了解画师的不易,常常放下姿态与画家交朋友,并一起切磋技艺,就连有时画师犯错,他也尽量宽容,不予治罪。
当时宫里有个画师边文进,尤为精通花鸟画,深受朱瞻基喜爱。

可后来边文进任武英殿待诏多年,沾染了官场习气。
有一年,他在向朱瞻基举荐文艺人才时,竟然大胆收取贿赂。
事情败露后,朱瞻基非常生气,斥责边文进:“你因为一点小技艺得到官职,竟然敢恃宠而骄!”
可朱瞻基并没有杀边文进的头,只是将其贬为庶民。相比于先祖动辄对画师们开刀问斩,朱瞻基已经相当宽容了。
爱文艺的朱瞻基还曾参与设计“宣德炉”这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种用黄铜铸造的铜器。
他画过一幅扇面《松下读书图》,这把折扇纵59.5厘米,横152厘米,是世间绝无仅有的一把“巨型扇”。
正是受朱瞻基爱文艺的影响,明初文艺氛围浓厚,其影响甚至漂洋过海,改变了一些邻国的文艺气氛。
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朱瞻基不仅没有玩物丧志,反而励精图治,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毫不逊色。
他当政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
相比于只顾着文艺、却忘记治国的李后主、宋徽宗,朱瞻基的艺术细胞不输于他们,但朱瞻基既兼顾了自己的高雅情趣,又牢记和做好了本职工作。
明朝不务正业帝王 一生做对两件事差点挽救大明
皇帝多奇葩,这话不是我说的,早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中,就提到了明朝皇帝的种种疯狂举动,大明的开国皇帝自不必说,从一个乞丐到大明的开国皇帝,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要论出身,谁也没有他苦,要论魄力,还没有哪个皇帝能够比的上朱元璋,而更是灭北元,打越南,东征西讨,成为一带雄主。 当然明朝皇帝除了这两个能干的,还有能玩的,比如,把个大明王朝玩的天翻地覆,还有,这位明朝历史上最聪明的皇帝荒废朝政二十年,却将朝政打理的井井有条,还有一个最为勤政的皇帝,辛辛苦苦十七年,往死里干活,结果终究还是把大明折腾死了,实在是明朝最可怜的皇帝。网络配图 当然,今天和大家讲的这位皇帝是大明王朝最的皇帝,有人可能会问,大明朝有很多不务正业的皇帝,比如说明武宗朱厚照,天天出去玩,比如说嘉靖皇帝,天天练化学物品,再比如说皇帝,吸食鸦片,荒废了几十年朝政,其实他们虽然爱玩,可笑,但是比起天皇帝来说,他们还是差的太远,因为他是大明王朝唯一一个有着特殊癖好的皇帝——玩木匠,而且将木匠活玩出了新水平,新高度。 据说他根据鲁班的思路,竟然造出了能够在天上飞的木鸟,当然这还不是最让人惊奇的地方,最让人惊奇的是朱由校玩了一辈子的木匠,却阴差阳错的做了两个最正确的选择,一是将朝中大权交给,二是在临终之前想明白了一件事,把皇位传给了崇祯。网络配图 为什么说天启皇帝这辈子这两件事情做的最正确呢?咱一条条来看,首先咱们说让权魏忠贤,天启皇帝对魏忠贤可谓是宠信有加,不仅让他全部负责朝政,而且还允许自己的奶妈和魏忠贤对食,足见天启皇帝对魏忠贤的信任,其实魏忠贤在初期的时候对天启皇帝也是相当的忠诚,因为作为一个,只能依靠皇帝的权威,但是后来由于天启皇帝的放纵,使这个奴才成了一条狼。 当然对于权力谁都有欲望,这也怪不得魏忠贤,但是将权力交给魏忠贤,似乎也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因为在魏忠贤在位时期,大明王朝最多就闹个民变,至于崇祯时期的流寇和叛贼,在天启朝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对后金作战的过程中,魏忠贤也积极任用,对边疆之事并不做太多的干预,从而给了袁崇焕很大的机动性,这也使大明王朝保持了最基本的稳定。网络配图 当然,要说魏忠贤贪不贪财呢?不仅贪,而且还是大贪,但是魏忠贤却很少染指国库的银子,而是压榨大地主大豪绅,也算说的过去,所以当时的大明王朝在魏公公的集中领导下,虽然老百姓日子过的苦点,但是还没有揭不开锅,但是到了崇祯年间,就开始闹民变,出流寇,可见魏公公的治国手段有多牛! 