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潘濬: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关羽死后跑去投降孙权

时间:2023-08-1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2

  关羽失荆州,对于蜀汉来说损失巨大。

其实诸葛亮早就指出荆州地区的重要性,还强调了荆州作为未来军事战略的地位,但关羽最终还是失去了。

在关羽败亡后,有很多人都投降了孙权,但其中也有廖化这样忠心不二的大将冒着生命危险回到蜀汉。

但其他投降的人中,也有将荆州军事部署合盘向孙权托出的。

而此人和关羽关系也不怎么样,今天,和帆叶网小编就来看看这位投降孙权的潘濬。

  潘濬字承明,是武陵汉寿人。

他20岁的时候就跟随宋忠学习。

话说潘濬这个人非常聪明,和别人交谈能够对答如流,潘濬曾经受到王粲的赏识,于是逐渐小有名气。

还没到三十岁的潘濬,就被当时荆州牧刘表征召去当江夏从事。

话说潘濬上任后,当时的沙羡长贪赃枉法,潘濬确定证据后,直接将贪污之人杀死,郡中的人都因为此事而震惊。

潘濬后来担任湘乡令,治理有方。

image.png

  刘备统领荆州后,潘濬投靠刘备,被封为治中从事。

刘备入蜀前特意留下他掌管荆州事务。

话说潘濬和关羽在驻守荆州期间关系并不好,但我们也没有证据证明他们关系不好是关羽是荆州的影响因素之一。

关羽败亡后,孙权获得了荆州部分土地,潘濬一开始并不服从孙权,但最终又真心归降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根据《江表传》记载,孙权克定荆州后,很多将领官吏投降了孙权。

而唯独潘濬称自己病了不去见孙权。

孙权听后立刻派人玩了个绝的,派人去潘濬家,连床带床上的人一起抬到了自己跟前。

来到孙权面前,潘濬趴在床上痛哭流涕。

孙权多次安慰潘濬,甚至派人用手巾帮他擦脸。

孙权的一番操作,感动了潘濬,潘濬下床向孙权拜谢,随即潘濬被封为治中。

此后,潘濬将荆州军事部署详细地向孙权和盘托出,为东吴方面掌握荆州提供巨大便利。

image.png

  话说在关羽败亡后,刘备打响夷陵之战。

这场战斗中刘备还拉拢了五溪蛮夷等势力,其中一个叫樊胄的人想要山东蛮夷并将武陵献给刘备。

孙权得报后,立刻咨询潘濬要如何阻止樊胄,潘濬认为只需要五千人就能搞定。

孙权很疑惑为什么只要五千就行,潘濬指出樊胄就是嘴炮,实际上也没有辩论的能力,五溪蛮夷不会贸然同意他的,并以侏儒形容他。

孙权听后派潘濬率五千兵马前去讨伐,果然取胜。

  此事之后,潘濬被封为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

黄武六年芮玄去世,潘濬接管了他的军队,屯兵于夏口。

虽然是半路投降孙权,但是他面对朝中大臣的不合理建议,也敢于否决。

话说步骘曾经在沤口屯兵,想要招募各郡兵丁充实军队。

孙权就此咨询潘濬,潘濬认为步骘属于豪族,在地方上有名有势力,步骘一定是被身边人谄媚才想要征召兵源的,因此不能同意。

孙权听后,拒绝了步骘的请求。

  孙权称帝,封潘濬为少府,进封刘阳侯。

再之后,潘濬对孙权也多有匡正。

他还曾大破五溪蛮夷,帮助孙权铲除吕壹,一心为东吴而奋勇向前。

  话说潘濬的表哥正是蜀汉的蒋琬。

曾经有人造谣潘濬要投奔蜀国,孙权坚定地表示:“承明不会做这种事。

”并免去了传谣人的官职。

孙权对潘濬的信任,可见一斑。

赤乌二年,潘濬去世。

他的儿子潘翥继承了他的爵位。

另外潘濬的闺女,嫁给了孙权的儿子建昌侯孙虑。

东吴中后期名将陆逊进攻庐江满宠为什么不救

东吴将领,是东吴中后期绝对的名将。

陆逊青年时期,就曾经大败一代枭雄,从而确立了东吴在长江流域的统治。

之后的二十多年,陆逊一直驻扎在荆州,成为东吴西北方向,对抗魏国和蜀国的坚强屏障。

可以说,有陆逊在,魏国和蜀国都不可能推进一步。

当时,陆逊率领军队进攻庐江,魏国上下议论纷纷,纷纷建议立刻发兵,驰援庐江。

魏明帝看看满宠,这位对抗东吴的名将,满宠却在低头沉思。

网络配图满宠提出:“庐江虽小,将劲兵精,守则经时。

又贼舍船二百里来,后尾空县,尚欲诱致,今宜听其遂进,但恐走不可及耳。

”在满宠看来,庐江城池虽然不大,但是曹魏在那里却有着精兵良将把守,陆逊要正面攻占庐江,绝非易事。

并且,庐江城距离长江有两百来里的陆路,陆逊要攻占庐江,势必要放弃拥有优势的水军,而用东吴相对劣势的陆军,这样的话,曹魏一方又何必害怕呢?一旦曹魏军队突击陆逊军队后方,和庐江军队前后夹击,东吴军队必然大败。

