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徐庶进曹营后,为何没有被重用呢?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徐庶进曹营后,为什么没有被重用呢?

  徐庶进曹营后,为何没有被重用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增加了徐庶这位谋士的情节,促使其在民间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不过,就《三国志》等正史中的徐庶,实际上则相对简单。在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后,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自此之后,徐庶一度没有什么消息了。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北伐曹魏时,还在打探徐庶的消息,听闻后为什么叹息不已?

  一

  建安十三年 208年,一代奸雄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徐庶的母亲被一代奸雄曹操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但是,自公元208年归属一代奸雄曹操后,就一直没有徐庶的消息了。直到延康元年 220年,一代奸雄曹操去世后,徐庶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劝进表。黄初四年 223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image.png

  《魏略》中记载: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太和二年 228年,诸葛亮率首次北伐曹魏时,还在打探徐庶的消息。听闻徐庶与石韬 郡守、典农校尉官职都不太高,于是叹息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何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

  由此,在得知徐庶在曹魏的结局后,诸葛亮忍不住叹息。对此,在笔者看来,诸葛亮的叹息,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二

  一方面,这是为徐庶在曹魏的遭遇而感慨。东汉末年,诸葛亮在荆州结识了四位好友,区别是徐庶、石韬、孟建、崔钧 崔州平,这四个人也被认为称之为“诸葛四友”。其中,就徐庶来说,在曹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东汉时期,中郎将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等职,成为了一个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官职,至于御史中丞,则是一个给帝王提意见的官职,同样没有什么地位。

image.png

  换而言之,徐庶在曹魏的文臣武将中,根本没有什么存在感,所担任的官职也是个虚职,没有什么地位和实际的权力。至于诸葛亮的另一位好友石韬,在曹魏官拜典农校尉、郡守,郡守是刺史之下的官职,仅仅高于较低的县令,因此也不是较高的官职。因此,诸葛亮认为自己的好友徐庶、石韬,都没能在曹魏获得重用。

  三

  值得注意的是,就诸葛四友中的崔州平和孟建,崔州平在曹魏的情况没有详细的记载,属于下落不明的情况。至于孟建,在曹魏官拜凉州刺史、征东将军。对于孟建担任的凉州刺史和征东将军,都是曹魏较高的官职了。在《三国志·魏书·温恢传》,裴松之引《魏略》注:诸葛亮在率军出祁山时,曾回复宣帝王司马懿的信件,并在回信中,希望宣帝王司马懿请杜袭替他向孟建致意。

  由此,相对于担任刺史一职的孟建,徐庶、石韬显然没能在曹魏获得重用,这让诸葛亮叹息不已。因为当作曾经的好友,诸葛亮是非常看好他们的才干的。另一方面,除了为徐庶、石韬等好友的境遇而叹息,诸葛亮的感叹,也包含了魏国人才济济的忧虑。在汉末三国时期,曹魏的强大,自然是建立人才丰富的基础上的。

  四

  最终,就蜀汉来说,顶尖的谋士重要就是诸葛亮、庞统、法正,可是,诸葛亮北伐曹魏时,庞统和法正早已去世。而就曹魏来说,武有夏侯氏、曹氏等众多武将,文有陈群、宣帝王司马懿、贾诩、刘晔等文臣。正是因为人才济济这一真相,诸葛亮的好友徐庶、石韬没能在曹魏获得更高的官职。而人才济济的魏国,自然会成为增加诸葛亮匡扶汉室的难度,这无疑会让诸葛亮更加忧虑。此外,诸葛亮的叹息,也是对数十年岁月变化的感叹。东汉末年,诸葛亮流落荆州时,结识了徐庶、石韬、孟建、崔钧 崔州平这四位好友。

