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汉四年,韩信擅自发兵袭齐,把齐国君臣逼得跑到楚国去借兵。
秦末群雄逐鹿中原时,齐、楚二国有仇,项羽自号西楚霸王之后,齐国实际掌权者田荣对项羽的分封不满,强行统一被项羽一分为三的齐国,项羽为了维护自己天下共主的权威,发兵攻齐,田荣被齐国百姓杀掉,项羽在齐地大肆烧杀抢掠,齐国百姓又反了项羽,如果不是刘邦攻入项羽的都城,项羽是不会从齐国撤退的。

齐、楚二国有着这样的深仇大恨,齐国君臣都能跑到楚国去借兵,可见齐国已经被韩信逼到绝路了,可即便是向楚国借兵了,即便楚国大司马龙且带兵救齐,也是无济于事,龙且被韩信击杀在潍水上,齐国君臣也被韩信赶尽杀绝。
拿下齐地之后,韩信给刘邦写了一封信,要求刘邦给他一个假齐王。韩信为什么要向刘邦要一个假齐王呢?其实韩信是在向刘邦解释一件事。
韩信发兵袭齐,其实是争功。
在韩信发兵袭齐之前,郦食其自告奋勇,亲到齐国去游说,郦食其的口才甚是了得,几天下来,就成功地说服了齐国,使齐国君臣答应了做汉的“臣妾”,也就是附属国。齐国君臣为了表达做汉“臣妾”的诚意,直接撤掉了齐国北方边境原本用于防范韩信入侵的兵卒。

就在齐国撤下兵卒的当口,韩信经谋士蒯通的提醒,认为郦食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拿下齐地七十余座城池,其功劳要比韩信靠着刘邦给的兵、给的将、给的粮再花费一年时间才平定赵地七十余座城池的功劳大,韩信不能让郦食其的功劳比他的功劳大,所以要抢功,要趁着齐国撤下兵卒的当口,发兵袭齐。
争功的时候,韩信可能并没想那么多,脑子里除了争功之外,并想别的,但在争下功劳之后,韩信就要考虑一个问题了,如何向刘邦解释他争功的事情。当然不能太明白地去说,太明白地去说,解释就会被认为是掩饰、被认为是找借口了。所以韩信要找一个由头,然后特别自然地将他抢功的原因给解释了,这个由头就是求封假齐王。
韩信给求封假齐王的信是这么写的:“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

