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近代史

钟会也是一个聪明之人 最后为什么会被策反成功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趣古代小编给大家带来钟会被策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古代小编一起看一看。

  一、钟会何许人也?

  钟会是何许人也?《三国演义》里“二傻子”般的角色,竟然被姜维轻易就策反了,导致最后被杀。

  也许《三国演义》,觉得有点对不住钟会,一再强调钟会这个人,本来非常聪慧。可惜结果悲催,一切都悲催——所谓既然钟会那么聪慧,咋还会被姜维玩得团团转?无论说他的被野心蒙蔽了双眼,还是自不量力,总之钟会都成了姜维的背景布。

  那么钟会到底何许人也?若看三国正史,却越让人看越迷糊。司马师说他是“王佐之才”。

image.png

  在三国时期,得到这个评价的人都堪称悲惨的牛人。荀彧就是这评价,最后成就了一代奸雄曹操,却被一代奸雄曹操一个空食盒送走。

  钟会也得到了这个评价,替司马家灭掉蜀汉,奠定三分归晋的格局,却反手被司马昭送走。

  而同样被司马昭杀掉的曹髦,也非常欣赏钟会,说他是“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粗暴翻译一下就是,牛到爆的谋士。奈何曹髦如此欣赏钟会,可钟会却铁了心站队司马昭。

  那么司马昭,又是如何看待钟会的?司马昭还真没说过啥,但司马昭的老婆,却犀利吐槽过钟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这应该就是代表着司马昭的态度。

  所以才说,正史里的钟会,越看越让人迷糊,非黑即白,就不存在中间地带。哪怕司马师和司马昭,都对他是两个极端的认知。但无论再极端,显然有一条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钟会,聪慧得让人发指。

  但这反而更让人迷糊了,既然钟会这么聪慧,如何可能会被姜维轻易就策反了呢?这严重不科学了。若想彻底搞明白这是为何,就必须要从司马昭伐蜀说起了……

image.png

  二、钟会看穿了伐蜀用意

  司马昭为什么要伐蜀?须知,自宣帝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内部就一直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曹家 势力和司马家 势力就开始了各种明争暗斗。内部问题都解决不过来,自然曹魏哪怕再强大,也不可能伐蜀或攻吴了。

  司马家和曹家的矛盾,进展至司马昭时期达到了不可调和状态。曹髦毅然决定,采取摊牌行动——不是曹髦鲁莽,而是若再进展下去,他这曹家帝王,就完全成为“汉献帝第二”了。

  为了幸免汉献帝的悲剧,曹髦这才拼死一搏,高喊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要干掉或说是,强行从司马昭手里拿回大权。结果司马昭更狠,直接开启了“公开杀君”的先例——须知之前,就算臭大街的董卓,都不敢公开弑君。

image.png

  就这样曹髦被杀了!可想而知,此事带来的震撼有多大。也就是说,司马昭虽杀掉了曹髦,但内部矛盾却被完全点燃,他被搞得焦头烂额。那么怎么摆脱这种极其不利的局面?

  自然是伐蜀或攻吴,这就是所谓的“内部矛盾外部解决”的套路。所以,对于司马昭来言,三路大军伐蜀,虽貌似声势浩大,但却是解决“内部矛盾”的手段。

  不过司马昭此举,却依然招致来了几乎所有人的强烈反对。潜台词就是,你司马昭干下了这种事,不给我们好处,岂能轻易放过——这个套路也不新鲜,曹丕之所以能推倒汉献帝,不是他比一代奸雄曹操牛,而是用“九品中正制”换来的结果。

  所以大部分人反对司马昭伐蜀,并非是忠心于曹魏。这一下子搞得司马昭非常被动,为此特意询问一直跟蜀汉过招的邓艾。

image.png

  司马昭的算盘是:邓艾一直跟蜀汉打,他若同意,就起到了一锤定音的结果。但邓艾哪里知道司马昭的用心,也跟着上表反对,认为不是伐蜀的时候。

  顿时,司马昭风中凌乱。好在还有救命稻草,谁?正是钟会!《三国志》 写得很清楚:惟 钟会亦以为蜀可取,豫共筹度地形,考论事势。也就是说,唯有钟会强力支持,还天天跟司马昭一起谋划怎么伐蜀。

  现在是不是看出来了,灭蜀之战的奥秘之处了?开战之前,坚决反对伐蜀的邓艾,却不顾钟会警告,冒死偷渡阴平,一举灭掉蜀汉。而强力支持伐蜀的钟会,却在拿下汉中后,跟姜维对峙时打算退兵回家交差……