并且,就算是在平时,曹魏一方也应该引诱东吴军队上岸,现在陆逊竟然主动踏入死地,实在是很好,又何必阻拦呢。

不如大军缓缓推进,听任陆逊军队来到庐江城下。

满宠说,我担心的是陆逊逃跑的时候不够快呢。

朝廷众人面对陆逊,面对庐江被攻,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自保,可是满宠考虑的确实如何击败陆逊,差别何等悬殊。

陆逊来攻,既是对曹魏有害的紧急事件,可是利用得宜,也可以变为对曹魏有利的一次军事反攻。

高明的将军,正是能够目光长远,深谋远略啊。

陆逊当然知道深入敌境,进攻庐江的危害,本以为曹魏会中计,紧急率军来救,那么自己就可以半路截杀。

没想到曹魏大军稳扎稳打,陆逊知道自己的计策被人识破,连夜撤军回到东吴。

到了青龙元年,东吴主动向曹魏派出使者,送上礼物,希望两国和好。

魏明帝也知道自己的斤两,孙权可是连自己的爷爷也感到头疼的人物,既然孙权主动示好,那自己也就见好就收。

两国停止攻伐,过了几个月太平日子。

可是,满宠却嗅出表面太平背后深深的异味。

为何东吴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向曹魏和好呢?东吴打了大败仗吗?根本没有。

东吴有什么大的变乱吗?也没有。

孙权的身体好好的,并且手下有陆逊这员名将,可以说声威正盛。

反观曹魏,倒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在魏文帝时代,曹魏就死得差不多了,和还坚持了几年,可是他们大都专注与和蜀国的战争,对于东吴,着实缺少能臣。

早先的江夏太守文聘很不错,现在的满宠也很不错,可是就名气、威望,尤其是君王对臣子的信任来看,远远不能和之前的曹魏五子相比。

网络配图这样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孙权选择和好,明显就是一个局。

而要破解孙权这个局,关键就在于合肥城。

合肥历来是曹魏和东吴在东部战线争夺的最大焦点,从威震逍遥津就可以知道合肥的重要。

虽然说曹魏对合肥经常有所修缮,可是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

满宠于是上疏,认为合肥城南面有着长江,东吴军队水军可以发挥优势;北面又远离曹魏重镇寿春,一旦有警,寿春的救援往往不能及时感到。

如果东吴倚仗自己的水军优势,进攻合肥城,那曹魏军队就只能选择正面和东吴军队血战。

可以说,东吴的军队来往随意,可是曹魏的军队救援缓慢,即便到来,也要面临血战,地理位置很不好。

于是,满宠建议在合肥的西边三十里的地方,修建一座新城,这样的话,东吴军队倚仗水军护卫,上岸进攻合肥城,那么新城的军队可以在第一时间出兵,与合肥城中的军队内外夹攻,这样敌人就算是撤退也很艰难,合肥的地利劣势就能够比较好的扭转了。

可是,满宠的这个建议受到了朝中另一位名臣蒋济的反对。

在蒋济看来,修建新城无异于向东吴示弱。

现在两国邦交刚刚恢复,就修建新城,明显是准备作战,并且告诉东吴人,我就是怕你进攻合肥。

这样的话,东吴军队来了,新城的军队立刻赶到合肥城下,合肥确实安全了,可是,东吴的军队难道就不会绕道进攻别的地方吗?魏明帝觉得蒋济说得在理,就放弃了新城计划。

满宠再次上疏,满宠说,都说,用兵之道,就在于让人难以捉摸。

我们修建新城,确实是告诉东吴人我们有担心,但是我们本来不弱,但是却告诉东吴人我们很弱,这不是很好吗?一旦东吴人相信了我们弱小,必然轻视我们。

这样的话,东吴人就会远离长江,上岸作战,那么我军就可以取得大胜了。

网络配图魏明帝左右为难,当时有位尚书名叫赵咨,他认为满宠的意见更好,于是魏明帝下令修建新城。

第二年的时候,孙权果然想进攻合肥城,大军已经准备出发,可是知道曹魏已经修建好了新城,一旦进攻合肥,必然要远离长江,万一被夹击,情况就尴尬了。

孙权右想了二十来天,竟然不敢下战船。

满宠修建新城的计划,果然发挥了巨大的功用。

不但如此,满宠更提出,要趁着孙权犹豫的时候,主动进攻,争取打孙权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满宠率领六千人悄悄来到长江口埋伏。

果然,孙权思量再三,还是决定出击。

不然直接退兵,实在太没面子。

孙权集结了大量部队,在江口登岸。

在孙权看来,一向是自己主动进攻合肥,曹魏一方总是被动挨打,看到自己大军登岸,那还不得吓死。

可没想到大军刚刚上去一半,忽然岸上冲下来许多魏军。

东吴军队忽然遭到伏击,孙权不知道有多少伏兵,慌乱之间匆忙撤回战船。

满宠军队斩杀几百人,凯旋而归。

新城成了孙权的心病。

于是,在第二年,孙权兴兵十万,把目标瞄准新城,只有把新城给拿下,才有可能对付合肥。

满宠收到消息,率军快速赶往新城。

可是满宠没有和孙权正面作战。

毕竟孙权有十万大军。

满宠带着几十个人在晚上的时候悄悄潜入孙权军中,把松树枝折断做成火把,然后浇灌上许多麻油,来到孙权军队放攻城器械的仓库,一把火把烧光了。

孙权的侄子孙泰也在混乱之中被满宠等人射死。

没有了攻城器械,突袭的计划也已经暴露,孙权军队只能撤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周瑜如何死的 三国时期东吴周瑜到底是如何死的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