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康熙:爹不疼妈不爱,九死一生差点歇菜,这不是天命之子是什么?

时间:2023-08-0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顺治十一年,公元1645年,三月十八日。

这一天,顺治皇帝的妃子佟佳氏诞下一名男婴,取名爱新觉罗·玄烨,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佟佳氏怀孕的时候,有宫人曾经隐约看到佟佳氏身边有金龙环绕,十分神奇,这一消息在紫禁城广为人知后,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太后立刻跑过来蹭热点,她告诉大家,自己怀顺治的时候也是这样一番景象。

《清史稿》:朕妊皇帝实有斯祥,今妃亦有是。

金龙环绕这种事儿,在今天看来实在是可信度不高,但在古代却十分合理。

一般帝王出生,大都天有异象,或者有不同寻常的历史记载。

汉高祖刘邦的母亲和蛟龙交合,才诞下了刘邦,南朝宋武帝刘裕出生时红光遍地,照夜如昼,隋文帝杨坚出生时“紫气充庭”,仙气飘飘,唐高祖李渊出生时,他家大门口有两条小白龙嬉戏玩闹了三天才离去...

关于帝王出生时的异象,史书中的记载实在是太多了,并且,这些内容大都赫然地记载在正史之中。

不信书便是文盲,但尽信书不如无书。

史官们之所以敢在史书中如此信口开河,动辄皇帝出生就是刮风下雨,打雷闪电,金龙银龙小白龙,目的无非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各种不寻常的现象来告诉你,这个人的出生,和别人不一样。

(顺治皇帝)

不过除去这些乱七八糟的异象,呱呱坠地的小玄烨出生时,还真跟别人不太一样。

他的母亲佟佳氏,不是皇贵妃,不是贵妃,也不是正妃,而是顺治皇帝的庶妃。

身份颇低也就算了,当时的顺治皇帝还是个痴情种,专宠董鄂妃,对其它妃嫔根本不屑一顾,自然对这个不请自来的玄烨小朋友也并不关心。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紫禁城中权力的味道最为浓重,任何原本在人世间坚不可摧的情感到了这里,都会化作一片虚无。

这里没有父子,只有君臣。

自古皇家最无情,何苦生在帝王家啊。

母亲身份低微,父亲不太宠爱也就算了,出生后不久,玄烨同志还害了天花,差点把小命给弄丢了。

天花,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具有病情重,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等特点,虽然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天花病毒,但迄今为止,人类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治疗天花病毒的方法。

当代治不了,放在古代那就更没辙了。

(天花病毒)

由于天花病毒具有高强度的传染性,所以得了天花的玄烨很快被顺治皇帝要求带出紫禁城外抚养。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能治就治,不能治就死外边儿。

不过好在,肆虐欧亚的天花病毒虽然在那时节夺走了将近千万人的性命,但玄烨在发了几天高烧之后,却奇迹般地痊愈了。

鬼门关里走了一圈的玄烨重回紫禁城,然而不幸很快传来,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顺治皇帝无疾暴毙,居然年仅二十四岁就领了便当。

作为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的一生无疑是传奇的。

早年间,皇帝曾经被权臣豪格和多尔衮夺走权力,被架空,被当做傀儡,然而皇帝总能在逆境之中韬光养晦,最终得以亲政,从而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六岁登基,千里亲征,刀劈御座,剿灭前明叛军,光照列祖列宗。

按理说,在生如夏花的二十四岁病逝,实在是让人十分遗憾的一件事。

江山如此,任何壮志未酬的帝王,都会对这尘世间有所留恋,但顺治皇帝偏偏是个意外。

年轻的他早已经厌倦了在权力场斡旋,对于日复一日的皇帝生涯,也早就感觉到了疲惫,而这样的心态在皇帝本人的诗作中则更有体现: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

朕今撒手归山去,管他万世与千秋。

所以,尽管皇帝死的仓促,死的意外,死得突然,但我想,皇帝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是坦然的。

(少年康熙)

并且,皇帝虽然是暴死,但却在临死之前指定了玄烨为继承人。

这就叫专业, 这就叫死得明明白白。

选定这个自己从来就不喜欢,不宠爱的儿子即位为帝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因为玄烨出过天花,而出过天花就代表着,玄烨对于天花病毒有了永久的免疫力。

人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便是“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了。

玄烨,或者说康熙皇帝,他幸运般地被选中登基的时候,只有八岁。

皇帝,最好称孤道寡。

孤,是孤单,寡,是孤寡。

无论是自称“孤”还是自称“寡”,似乎都深深地透着一股悲凉的气息。

这股悲凉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的确如此。

一个皇帝即位登基时,往往就代表了失去了父亲,因为在封建帝制时代的世袭制度下,只有父亲的戏份杀青,儿子才能成为历史舞台的男主角。

而如果摊上北魏王朝那种近乎变态的“子贵母死”制度,那么皇帝在登上帝位的同时,还会失去自己的母亲。

很不幸,八岁失去父亲的康熙皇帝,很快也失去了自己的母亲。

两年后,生母佟佳氏的薨逝让皇帝彻底成为了一个无父无母的人。

清朝的后宫制度是,皇子要由正宫皇后抚养,所以庶妃佟佳氏没有资格抚养玄烨,也从来没有机会抚养过自己的儿子。

而自打出了天花之后,玄烨就移居紫禁城外,和自己父亲顺治皇帝相处的机会更是少得可怜。

《清圣祖实录》: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晚年的康熙皇帝在回忆这段时光时,不禁悲痛万千,感慨自己没能在父母膝下承欢过一天。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年轻的,或者说幼小的爱新觉罗·玄烨,你已经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既然不能回头,那就顺着这一条帝王之路,不断向前吧!