  所以笔者才说,司马昭伐蜀,就是转移弑君矛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钟会看穿了这意图,强力支持,拿下汉中就算完成任务。邓艾则看不懂,啥都站在军队角度去分析,开战前反对。发现战机,就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就是钟会和邓艾,伐蜀的根本分歧。

image.png

  三、邓艾太能作妖

  明白了司马昭伐蜀的意图,下面的问题,也就好理解了。

  对于钟会和邓艾来言,这么轻易的就灭掉了蜀汉,虽对司马昭来言是意外之喜,但对于钟会,却是灾难性的事件。

  其一,他手握重兵,又拥有蜀汉一套完整的“蜀汉启动系统”,那么司马昭会不会心惊胆战?必定会!无论正史还是演义,这点是一致的。

  其二,姜维的忽悠,就是建立在这基础之上。不是姜维用“蜀汉之主”说动了钟会,而是钟会清楚,横竖都是死路了。

  伐蜀前,他已经自绝后路了,就他老哥一人支持。如今灭蜀后他是功高盖主,直接抱断了“司马昭这条大腿”,兔死狗烹是必定结局。

image.png

  其三,钟会算得很清楚,拿下汉中后就回去交差,然后曹魏跟蜀汉继续互撕下去。既解决了司马昭的难题,自己也没失去价值,最起码活命是没有问题的,这可谓是啥都完美无缺。

  奈何邓艾太作妖,竟然偷渡阴平得手,更想不到的是,刘禅不战而降……

  这比“神剧”还“神剧”三分。你若是钟会,会不会气得想咬死邓艾?这等于把钟会推到绝路上去了。所以搞死邓艾,就成了必定——无论钟会是为了出气,还是为了活命,不得不接受姜维的忽悠。

  因此笔者才说,聪慧得让人发指的钟会,被那么轻易策反,根本不是姜维计谋高,而是邓艾太作妖……

解析灭蜀功臣邓艾之死 真相本来只有一个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邓艾被杀后,他的后人结局都如何样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邓艾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时的名将邓艾可以说是一位悲情英雄,他智勇双全,屡战,,直捣成都,终至率众投降,为灭蜀立下头等大功。可这样一位厥功至伟的将军,却因居功自傲,被钟会诬陷谋反,最终被监军卫瓘诛杀于绵竹。 邓艾家族原为南阳新野的望族,但到了邓艾这一代的时候,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家族早已没落,但邓艾依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于是,颇有学识的邓艾在成年后担任了典农都尉学士。这一职务本来是出任重要职务的跳板,可由于邓艾口吃,只做了个看守稻草的小职员。这一做就是十多年,后来总算升官做到了典农功曹的职位。 邓艾虽然官轻位微,但他非常喜欢军事,讲起排兵布阵头头是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邓艾有一次去洛阳报送文件,偶遇洛阳太尉。司马懿慧眼识才,把他征召为太尉府的掾属。 这是邓艾的人生重大转机,司马懿对邓艾非常器重,不久邓艾又升为了尚书郎。正始初,司马懿又派邓艾巡视屯田工作。对邓艾提出的颇有见地的建议,司马懿一一采纳。 正始四年,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南安太守。在嘉平元年时,邓艾在参与对蜀将姜维的作战中,智勇双全,逼走姜维,立下大功,封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升城阳太守。 后邓艾多次与姜维交锋,战绩不俗。甘露元年,邓艾在段谷大败姜维,因功升为,晋封邓侯。 景元四年,魏大将军以邓艾、、钟会三将,兵分三路讨伐蜀国。钟会专权诬告诸葛绪畏敌,诸葛绪被治罪,钟会遂军南下,被姜维阻滞在剑阁,进退不得。而邓艾出奇不意,率部偷渡阴平,攻入蜀地。随着刘禅的投降,蜀汉政权宣告覆亡。 邓艾在灭蜀后居功自傲,擅自任命了大批蜀汉官吏。而这些把柄被主帅钟会抓住,在司马昭面前屡进谗言,诬陷邓艾谋反。 于是,司马昭派监军卫瓘逮捕邓艾及其子邓忠,押往京城。被捕后的邓艾悲愤交加,仰天长叹境遇今日重现。 景元五年正月,钟会除去邓艾后,阴谋叛乱,钟会被部将诛杀,由监军卫瓘主持军务。钟会造反,本来邓艾会乘机雪冤,但由于卫瓘也参与了对邓艾的诬陷,因此他必除邓艾而后快,以免夜长梦多。于是,他派护军田续将邓艾父子诛杀于绵竹。 邓艾、邓忠父子被杀于绵竹之后,他留在洛阳的儿子们也全部遭到诛杀,家中的女眷及年幼的被发配西域。 直到9年之后,即位后,邓艾才得以沉冤得雪,他的亲属也结束了发配,其孙子邓朗还被任命了郎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邓艾钟会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