  彼时,“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可是,几十年的时间过去后,不仅东汉末年的时代结束,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诸葛亮和他的几位好友,已经是各为其主了。这种岁月的变化,自然引起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感叹。进一步来说,蜀汉和曹魏的对立,促使诸葛亮很难和这些好友把酒言欢了。在诸葛亮听闻徐庶的消息后,后者在公元228年的数年后病逝,可谓悄无声息的从三国这个大舞台离开了。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为什么日本战败之后裕仁天皇没有被列为战犯是怎么回事?其中的真相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世界大战,规模之大、损失之惨重、波及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战争结束之后,审判战犯、清算战争余毒就成为重要工作。在远东,盟国成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主要战犯。但是,在战犯的名录里,却并没有天皇的名字。 为什么要把天皇排除在外?他是日本的象征,是侵略战争的“罪魁”,更应该受到审判。可是他却逃脱了审判。这是为何? 一、是不是战犯?中国最有发言权 事实上,日本尚未投降,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中国就开始了收集日本的战争罪行证据。1944年5月,同盟国战争罪行调查委员会在重庆设立远东—太平洋分会,由中国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担任主席,负责调查日本战争罪行,并向设在伦敦的总会提交战犯名单。当年6月,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委员会提交了《侵(华)战(争)以来敌国主要罪犯调查表》。在战争罪犯表中,日本裕仁天皇名列第一位,罪行只有四个字“侵华罪魁”。 二、分歧 日本投降后,同盟国设立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犯。法庭将战犯定为三级,甲级、乙级和丙级。甲级战犯在东京受审判,其余战犯由各国军事法庭自行审判。 当时,要不要把裕仁天皇列入甲级战犯名单,各国产生了分歧。 甲级战犯名单由各参战国提供,中国是重要战场,所以提交的名单分量自然较重。当时中国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1945年9月,行政院召集外交部、司法行政部等部门要员讨论日本战犯问题。孙科、宋子文等要员都主张将天皇列为战犯,并表示日本应当废除天皇制度。而当时中国各界舆论也强烈要求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 虽然国内将天皇列为战犯的呼声很高,但当时的中国政府不得不考虑美国的态度。 美国方面,为了自身利益考虑,不同意将天皇列为战犯。认为,作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精神代表,杀掉天皇势必引发日本社会动荡,为维持日本稳定,保留天皇必不可少。 胳膊拧不过大腿,在美国的影响之下,中国不得不放弃将天皇列为战犯。当时,蒋介石(国民党)说“本仁爱宽大以德报怨之精神,建立中日两国永久和平之基础”,并向美国总统表示,日本的国体应当由日本人民自己决定。 1945年9月底,中国向远东军事法庭提交的名单中,天皇被排除在外。 三、麦克阿瑟问裕仁天皇:你为何不切腹? 1945年9月27日这天,裕仁天皇访问麦克阿瑟。 两人见面后,裕仁说:“战争结束了真好啊!” 麦克阿瑟则回应说:“上帝应该记住今天!” 说完,麦克阿瑟向天皇提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他问裕仁:“战败后,你为何没有剖腹?” 对这个问题,裕仁早有准备,他说:“御前会议上,当时我觉得反对战争也不起作用,所以只能保持沉默!” 麦克阿瑟不再说话,默认了他的说法。 可事实根本不是这样,在1946年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曾说:“在我的一生中,我没有一次违背天皇的意愿。”这句话证明当时的天皇是实权派人物。 随机文章运20大型运输机数量猜测,未来100架造价20亿元嫦娥拍到美国登月舱遗址,网传美国登月骗局谣言被打脸(键盘大神失败)武则天的最后归宿乾陵地宫,乾陵地宫为什么不发掘(盗墓贼连连碰壁)太岁是什么东西值钱吗,有抑制肿瘤的效果(价格在1-4万左右)古代酷刑俱五刑是哪五刑,砍头/刖刑/割手/割耳/挖眼(大卸八块)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淑慎皇贵妃为什么从来没有被临幸过?真相是什么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为何从不临幸淑慎皇贵妃?看做的这一缺德事,你就懂了。 1875年,在位13年的同治没有为大清帝国留下一位继承人就撒手而去,年仅19岁。虽然同治大婚后册封有一个皇后和四个妃子,可是这几个女人却并未生下一儿半女。不禁让人猜想,是不是上天预兆着曾经子嗣众多的爱新觉罗家族走到了灭绝的边缘,而大清也气数将尽了。 1861年7月,年仅六岁的载淳登基称帝,作为咸丰帝唯一的儿子,他从此坐上了皇位,俯视着这个辽阔的帝国。而载淳充满野心的母亲慈禧不久之后就联合恭亲王就发动了,把咸丰留下的八个顾命大臣杀的杀废的废。两宫皇从此垂帘听政,载淳的年号也被改为同治。 同治11年,17岁的载淳要大婚了。两宫皇太后虽然携手治理朝政,可是后宫之中也多有争斗。看中了第一个状元崇琦的女儿阿鲁特氏,而慈禧却觉得侍郎凤秀之女不错,年纪小好控制,同治自幼喜欢慈安,他选中了阿鲁特氏做皇后,被封为嘉顺皇后。 载淳和阿鲁特氏大婚后,没过多久,慈禧做了件缺德事,强迫同治娶了富察氏,封为敦宜皇贵妃,为淑慎皇贵妃。阿鲁特氏的父祖都是读书人,家庭教育比较好,端庄有礼,颇有才名,和同治。而富察氏年纪尚小,同治一直不喜欢她。琴瑟和鸣的同治和皇后,让慈禧看的非常不舒服,慈禧不喜欢这个姑娘,因为她是慈禧杀死的八大臣之一的郑亲王的外孙女。 虽然阿鲁特氏的外祖母是慈安的亲姑姑,可是夹在两宫皇太后之间的阿鲁特氏在宫内过得甚是艰难。慈禧经常不分场合的训斥阿鲁特氏,特别是在同治和阿鲁特氏亲热之后,训斥的尤为严厉。 阿鲁特氏身上带着文人的傲气,又得意于自己是大清门抬进来的,和慈禧的关系越来越差。渐渐地,同治就不翻阿鲁特氏的牌子了,可是让慈禧想不到的是,同治宁可独自待在寝宫,也不愿亲近富察氏。 过不了多久,同治就生病了,病的一天比一天严重,宫廷记载中同治得了天花,但也有传闻说同治郁闷之下逛妓院得了梅毒,总之同治是头顶生疮,胸前流脓,病再也治不好了。 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薨。从1872年10月同治大婚算起,短短两年多的大婚生活,去掉了治病的时间,跟自己唯一喜欢的女人阿鲁特氏相处的时间也不多,更别说其他四位不被宠幸的妃子。 可以说,同治无后,是慈禧一手促成的,而且后面的继位皇帝,比如亦或者溥仪,他们的无后其实跟同治的遭遇都差不多,也是慈禧的缘故。如果同治选择淑慎皇贵妃,也许早就生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