事实证明,康熙皇帝的确把这条路走出了不一样的风采。

(康熙智计擒鳌拜)

少年时代,权臣瓜尔佳·鳌拜大权独揽,皇帝计除权臣,扳倒鳌拜,拿下了大清帝国的绝对统治权。

青年时期,清朝边陲地区的三位藩王作乱,皇帝一拳一个小朋友,打得尚可喜,耿精忠,吴三桂三位仁兄满地找牙,成功平定三藩之乱。

成年后,皇帝统一过台湾,驱逐过沙俄,远征过漠北,在茫茫四野,天地之间,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在武功方面取得了如此建树之外,康熙皇帝在文治方面也有着极为辉煌的成就。

六十一年的在位时间里,朝廷共计五百四十五次普免天下钱粮,皇帝本人更是留下了“永不加赋”的遗训。

发展文化,和睦友邻,振兴宗教,恢复生产,缓和社会矛盾...帝王所施之政绩,实在是不胜枚举。

但如果因为这些文治武功就把康熙皇帝打上“伟大帝王”的标签化印象的话,就未免有些太过笼统了。

虽然史书一再强调,佟佳氏怀孕的时候金龙环绕,意味着康熙皇帝在那时就注定是真龙天子,但实际上,所谓的真龙天子,也不过是肉体凡胎。

统治者们总是鼓吹皇权神授,但实际上皇帝不是神,他们不会飞,不会法术,更不会长生不老,他们本质上也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

他们吃五谷杂粮,他们有喜怒哀乐,他们有着和平凡人一样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所以,他们也和平凡人一样,不会完美化,而总是会有缺陷。

我曾经听日本广岛大学的教授杨启樵评价清朝皇帝时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可见学界对康熙皇帝的基本印象,是宽仁得体,仁慈善政。

人们一想到雍正,便觉得阴险,一想到乾隆,便觉得败家,而一想到康熙,映入脑海的往往是“宽仁”二字。

(路易·迪厄多内·波旁)

诚然,拥有无数功绩的康熙皇帝的确是一个优秀的帝王,他和当时的俄国皇帝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及法国皇帝路易·迪厄多内·波旁同为当时世界上最为一流的人物,但在这种荣誉的表象之下,我们仍然可以在史书中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

由于童年时代糟糕的父母亲情,导致康熙皇帝成为了一个对亲情十分淡漠的人,他对他的儿子们已经不能用严厉来形容,而是一种别样的凶狠,皇帝成年的儿子,几乎都被皇帝本人革除过爵位,也都遭到过不同程度的体罚,而对待臣僚,皇帝更是采用过剥皮抽筋,五马分尸,铁钉入体等残酷的刑罚。

而这,无疑是康熙皇帝作为封建君王的狰狞一面。

正如一些历史爱好者会认为明太祖朱元璋是整个封建历史中对百姓最好的皇帝,但却不知道朱元璋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屠杀一整条街道或村庄的无辜百姓一样,宽大仁善的康熙皇帝背后,也有着挥之不去的阴影。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时年六十九岁。

巧的是,这一年,荷兰人杰科布·罗格文在智利发现了复活节岛。

当年身患天花病毒的小玄烨大病痊愈,宛如复活重生,而如今病逝在畅春园的康熙大帝,却再也没有当年的英姿伟岸了。

江山是主,人是客,康熙,也许已然不负此生了。

为什么说康熙流放戴梓是一生最错误的决定?