天启皇帝做出的第二个正确选择是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虽然崇祯皇帝个人性格有缺陷的,但是在当时来说,确实是最好的皇帝人选,因为当时魏忠贤已经成了一条喂不饱的狼,不仅想操控权力,而且想玷污大明王朝的皇室血统,找一个小孩冒充天启皇帝的儿子,当然天启皇帝的皇后张皇后相当明白,于是在天启皇帝驾崩之前,赶紧把事一说,天启皇帝当即决定要接自己的弟弟朱由检到宫中即位,而这也成了天启皇帝这辈子做的最伟大的事情之一,后来崇祯皇帝登基,虽然没干出什么实事,但是也算是勤勉有加,最终使大明王朝回光返照,当然也成就了一段君王死社稷的千古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朱祁钰算得上是明朝正统帝王吗?真相是什么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宗到底算不算正统?为何没被葬入黄陵。 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朱祁钰在群臣的拥戴下匆忙登上皇位,并且尊被囚瓦剌大营英宗皇帝为太上皇。历史在这里就发生了一点意外,大明王朝同时出现了皇帝和太上皇,并且太上皇和皇帝之间是兄弟关系,皇位更替也不是主动禅位。 因此我们不难想到继承皇位后的朱祁钰的内心是如何的恐慌,生怕哪天他的皇兄回来会把他赶下皇位。但是他的皇位又是来自于他的皇兄,所以又不能像前朝一样在肉体上消灭威胁。他的这样一种矛盾的心理很明显地表现在他是如何对待自己皇兄的一系列事情上。 “”的消息传回京城,天下震动,在是否迁都避战的问题上大臣们大打出手,差点人脑子打出狗脑子,就是在这种危机时刻,朱祁钰被等主战派大臣推上皇位,稳定天下。 朱祁钰可以说是奉命于危难之间。本来自己只是郕王,偏偏自己的兄长听了王振的怂恿,结果做了瓦剌人的俘虏。朱祁钰在经历了土木堡之变,迁都之争以及午门血案之后,是兵部右侍郎于谦力劝的母亲孙,立朱祁钰为皇帝,从而避免瓦剌人以朱祁镇的名义相要挟。 首先是朱祁镇虽然被瓦剌俘虏,但是瓦剌掌权者也不是只懂打仗的莽夫,对于朱祁镇礼遇有加、好吃好喝的伺候着,朱祁钰后继无人,使得大明皇位必然回到朱祁镇一脉手里,这才有了朱祁钰死后被剥夺皇帝尊位,只能顶着“戾”这个恶号没能葬入皇陵。 朱祁钰将皇位还给朱祁镇就能避免悲剧么?历朝历代凡是牵扯到皇位的就没有温情可言,身为皇族成员要么就远离皇位享受清闲富贵,只要沾上皇位的边就没有退路可言。比如大家熟知的年间“九龙夺嫡”,没争到皇位的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八阿哥等一帮皇子哪个有好下场,不只自己遭罪还牵连子孙后代。 然而已经即位的景泰帝生怕自己的哥哥回来之后会夺取皇位,因此在迎接上皇一事上始终不肯松口。他甚至说:“当初是你们强行让我当上这个皇帝的,现在又要迎上皇回来,到底是什么意思”。由于没有得到朱祁钰的许可,所以派往瓦剌议和的使臣并没有接到迎回上皇的指议。后来还是议和使臣杨善,变卖了家产,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自作主张迎回了上皇朱祁镇。 朱祁钰一看自己的哥哥已经被迎回来了,也没有办法。但是出于对自己皇位的安全考虑,他把英宗软禁于南宫之内,并且把南宫的大门牢牢锁住,还灌入了铅。既不让自己的哥哥出南宫一步,也不让任何大臣来看望他。明英宗朱祁镇每天所需的食物都通过一个小洞递入,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 可以说在衣食方面可能还不如在瓦剌大营中的待遇。有一天,御史高平上言,说:“南宫的墙边有一排树,人可以爬树进入南宫之内”。于是朱祁钰听完后,连忙派人将那排大树全部砍光。他要杜绝一切可以威胁他皇位的隐患。就这样明英宗回京后在南宫内度过了7年的软禁生活,继承皇位的朱祁钰对他严防死守,断绝他与外界的一切往来。 如果朱祁钰正常死亡,那么还是于谦主政,本来在夺门的当天早朝于谦就要上奏皇帝主张复立为皇太子的,本来在朱祁钰即位的时候就和孙太后说好的啊,答应朱祁钰即位的一个条件就是要立朱见深为皇太子。所以在于谦主政而且朱见深有声望和嫡长子地位的前提下,朱见深即位是最合乎道义的。 其次就是有可能孙太后坚持朱祁镇复位,人家毕竟还是真龙天子,只是去“北狩”而已,大臣们不会说什么,而且于谦应该也不会是,因为亲父子,谁即都是一样的啊,只要明朝大局稳得住,他不是一个愚忠的人的。 而明代宗朱祁钰登基后有威望、有功劳,还任用了一大批亲信官员,就是将皇位还给哥哥朱祁镇,朱祁镇能对他放心么?试问换你是朱祁钰,是在有机会的时候为自己和子孙后代搏出一个好未来,还是甘心在别人的猜忌、监视中活一辈子。只能说权力诱人,亲兄弟也会翻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