韩信信中说的“齐伪诈多变”和“南边楚”都是事实,如果刘邦仔细思量一下就明白,凭借这两个事实,齐国虽然答应了做汉的附属国,韩也不应该百分百相信。就算齐国君臣真心实意地想做汉的附属国,但齐国靠近楚国,万一楚国出兵威胁齐国君臣,齐国君臣还会愿意做汉的附属国吗?齐国君臣会不会答应楚国,转做楚国的附属国呢?
为了防备齐国反覆,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着齐国掉以轻心的当口,快速地吃下齐国,只有彻底吃下齐国,汉才能真正占有齐地,才能在不担心齐国反覆的情况下放心地跟楚国对垒。
参考资料:《史记·淮阴侯世家》、《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史记·陈丞相世家》、《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项羽本纪》
韩信受了胯下之辱后为什么没有杀羞辱他的无赖?
很多人读过,都知道的故事,据说:少年的时候,经常挎着宝剑在界面上溜达。有个恶少借机侮辱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后来韩信受到的重用,帮助刘邦一统了天下,韩信因为功劳大,被封到齐国做国王。不久,刘邦考虑到被杀死的无后,就让韩信做楚王。一听说韩信要做楚王,楚国人早就乐开了花,就是那个当年在河边钓鱼的穷小子,就是那个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小人,就是那个曾经从别人裤裆里钻过去的穷小子,如今居然当上了楚王,看来楚国要有一片新的景象了。当年羞辱韩信的小子早已吓傻了,不过他又没有地方逃脱,因为处处都有韩信的眼线,大家都知道楚王肯定会那这小子祭刀,这小子也经常魂不守舍的,不知道韩信该如何处置自己。 楚王回来了,当一列列队伍整齐有序的走过来,当一排排的战车行驶过来的时候,当上楚王的韩信威风极了。韩信到了淮阴,办了三件事: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 轮到下乡南昌亭长时,只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又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中尉就是当时楚国的公安部长,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那么韩信为什么不杀羞辱自己的市井无赖,反而封他官呢?其一,韩信对这小子一直耿耿于怀,别人见了韩信都叫他胯夫,意思是钻裤裆的小子。但是杀之无名,此时韩信是楚国的王,杀一个平头百姓,这关系不对等呀,会让好多人认为韩信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不杀这个人,反而会给自己加分。这小子自以为必死无疑,此时会,到处会传播韩信的好处。其二,杀了市井无赖,会让普天下的人都同情无赖,因为中国人本就有同情弱者的习惯。不杀这个市井,会让楚国人都会感念楚王的恩泽,那是一个以德报怨的人,从此大家都不会再说韩信的坏话。 其三,不杀韩信,反而重赏对自己有着侮辱的人,这让人们无不为韩信鼓掌,这是一个大肚量的人,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总之,韩信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也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韩信说项羽有妇人之仁,其实韩信有时也如此。正因为如此,好多人才为韩信叫屈,李绅说: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韩信临死前大喊了“我不服”三个字 如今却成了年轻人的口头禅
在我国历史中,能人异士层出不穷。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位汉初时的杰出人物。这个人的一生如果用我们现在的词来形容可以说是非常励志,从一个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穷孩子成长为一个统帅。说到这大家能猜出来此人是谁了吗?他便是。韩信为立下了许多战功,可以说是他的左膀右臂。但不幸的是最后韩信却被骗入宫中遇害,他临死前大喊了三个字,如今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韩信临死前喊的是什么。我们都知道,韩信的家庭十分贫穷,他逼不得已还得寄人篱下。不过好在韩信的性格并没有被这样穷苦的处境所拘,反而十分的爽朗。这使得韩信在江湖上四面逢源,认识了不少好友,也因此幸运的得到了成为官吏的机会。但这个官吏的职位并没有对改变他的家庭环境起到多大作用。 在他母亲死后,他能拿出来的钱还是不够办丧礼的。韩信不甘心于现状,不满足于仅仅一个“官吏”,于是他向自荐。虽然成功被项梁任用,但在项梁死后,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忽视他的才能,于是他弃项羽投奔刘邦。韩信本来就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在几次任务中都脱颖而出被注意到,故而把他推荐到了刘邦的帐下。 刘邦对韩信也十分重用,把他提携到了统帅的位置,让韩信名声大躁的应该当属他在战争中的表现了,在战争末尾敌方项羽还自杀了。但也正是这样名声成为了韩信后来的被骗遇害的导火线。都说每一个君主都是“小气”的,希望自己的臣子为自己立功,又不允许臣子的地位威望在民间高于自己。刘邦也不例外,韩信在战争中的表现使得百姓们和士兵们都对他十分崇拜。 虽然刘邦高兴他打了胜仗,但看着簇拥韩信的呼声越来越高,身为君主的他不得不开始对韩信警惕,生怕一不小心自己的江山就被韩信抢了去。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不断壮大,一段时间刘邦开始忍受不了韩信的存在,于是他和萧何联手诬赖韩信想要以下犯上,又和吕后制定了一个计划把韩信引入宫中,将他杀除。 小编想韩信估计觉得冤枉死了,自己忠心耿耿的为了刘邦立下了那么多战功,最后却被这样杀害,甚至三族都被无辜牵连,也怪不得在他临死前大喊了“我不服”三个字。韩信枉死的结局还一直被后人讨论,他临死前的“我不服”三个字到如今也被许多年轻人挂在口头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