在很多人心中印象都不好,但不可否认的是清朝出现了好几个明君,比如。康熙在位期间政绩显著,清朝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圣明如康熙,也犯过一个很大的错误。他曾经听信谗言,流放了一个绝世大人才。如果康熙没有流放,而是把这个人才加以重用。清朝的军事水平绝对会大大提升。对西方列强侵略时也不会毫无还手之力。 这个人才就是戴梓。戴梓是一个很喜欢搞发明创造的人。他是个官二代,因此家中也有足够的实力去支持他搞科研。戴梓尤其喜欢研究火器,他十分的聪明,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验,戴梓发明了一种名叫连珠铳的武器。 当时清朝已经有了火器,不过是那种装一颗子弹打一枪的老式火铳。这种武器的威力并不大,射程也不远。因为每次都是装一颗子弹打一枪,十分不方便。戴梓的连珠铳里面可以放28颗子弹,这在战场上可是至关重要的。打仗本身就是件的事情。连珠铳的使用,可为那些士兵们节省不少上子弹的时间。 戴梓在发明了这件武器后,就去军队推广了。当时清军正好在平定一些战乱,戴梓的连珠铳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很多人对连珠铳都。纷纷夸奖戴梓真是个人才。后来戴梓就被引见了康熙,康熙看了看连珠铳,觉得挺好的。就给了戴梓个官职。可惜康熙当时没看出来戴梓是个潜力股,只是给了他个翰林院侍讲的职位,每天憋在屋子里面抄抄书。 戴梓十分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他在空闲时间又干回了自己的老本行。研究火器。人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才会感到快乐。后来有一个荷兰使者拿着一把鸟枪给康熙观看,说是送给他的礼物。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炫耀。康熙那么精明一人,自然是看出来了。清王朝那会儿还没开始走向衰退呢,康熙也是正当年,哪能忍得下这口气。康熙这时候就想起来戴梓了,他把荷兰人的鸟枪给了戴梓,让他高仿一把,但是要比荷兰人做得好。 这件事可是戴梓的强项,他高高兴兴接下了这个任务,最后也没有让康熙失望,制造出来一把更精致的鸟枪。康熙把那把鸟枪给了荷兰使者,算是回礼。这件事之后,康熙就开始高看戴梓了,给他钱让他去研究火炮了,戴梓依旧没有辜负了康熙。 可惜戴梓那段时间因为风头太盛,被人栽赃陷害了。一身的才华再也没能发挥,流放了三十五年郁郁而终。 随机文章「今朝有酒今朝醉」下一句更经典 你知道吗?法国不屈级导弹核潜艇,携带弹头相当于100颗广岛原子弹古埃及女木乃伊现精美文身,30处文身演绎别样魅力(地位尊贵)赤道为什么是一条重要的纬线,南北半球分界线/动植物长得更快更大未来高科技改变生活,揭秘十大人类未来的高科技生活(能攻克癌症)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她是康熙最赏识的妃子,两件小事足以表明

大家应该还记得《微服私访记》里那个睿智大气的吧?其实她的历史原型正是的宜妃郭络。在剧中康熙为了探访民情,数次隐瞒身份出宫,为了不被人察觉,他并没有带太多随从,那么多妃嫔,他最后只带上了宜妃一个,从中可见他对宜妃有着绝对的信任。 从这方面来说,宜妃肯定是当时宫中最受他赏识的妃嫔之一,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宜妃与康熙关系如何呢?在众多妃嫔里,她到底是不是最得圣意的人呢?其实,宜妃她是康熙最赏识的妃子,两件小事足以表明康熙对她的态度。 历史记载,宜妃郭络罗氏时满洲镶黄旗人,父亲是一名佐领,这个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是正四品级别,从这方面说,宜妃的出身还算是不错的,毕竟父亲在朝中做官,而且又是上三旗之首,这对重视出身的康熙来说可谓是不小的加分项了。 关于郭络罗氏入宫时间方面,史料并无记载,她初次册封是在康熙十六年,当时她还没有为皇室开枝散叶,康熙就封了她个宜嫔,证明其起步就不低。这个封号“宜”我们可以解读成的意思。而且在《》中也有“宜家宜室”这一句,由此说明康熙对郭络罗氏已经形成了稳固的好感。之后郭络罗氏迎来了盛宠,在康熙十八年到康熙二十四的时间里,她迅速生产了三个小皇子,并在此期间被晋升为了宜妃。 资料中显示,康熙在盛京有过一段时间的出巡视察,他曾两次亲自到访郭络罗氏的家,拜访他名义上的“岳丈”。放在民间平凡百里头,这或许是件很不起眼的事,但是此事却发生在康熙身上,一代帝王做出有点自贬身价这样的举动,那就很值得大家了。 而且除了郭络罗氏外,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康熙有过拜访其他妃嫔娘家的记录,换言之,这份恩宠对郭络罗氏来说是独一份的,后宫妃嫔没有人能享受这样的荣幸。 除了这件事外,还有一事也能充分表明康熙与宜妃之间的情谊,康熙屡次外出期间都会给郭络罗氏传信,不光如此,康熙在民间要是探到什么好吃新奇的玩意和食物都会立刻命人把它们送回宫里去,便于宜妃解闷和品尝。 后宫中能得到康熙这样眷顾的妃嫔寥寥可数,而且康熙还是个一向勤政的帝王,百忙之中仍惦记着这位妃嫔,足见郭络罗氏在其心中无以复加的地位了。 随机文章卫青,霍去病和汉武帝有亲戚关系吗?解析第五代战斗机世界排名,歼-20力压美饿位列第三河北ufo最真实视频探秘,树林上空惊现碟状飞行物(视频疑似作假)揭秘古代生化武器箭毒木,土著用剧毒树汁箭头打得英军丢盔弃甲中国第一神山昆仑山为什么驻军,昆仑山出现虫人/巨兽/死亡禁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